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前面提到了“45分钟的时效”,一堂语文课的起码要求,是“先读懂文本”,并且要将教学内容确定得尽可能集中。那么,如果需要进一步提出要求呢?你认为更好一些的课,还应该是以什么样的标准去衡量?▼更高的标准,通俗一点讲,就是教会学生“懂得读”。在教师,是能不能进一步以教好课文为范例,学生能不能进一步从读懂课文之后再进行延伸拓展,产生一种可以称之为“创生价值”的东西。一个要能够举好“一”,一个要能够以“三”反。这已经是常识,无须多说了,问题在于:一方面,你所举的“一”,究竟是什么?仅仅是一篇课文呢,还是与这一篇课文相关的某…  相似文献   

2.
经典再现 高中语文课本中《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故事: 课文中的“将相和故事”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好”(或“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实施后的很多语文展示课上,常常存在这样一种倾向:教师为了张扬“人文性”,增加教学内容的“文化含量”,加之又有“现代化的武器”在手,于是语文课完全变成了“多媒体操作课”。快餐式的“读图”几乎取代了“读文”的训练,令人眼花缭乱的图象展示,再配以五花八门的背景音乐、“放羊式”的讨论,真是很“热闹”。可一堂课下来,学生读课文却依然结结巴巴。  相似文献   

4.
《新少年》2012,(9):30
这堂语文课真的很特别,斑马老师带着大家进了学校的厨房。斑马老师系上围裙,戴上厨师帽,走到灶台前,拿起一只超大号饭勺子,在一口大锅上敲了一下,说:"今天学习第九课《一碗海鲜蔬菜汤》,我相信,你们已经认真预习过了。谁能介绍一下课文的大意呢?"小猴子一马当先,"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母亲患了重病,就要去世了,她想喝一碗美味的海鲜汤。但是,他们家很贫穷。儿子为了做海鲜汤,努力干活,多多赚钱,  相似文献   

5.
略读课文在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逐步学会略读和浏览。表现在课堂上就是“三二部曲”:读通读顺课文,概括主要内容,交流阅读感受。窃以为,这样理解和处理无法凸现略读课文的课程功能和应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思有路,遵照识斯真”,意思是说作者写文章总有一个思路,只要照作者的思路去探索,就一定能领会文章的意旨。那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思路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它以“打”为核心,以鲁提辖的性格为基础,以他的行踪为线索,谱写了一首为民除害的英雄曲,是这篇课文的思路。下面分五个部分说明之。  相似文献   

7.
《教参》句子成分分析献疑钱普唐,杨振国现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课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其“思考和练习”四中的2、3两题的《教参》答案有待商榷,略述于下。第2小题,人教社《教学参考书》(下简称《教参》)对“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  相似文献   

8.
一宴席曲是西北回族人民结婚时演唱的一种民间传统歌曲。它的曲调近似“花儿”,别于“花儿”,可说是“花儿”的姊妹歌。为什么称为宴席曲?因为西北回族人民把有喜事俗称“有宴席”,因此把凡在宴席场能进行演唱的歌曲通称为宴席曲。  相似文献   

9.
课文分“讲读”和“白读”两类。这是语文分科型教材《阅读》编排的特点之一。安排一部分课文为白读课文,意在通过自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如何教好自读课文,提高自读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是语文教改中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下面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充分利用“自读提示”和“阅读练习” 自读课文有“自读提示”,它介绍了必要的知识,适当地提示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和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自读。自读课文有“阅读练习”,这些练习,吸收了许多优秀语文教师的教改成果,多采用中考高考的题型,侧重语言思维、阅读能力的训练,给教师指导  相似文献   

10.
教材乃教学之本.它的功用,人所周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高中语文教本较之先前已有长足的进步,无论是选文的数量内容,还是编排的格局体例,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尤其是阅读“提示”(讲读课文中称“预习提示”,自读课文中称“自读提示”)这一体例在统一使用的教本中第一次正式出现,充分体现出在语文教学这个大系统中学生“学”这个不容轻忽的主体位置和巨大作用.正因这一体例第一次出现,难免尚有粗疏之处.本文拟结合新编教材“提示”中的得失,试论这一体例的编写原则.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第一册《明湖居听书》一课,最后描写了一位“梦湘先生”对王小玉说书的观感,真切地传达出了小玉的鼓书艺术给听众的美感享受。为什么作者要让“梦湘先生”说出这样一番话?他是真有其人还是作者虚构的小说人物呢?我们知道,刘鹗的《老残游记》在艺术上历来以其“实地的描写”(胡适语)、“科学的写实”(阿英语)而为人称誉,这篇课文中的主角王小玉便是晚清同治、光绪年间在济南名震一时的鼓书女艺人。同样,这位“不到三十岁光景”、“湖南口音”的“梦湘先  相似文献   

12.
谈《六国论》课文的一条注释郑宝升高中第四册课文《六国论》中有这么一句:“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对于“速”字,课文的注释是“招致,动词”。如果按课文注释,全句译意应为:“等到燕太子丹以荆卿行刺作为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祸患的来临。”显然,这和...  相似文献   

13.
正高中语文教师做了多年,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带着学生读到好看的文字,读出文字里轻灵而又长肌肉的滋味;教学生"把厚书读薄,把薄书读厚"。比如,课文《金岳霖先生》,金教授"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形象跃然纸上,师生咂摸不尽。课文品味完,再介绍课外的。课文开篇第一句就写"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课文最后一句是"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地写一写。"联大那段艰苦却精彩的岁月,值得学生拨开历史风尘去遥望一番。  相似文献   

14.
新编高中语文教材有不少爱情话题课文,教师应正确把握与引导,正面教育学生,让学生走出青春期的迷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课本里编进了逻辑知识课文.这对于指导中学生学习并掌握一定的逻辑知识,从而在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说话和写作)时严密精确、运用逻辑知识学好其他各门科学,都很有邦助.但在逻辑教材中有些提法在逻辑上不够严密.这里就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第三册的四篇逻辑知识课文中几个提法提出商榷意见.1、“对事物的肯定和否定,就是判断.”(第一册117页)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年语文高考试题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与《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相一致,并且紧紧结合现行中学语文教材。试题不仅没有“超纲”现象,而且还原原本本地选用了教材上的内容。比如“填空”的第一小题是从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海市》一课节录的,“文言文标点、解释和翻译”的第二小题是从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送东阳马生序》中节录的。三段文言文中出现的实词和虚词,几乎都在教材中出现过。例如;“走”“衣”在教材中出现十余次,“或”和“兵”出现五十余次,“是”出现八十次。“衣褐”中的“褐”,多数考生没有答对,而这个字在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廉颇蔺相如列  相似文献   

17.
一、背景2009年4月23日上午,白银市中小学省市骨干教师在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听了两节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一节是由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的李玉田老师执教的,执教课文是柳永的《雨霖铃》,另一节是由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十佳教师李志伟老师执教的,执教课文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两节课均为中国古典诗词,且均为宋词教学。下面结合《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实录情况谈谈有关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观察问题。  相似文献   

18.
“自读课文”是配合“讲读课文”教学、培养和检验学生阅读能力的辅助教材。但有的师生把它看作可有可无的东西。这是不正确的。 怎样引导学生学习“自读课文”呢?实践中有这么几点体会: (一)源发兴趣,调动学生自读的积极性。 (1)思想工作法:只有思想明确,才有兴趣,才有积极性。思想工作就是对学生讲清楚学好“自读课文”的意义,扫除忽视“自读课文”的各种糊涂思想,使他们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树立起自觉学习的优良学风。这就要深入学生实际,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然后针对他们的思想,促使思想转化。  相似文献   

19.
<正> 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曹刿论战》一文中,有“公与之乘”一句,我对课文后边关于此句的注释有异议。请看课文后边的注释:[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之,代词,他,指曹刿。(见初中课本第五册)很显然,此句的注释是把“乘”当做动词“乘坐”讲了。我以为有不妥之处,因为“乘”(shèng)在古代是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相似文献   

20.
乐书     
宗璞 《社区》2012,(5):6-7
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读书的乐境。“绿满窗前草不除”一句,是形容生意盎然的自由自在的情趣。“瑶琴一曲来熏风”一句,是形容炎炎夏日中书会给人一个清凉世界。这种乐境只有在读书时才会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