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道路.“新四化”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进程,它们既是发展的手段,也是发展的目标;它们既有各自的独立性,亦有相互勾连、协调发展的意蕴.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机结合,突破了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的对立,弥合了先进的城市与落后的农村之间的分割,走出了一条有别于西方“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发展路径.要真正实现“四化同步”,必须大力发展信息化,有效推进城镇化,积极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打破城乡分割,引导资源在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自由流动.  相似文献   

2.
正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中国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目前,中国仍处在城镇化率30%~70%的快速发展区间,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无序扩张现象愈演愈烈,管理资源匮乏、社会矛盾突出、城市环境恶化等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1][2][3]。如何有效控制城市的形态结构,使城市发展的空间容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得益彰,已成为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2013年12月召开的福建省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全面领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五位一体、四化同步、三群联动、城乡统筹、山海协作,走具有福建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为我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城镇化化经历了缓慢发展与快速增长两个阶段,虽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整体上仍较为落后,其主要问题在于城镇化进程滞后、质量不高、资源环境问题突出、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矛盾凸显、城乡差距依然较大,所以新型城镇化是河北省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加快新型“四化”发展;强化产业支撑,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和形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式发展;提高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水平,弥补公共服务短板;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创新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5.
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将我国城镇化与传统工业化和城市化、新兴产业、市民化和共同富裕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我国城镇化最大缺陷是缺乏软、硬资源的协调发展机制,特别是没有形成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市民社会及其市场意识形态,结果造成大城市过度发展、中小城市发展不足的现状.新型城镇化不仅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新四化”过程,也是一个市场化、产业化、职业化和市民化的“四化”过程.这两个“四化”同步推进、协调发展是消除城乡差异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性步骤.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经坎坷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的现代化是一种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新型现代化。它的走向是“一个主题”,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三大支撑”,即经济腾飞,人格再造,文化复兴。  相似文献   

7.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推动“四化”同步发展的重大任务,也是青岛市“十二五”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决定性因素.近年来,青岛市的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均得到了较大提高,但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与实现全域城镇化目标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文章从分析青岛市新型城镇化现状入手,提出了加快推进全域城镇化的几条路径.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的低碳创新道路是以低碳创新为动力实现城镇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当前,缺乏低碳创新意识,低碳规划滞后,低碳技术创新不足,高碳排放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消费模式制约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以低碳创新为重要理念加强新型城镇规划,以低碳产业技术创新为支撑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低碳能源技术创新为关键加强低碳能源利用,以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强化城镇环境综合治理,以低碳生活方式创新为保障构建低碳消费型城镇。  相似文献   

9.
"四化同步"发展是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出的重大决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四化同步"发展不仅在于使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个层面各自的综合发展水平得到提升,而且需要总体发展水平得到提升,更需要四个层面之间耦合协调、互动同步。为此,推进"四化同步"发展需要明确"四化同步"发展的科学内涵,充分发挥信息化的融合引领功能、工业化的转型发展功能、城镇化的需求拉动和环境打造功能,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跟进功能。  相似文献   

10.
人权事业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同步发展;在开放交流中,对人权的理解保持求同存异;坚持以人为本,在改革、发展、稳定的良性互动中推进人权事业。这些弥足珍贵的经验让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超大型国家,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道路上坚定走来,也必将激励中国人民未来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道路昂扬前进。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通过对经典著作的研读,澄清对“人”的理论误区,把握“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同时,要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面实践中认识“以人为本”,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中看待“以人为本”。明确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2.
高强  周丽 《中州学刊》2023,(3):43-51
推进农业强国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建设农业强国必须准确把握农业强国的战略内涵,明确其本质特征、国情特色、国际通识、建设目标、基本前提及战略主线。为确保农业强国战略的有效推进,要找准突破口,着重从激活“四化同步”蕴含的外部动力、城乡融合发展激发的内源性动力、双层经营体制的弹性和韧性及高水平开放注入的发展动力四个层面入手,挖掘建设农业强国的动力源,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之路。从战略布局上看,农业强国战略应与扩大内需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双碳”转型战略等国家重大战略统筹谋划,一并推进;从政策选择上看,要强化规划引领保障,夯实人才基础支撑,创新政策支持体系,深化城乡联动改革,协同推进释放政策合力,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迈进。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以特色文化资源为支点,在规划和建设上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提高城镇化建设与其地域特色、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的关联度,用特色文化资源促进特色城镇化建设。借助都市经济文化圈的网络经济效应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形成区域内部要素市场,降低社会资源的配置成本,促使区域内企业聚集提升到产业集聚。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正确认识城镇化与特色文化资源保护的关系;以特色文化资源推进城镇化建设,避免"千镇一面"、"千城一景"局面;注重并发挥都市经济文化圈的引领带动作用;注重挖掘城镇特色文化资源,合理规划新型城镇未来发展的产业。  相似文献   

14.
能否探索发现一条适合国情特点的城镇化道路,对于稳步推进城镇化,促进国家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城乡关系是城镇化发展模式的重要内容,集约、和谐、健康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总体要求.建议以城乡统筹为主线,建立完善多元驱动的城镇化动力机制和调节机制,以人为本开展劳动力转移和人口流动的政策设计,这样有助于有序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及促进国家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是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现代化的特色之一。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不仅势在必行,而且十分紧迫。山西只有走山西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才是长久之计。这就必然对作为该地区城镇化建设重要支撑之一的农村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顺利实施和实现山西城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山西农村职业教育应及时做出调整,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6.
同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四化"建设,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部署与核心要求。现阶段,我国"四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发展的不均衡性。强调"新四化"同步发展,着眼的是"新四化"之间的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从而形成新的发展合力。  相似文献   

17.
杨艳 《南方论刊》2014,(9):14-15
新"四化"同步推进充分体现了我国在新时期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构建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化智能型社会的整体发展要求。"四化"之中,信息化是核心、工业化是主导、城镇化是载体、农业现代化是基础。强调新"四化"同步发展,着眼的是新"四化"之间的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从而形成新的发展合力。  相似文献   

18.
西部城镇化路径:理论探索与现实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城市化道路选择的理论发展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 ,一方面要看到城市化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主要体现 ,另一方面 ,也不能“唯城市化”。西部地区在城镇化建设的道路上 ,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和资源优势 ,选择新型的城镇化模式 ,创建绿色城镇 ,并由此带动相关的绿色产业。  相似文献   

19.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所着重强调的内容,而作为中国新型城镇化重要一环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但是存在着缺乏建设资金和产业支撑、居民的主体性弱化等比较突出的问题,对于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的关注,并积极探索可行的路径,为有序推进我国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而服务。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区域空间布局优化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富有竞争力的城镇化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亟须进行区域布局优化。河南省作为我国典型的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其新型城镇化区域空间布局现状与问题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河南省的实证分析表明,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呈现明显的极化特征——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和较低地区在空间上均趋于集聚,且二者之间差距呈逐步拉大趋势。为此,我国新型城镇化区域空间布局优化应采取强化新型城镇化战略规划实施和政策引导、实施城市群推动战略和差异化发展战略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