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散文理论存在的问题及其跨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梳理、评价和总结20世纪以来中国散文理论的基础上,对散文的范畴、真实与虚构、真情实感等概念进行了重新界说。由此寻求散文理论的变奏,在现代视野建构新的散文理论话语。一是由“诗性”这一核心话语分衍出精神诗性、生命向度、人格智慧和文化本体性,二是重视文体风格层面的文调、氛围、心体感应和智情合体,三是引入复调叙述、意象创设和多维结构的理论批评思路和方法。文章指出,在新的世纪中国散文研究必须强化学科的特点和规范,建立以现代意识为先导的理论批评视野,同时要敢于破除各种既定的散文观念和模式,将传统文论的优长和西方现代批评的观念和方法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现代散文文体观念一开始就表现出文体上的自觉与成熟,注重散文文体建设;但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散文观念的偏差与文体意识的失落,散文文体发展也面临危机;20世纪80年代以后,散文观念的多元化倾向,散文文体体式呈现出多种多样.中国现代散文文体的演变轨迹不仅清晰可寻,而且体现出古今文学的历史传承与现代性延展的整合性.但就目前研究情况而言,对其进行整体、系统的研究还较为缺乏和粗放.鉴于此,本文从古今文学的传承与演变,散文的模糊混用与清晰划一,散文的坚守与破体,以及散文的审美性与自由性等角度,探讨中国现代散文在百年演变过程中的不同文体观念、文体形态、文体特征和文体精神,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现代散文史做出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3.
现代报刊是现代散文得以广泛传播的载体,并对现代散文的文体和分类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古典文学中的散文是作为一种文人化的写作被纳入主流话语之中的,其主要文体如章表、奏议、史论、序记等,其向皇上"进言"的功能在向现代报刊"舆论"功能转变的过程中,文体也在现代报刊的体制中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新闻舆论取代章表奏议,以新闻报道等叙事性新闻文体作为新的媒体文体,之后新闻报道类文体和论说评论类文体合流分化,逐步形成了现代散文的叙事类、杂体类和小品类文体。本文以《申报·自由谈》为例,从现代报刊与现代散文形成发展的关系出发,探讨现代散文的文类意识,并从散文文体的角度进行必要的辨体。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散文文体无论从概念的确立、理论的发展还是创作实践方面,都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首先,作为一种社会实用性极强的文体,报刊杂志的兴起为它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其次,外国散文,尤其是英国随笔,从概念、内在精神和外在体式上为它输入了丰富的营养;再次,散文(小品文)的文体概念在理论界的论争中最终确立起来。散文的两大分支——记叙抒情的“美文”和议论的“杂文”因其不同的文体功能,随着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而呈此消彼长之势。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8,(1):92-98
中国古代文法理论对于我们建构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学研究话语很有启发意义,尤其是对于现当代散文的细读,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我们应当摆脱古今对立的思维和先入为主的偏见,适当借鉴中国古代文法理论中那些依然有生命力的概念和范畴。它们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用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话语,提升我们细读白话散文的能力。有选择性地借鉴古代文法理论的概念和范畴,是激活古代文法理论的一条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6.
王兆胜 《江汉论坛》2007,21(5):115-118
20世纪以来的中国散文研究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与小说、诗歌等文体的研究相比,它仍然处于较低的层次,尤其在散文理论建构等方面尚处于有待突破的"瓶颈"期,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研究队伍薄弱、过于倚重西方概念和理念、理论建设有欠自觉等.可喜的是陈剑晖做出了巨大努力,成为新世纪中国散文理论建构的一块界碑,当然他的研究并非无憾,在有些看法和结论上也还有值得商榷和探讨之处.  相似文献   

7.
"大众化"与"经典化"--"红色经典"论之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经典”既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话语指称,更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进程中一种文学经典化的历史遗产。在确认这种经典化文学遗产价值存在的合理性过程中,一个关键性的话语概念就是“大众化文体”。本文先将“大众化”作为一种“现代性”思想文化现象进行检视,继而从“大众化文体”与革命意识形态、“大众化文体”的“一体两面”的审美言说方式这两个论述层面,解析了“大众化文体”在“红色经典”中的审美构成功能和创作思维机制,并阐释了“红色经典”是如何通过“大众化文体”解读世界、建构意义。  相似文献   

8.
《语丝》:现代散文文体自觉的代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丝》作为一份自由知识分子操持的文化周刊,成为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生长点。指认《语丝》为现代散文文体自觉的代码,这不仅在于《语丝》作家禀具自觉的散文文体意识,其创作展呈了主体自主自由的现代性的精神内质,而且也因为《语丝》完整地建构了现代散文的格局——杂文与美文的写作表示着现代散文作家精神存在的两种不同的向度与形态。  相似文献   

9.
高音 《河北学刊》2001,21(6):78-84
本文从历时态和共时态的角度 ,对散文老生代现象、作家散文与学者随笔、女性散文和新生代作品进行全面详尽地梳理和品评 ,寻求各种现象流变、文体革新背后的文化依据 ,力图把握多重语名北京散文创作中呈现出的现象流变和多元格局 ,使散文理论的建构介入当下创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诞生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对中国所处历史方位的认识与国际形势的判断是邓小平同志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的生成语境.邓小平同志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的基本问题聚焦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不断创新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解读,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的战略话语、中心话语、动力话语以及环境话语.邓小平同志从凝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主题、坚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突出话语的人民性意蕴这三个方面出发,积极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政治话语、学术话语与大众话语,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的建构提供了深刻的历史镜鉴.  相似文献   

11.
主体性作为现代原则,一方面生成现代散文的内在文化形态;另一方面又成为现代散文最为核心的艺术表达之一.但在现代散文文体形式与范畴等急需进一步廓清与规定等方面,主体性却无较大作为."五四"时期,在"复古"与"崇西"意识的裹挟下,思维与方法出现了"中西"、"古今"相互矛盾、缠绕的状况,先驱们未能建构起具有现代"中国问题"意识的散文理论.在中国的现代性生成语境中,散文应在其自身的思维方式、艺术形式与表达现代人独特生命体验的黏着处、契合处得到认识和理解,并由此生成散文的理论体系.现代散文应该是弹性的而非封闭的.  相似文献   

12.
散文是我国最具民族传承性的一种文体.无论是就散文概念的产生、文体的发展,还是就散文的审美特征、散文的创作实践而言,中国散文都有鲜明的民族性.这种民族性直接影响着新世纪中国散文的发展走向.新世纪中国散文的发展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散文传统特质的认识与把握.在这种情况下,对散文民族性的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王景科 《齐鲁学刊》2004,(5):141-143
散文文体研究的缺乏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散文理论研究的弱势状态。散文并不是一种严格意 义上的文体概念,它只是在文学实践过程中约定俗成的文类概念。失去了文体特征规范的散文,对其文类特征及 其内部各亚文学样式的研究,应成为眼下散文理论研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朱琳  张勇 《理论界》2024,(2):89-95
本文针对近代以来中国报告文学文体的孕育与初步发展路径作整体的概览,尝试通过纵向的历时性梳理,对中国报告文学文体发展初期情况进行描述,以期展现19世纪末至全面抗战前夜中国报告文学作为独立文体的发展风貌及所体现的相应的文体观。本文将历时性梳理与文体观的流变融合在一起探讨,从近代不同的时间分期考察中国报告文学在发展初期呈现的文体特征。主要将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作为中国报告文学文体的孕育和初步成长期,而在这个阶段内又分为三个不同时期,在这一阶段报告文学上承中国古典散文等文体,在西方报告文学理论引介的影响下,同时受到“左联”的推动,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耿苗苗 《南方论刊》2022,(3):110-112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由弱变强的关键时期,在纷繁复杂的话语背景下,建构并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实质上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在一定的历史语境中建构,包括时事、理论、历史、文艺等话语内容,从话语主体、话语载体和话语客体三个方面建构起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  相似文献   

16.
身份建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份建构研究在话语形式、身份类型、相关研究问题和研究视角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并且呈现跨学科的趋势.社会建构理论家探讨了语言、权力与身份的关系,强调批评意识和自我身份意识的重要性.语言学家研究在特定的语境中话语对身份的建构作用.本文以奥巴马的总统就职演说为例,对相关的哲学和语言学理论进行了阐释,指出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有中国特色的、跨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身份建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东岳论丛》2016,(12):172-178
话语研究是近年来新兴的学术领域,为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范式和理论视角。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中共政治话语的源起与嬗变、党的主要领导人与政治话语建构、政治话语与政治动员、重大历史事件与政治话语建构、重要话语概念等角度,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需要看到,目前的研究在拓宽研究领域、创新方法范式等方面,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总结分析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政党本领是中国共产党得以成为百年大党的主体要件,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必然要求,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转变的成功要素。党在百余年发展历程中,经过长期的历史实践、自觉的经验总结和概念话语的提炼概括,不仅形成了形式多样的本领概念和丰富的政治意蕴,而且在形成本领意识和本领表达的过程中进行了本领总结与本领扬弃,从而建构起了富有自身特色的政党本领表达话语体系。政党本领的演进,在主体方面体现了自我革命的内在逻辑,在环境方面体现了图景变迁的历史逻辑,在表达方面体现了话语革新的呈现逻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在政党本领概念生成史中强化本领意识,在政党本领内涵演化史中建构本领话语,在政党本领本体发展史中健全本领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的世纪回眸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晓原 《学术论坛》2001,(1):127-130
中国报告文学理论批评可以分为形成积累和发展优化两个阶段.三代研究者接力相承,借取域外文体理论,参悟本国写作实践,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与自铸,生成探索性、开放性与多维性的研究特征.20世纪的报告文学理论尚不成熟,为此,新世纪应着重解决话语设计、方法优化与体系建构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散文研究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渐渐呈现繁荣趋势,但是在对散文各类相关问题的研究中,对散文的文体问题这一关乎散文本质性的问题显然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全面的辨析、讨论与理解。本文试图从文体的角度,对几位卓有成就的散文研究者的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对散文文体研究的思考与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