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富足这一现象的分析,提出两条转移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路径,并提出相关的法律对策,以期实现人力资源优势向经济资源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劳务输出直接影响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多少,是制约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重大问题,对促进农村贫困地区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西贫困地区吕梁市为例,从劳务输出的三种主要形式即自发输出、“裙带”输出、组织输出入手,分析新农村建设下劳务输出的现状。针对吕梁市劳务输出规模和地域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日益显著、劳务输出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的特点,吕梁市提出了多项劳务输出保障措施。保障措施从政府、农民、用人单位以及中介组织等多角度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职业技能培训为先导、制度创新为动力,综合运用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中介服务、法律维权等手段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县域非农产业,从而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格局。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在劳务输出途径、规模及质量上不断求创新、谋发展,推动吕梁市尽快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劳务输出是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积极开发劳动力资源、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种重大战略决策。甘南自治州卓尼县的剩余劳动力较多,收入增长困难,当地政府把劳务输出作为强县富民的重要措施,但在劳务输出迅速发展中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对策来提高劳务输出工作。  相似文献   

4.
根据广西贫困地区实际情况,总结已取得的扶贫经验,提出扶贫攻坚的新思路:明确各级领导扶贫责任;切实做好大农业大文章;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实现劳力转移,实行异地安置和劳务输出;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抓好科技开发和智力开发、经济脱贫和素质脱贫相结合;加强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协作。  相似文献   

5.
农村贫困地区的幼儿保育和教育工作是实现全民教育目标所面临的最大难点。目前,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幼儿保育和教育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留守幼儿群体保育状况不容乐观,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令人堪忧;农村幼儿园物理环境和卫生状况不尽如人意,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教育教学“小学化”。为促进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幼儿保育与教育工作的发展,应逐步完善儿童早期保育和教育治理结构,加大对幼儿园的规范管理,进一步完善幼儿教师准入和职后培训制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及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西部农村,由于人口增加、土地资源有限,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规模巨大,而且区域内分布不均衡,严重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尽快提高劳动力素质,开发人力资源;发展县域经济,开发农村产业,强化内部转移;拓宽国际空间,扩大劳务输出是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推进我国西部农民组织化发展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思路之一,理论上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和新中国农业集体化实践的经验教训为基础,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民组织化理论体系,实践上需要弥补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农民组织化发展滞后的短板。目前西部农村农民组织化发展滞后,主要存在内生动力、人力资源、发展资金、治理环境、文化环境、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制约瓶颈。推进西部农村农民组织化发展需要从增强发展动力、充实发展依靠、优化发展环境、改进发展措施等方面付诸长期努力。与西部贫困地区农村正在进行的扶贫开发事业相结合,农民组织化对于破解西部农村扶贫开发面临的主体困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中发展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因此,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一要从解决温饱的扶贫转向扶持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二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后劲打好基础;三要积极兴办乡镇企业,搞好搞活农村市场经济;四要在贫困地区实行保护农民利益减轻农民负担的休养生息政策。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农村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存在办学条件差、师资队伍水平不高、教育资金不足、学生现实问题多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改变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现状,必须帮助农村贫困地区搞好经济建设,提高经济实力;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投资力度;合理、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加强农村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学生奖励制度;继续完善农民工子女上学政策;保障农村贫困地区学生的安全;加强立法,切实保证各项政策的有效施行.  相似文献   

10.
贫困地区农村老人是特殊的弱势群体.由于家庭养老保障能力大为弱化,贫困地区农村养老面临许多新问题,其现状令人担忧.笔者通过对四川东部、北部一些贫困地区的实际调查,反映一些实际问题,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并提出家庭养老是贫困地区农村养老的最现实选择,应强化家庭养老的作用,大力发展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国家应责无旁贷地加大贫困地区农村养老的财政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1.
认为对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效路径的探讨,不仅直接关系到西部地区三农问题的解决,而且直接关系到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与东部地区差距的缩小.运用大量的实证材料,对民营经济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加快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是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必然有轻重缓急,而且全国各地情况各异,切不可千篇一律。川东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农业科技落后等原因,决定了其在新农村建设的初期,应该以发展农村经济为核心;应立足川东地区的资源特色、地域特点、劳动力情况和基础设施状况,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劳务经济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全面小康的角度重新审视了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运用分工理论的现有成果,以分工的演进为主线,探讨了民族地区全面小康之路上最重要的问题——经济发展问题。本文认为,高昂的交易成本、落后的技术条件、匮乏的人力支持使得民族地区区域内的分工难以开展,区际间的分工也无法深入,从而造成了民族地区区域经济的封闭性和自给性,形成了该地区低级化的经济结构特征,这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源所在。所以,提高民族地区分工和专业化水平,促进分工经济的发展,就成为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中国各地仍普遍存在户籍壁垒、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偏低、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金融动力不足、农民工依法维权成本高等种种不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瓶颈”。为此,在有效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的基础上,还必须适度放低户籍门槛、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同时,合理、有度开放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并健全、完善维权机制等等,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5.
由于我国农村存在着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目前仍然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并严重地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因此,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投入,合理有序地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这是有效地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同时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建设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就是农业人口逐步向非农业转移的过程。协调农村经济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项重大决策创新。加入WTO后,我省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形势更加严峻。因此,我们必须在城乡协调发展的思路下,坚持农村城市化、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农民转移组织化等“五化”联动,促进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建设新农村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快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促进西部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目前已存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的研究,结合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提出了一些解决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东北农村地区的劳动地域分工、经济地域运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农村地区所承载的社会劳动种类在不断增加,农村经济地域运动呈现新的整合态势;同时也应看到,在与城市发展的比较中,东北农村地区的发展明显处于劣势地位,而且原有的农村区域优势已经不再是进一步发展的优势了。因此,必须认真规划东北县域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民工荒"问题的出现,一方面表明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吸纳就业人口的能力大增,另一方面表明,中国的劳动力供给与用工需求之间存在矛盾.本文作者就"民工荒"的意义、民工使用中的问题及对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在一个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大量人口流动是不可避免的情况,我国农民工的流动虽具有其特殊性,但对于实现城市化,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村经济生活水平是有益的。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原因和动机复杂,但以经济利益为根本驱动力的大量农民工的流动,无论对流出地还是流入地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