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兆伟  刘北芦 《理论界》2022,(11):99-107
<正>《易》,亦称《周易》《易经》。《易·系辞下》:“《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何谓像?明代来知德《周易集注·序》说:“曰像者,乃事理之仿佛近似可以想象者也,非真有实事也,非真有实理也。”唐代高适《答侯少府》:“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观象者需圣明而有灵性,则万象皆出。而愚者、邪者观象,亦得所需之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各得其象,各展其能,皆在大道之中。《易》义由象生,无象则无《易》。六十四卦皆由象立,  相似文献   

2.
刘兆伟  刘北芦 《理论界》2022,(12):102-107
<正>■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注释:坤卦,下卦坤(■)、上卦坤(■),由六“--”(阴爻)组成,是大地、众女子之象征,集中体现大地、女子生育繁衍的伟大功德。乾卦取象为龙,阳刚、欢腾,能伸能屈,既健且潜;坤卦取象为牝马,阴柔、温顺,至柔蕴刚,象征女子,  相似文献   

3.
《理论界》2023,(3):105-108
<正>《序卦》:“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就卦象而言,《讼》■,下坎险,上乾健,阳刚上升,不和而争,争者必讼。■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注释:讼卦,下坎(■)上乾(■),卦象一为天下大水泛滥象,喻指人们争讼汹涌。二为天往上,水往下。争而相背则讼。三为上健下险,三阳离险向上互争则讼。四为四阳争二阴必讼。争讼的出现,是由于诚信的被“窒”息,使人们警惧惕戒。中吉,  相似文献   

4.
《理论界》2023,(3):102-104
<正>《序卦》:“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人与万物稚小到成熟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要持续提供养料与精神思想,且要耐心等待其成长进步。如同望云成雨以解旱情。■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注释:需卦,下乾(■)上坎(■),天上有云,下乾阳刚上进,上坎险阻其前行,君子待险过而行,不能冒失莽撞,故需待也。卦象如期盼时雨,需要等待。有孚,  相似文献   

5.
刘兆伟  刘北芦 《理论界》2023,(11):102-108+56
<正>《序卦》:“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卦象是泽上有地,地比泽高,站在高处以视下,谓之临。上坤为母,下兑为女,大人俯视孩童为临;君主察万民为临。■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相似文献   

6.
刘兆伟  刘北芦 《理论界》2023,(9):102-108
<正>《序卦》:“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卦象是山在地下,有山不显。山本崇高于地上,却退居地下;即德高而居民下,《谦》之象也。■谦:亨,君子有终。注释:谦卦,与豫卦(■)相综,与履卦(■)相错。下艮(■)上坤(■),卦象为山居于地之下。谦逊退让之象。谦卦一阳五阴,一阳居下卦之上,而在上卦之下,  相似文献   

7.
刘兆伟  刘北芦 《理论界》2023,(4):102-108
<正>《序卦》:“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卦象是下坎险,上坤顺;下坎一阳统众阴,众阴服从一阳,是一统帅率师而起之象。  相似文献   

8.
刘兆伟  刘北芦 《理论界》2023,(7):96-106
<正>《序卦》:“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物聚则有大小、高低之分,自然有礼。卦象为乾刚在上,兑柔在下;天之道也,礼之基也。故曰:“履,礼也。”■履虎尾,不咥人,亨。注释:履,下兑(■)上乾(■)。卦象为,天边沼泽,浅水烂泥;人畜临之,常陷其中,不能自拔。水蛭繁生其中,吸食人畜之血。人一旦陷而不拔,水蛭迅速布满所陷部位,食尽方休。天连水泽,指荒远地带水天相接的大泽。卦象是走在沼泽泥潭上,  相似文献   

9.
刘兆伟  刘北芦 《理论界》2024,(1):99-108+91
<正>《卦序》:“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上下合聚,需有秩序、礼仪,即必有文,文者饰也。卦象是山下有火,火耀山光,草木土石饰以光彩,故曰《贲》也。■贲:亨,小利有攸往。注释:贲卦之错卦为困卦(■),综卦为噬嗑卦(■)。贲(bì)卦,下离(?)上艮(?),卦象为火在山下,火光上冲,为山增添了光彩。适当添些光彩(文饰)是有利的。诸如治国治民所制订的礼仪规范;  相似文献   

10.
刘兆伟  刘北芦 《理论界》2023,(3):98-101
<正>《序卦》:“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始生未识未懂大千世界,故以《蒙》示其本真。蒙,幼稚蒙昧,需积极向师求教;而有责任担当意识者,应努力开启蒙者之智,以使之顺利融入纷蕴繁富的社会。■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相似文献   

11.
刘兆伟  刘北芦 《理论界》2023,(8):97-104
<正>《序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卦象是乾阳向上,离火同上,火光冲天,天人同明,故曰《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注释:同人卦,与大有卦(■)相综,与师卦(■)相错。下离(■)上乾(■),火上满天光,火与天皆光皆亮,即大家皆光皆亮皆同,故曰同人;全卦五阳一阴,  相似文献   

12.
刘兆伟  刘北芦 《理论界》2024,(2):96-108
<正>《序卦》:“复则无妄矣,故受之以《无妄》。”卦象是上乾阳刚,下震阳刚,父携长子,所向勇进;所为天道人心则无妄,所为己私己欲则妄矣。天下有雷,以警世人,教人修德在己,无需妄想奢望,待天定分,不可往争。  相似文献   

13.
咸通十哲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懿宗咸通年前后,诗坛上活跃着一群齐名一时的诗人,这就是咸通十哲。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二八云:“唐人一时齐名者,……韩、柳、四杰、四友、三俊,皆兼以文笔为称。其专以诗称有沈、宋……皮、陆,吴中四士,庐山四友,三舍人,大历十才子,咸通十哲等(?)。”径称“咸通十哲”似首见於此。可见咸通十哲乃是一群“志以诗称”的诗人,可与文学史上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等作家群前后映美。但也许是人们对咸通十哲作为一个文学群体认以不足,故咸通十哲这一个作家群至今尚未引起文学史家的应有注意。今不揣翦陋,先就咸通十哲的若干问题略作考论。 咸通十哲及其由来 咸通十哲据其名似乎只十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十《张乔传》即称“许棠、喻坦之、剧燕、吴罕、任涛、周繇、张(虫宾)、郑谷、李栖远、与乔亦称  相似文献   

14.
屯田制度。早在西汉时就已有之,此后历代延续,到明代有军屯(卫所屯田)、民屯、商屯之分,管理亦趋严密,屯田制度更渐完备。屯田制作为一种国有土地或国家干予权很大的土地制度,在清代,因地主经济充分发展,其在内地已无大规模存在之可能,统治者亦不能不将其加以变通。“以故屯地升为官庄,屯军改为运军,而无运卫所悉行裁革,内地屯田迴非旧制。”但在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屯田却以  相似文献   

15.
1987年4月,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存放佛指舍利的地宫重见天日,大批唐代珍贵文物破土而出。面对着这批金碧辉煌、巧夺天工的金银、玻璃、陶瓷器皿、纺织品和佛教法器,人们惊喜之中不免挟带着几分困惑:如此豪华的排场,如此高超的工艺,不应是盛唐产物么?可器物上清楚地铭刻着“咸通十二年”、“咸通十三年”、“咸通十四年”。在通行已久的历史认识中,咸通时代已是唐朝从衰微破败走向灭亡的阶段,任何富丽景象、豪华气派都与之无涉。其实这只是对历史观察太粗略或太偏于宏观认识的错觉。咸通时代对于官僚贵族、都市富民来说,还是一个繁华盛世哩! 公元859年,唐懿宗即位,次年改年号为咸通。公元873年,即咸通十四年,懿宗去世,咸通时代结束。咸通时代处于唐末大动荡的前夕,是一段比较平静的时期,它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那股充斥社会的奢侈之风。韦庄在一首题名《咸通》的诗中写道:“咸通时代物情奢,欢杀金张许史家。破产竞留天上乐,铸山争买洞中花。诸郎宴罢银灯台,仙子游回壁月斜。人意似知今日事,急催弦管送年华。”此诗通篇烘托的是一个“奢”字,可见“奢”是咸通时代社会风貌的基调。法门寺地宫里那种令人震惊的场面不就是这个“奢”的具体写照吗?抓住“奢”这个线索,我们可以深入认识咸通时代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17.
辛亚民 《船山学刊》2013,(2):179-180,81
《易经》被称为六经之首、三玄之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道即哲学,易道即易学哲学。从孔子以來的中国先哲,都认为《易经》是讲阴阳哲学的,是一部讲运动变化的变经,蕴含着高深的哲理、无穷的智慧。《易经》哲学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巨大作用,19世级西方传教士将《易经》翻译成西方文字,传播到西方世界,  相似文献   

18.
步入《周易》这座“万变毕陈,众理丛载”的思想智慧之殿堂时,人们难免产生“如乍入清庙,目眩于尊彝币玉,体烦于升降盥奠,耳乱于钟鼓罄萧”(赵汝《易雅·序》)的困惑与惊叹。然而,自先秦时期始,历代学者即不断努力地登堂人室,探赜索隐,从不同的层次、角度去发掘...  相似文献   

19.
辛亚民 《船山学刊》2013,(2):179-180
《易经》被称为“六经之首”、“三玄之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道即哲学,易道即易学哲学。从孔子以柬的中国先哲,都认为《易经》是讲“阴阳”哲学的,是一部讲运动变化的“变”经,蕴含着高深的哲理、无穷的智慧。《易经》哲学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巨大作用,19世级西方传教士将《易经》翻译成西方文字,传播到西方世界,受到西方科学家、思想家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温海明 《船山学刊》2014,(4):133-137
马宝善《易道宇宙观》一书明确提出"心物一元论",对于阐发易道哲学和周易象数逻辑研究做出了独到的理论贡献。本文从心物一元论的角度,对《周易》从太极到阴阳、四象、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心物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诠释,说明了基于心物一元的时空统一、时空相互转化的关系,阐释了心物一元论下心如何认识物的问题,分析了本体论上有与无的关系,演绎了河图洛书和"精、气、神、道、阴阳"五大本体展开的象数逻辑系统。文章强调了心物融通的几微是融合心物的根本状态,是认识心物不分的根本起点,基于心物一元论的哲学思想有助于突破今天周易研究界象数与义理两分的状态,开创周易哲学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