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州人的创造——挂户经营,很好地解决了家庭工业初创时期遭遇的各种困难。有了这个法宝,温州的家庭工业很快走出家门,走向全国,这是温州崛起的奥秘。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当温州的供销员风起云涌之时,一些具体而迫切的困难摆在了他们的面前,概括地说,他们有四难:供销员走遍全国,经历千山万水,他们出门必须携带必要的证件,但他们不是任何机关、企业的工作人员,到哪里去领取证件呢?这是第一难。第二难,他们做成了生意就不能不开发票,他们的发票从哪里来?还有公章由谁给他们盖?他们走到外地,不能不住旅店;可是,他们既没有介绍信,又没有工作证,如何住上旅店呢?这是第三难。第四难呢,就是他们和客户做成生意之后,对方汇款来,哪来的银行账号?所有这些问题都不是个体商贩所能解决的。这样,就有一些乡镇政府和经济团  相似文献   

2.
当历史车轮来到1985年,对温州的改革开放来说,最有影响的一件大事,就是“温州模式”的横空出世。这年5月12日,上海的《解放日报》,在一版头条位置,刊发了该报记者张也平所写的专稿《乡镇工业看苏南,家庭工业看浙南——温州三十三万人从事家庭工业》,并配发了题为《温州的启示》的评论员文章,在全国首次公开提出了“温州模式”。专稿当时是这样描述“温州模式”的——温州市农村家庭工业蓬勃兴起,短短几年,已创造出令人瞩目的经济奇迹。如今,“乡镇工业看苏南,家庭工业看浙南”,已为人们所公认。温州农村家庭工业地发展道路,被一些经济学家称之为广大农村走富裕之路的又一模式——“温州模式”。  相似文献   

3.
当历史车轮来到1985年,对温州的改革开放来说,最有影响的一件大事,就是“温州模式”的横空出世。这年5月12日,上海的《解放日报》,在一版头条位置,刊发了该报记者张也平所写的专稿《乡镇工业看苏南,家庭工业看浙南——温州三十三万人从事家庭工业》,并配发了题为《温州的启示》的评论员文章,在全国首次公开提出了“温州模式”。专稿当时是这样描述“温州模式”的  相似文献   

4.
<正> 当前,在我国农村比较有影响的经济模式有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苏南和温州模式的显著特点是非农业产业发达,家庭工业和乡镇企业已经成为经济支柱,第三产业亦日趋活跃,人们的富裕程度已经普遍接近小康水平.在发展商品经济方面他们独树一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注意.但在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对待发达地区经验问题.是学习、借鉴经验?还是照搬照套发达地区的经济模式?研究这个问题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和后面的两篇调查报告是我校哲学系老师带领1983级本科生和1985级大专生到温州进行社会调查的部分成果。本文从理论上对“温州模式”作了探讨,两篇报告分别就“温州模式”的两大特色——专业市场和家庭工业联合体作了典型调查。温州人民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自力更生,创造性地贯彻体制改革的方针,取得了重大成就,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哲学系面向实际,坚持搞社会调查的作法也是值得提倡的。  相似文献   

6.
论文通过调查湖南某高校100名家庭困难学生代表、家庭困难学生所在系部的资助专干教师、辅导员及班主任找出了高校家庭困难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有:家庭经济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思想道德问题和能力提升问题四个主要方面,提出通过建立高校家庭困难学生成长辅助机制,即为贫困生提供多元化经济资助、心理援助,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他们打造能力提升平台等等,来促进贫困生健康成才。  相似文献   

7.
当农村联户工业在温州乃至全国兴起不久,国务院1983(63)号文件就肯定了这一经济形式。又过了三年,农村联户工业已成为温州模式的一大支柱。而位于温州市东南的瑞安县塘下镇,联户工业更得到了此较充分的发展。1986年4月,在我们来到这个江南小镇前一个多月,万里、郝建秀同志亲临塘下镇视察,他们对达里联户工业发展的情况表示关注,并指示要继续发展下去。我们认为,要了解温州模式中联户工业是怎样存在和发展,有哪些特点和问题,塘下镇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一、塘下镇联户工业的存在形式所谓联户工业,是指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许多人突破了单家独户的经营范围,走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国律师制度恢复重建40周年。在温州,有这样的一个家庭,他们祖孙三代都是律师,他们分别是姜周森、姜周健、姜周辰。姜周健告诉记者,姜周是温州一个独特的双姓,他们三代人的名字似乎也有着某种关联:姜周森的"‘森’,森林,代表大地;姜周健的‘健’,健康,单人旁,代表人;而姜周辰的‘辰’,则是星  相似文献   

9.
正温州地区从满清王朝走向共和国的百年近代史(从1851到1950年)中,温州市首任市长胡景瑊家族的四代人中接连出现了5位杰出人物。他们是我们的外高祖父陈虬、曾祖父胡润之、外曾祖父姚养吾、祖母姚平子、父亲胡景瑊。他们用自己的理论与实践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客观规律──以全球化的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探路;因而,他们的主观意图与活动被纳入了温州近代百年史的客观阐释,对温州近代史的客观演进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分析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产生的背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类型、特征及如何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同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建设从经济资助和思想工作层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生社团对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日益凸显,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学习、心理健康和长远发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关系到学校的稳定与和谐校园的建设。但长期以来,大多高校只是注重于对学生经济方面的资助,而忽视了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的根本之路在于提升他们自身的能力,而学生社团对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素质、实践能力以及道德观念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据统计:在温州,平均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新温州人”他们占了我市劳动人口一半有余。其行踪遍布皮革、服装、眼镜、打火机、低压电器等行业。可以这么说,他们已经成了温州产业的支柱。  相似文献   

13.
不错,温州有很多老板,大老板或者小老板,他们的不少公司都姓“温州”,但这些大大小小的温姓公司的创办者们,却并非全部都姓“温”。谱写温州财富歌曲的,有相当一部分是新温州人。在很多时候,他们淹没在温州290万平凡的外来务工者人群之中,和大家一样,曾经被称之为“打工者”,当他们说着普通话上街问路的时候,或许还有那么些人带上有色眼镜看他们,是的,“这些没钱的低素质的打工者”。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国家资助政策已经实施十余年,对于缓解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困难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与此同时,部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意识缺乏也日益引起重视。这主要表现在他们对父母、对教师、对国家和社会缺乏感恩意识。通过边际效用递减理论分析可知,虽然国家和社会资助政策日臻完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困难得到一定缓解,但是随着资助项目的持续增加,他们的心理满足感却不断下降,感恩意识匮乏。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高校、家庭共同努力,以克服边际效用递减的影响。具体来讲,国家要改变国家助学金发放方式,大力推行生源地贷款。高校可以通过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认知,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情感,积极开展感恩教育实践活动。家长要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15.
温州人是不按常理出牌的一群,他们极具雄心、冒险精神,而这些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缺乏的。温州人都是有梦的人,敢于尝试,敢于行动,而今这个群体已经走出了地域的局限,具有了国际视野。温州人所拥有的和海洋有关的开放文化,吸纳,宽容,博大。对中国来说,他们是温州经验,而对世界来说,他们就是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16.
韩眼看温州     
有人说,温州和韩国在很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历史上一样都是一个面积狭小,交通不便的地方。一样是通过开放,创造一个个经济奇迹。一样是以精明能干的经商才能闻名于世。因此,温州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来自不同国家、说着不同语言、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人。在他们当中,韩国人最多,目前人数大约有400多人,主要在温从事温州和韩国间的商贸往来,这些陌生的“北来之客”在温州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生存状况,他们是否已经融入温州人生活的圈子?在他们眼中,温州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为此本刊记者走访了其中的几位,记录下他们眼中的“温州”。  相似文献   

17.
<正>温州人,无疑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先行者和探路人,他们就像一群候鸟,哪里有商机就聚集到哪里。不过,如今的温州也成了世界经济候鸟们的栖息地。据不完全统计,其中在温州生活的韩国人就有四五百人之多,他们主要从事皮革、文具、辅料等轻工产品的出口。酷爱足球的韩国人在温州还成立了名叫"一心"的足球协会,踢足球成了他们经常交  相似文献   

18.
此刻,素有“鞋都”之称的温州,正在经历痛苦的煎熬。一系列压力逼迫温州鞋企必须转型升级。但困难并不可怕,前途依然光明,因为他们已经走在路上。在全国鞋业中,温州的地位举足轻重,其规模,数量首屈一指,奥康、康奈、意尔康、红蜻蜒、蜘蛛王、日泰等知名品牌鞋企均诞生于此。  相似文献   

19.
给留守家庭儿童学生多一份关爱,耐心细致地教育他们,满腔热情地关怀他们,既使他们转化进步,又促使良好班风的形成。父母不在,有老师同学在,任何困难都克服得了,大家的学习情绪就好了,成绩就跟上来了。  相似文献   

20.
新温州人是不可忽视的力量。温州有777万常住人口,而外来人口有290万,平均一下,两个与你一同行走的人中,必有一位是新温州人。近20多年来,他们逐渐成为温州产业的最前沿的战斗力,为温州经济的腾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温州人与新温州人的关系也日益融合。新温州人是温州不可缺失的一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在这个金色的五月,劳动者的五月,我们策划了此组报道,向新温州人表示真诚的致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