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香港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从鸦片战争开始,英国侵略者“依据”其强迫腐朽的清朝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割让”和“租借”等压迫手段,侵占了我国香港地区。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严重的事件之一。本文所要论述的是:香港地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英国侵占这一地区所“依据”的条约,纯粹是预谋的、逼签的不平等的条约;包括香港地区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为维护祖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坚持反割让、反租借和反占领的斗争。概括地说,英国侵略者侵占香港地区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读了黄逸峰和姜铎同志的“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在经济发展上的比较”一文后,有些不同的看法,提出来商榷,并求指正。一探讨洋务运动,首先要研究一下洋务派官僚从事洋务运动时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也就是说当时威胁着清朝反动统治的是什么?只有正确地分析这一个问题后,才能对一系列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黄、姜二位同志认为: “当时两国(指中国和日本)同样遭受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面临着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化的民族危机;这两个运动,也都是在西方资本主义的直接刺激和影响下发生的。”“外国侵略者强迫中国订立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也强迫日本订立了神奈川条约、安政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同样包括着开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列强逼迫清朝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打开了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的大门。在一八四二年签订的《南京条约》上,英国侵略者就迫使清政府接受“领事报关”制,破坏了中国海关行政的独立自主权。一八五三年上海小刀会起义期间,英国侵略者又伙同美、法侵略者乘机拒绝清地方当局执行海关征税权,建立所谓“领事代征”制和“关税管理委员会”,进一步掠夺上海的海关行政权,为后来外籍税务司制度的形成开了恶劣的先例。  相似文献   

4.
“我们学校的学术水平在英国不是第一。这一点。我很高兴。这表明他们不是一心钻研学术而不顾自己其他方面的发展。我们需要的是人格健全的人才。其次才是他们的学术能力。”这是在北京召开的中英校长论坛会上,英国伊顿公学校长托尼·里特所说的一番话。为自己学校的学术水平不是全国第一而高兴,出自英国最著名学校一伊顿公学校长之口。该学校追求的目标,并非是学术至上,而是人格至上。英国伊顿公学校培养的是成千上万个“人格健全的人才”也就是说“先做人再做文”。  相似文献   

5.
在美帝国主义的策划和指使下,日本佐藤政府于十一月十二日,用法西斯的流氓手段,强使众议院通过了“日韩条约”,这是美帝阴谋扩大亚洲侵略战争的一个重要步骤,我们应该高度地警惕。“日韩条约”是美帝准备扩大侵略亚洲战争的产物“日韩条约”是美帝国主义一手策划的军事性质的条约,它的矛头,是针对朝鲜、中国、越南以及亚洲  相似文献   

6.
一八六○年沙俄逼迫清廷签订了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占了我国乌苏里江以东广大领土。从此,当地中国居民陷入了沙俄这座“各族人民的监狱”。但是,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屠刀所吓倒,为捍卫领土,保卫家园,与沙俄侵略者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斗争。一八六八年青岛淘金工起义,就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次。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抗俄风暴从青岛席卷南乌苏里大陆,给沙俄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在抗俄斗争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7.
英国统治者发动的对我国的侵略战争——鸦片战争,距今已有一个半世纪了。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举行纪念鸦片战争发生150周年学术讨论会,重温历史,吸取经验教训,从而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努力奋斗。 第一,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充分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侵略罪行。鸦片战争,这是英国要在中国大量倾销鸦片而引起的侵略战争。英国侵略者置中国人民的死活于不顾,支持将大量鸦片倾销到中国,毒害中国,掠夺中国的大量白银。1800年倾销了2000箱,1821年增加到5000箱,1831年增加到一万箱,1838年则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所以林则徐当时曾沉痛地  相似文献   

8.
西方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惊破了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迷梦.在资本主义的政经制度和先进的科学技术面前,清朝统治者节节败退,“不得不权宜办理,以救目前之急”.这一原则,实在是清廷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以来而进行的断断续续的改革的出发点.西方推动清廷改革的目的在于为其扩大侵略铺平道路;而清廷进行改革,一方面,是被迫适应侵略者的要求,另一方面,则是企图增强抵御侵略的实力.因此,每当西方势力对清廷的压力加大,清廷的改革便有所加紧,而当这一压力相对放松时,改革的速度便明显放慢.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廷被卷入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条约体系中,开始派遣使西人员,以了解西方。这些使西人员由于亲身体验到西方作为“他者”在政治、经济、文化诸层面与中国的种种不同,“自我”意识开始觉醒,“自我”与“他者”的关系更是萦绕在他们心里,挥之不去,体现在他们心态中主要表现为四种张力关系,即“文化自我”与“文化他者”的张力关系;“政治自我”与“政治他者”的张力关系;“文化他者”与“政治他者”的张力关系以及“文化自我”与“政治自我”的张力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公元 18 4 0年 ,即清道光二十二年 ,中英鸦片战争爆发。这场战争持续了两年又两个月 ,最终以清王朝宣布失败而告终。 184 2年 8月 2 9日清政府在南京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给中国人带来的绝非仅只割地赔款、主权丧失的耻辱 ,更掀起了中西文明碰撞冲突的狂潮 ,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了血泪和屈辱的动乱史、斗争史 ;是一部中国人在内忧外患的煎迫下探索强国之路的历史。整个中国近代史的特点就是一个“乱”字 ,暴乱、起义、革命时有发生 ,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从未停止过 ,各种思想纷纷…  相似文献   

11.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侵略者强迫中国订立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他们还在中国沿海和内地的一些通商口岸,划出一部分土地,作为直接管理的租界。租界的建立,并无正式条约为凭,而是外国侵略者用欺诈手法,利用清政府官僚的愚昧无知而逐步形成的。这是外国侵略者插在中国躯体上一把把锐利的尖刀,也是中国封建官僚昏庸误国的铁证。  相似文献   

12.
“阿思本舰队”事件,可谓1862~1863年中英政坛上的大事件。从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到中国的慈禧太后,从英国首相帕麦斯顿、外相罗素和其他内阁成员,到中国清廷首辅议政王奕訢、军机处和总理衙门一干大员,从英国最活跃的对华外交官之一李泰国及海军军官阿思本,到中国最有实力的督抚曾国藩,李鸿章等,都卷入了这一事件。120余年  相似文献   

13.
150年前发生的鸦片战争,仅仅小小区域的战役遭受挫折,清朝政府即被英国侵略军的洋枪洋炮吓倒,以战争失败的一方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虎门条约,割地赔款,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史前未有的深重灾难,中国近代史上所发生的一切不幸,都这从里发端。鸦片战争发生如此令人震惊愤慨的结局,完全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昏愦糊涂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上海地区先后发现鸦片战争时期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平夷靖寇将军”和“靖夷”大铁炮各一尊,为研究清代上海军民反抗帝国主义斗争的历史,提供离重要的实物例证。 清代“平夷靖寇将军”大炮(图一),是1975  相似文献   

15.
1840年爆发的中英鸦片战争,是外国资本主义开始入侵中国,和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鸦片战争前,英国殖民主义者,想在中国先找个落脚点,作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渗透的基点。早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政府派马戛尔尼率使团来华,在晋见乾隆帝时,要求割让、租借舟山岛或定海城,被清帝拒绝。在清廷严禁鸦片时,英国殖民主  相似文献   

16.
贵阳教案是《北京条约》签订之后发生的一起标志性案件,延宕数年之久,最终以“八议”结案。清代“八议”制度虽明载于《大清律例》,但适用范围极为有限,近乎具文。贵阳教案以“八议”结案这一不同寻常之处,展示出司法交涉过程中交织着复杂而隐蔽的权力较量。权力较量的背后,是咸同之际内外政治局势的变化。内部军功阶层的兴起,中央权力与地方督抚之间围绕贵阳教案展现幽微而丰富的权力关系。中央权力在面对某一位督抚时仍然具有绝对性优势,但是中央权力一旦面临军功阶层因阶层认同所形成的复杂权力网络时就会大打折扣。“八议”的适用,是对传统儒家式君臣关系短暂的复归,对军功阶层的优待,适应了政治格局的变化。清廷恩威并施,体现出富有弹性的统治策略。中法围绕“国体”展开的合法性争夺。法方试图以国际条约体系解决教案,但又以殖民话语否定清廷的主权。清廷则试图把儒学原则扩大到国际交涉,使对方的权力被包容进皇帝的统治之中。双方均试图通过持续性的话语操作将对方纳入自身的权力体系当中。在这个过程中,清廷的国家观念、交涉方式均向现代国家转变。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后期,我国东南沿海重镇定海、镇海、宁波及吴淞口相继失陷后,1842年7月15日,英国侵略军的舰队开到镇江江面。在侵略者进犯镇江时,曾遭到中国爱国官兵的英勇抵抗。革命导师思格斯曾高度赞扬了这次抗英斗争,说“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这次抵抗中表现最英勇的是当时由山东青州(今益都) 调去的“青州兵”。为了纪念抗英志士,当地人民于次年在青州和镇江两地同时立了两幢“忠  相似文献   

18.
魏源(1794—1857年)湖南邵阳人。鸦片战争前,他抨击时政,力主禁烟;鸦片战争爆发时,经林则徐推荐,曾协助两江总督裕谦办理浙江军务,参加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实际斗争,鸦片战争失败后,他努力探索清王朝衰弱和西方国家强盛的原因,于1842年底,完成了《海国图志》的巨著。在书中,魏源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善师夷者,能制四夷”的进步主张①。为了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他强调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实情,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长处,向资本主义国家寻找“制夷”的知识。魏源和民族英雄林则徐一样,不愧是近代杰出的爱国思想家,也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一位先驱者。  相似文献   

19.
对鸦片战争称谓的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开我国目前出版的所有大、中、小学的历史教材、史学专著、工具书等,我们即可发现,所有的这些书籍无一不是把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即中国清政府反抗英国殖民主义者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称之为“鸦片战争”。这种定论的称谓,已成为我国人民的历史常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我国学术界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不断深入,笔者认为,把这场由英国侵略者首先发动的长达两年之久的侵略中国战争,简单地定名为“鸦片战争”,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20.
刘平 《社会科学》2013,(4):150-160
嘉庆年间,在各种因素的促动下,东南沿海零星的海盗逐渐结成了有组织的海盗大帮,小打小闹的海上抢劫演变为海盗与清军水师的直接冲突,海盗活动不断升级,由地方性事件发展成威胁清廷权威的东南海患。作为边缘群体,海盗的滋生与水上世界的生活节律是一致的。海盗的滋生,一方面是特殊的生态环境下群体生存的理性选择,另一方面则是地域社会对外部变动回应和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