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4 毫秒
1.
体育强国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举措之一,既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预示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该战略举措于2021年正式发布,并明确规划了到2035年的体育强国建设远景以及推进目标。现如今,体育强国战略处于不断的推进和构建之中,并极大地推动了体育经济的发展和构建,为体育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本文将结合我国体育强国的推动和构建,思考并分析体育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与构建方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了“金牌第一”的历史性突破之后,如何从“竞技体育强国”迈进“体育强国”引发了学者们新的思考。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比分析法等,从宏观角度对影响体育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建议,以期为中国体育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澳大利亚体育学院发展概况及历史演进为切入点,运用网络调研和文献分析的方法,从资金筹集、组织架构、成果转化、传播手段等方面对其运作模式展开深入研究,指出澳大利亚体育智库建设在国际上所取得的成绩,比较而言我国体育智库发展尚存不足,应借鉴澳大利亚体育学院的运作经验,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完善问责报告系统、注重成果转化、公开报告影响决策等,以构建中国特色的新型体育智库。  相似文献   

4.
高校体育智库具有影响体育政策、储备体育人才、非营利性、独立性等特征。在新媒体时代,我国高校体育智库运用新媒体扩大影响力的观念淡薄,平台类型选择较少,信息传播内容单一,仍然处于发展与探索的初级阶段,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其参与决策咨询能力不强,智库研究成果转化率低,且参与决策咨询方式单一,参与程度低,参与的制度渠道有限。基于此,我国高校体育智库应建设体育大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体育信息研究与传播的融合;完善体育决策咨询制度,整合体育决策咨询和体育科学研究两大系统;实现一流学科与高端体育智库双向联动机制;拓宽智库资金来源渠道,实现多元化资金来源;创新体育智库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多领域人才储备。  相似文献   

5.
主要针对关于我国是否是竞技体育强国的诸多争论,通过5个方面的分析提出我国应是竞技体育强国或者称之为奥运强国,而非体育强国。并就如何实现我国由竞技体育强国向体育强国转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北京奥运会后,体育强国的建设已成为中国体育的努力方向,体育文化的输出能力及对世界体育主流文化构建的影响力,已成为体育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文化的输出必须从文化自觉开始,有策略地实现对外的文化输出,为21世纪世界体育文化作出贡献,为体育强国的实现做好文化准备。  相似文献   

7.
扎根理论作为一种质性研究理论,具有高度的理论信度和解释力,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我国体育智库竞争力提高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体育智库内部动力、自身发展、能力建设、政策驱动等因素对体育智库竞争力提高具有显著作用.具体的解决对策为:强化政府引导,释放内部动力;突出自身优势,凸显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8.
试探我国迈向世界体育强国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与重要意义,对我国竞技体育不同类型项目发展的协调性、均衡性以及竞技体育与运动员、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发展的协调性等四个方面的分析及其与世界第一体育强国美国的比较,论证了我国还远非一个体育强国,提出了我国迈向世界体育强国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四代领导核心的体育兴国战略思想历经萌芽、形成、发展与深化四个阶段,从中国人民站了起来到中国人民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从跨入世界竞技体育强国到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竞技体育强国,始终积极进取,有所作为。全面比较新中国四代领导核心的体育兴国战略思想,总结经验,寻找规律,对于新时期我国建设世界体育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体育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直接关乎国家治理的时代进程。近年来,国家层面相继提出“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战略,如何通过有效的体育治理来实现体育强国战略,是推动我国体育事业改革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体育治理目标定位与现实社会环境之间还存在偏差,体育治理组织形态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体育政策的执行,同时体育治理利益多元博弈对体育治理方式提出挑战。体育治理必须以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需求为根本导向,从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结构、治理方式等层面进行深度改革,助力体育强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是“体育强国”提法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的方法,探讨了"体育强国"的真实含义,从而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我国体育目前的状况和在世界上所处的位置."体育强国"不仅仅只有竞技体育、奥运体育,它更应当包括一个国家的学校体育、群众体育、体育法制、体育设施、体育人才、体育经费、国民体质状况、体育科研水平和体育媒体的素质等.认清"体育强国" 的意义,有助于正确地制定我国体育各个方面的计划,为提高我国的体育水平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我国已成功举办包括奥运会在内的各大体育赛事,我国体育发展如火如荼。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最终目标,我国制定了多项战略决策,尤其是想体育强国转变的政策,在推动我国体育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基于体育强国建设要求,构建我国体育产业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体育产业发展规模、体育产业品牌竞争力、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体育消费水平四个指标。从体育产业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原则进行了概述,并以此为基础创建体育产业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体育的建设与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中国正处于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重要历史时期,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是高校教育中具有独特作用和价值的重要一环,事关体育强国建设的成功与否。因此,本文结合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立足“互联网+”的新业态背景,综合分析了“互联网+”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并提出了“互联网+”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新路径,为以互联网思维优化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关于体育强国的重要论述,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迈向体育强国的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建设体育强国不仅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提振民族精神的内在要求,还是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涵实质,更是统筹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的有效抓手,是增进国家间交流、促进国际人文交流的桥梁纽带。要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与争创世界一流三个维度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关于体育强国的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体育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体教融合是体育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不仅能倡导学校加强体育工作的落实,而且能更好地发挥体育在健全人格、健康体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高校要充分认识体育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中的作用,不断深化拓展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影响力、把握力和感染力,通过优化育人培养体系、营造育人文化氛围和完善育人管理平台,拓展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厚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6.
距北京奥运会的胜利闭幕有两年多的时间了,中国在上届奥运会上取得金牌总数第一的成绩,令国人激动不已,但与此同时也引起人们的思考:中国是不是已经成为体育大国、体育强国了呢?就这一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三方面为切入点进行了探讨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人才的培养与储备是我们走向世界强国的重要条件,而体育人才有着它历史条件下的特殊性,重视和解决体育人才的可持续性和多元性,将给高校体育教育带来新的思维与探索。加强现代体育人才培养的研究,关系到我国体育战略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家繁荣、民族富强的大事。现针对高校在现代体育人才培养中的优势与作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清末体育热问题是学界研究的缺失所在。清末舆论界对体育的注重,体现在强调国民体育、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女子体育及体育的必要性四方面。与舆论界注重体育相对应的是,清末各地掀起了兴办体育的热潮,这体现在政府倡导、体育会的设立、学堂体育的发展三个方面。清末体育热的出现,与当时亡国灭种的危殆局势息息相关,国人强国愿望强烈,并试图借助尚武手段,一改东亚病夫的形象;因此,体育承载了救亡图存的重责。清末我国形成体育热的外来影响,在于西方与日本的榜样示范,这可从倡导体育者以西方、日本重体育为例;此外,舆论界还出现了一些西方、日本体育方面的介绍甚至研究。内因——强国、尚武的促动,外因——西方及日本的榜示。两者之外,健康的需要对清末我国体育热的兴起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青年毛泽东体育意识及其宝贵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终身坚持体育锻炼,其关键源于青年时期起他就有一个正确的体育意识。本文通过对青年毛泽东体育意识的探讨,从中得到许多宝贵的启示和效益,用以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并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为实现全民健身战略,加快建设世界体育强国的步伐而努力。  相似文献   

20.
试图通过对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辨证研究和探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发展必须从我国要成为竞技体育强国,还需付出艰苦努力、“举国体制”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了保证、要以竞技体育带动群众体育大发展、用科学发展观统筹群众体育、中国将迎来群众体育时代等方面的途径,实现群众体育发展和竞技体育发展的协调发展,齐头并进,相得益彰,实现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