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天明 《阴山学刊》2012,(6):9-13,31
佛教在契丹族建立政权以前便受到重视,耶律阿保机建国称帝以后至辽朝各位皇帝统治时期呈持续发展状态。佛教是辽代统治阶层和民众普遍信仰的宗教,在北方草原上的发展速度与规模都超越以往。辽代的佛教与城市的发展相伴随是辽代佛教勃兴的特点之一,佛寺和佛塔是标志性建筑。对萨满教和佛教的历史作用要根据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性质予以评价。佛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宇宙观、人生观和社会行为准则。辽代佛教文化是中华多元一体文化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2.
辽代佛教“世俗化”,缘于其受到了唐代佛教世俗化的影响,并有着庞大的基层信奉群体作为支撑。辽代佛教的世俗表象主要体现在僧侣上层趋俗涉政、佛教义理的儒化倾向、信众佛事活动中掺杂世俗内容以及僧侣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具有世俗取向等方面。佛教世俗化对辽代社会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出现了世俗社会“佛教化”的现象,民众世俗人生的某些时段、世俗生活的某些方面都打上了佛教烙印。  相似文献   

3.
双轨制政治文化机制是辽代民族融合的特色.辽代民族交融历史特色的形成与辽代契丹居民与汉族居民之间深厚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有着紧密的联系,辽代史学则是反映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载体.探讨辽代民族交融与史学发展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客观地叙述多民族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总结历史经验,并推动对辽代史学演进特点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辽代佛教"世俗化",缘于其受到了唐代佛教世俗化的影响,并有着庞大的基层信奉群体作为支撑。辽代佛教的世俗表象主要体现在僧侣上层趋俗涉政、佛教义理的儒化倾向、信众佛事活动中掺杂世俗内容以及僧侣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具有世俗取向等方面。佛教世俗化对辽代社会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出现了世俗社会"佛教化"的现象,民众世俗人生的某些时段、世俗生活的某些方面都打上了佛教烙印。  相似文献   

5.
宗教几乎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诞生,而且与特定的时代背景相联系。历史上,政治和宗教的协调与补充,往往成为社会安定繁荣的一种因素。佛教是我国三大宗教之一,自东汉明南永平八年时传入中国后,逐步演变和发展,成为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两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佛教不断地域化、民族化,从而形成众多的流派和体系。公元7世纪,佛教从南北两路进入吐著之地。在吐着王朝存在的二百多年和吐着王朝灭亡后的一百多年中,佛教与西藏当地的原始宗教苯教相接触,进行了三个世纪的斗争,其结果是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  相似文献   

6.
辽庆州白塔佛教文物安置规矩与建塔缘起考邱瑞中1994年第12期《文物》发表辽庆州白塔(释迦佛舍利塔)在维修加固工程中,于塔刹内发现了大批辽代佛教文物。这一发现对研究辽代中期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等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文物安置规矩和建塔缘由试作分析。一、...  相似文献   

7.
“辽以释废,金以儒亡.”由于帝王后妃、王公大臣的极力提倡和尊崇,有辽一代佛教盛行,不仅宗派众多,塔庙林立,而且僧侣数量猛增,香火鼎盛.可以说,佛教及佛教文化对辽代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因而,探讨辽代佛教文化就成为辽史研究的重大选题之一.自20世纪初至今,中外学者从不同视角对辽代佛教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和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研究辽代佛教文化所援引的史料多为有限的传世历史文献以及少量的出土石刻文字,因而,限于史料缺乏,学者们研究辽代佛教文化的范围仍比较窄,存在不少空白之处.  相似文献   

8.
王龙 《阴山学刊》2010,(6):114-116,120
辽代佛教的盛行,使佛教读物大量产生,僧人和信徒空前之众,名刹伽蓝遍布境内,寺院阅读繁荣兴盛。它们不仅形成了辽代文化的显著特点,也成为辽代社会阅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整个辽代的阅读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西夏时期佛教昌盛,与印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佛教联系。既有印度高僧入西夏讲经说法,更有西夏高僧赴印度求取真经。来自印度的高僧拶也阿难捺(Jayananda)不仅在西夏担任僧职,而且还被封为国师,积极从事佛经的翻译,促进了西夏佛教的发展。西夏地处丝绸之路要冲,无论西夏与辽、宋、金的关系是紧张还是缓和,中印之间的往来僧侣皆可自由出入西夏境内,西夏在沟通中印佛教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庆州释迦佛舍利塔发现的辽代珍贵文物巴林右旗博物馆庆州释迦佛舍利塔(见封二图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苏木的辽代庆陵及奉陵邑庆州城遗址内的西北隅,造型优美,规模宏伟,为八角七级楼阁式砖塔。该塔建于辽重熙十八年(1049年),是辽兴宗生母...  相似文献   

11.
从公元916年辽太祖立国到公元1218年西辽末帝屈出律被蒙古大将者别的军队擒余为止,两辽共存在了300年时间,计有6位母后执掌国政,使两辽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她们是:应天皇太后述律平、承天皇太后萧燕燕、法天皇太后萧褥斤、耶律淳之妻萧普贤女、西辽感天皇后萧塔不烟、西辽仁宗之妹号承天太后耶律普速完。两辽时期母后摄政执政之频繁、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为史家所公认。但人们仅注意到辽代社会后权能独挡一面的特点.这是与中原地区的后权所不同的,而忽视了另一面。实际上辽代后权除能够独挡一面的特性外,还不可避免地、毫无疑…  相似文献   

12.
纵观辽代风俗,婚俗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辽国的经济、社会以及对外交往等情况.尤其是辽代贵族联姻婚制,由于发端于统治阶级上层,所以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和地域色彩,对时局影响重大.辽代皇族婚姻保持了高度的排他性,在外在形态上有着高度政治化、集权化倾向,目的则在于保持耶律氏的独治,维护辽王朝的长治久安.与周边政权、部族间的婚姻,则为了达到牵制周边政权,以实现与宋长期对峙的目的.但是,这种多阶层、多民族之间的婚姻,在客观上增进了各族之间的相互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各个民族之间的认同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辽代儒学的发展经历了确立统治地位与发展繁荣两个时期。辽代儒家知识分子依据儒学的基本精神,建章立制,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著书立说,宣传儒家的政治主张,使儒学成为契丹统治阶级治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辽代儒学的发展,对辽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均产生了重要影响。辽代儒学对维护契丹族的封建统治,提高契丹民族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缩小其与中原地区的差距,都起了重要作用,充分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强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相似文献   

14.
伪满洲国时期是我国东北地区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因而作为精神鸦片的各种宗教在这一时期都十分盛行。其中社会影响最大、信徒最多的是佛教。佛教大量地传入东北地区并成为东北地区的一种主要的宗教形式是在辽代。在辽代及其后的各个时代,东北地区的佛教曾多次兴盛。不过,其总的发展趋势是同唐末以来佛教在全中国的命运一样,不断地衰落。一  相似文献   

15.
佛教艺术,顾名思义是随着佛教的兴起和发展而兴起、发展的,它促进佛教思想的传播,为宣传佛教教义服务。西藏佛教艺术也与西藏怫教共生共荣同步发展,其内容、技法、颜色等,无一不与佛教教义相联系。吐着时期,佛教传入西藏,经过与西藏本土文化的相互斗争、吸收、融合,佛教终于立足于高原。随着大昭寺、小昭寺、桑耶寺为代表的西藏佛教寺院的兴建,佛像、壁画等佛教艺术也应运而生。当时,唐朝的两位公主带去内地的能工巧匠及各种技艺,极大地推动了西藏文化的发展,也推动了西藏佛教艺术的发展。与此同时,印度的大量佛经译成藏文,其…  相似文献   

16.
辽代佛教赈灾济贫活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代佛教盛行,以寺庵僧尼和在家居士为核心成员的佛教徒们,当某地出现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之时,经常会以施钱舍财、义仓放粮、“无遮会”饭、铺路修桥、发药疗疾、义冢掩尸、祭龙祈雨等各种形式赈灾济贫,救助饥民,由此,亦形成了这种种配合官方赈灾并带有浓重宗教色彩的民间公益之行动。辽代民间佛教赈灾活动之所以能持续不断地开展下去,与其持有源于佛教教义的“慈悲济世”之指导思想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7.
这里,我们所谈的辽代寺院经济,是指从公元十世纪初至一一二五年间契丹族耶律王朝统治的中国北方地区,即今内蒙古、河北、山西、辽宁地区的寺院经济情况。耶律王朝初号契丹,于公元九四七年改号辽。我们讨论的辽代的寺院经济包括契丹和辽两个时期。契丹族的佛教契丹族原无佛教信仰。唐末,阿保机统一诸部之前,契丹民族内部出现了明显的阶级对立和私有制,反映在上层建筑中有了“始立制度,置官属,刻木为契,穴地为牢(1)”的普遍  相似文献   

18.
景教在传播中国过程中往往依附佛教或借用佛教元素以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泉州景教也遵循了这一规律,这可从景教石刻上得到印证。泉州景教石刻所反映的浓厚的佛教元素,不仅暗示了泉州景教徒与中国其他地方的景教徒保持着某种联系,而且许多图像组合的创新,反映了泉州景教石刻受不同文化环境而形成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9.
尤李 《兰州学刊》2011,(1):144-149
文章着重挖掘石刻材料,从佛俗的角度来分析中晚唐时期的幽州一卢龙镇。中晚唐幽州地域流行的大众文化佛诞日巡礼、起佛名、佛号的习俗,到辽朝均影响到契丹贵族。佛教信仰和习俗生命力顽强,能跨越朝代、超越阶层和族群。对辽代佛教文化来讲,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间其实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精英和民众之间互动频繁,不少信仰是各阶层共有的。被中晚唐汉族文化精英斥为“胡化”(非主流、非正统)的卢龙镇,到辽朝却成为汉文化的中心,并且为契丹人的汉化提供了资源。  相似文献   

20.
浅谈加快市场体系建设问题覃北云市场体系是各种商品经济关系的具体体现和综合反映,是各种市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共生关系中生成的集合体。商品供求关系,交换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包括生产者、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全部经济关系,便构成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