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佥文先生长期致力于民间传说研究,其新著《壮族风物传说的文化研究》以文化学为理论视角,系统、深入地研究壮族风物传说,开创了民间风物传说研究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以往孟姜女传说研究集中于溯源及结构系统分析,少有关注故事元素及其意指功能,忽视了故事承传的传播效能。因此,提炼哭夫、城崩和殉节等要素,探究其在孟姜女传说中的历史功能变化,并辨析哭夫之于礼法、城崩之于反抗暴政、殉节之于封建教化的蕴涵,有助于深入理解其故事的演变过程及其社会效能。  相似文献   

3.
牛郎织女、梁祝、白蛇传、孟姜女,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四大传说。对于它们的解读已有很多文章,笔者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入手,分析四大传说,探讨中国人在四大传说上的情感注入,揭示中国人通过对女主人公的印象整饰而隐藏的处女情结,塑造抑郁质的男主人公而展现出来的俄狄浦斯情结,屈从于压迫者而显露出来的奴性,选用图腾助手而呈现出的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4.
《孟姜女》故事的原型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姜女》故事作为我国四大传说之一,流传区域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据顾颉刚先生1927年统计,山东、江苏、山西、陕西、湖北、河南、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直隶、奉天等地都有这一传说流传,近年来在四川、青海也发现有这个传说的唱词、并已融进一些习俗活动之中。在广泛流传的同时,许多地方还出现了与之相关的文化建筑。各地文献方志中多有记载,据初步统计,有孟姜女墓洞、庙或古迹近20处。自顾颉刚先生开始的《孟姜女》故事研究也近一个世纪,大量关于《孟姜女》故事的研究专集不断出版,而且迄今仍在继续。对它  相似文献   

5.
多维视野下的大禹治水传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禹治水传说作为跨越长时段的传说之一,文献记载丰富,传播范围广延,长期以来受到研究者重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古史辨学派以来的大禹治水传说研究可分为两个维度:一是辨真伪,即通过勾稽考证,以考古学和历史学为主要视野,辨析传说中相关情节的真实性问题,这种辨析恰恰忽略了传说中的民族性;二是窥内涵,即借助文化学、人类学等,揭示大禹治水传说的文化内涵。两者的共同点在于应用材料和研究路径的执着。置入传说学研究的视野,这两种维度涉及的是三种关系,即传说与历史、传说与社会文化、传说与其动力机制的关系,但对这三种关系的研究并不明确,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多元一体政治格局下的文化传播理论视角,比较考察了西南少数民族和中原虎文化的信仰实况,认为虎崇拜是氐羌族群普遍的信仰习俗,西南各族群有关人老死后化为虎的传说,反映出远古先民原始宗教信仰的灵魂观。并指出在中华虎文化的民俗信仰体系中,西南少数民族的虎崇拜具有地方化、民族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白蛇传文化"的人类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蛇传文化的呈现形态主要是传说故事,与之相关的戏剧、影视、旅游等则是其衍生物。《白蛇传》故事中蕴涵了大量的重要文化信息。本文从人类学视角对白蛇传中的核心文化符号进行分析,运用文化人类学相关理论对白蛇传文化的故事演绎模式、空间传播与纵向流传及其文化功能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
昭君传说多是以解释地方风物,描述昭君事迹为主的传说,这种特殊的形式在传承过程中形成了"昭君风物传说圈"."传说圈"具有的审美特征和民俗文化特色促进了它的传承和扩布,具体表现在昭君形象的永恒魅力,昭君传说的艺术特色和传说中渗透的楚地民俗信仰.我们着重从总体的文化特色上进行解读,以更全面的认识和利用昭君风物传说.  相似文献   

9.
针对顾颉刚等的"疑古辨伪"活动,郑振铎提出"古史新辨"的设想。发表于1933年的《汤祷篇》一文,便是这种设想的体现。在此文中,郑振铎借助文化人类学理论,对载录于中国古籍中的商汤祈雨传说进行了还原。今天看来,《汤祷篇》虽有值得商榷之处,但其运用异文化资料研究上古传说的方法,依然有积极意义。20世纪80年代后国内兴起的文学人类学研究潮流,便是对这种方法的隔代传承。  相似文献   

10.
该文基于屯垦的主要内涵界定锡伯族屯垦传说故事的范畴,并搜集整理了部分清代新疆锡伯族的屯垦传说故事,总结发现:锡伯族屯垦传说故事具有以人物和历史事件为主、传述内容的纪实性、个体间关联性和鲜明的文化活力等特点;保护和传承锡伯族屯垦传说故事对研究新疆屯垦历史和屯垦文化、在边疆地区加强中华文化认同、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基于锡伯族屯垦传说故事的特点和传承价值,笔者从调查和搜集屯垦传说故事、建立古屯垦传说故事档案和开展关联性传承等三方面,提出了新疆锡伯族屯垦传说故事保护与传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两汉时期,民间文化十分发达,民间故事和各类传说广为流传,就内容而言,主要有关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有关于当代人物和事件的,也有神仙方术一类的。这些故事和传说多有较高的价值,并且受到其时学者和作家的重视,它们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早期积淀的重要成分,对于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后世的思想文化有深远的影响。这些文化珍宝也对研究汉代社会史、思想史、文化史、宗教文有特殊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历史人类学的研究视角及方法 ,在学术界首次提出夜郎竹王传说的原创者是彝族先民夷人 ;作为夜郎国统治阶层的夷人王族行火葬 ,因此夜郎王印不可寻等观点 ,并对夜郎民族的猎头、食人俗作出文化阐释 ,提出当前夜郎文化研究应以历史人类学、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等方法进行综合性深入研究 ,才有可能对这一相隔久远的西南古代文化进行修复、还原 ,以拓展夜郎文化研究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13.
《楢山节考》是以"弃老传说"为素材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小说,它以"弃老传说"为依托,成功地塑造了阿玲、辰平、阿又等典型人物形象。在日本现代文学中,堪称同类型作品里最著名的一部,有其研究价值与意义。拙论中,笔者通过作品文本分析,旨在探究日本人的孝养观。首先,对"弃老传说"做了考究,得出了"名为弃老,实则养老;借弃老传说,传孝老之道"的结论;其次,通过解读作品分析了阿玲与辰平之间的母子情;最后,统合上述分析解明了日本人的孝养观,即孝养老人是必须的,但是受条件制约,概言之,是一种有条件的孝养。拙论对于研究《楢山节考》这部作品以及通过文学作品解读日本社会文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最近 ,从澳洲悉尼回国访问 ,读到祖国民间文艺学家、湖南师大教授巫瑞书新著《(澧州 )孟姜女传说与湖湘文化》一书 (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 ,感到作者视野广阔 ,论析深透 ,创见良多 ,深为佩服。爰草本文 ,向国内外朋友推介与求教。1.此书从民间文学角度切入 ,展示湖湘文化研究的巨大成就与深层意义。作为中国“四大传说”之一的孟姜女传说 ,从 2 0世纪 2 0年代至 80年代 ,经过顾颉刚、刘夏 (半农 )、魏建功、钟敬文、路工及公反仓照平 (日本 )、李福清 (前苏联 )等著名学者专家研究 ,早已成为国际性的重要课题。但由于种种原因 ,却一直缺乏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史传说时代是史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古史传说时代新探》解决了这一领域中的许多难题,也为古史传说时代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路。其一,《新探》结合多重证据法,多学科理论,建立了新的学术思想研究原理,利用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考察方法探索中华文化原点,解决古史传说时代的诸多难点问题;其二,《新探》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入手,打破学科畛域分明的界限,从远古整体文化的高度,深入地探索传说时代,重构了当时历史原貌。  相似文献   

16.
天妃(妈祖)与湘妃传说内容丰富多彩,二者都有生前灵异主题、显灵主题、爱情主题等相同主题类型的传说,但由于受各自地域文化及时代背景的影响较大,其文化内涵相差迥异.妈祖传说反映了宋代福建地区巫风浓厚,广大苦难民众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湘妃传说则表现了中国传统社会对女性忠贞仁孝的道德期许,湘妃的爱情悲剧成为历代涉足湖湘文人抒写个人悲愁的最好载体,湘妃也成为表现湖湘民众审美趣味、人格理想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7.
口头传统是一种了解民族历史的重要口传资料。以往关于古代历史人物的研究多以传世文献为中心,忽略了口头传统的价值。文字记载反映统治者及上层社会的意识形态,是一种全局性的大历史;口头传统反映民间生活经验和社会习俗惯制,是一种地方性的小历史。文章通过对晋地李世民传说的解读,发现传说中李世民兼具英雄、帝王、虫王等多元形象特质,折射出文字记载与口头传统、国家政治与地方社会之间的分野与融合。这为我们理解历史话语的建构过程及其深层的民族集体记忆,提供了文字之外的另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梁祝传说的母题意义和文化价值堪称典范。从文艺发生学的视角来看,梁祝文艺的发生、发展、繁荣和转型具有极高的样本意义和研究价值。通过对史志和文人笔记中关于梁祝传说的不同记载进行研究,既可以窥见梁祝故事从萌芽、成型到成熟的大致脉迹,同时亦可印证斯蒂·汤普森关于文学母题与民间文学关系的经典论断。  相似文献   

19.
近年在莱芜发现的明代《孟薑女纪铭》石刻,被认为是孟姜女传说的重要文献,但从文字、史实、典制、纪年、人名、地名、语言、碑制及发现过程等12个方面存在的疑点辨析,可认定此碑绝非古刻,而是当代人所伪造.  相似文献   

20.
文学主题学探究的重点,应落实在哪些主题、母题引起了古人的偏爱,这些主题母题之间有何内在有机联系.只有将主题学与心态史沟通,才有可能更为切近历史和精神史.顾颉刚先生孟姜女故事研究的成功,昭示了民族精神史研究的广阔前景.悼条文学与丧悼文化的综合研究,当是孟姜女故事研究的延伸泛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