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平原粮食主产区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平原粮食主产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和矛盾,讨论了平原粮食主产区生态农业产业化应坚持的原则,论述了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国家首批确定的商品粮基地和玉米出口基地之一的公主岭市曾获全国县级交售商品粮“三连冠”,却在全国农村经济百强县评比中捞上无名。巨大反差表明“产粮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这一怪圈的存在。本文通过大量调研和数据论证了商品粮基地建设必须走农业产业化之路,产业化是粮食主产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据此,作者提出了吉林省粮食主产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3.
生态农业与中国未来的粮食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对"石油农业"环境负面影响认识的不断深入,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方式越来越受欢迎。从20世纪90年代"中国生态农业"的提出,到今天遍布全国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生态农业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然而,保障基本自给的粮食安全一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生态农业能否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控制影响粮食产量的3个主要投入要素(化肥、化学农药以及水资源)的投入数量后对我国粮食产量进行测算,发现在现有生产条件及资源利用效率的情况下生态农业能保障我国粮食需求量的80%左右,粮食产量高于我国"生存安全标准"的粮食需求量。此外,未来我们提高粮食产量的潜力还很大,再加上通过国际农业合作与贸易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利用国际市场对粮食品种进行调剂。总之,在生态农业的种植模式下,我国未来的粮食安全能够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4.
2012年4月教育部和农业部共同批准建立沈阳农业大学铁岭水稻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陈温福教授负责,依托于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东北南部粳稻育种”岗位和铁岭综合试验站建设,基地位于辽宁省北部松辽平原中段的铁岭农业科学院,基地所在地区是全国闻名的粮食主产区,拥有四个全国产粮基地,基地紧邻京哈高速铁岭站出口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离沈阳农业大学仅40分钟车程,适宜开展农业科学研究、教育和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5.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基本建成及其历史经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笔者分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的五个基础条件,分三个阶段阐述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过程及其成就,指出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的特点及四点主要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6.
基于农户选择的视角,运用行为科学理论,对东北粮食主产区农户心理决策模式、态度与行为关系进行分析,进而深入剖析了其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的选择行为,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水旱灾害、水利投资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粮食主产区与非主产区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水旱灾害、水利投资等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显示:水旱灾害、水利投资、农业劳动力等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在粮食主产区与粮食非主产区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水旱灾害对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的影响大于粮食非主产区,旱灾和水灾都对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造成显著影响,而在粮食非主产区,旱灾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较大,水灾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较小。在粮食主产区,提高有效灌溉率、除涝率可以有效增加粮食产量,但在粮食非主产区,有效灌溉率与粮食产量之间的关系不显著,除涝率与粮食产量负相关。劳动力在粮食主产区对粮食产量的产出弹性为正,但在粮食非主产区,劳动力对粮食产量的产出弹性为负。农业机械总动力与粮食产量的关系在粮食主产区不显著,而在粮食非主产区,农业机械总动力对粮食产量的产出弹性为负。  相似文献   

8.
粮食单产波动与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安全是我国最重要的长期政策目标之一。粮食单产的波动不仅直接影响当年粮食供应的稳定,而且影响粮农的预期收入和下期生产决策,从而扩大后续的供应波动。本文考察了各省市粮食单产的波动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平均波动水平并不能反映各地区粮食单产波动的真实状况;粮食主产区的波动系数和波动幅度要比其它地区高;西部地区现阶段尚不具备充当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条件。要加强粮食安全,必须稳定粮食主产区粮农的收入预期,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是"绿箱政策"中一项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一、研究背景辽宁省昌图县地处东北地区松辽平原中段,是典型的北方旱作农业县,是辽宁省主要粮食产区和粮食出口基地,在辽宁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昌图县虽然经过五年的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粮食安全与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当前,粮食危机席卷全球,中国粮食形势不容乐观。黑龙江省作为粮食主产区和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应充分发挥农业生产优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的近代工业始于19世纪末中东铁路的修建,日本侵占后移植大量近代工业,解放后在苏联援助下很快成为重要的工业基地,其工业遗产十分丰富。工业遗产具有历史、文化、经济和政治价值,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中,如何保护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历史遗产已成为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对工业遗产保护的措施方面,以政府行为、企业行为、个人投入相结合的方式或更为可行。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应及时确定本地区本企业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发方案,边保护边开发利用,以确保保护的持久性。  相似文献   

12.
生态农业组织是研究相互关系的调控,营造生态农业开发的产前-产中-产后组织环节的链接条件和外部环境.生态农业只有建立在环境背景调查、生态农业模式构建、生态农业技术组织、生态农业开发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建设、生态产品标志认证、生态产品价格与市场调控等过程或环节的组织基础上,才能真正形成规范化的、反映经济与生态协调本质特征的生态农业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东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大国利益纵横交织,形势纷繁复杂,热点问题频发的一个区域.冷战结束以后,东北亚地区战略位置凸显,合作机制缺乏.作为东北亚地区的主要大国,中国国家核心利益与东北亚地区局势密切相关.冷战后东北亚地区由于受历史原因、战争遗留问题和领土争端、大国关系交织博弈等因素的影响,安全局势错综复杂,充满变数.目前,解决朝核危机是当前东北亚安全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构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是解决东北亚安全问题的努力方向,而中国应在东北亚区域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树立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重塑区域国际关系,进而促进东北亚地区安全局势朝着更加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重大举措。在乡村振兴实施的多元路径中,生态农业与“生态农业+”共同形成“内生”与“外生”的“双生”循环系统。主路径是以生态农业为主体,支路径是“生态农业+”即由生态农业衍生的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乡村教育、乡村养老等附加产业链等。生态农业的“内生”循环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供给侧问题,有效促进乡村的三产融合;“生态农业+”的“外生”循环可在相应区域内构建农业市场机制有效、农业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最终实现马克思经济循环理论中提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5.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盟区域一体化进程的示范效应为国际关系理论摆脱传统现实主义范式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路径.但是,新功能主义理论提出这一模式却无法在东北亚地区有效展开.结构现实主义的视角能够更好地解释欧盟一体化模式在东北亚地区遇到的理论与现实困境,即霸权国与崛起国的结构性矛盾是东北亚一体化的根本障碍.大国间对于相对收益甚于对绝对收益的关注、对政治安全甚于对经济福利的关注的叠加,使得该地区始终无法摆脱现实主义政治中安全困境的魔咒.东北亚现有的结构性矛盾显示,中国是东北亚崛起中的大国,美国防范中国在东北亚的影响,东北亚其他国家利用美国平衡中国的地区影响.中国必须承担更多的地区责任并致力于发展一种适合东北亚的合作模式,推动东北亚一体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想经济范式.东北老工业基地在长期的发展中一直在走传统工业的老路,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自然资源的枯竭.德国的鲁尔工业区也曾经历过这样的一个衰落期,但最终通过走循环经济之路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成为许多国家学习的范例.要想发展循环经济,必须立法先行.东北地区可以从立法的基本原则、立法模式和法律制度的构建等方面来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立足循环经济新起点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是现代生态农业的本质要求。本文通过回顾中国特色生态农业发展历程和特点,分析了循环经济在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结合实际阐述了要抓住当今循环经济发展的机遇,加强对传统生态农业的改造与优化,促进现代生态农业的提升和转型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立足循环经济新起点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要推进东北区域经济融合,就需要付出长期而又艰苦的务实努力,在这一过程中应当注重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为此,大连要明确在推进东北区域经济融合中的战略定位,认准在推进东北区域经济融合中的综合优势,积极推进在东北区域经济融合中的战略举措,使大连能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促进东北区域经济大融合,并且进一步强化自身的实力地位。  相似文献   

19.
韩国的东北亚区域合作战略及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国区域合作的基本战略是,一方面是在对外经济合作中采取更积极开放的政策,另一方面是把韩国国内经济发展带连接起来,优化组合不断提升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在对外经贸合作中,采取更为现实的双边贸易协定,通过构建东北亚区域合作框架来实现自身的区域合作发展目标。面临韩国积极力促东北亚区域合作采取的一系列构想和措施,中国的对策将决定着东北亚区域合作的进度和走向。  相似文献   

20.
东北亚地缘冷战历史的变化促成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启动,并为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创造了最为直接和有利的外部地缘环境;崛起后的中国受到东北亚地缘大国如日本、俄罗斯以及世界性大国---美国的战略制衡,随着中国与地区各方势力由制衡向均衡的转变,中国的未来发展只有寻求常态式的发展模式,在东北亚地缘政治经济中更为积极地推动与本地区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促进本地区的国际和平与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作为中国最核心利益的外围地区,东北亚对于中国实现经济现代化、国家的完全统一以及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至关重要。中国在东北亚的未来抉择问题上也只有延续世界历史的趋势,维持现实地缘利益的局面,积极推动地区经济合作与东北亚次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