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悠久的历史给皖北临涣地区留下辉煌的文明积淀,各类原生态民俗美术留存至今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从区划环境、历史沿革、自然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格式、民俗事象及民俗心理等层面切入,对皖北民俗美术的文化生态进行综合研究,认为民俗美术既是一种艺术形态,又是一种生活形态,民俗美术的艺术性质、内涵、功能、形态、创作观念等都是由其所处的多元文化生态所作用的,作为民俗美术基础的文化生态同时也是民俗美术的内容和载体。随着时代的更迭,民俗美术在特定的文化时空中动态化地演进。  相似文献   

2.
从生存活动的主体存在角度论述民俗的定义和性质是对传统民俗学客观化研究的反拔。民俗是人类在生存活动中为持存发展生命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一种生活化。民俗的化结构的模态化证明,民众不仅生活在物质形态的化中,更生存于精神信仰性观念化中。人类与民俗相伴而生,从远古一直走到现代。民俗是民众的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教育民俗和学校教育作为两种不同的教育形态,隶属不同的教育寓所,但二者是一种双向互补的关系,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教育的和谐发展与繁荣.学校教育应该重视教育民俗的存在价值.教育民俗应被引入学校教育.加强对教育民俗的研究和批判,是实现二者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悠久的历史给皖北临涣地区留下辉煌的文明积淀,各类原生态民俗美术留存至今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从区划环境、历史沿革、自然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格式、民俗事象及民俗心理等层面切入,对皖北民俗美术的文化生态进行综合研究,认为民俗美术既是一种艺术形态,  相似文献   

5.
鄂西土家族“跳丧舞“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跳丧舞"是土家族先民古老而奇特的丧葬习俗,是一种建构在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之间的文化心理的行为形式,它以其古朴的气息传达出原始群体强烈的生命意识。本文从宗教与哲学的角度对其产生背景、发展源流、表现形态加以分析,试图揭示出这种民俗事象背后的原始宗教特征与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元代海运事业空前发展,山东半岛处于元大都连接江浙沿海各贸易重镇和朝鲜半岛的交会点上,因此山东半岛是元朝与高丽进行官方、民间商业贸易的主要地区之一;山东半岛不仅是高丽国麻布制品的主要销售地,也是向高丽国提供丝绵织品的重要基地;蓬莱水城清淤的考古成果再一次证实了元代山东半岛是中朝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和基地.  相似文献   

7.
跨学科视角下的民俗艺术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性”与“传承性”是民俗艺术的内在属性.民俗艺术作为一种象征符号,它在外部表现为具体的民俗艺术形态(能指),在内部蕴藏着民俗文化信息(所指),民俗艺术传播的过程,实质上是其符号意义在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间的流通和共享.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实物传播是民俗艺术传播所采用的主要传播方式,其分别对应民俗艺术的口承类、表演类、造型类三大艺术类型.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为了促进青海经济发展,应从商业贸易、资本贸易、劳务贸易以及国家的财政投资等方面入手,并充分利用民族宗教感情和地缘优势,与西亚北非的穆斯林国家进行多方位的经守合作和对外贸易。  相似文献   

9.
村落民俗是传统村落的生活面相和灵魂归宿,保护村落民俗,应保护其文化生态和生活形态。生活化,是村落民俗保护的一种理念,但也是一种理想化想象。婺源篁岭因“晒秋”而闻名,其“晒秋”农俗是独特地形地貌的产物。古村的开发,让其重获“生机”,也使其成为被设计、被展示、被欣赏的景观的一部分,成为景区的亮点和特色。也就是说,景观化成为村落民俗的重要呈现形式,也成为村落民俗传承的一种实践路径。当然,它还存在去语境化、商品化等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讨、论证,也需要我们辩证地看待其“本真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影视民俗是在时空文化交织的背景下,通过原型采借、模仿与改造而成的一种新兴民俗形态。它既是新时代下贴合人们心理需求而衍生的泛民俗,又是助推“方俗”走向“风俗”的数字民俗。作为艺术生产的重要媒介要素,尽管影视民俗具有一定的商品化特征,但其多元意义语境广泛体现着诠释原始民俗元素的文化精神、促进观众民俗文化认同以及拓展观众社会认知等多重价值意蕴,与传统民俗学的研究旨趣相同。动画电影《雄狮少年》依托“南狮”文化,着力创设多元场域,不仅生动地向观众传递着“南狮”文化精神,还巧妙联动现实,凸现极为强烈的人文关怀,具有鲜明的民俗文化表达特征,对之考察或能为深化影视民俗研究提供案例思考。同时,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影视民俗的未来发展应继续依托并吸取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加强民俗事象的文本演绎,并着眼现实语境,促进传统民俗的元素重构,深化影视民俗资源开发,为实现地方民俗的活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形成关键合力。  相似文献   

11.
在各种传媒上发表和在展览馆展览的具有艺术性质的民间剪纸,其版权主体为域群和剪纸作者,域群和剪纸作者共同享有精神权——署名权和财产权——域群享有版权的20%,剪纸者享有80%。  相似文献   

12.
从著作权法的视角看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大多发源于西部地区。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极易遭到滥用和破坏,这不仅侵害了创作群体的合法权益,而且危及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有鉴于此,我国应制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法律将民间文学艺术纳入著作权法体系予以保护。然而,民间文学艺术不同于著作权法意义的“作品”,其在权利主体、保护期限等方面均与著作权制度存在冲突,著作权法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面临不可回避的局限与困惑。笔者认为,我国应当制定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特别法,文章对特别法律制度的构建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民族民间文化的版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民间文化的版权保护是版权研究领域中既新颖而又较难的问题。因对民族民间文化本身的涵义、范围及权利内容存在争议,使得各国对民族民间文化是否给予保护、怎样保护有不同的认识。本文结合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现状、价值,对民族民间文化的版权保护制度提出了一些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出版业国际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图书版权贸易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图书版权贸易人才的地位和意义日渐彰显。图书版权贸易人才涉及领导人才、编辑人才、翻译人才、创作人才和操作人才,每类人才各有其素质要求并在图书版权贸易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图书出版企业的版权贸易人才队伍可以通过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和整合人才等多种途径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16.
为从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版权战略实施的角度推动丝绸之路文化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对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版权保护的理论背景与现实困境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有版权法律给予保护,但在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沿线的9个省市区版权申请量较低,导致版权贸易转化能力弱,以版权为核心竞争力的知识经济发展不充分,在国际贸易中版权被侵权时,维护自身权益和寻求法律救济能力不足;中国应重视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版权保护,企业利用版权创新来提升企业和个人的版权意识,并积极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版权保护战略,并培养复合型版权人才和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以增强竞争优势;政府应有针对性地成立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版权研究机构,设立海外维权援助基金,在人才、税收等方面提供支持,建立健全与企业互动的版权海外维权援助机制,完善版权执法措施提高行政执法能力;行业协会应主动收集企业版权信息,形成合力来规范、协调和解决相关企业的版权问题,促进中国构建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中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版权穷竭制度是版权法律制度上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这一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是关于版权穷竭的空间效力范围问题,各国学者却始终没有达成一致,目前在学界对于这一问题主要有两种观点,即国内穷竭说与国际穷竭说,并且大部分学者又以国际穷竭或国内穷竭来佐证或反对平行进口。实际上,各国在制定法规时,并非单纯地依据知识产权法原理,而是更多地考虑了本国贸易利益的需要。贸易层面的利益冲突才是造成平行进口问题分歧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8.
缔结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即FTA,已成为后WTO时代国际贸易体制新的发展方向。在对外谈判和缔结FTA的过程中,中国始终坚持从现实国情出发,力求协议的缔结有助于推动本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FTA版权基本政策方面,中国坚持以TRIPs协定为标准,不盲目在双边贸易协定中提高版权的保护水平,确保版权保护水平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状况相协调。尽管如此,对于某些各国做法不一、尚无国际统一标准的版权问题,中国在谈判中,还是有一定的回旋空间,可以在个别版权条款的选择上做出必要的让步。  相似文献   

19.
陕西地域的“三大板块”(陕北、关中、陕南)具有不同的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这里的文学亦各存异质,各显情态。陕西作家普遍看重自然与民风的关系,他们的文学创作明显地受到地域历史文化的影响,民俗风情充盈其中。在三地各具特色的文学景观中,作家的创作个性和风格又迥然有别。陕西作家文学信念坚定,各创其路,各扬旗帜,每个作家坚硬突出的个性张力使陕北、关中、陕南的三地文学乃至陕西文学都未能形成创作风格相似或相近的文学流派。  相似文献   

20.
通过软件版权许可的非法垄断分析,认为版权滥用与有害市场具有非法垄断的共同特征,并提出在认定软件版权许可非法垄断的构成方面,应当充分注意版权人在版权贸易市场中的弱势地位,均衡软件版权许可给版权人和整个社会带来的利益,作出有利于版权人的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