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临不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机构养老已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的养老模式之一,一个理想的"家"的环境会对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起到支持作用。采用传统的定性分析方法对居住在西安5家养老机构中的30位老人进行访谈并采取分段式分析,探究老年人如何在长期照护环境中产生出"家"的感受。结果显示,养老环境及安全、社交环境以及个人生活意义的实现对老人获得"家"的感受有极大的影响。养老院应当充分保障老人的自我掌控力和自主选择的权利,根据老人的不同个性采取不同的服务、开展不同的活动,保证养老环境舒适的同时,尊重老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节奏,让他们有安全感、归属感,也有自由的生活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贵州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贵州农村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所得资料、对农村老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农村老人生活质量刚进入中等水平,且生活质量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男性老人的生活质量略高于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人生活质量越高;不同婚姻状态和不同居住方式下的老人生活质量存在一定差距,老人拥有儿子的数量对其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针对当前农村老人生活质量存在的诸多问题认为,改善农村老人生活质量应以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和无子老人为重点,在农村居住方式正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应当优先关注和改善农村独居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文章本着探索中国老人和美国老人对使用以咨询为基础的服务的不同态度的目的,以150位中国老人和145位美国老人为样本,采用"害怕亲近量表"调查了中美老年人对专业帮助服务态度的现状,比较了中美老年人对专业帮助服务所持态度的不同特点。结果发现:相较美国老人,中国老人对专业帮助的态度更不积极;不同的因素影响着中国老人和美国老人对帮助服务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以外出务工农民家庭中60岁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调查了121位农村老人,总结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不同模式下,农村老人所面临的不同养老问题。在农民个体向城市流动的模式下,农村老人养老问题主要以情感关怀不足的为主;在家庭化流动模式下,留守老人承担家庭看护、孙辈照料与家务劳动等任务,存在严重的身体与心理负担,面临严重的生活照料缺失问题。而对子女的牺牲精神则遮蔽了留守老人养老需求;在举家迁移模式中,随迁老人主要以居家养老为主,但异地养老存在严重的城市参与不足和乡村依恋问题,随迁老人生活满意度不高,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针对不同流动模式下农村老人养老面临的不同问题和需求,需采取类别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贵州644名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数据,对不同居住方式下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居住方式中的老年人生活质量存在较大差距;三代户及以上中的老人生活质量最好。二代户中的老人次之,再次是夫妇户老人和隔代户老人,独居老人生活质量最差。笔者对不同居住方式下农村老人生活质量出现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并构建出老年人居住方式与老年人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图。当前农村独居户和隔代户老人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社会经济地位是影响健康不平等的根本要素之一,行为论和环境论对影响机制提供了不同的理论视角。文章采用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调查”(CLHLS)数据,运用Logit回归模型和KHB方法,分析社会经济地位对中国老人身体功能健康的影响,并以个体行为方面的锻炼和制度环境方面的医疗费支付方作为中介变量,来分析影响发挥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同维度对老人身体功能健康的影响具有不同方向,教育和经济状况与老人身体功能健康显著正相关,但只有富裕老人与贫困老人身体功能健康的显著性差异,部分是通过锻炼这一中介因素实现的。锻炼和医疗费支付方这两个中介变量部分抵消了职业和居住地对老人身体功能健康差异的直接影响,发挥了压抑效应,且锻炼比医疗费支付方的贡献大。文章表明,在社会经济地位对老人身体功能健康的影响机制上,行为论和环境论都有一些解释力,但个体因素的锻炼比环境因素的医保制度中介作用大。   相似文献   

7.
以粮食生产为例,利用江西农村留守老人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不同个体特征、环境特征的留守老人农业生产行为的差异。结果表明:(1)农村留守老人是江西农业生产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年龄、性别、健康状况、文化程度、配偶健在情况、农业收入比重、子女支付比重、所在村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及自然资源状况等不同水平在留守老人农业生产行为上均存在显著差异;(2)照料孙辈数、村区位、外部支持等不同水平对留守老人农业生产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不显著;(3)目前,社区和村委在为留守老人提供劳动帮扶方面存在角色缺位现象,农产品价格保护、农资价格控制、农业生产技术咨询服务及自然灾害补偿等留守老人急需的政策和服务供给严重不足。针对以上分析结果,提出扶助农村留守老人农业生产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出现了快速增长。纵观这些研究成果,发现研究者大多从不同视角出发。对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研究已有的成果进行梳理,并从5个方面(即农村空巢老人的概念和分类、农村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农村空巢老人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解决对策等)进行系统地总结,在此基础上,得出农村空巢老人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9.
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人理财对于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着重要意义。通过2015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北京地区数据进行城镇老年人理财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年龄段对老人是否理财的影响不完全一致,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老人、自评经济状况较好的老人、有存款的老人、名下有住房的老人、购买过商业保险的老人以及经常使用互联网的老人更倾向于理财。相关的行业应该充分把握不同特征人群的理财特点与影响因素,更好地开发老年理财产品,发掘老年客户。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养老中最大的难题在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照护,需要积极探索农村失能老人养老新路径。以江西省X贫困县的失能老人养老服务为案例,研究政府、养老机构和社会组织协同治理下农村失能老人养老工作的推进,结果表明:协同治理是农村失能老人养老服务供给的有效路径,其关键在于各治理主体在政府引导下进行资源、技术及制度的协同协作,从而提高治理能力,最终实现经济、健康和社会三方面赋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多阶段抽样调查法对成都市六个主要城区(青羊区、锦江区、武侯区、成华区、金牛区、高新区)的300名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成都市空巢老人的生活及健康状况。成都市绝大多数空巢老人的月生活费用都在1000元以上;子女看望的实际时间与老人们的期望值存在偏差,空巢的主要原因与子女的生活习惯不同;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大都不容乐观,且困扰空巢老人的主要问题是孤单。社会特别是子女应给予空巢老人更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关爱;社会对老年人的社区护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以通过多种途径缓解空巢老人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12.
惠老新讯     
《社区》2012,(22):32
失智老年人的"家庭化照料"天津市新建的失智老人(老年痴呆患者)康复照料中心,年内可投入使用。中心设计了专门针对失智老人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凡是老人需要站立或坐卧之处,都设有扶手、扶栏;不同楼层生活区地面上铺设个性化图案,能提高失智老人记忆程度;廊顶、电梯间、楼梯口安置了摄像头,方便  相似文献   

13.
在不同的人类群体中,老人赡养具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普宁西陇社区潮汕人社会的老人赡养方式共有三种,即独居、与其中一个儿子共居和吃伙头,其中吃伙头这一方式为绝大多数本地人所认可。对老人赡养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汉族的社会文化和家庭制度,也有助于对这一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
农村老人作为当前农地经营的重要主体,其转出农地的意愿将对农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对湖北省农村老人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形势下农村老人转出农地的意愿进行了考察,分析了农地保障依赖与养老阶段对农村老人转出农地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村老人转出农地的意愿较高,在有承包地的农村老人中,47.4%的愿意转出农地。回归结果显示,农村老人转出农地的意愿受到其对农地保障依赖及其所处养老阶段的影响。对农地就业保障和养老保障依赖程度较低的农村老人更倾向于转出农地;处于自养阶段的农村老人转出农地的意愿最低,其次是处于半自养阶段的农村老人,而处于他养阶段的农村老人转出农地的意愿最高,也即农村老人的自养程度越低,他养程度越高,其越愿意转出农地,反之亦然。另外,农地保障依赖与农村老人所处的养老阶段相关,处于不同养老阶段的农村老人对农地保障的依赖程度不同,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农村老人转出农地的意愿。  相似文献   

15.
黄原  胡绍铮 《社区》2013,(4):38
今年93岁的杨大挺是一位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码头社区敬老院居住了11年的老人。和我们对敬老院的老人习惯上的认识不同,杨爷爷总是乐呵呵地和其他老人们一起参加敬老院的各种兴趣小组,还常常为院里献计献策。在敬老院的各种活动中,杨爷爷总能用最贴切的话语道出老人们的心声,大家都称他  相似文献   

16.
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普遍,而体育运动对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的调节效果是其他手段难以替代的.经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城市空巢老人心理状态和适合老年人的六项体育项目的心理效应予以分析,探讨了患有不同心理健康问题的空巢老人应选择哪些项目进行改善,帮助其克服心理问题,以促其增强幸福指数,愉快地安享晚年.  相似文献   

17.
甜(小小说)     
有一位老人病得不轻,家人请了不少医生给他治疗,总算治好了。于是家人在不同的场合对老人诉说,看病用了多少钱、托了多少人情、花了多少精力,老人感叹着:“苦啊苦啊!”  相似文献   

18.
劳动力大规模外流使得农村家庭结构的完整性受到极大冲击,许多离散型家庭出现。离散型家庭主要包括留守家庭、隔代家庭和空巢家庭。通过对豫东地区8个村庄自杀案例的实证分析发现,在这三种家庭类型中,老人自杀原因存在较大差异:留守家庭中老人自杀的主要原因是婆媳矛盾。在隔代家庭中,抚养孙辈的经济压力与对孙辈照顾的代际矛盾是老人自杀的主要原因。而在空巢家庭中,日常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的缺失是老人自杀的主要原因。因此,应根据离散家庭类型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群体制定不同的制度与政策,从而构建可操作性较强的农村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蒙长江  吴强 《社区》2005,(24):19-20
隶属成都市荷花池街道办事处西北桥社区的老年人于2000年元月成立了自己的“组织”——老年爱心互助组,互助组最初由相互帮助的6位老人自发成立,至今,已波及邻近的4个社区。随着爱心互助组中老人们利用外出、探亲的机会宣传,老年爱心互助活动的影响已传递到成都以外的许多地区。老年爱心互助组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实现老人的自助、互助和公助。所谓自助,是指老人组织起来,形成集体的力量,自己帮助自己,减少社区组织、家庭其他成员和社会的负担。所谓互助,是指在爱心互助组内,全体老人相互间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互相关心、爱护、照顾和帮助。所…  相似文献   

20.
移民搬迁伴随生活方式的改变,势必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冲击,而安置方式和社会支持网络的差异更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发生变化。利用2011年陕西省安康市"农户生计与老年人健康"调查数据,检验了移民搬迁、不同的移民安置方式对农村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探求了移民搬迁中社会支持机制的作用。结果发现:移民搬迁本身对农村老人心理健康存在显著正影响,但由于移民搬迁导致社会支持网络的变化,使得移民搬迁与非移民搬迁老人的心理健康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安置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显著不同;社会支持网络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提供了重要的保护机制,而且调节了移民搬迁及不同安置方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政府应该合理规划移民安置方式,打造良好社会环境,促进移民老人的社会融入和交往,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