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国有企业前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模式的确立, 对同一所有者的国有企业之间能否建立真正的市场关系提出了挑战。本文从重新审视公有制本质的角度, 探讨公有并不以国有为表现特征的原因, 试图提出社会主义及其公有制, 并不与国家经济必然联系, 社会主义因素, 只能在财产所有权社会化的进程中逐步增长, 国有企业的前途寓于一个全新的、多元的财产关系格局之中。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关系的必然反映和现实生活所展示的客观逻辑等方面论证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确立公平竞争、等价交换的道德规范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阐述了公平竞争、等价交换的道德规范与“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的一致性;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对公平竞争、等价交换原则的误解和误用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历史上平均主义公平观、等级主义公平观及存产阶级各种公平现的实质和局限性;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基本内容;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观的主要内涵是:权利平等,机会均等,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4.
公平在税收中既是一种原则,也是一个标准.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学者和实践者对此都有不同的看法.对税收公平的理解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制度、国民经济水平、人们的价值观念等因素是密切相关的.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个社会发展变革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风雨历程。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发展的历程看,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孕育阶段、90年代的形成阶段、新世纪以来的完善阶段;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问题意识看,20世纪80年代的孕育阶段回答了为何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90年代的形成阶段回答了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新世纪的完善阶段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发生质变的关节点上看,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其孕育的前提,十四届三中全会是其形成的标志,十六届三中全会是其进一步完善的基础,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其重大创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6.
工业化社会以来,效率与公平的矛盾一直存在于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过程之中。本文通过对效率与公平矛盾原因的探讨,对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解决效率与公平矛盾实践的利弊得失的比较,得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效率与公平可以兼得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以国有企业为主导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途径。正确认识国有企业的现状,坚定信心,就能推进和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改革国有企业不能脱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国有企业在重要的和关键的行业,仍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但改革国有企业不能背离市场经济的要求。国有企业必须通过股份制改造、股份合作制改造和非公有化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机制,才能增强活力、提高效率,从而真正地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公平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公平是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应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教育公平内涵为国家制度分配给每个人的受教育的法权的完全平等、接受国家保障的义务制教育的权利完全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平等和促进教育结果的平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教育公平应遵循基本教育权利完全平等原则、非基本教育权利比例平等原则和利益补偿原则。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的政策目标取向,除了追求增长,即效率之外,最受关切的就是公平,以避免财富及收入分配的过大差距和极度分化。共同富裕的核心不是以分配手段为主的“均贫富”,而是“共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共同发展是共同富裕的硬道理;市场经济是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共同富裕本质上也是国家竞争力问题,只有国际竞争力强大的国家,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而人民富裕内涵着国家竞争力的灵魂和实力;共同富裕水平较高的国家,就会具有更强的国家竞争力,国家发达强盛是共同富裕之筋骨,人民共同富裕是国家强盛之根源。共同富裕并非所有人追求拥有均等份额的财富,本质是所有人的能力实现和选择实现;共同富裕不是丛林法则下的原始市场经济可以自发达到的目标,而是人类发展所创造的现代市场经济的建构性发展目标,须以一定的经济伦理为基础和导向,只有这样的社会才可以称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而,共同富裕首要是共同创造,更多的创造者可以使共同富裕更具可能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挖掘一切财富创造潜能,个人致富有理、集体致富有益、社会致富有道,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依托。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改革20年走过了艰难曲折的过程,并取得了成功。中国改革成功的原因归结到一点就是实行了中国式渐进化市场改革。改革呈现的主要特点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把优越的社会制度与高效率的经济体制有机结合在一起;立足于经济文化落后的现实国情,选择了恰当的改革策略;立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和未来,实现了改革、发展与保持稳定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了人类在认识、理论、实践三重意义上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它的产生、发展及运行规律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与社会制度的性质没有必然联系;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不是决定社会制度性质的基础,也不是界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本质区别的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是由执政党性质和社会价值观以及国家政权性质决定的,其本质区别主要有三个方面:发展目标不同,服务对象不同,运行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3.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商品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市场竞争也显得十分激烈。由于市场体制发育的不健全,法制的不完善,健康的竞争规范尚未完全形成,在市场竞争中,出现了不少不正当的行为。为了纠正这种不规范竞争行为,除了加强法制建设、道德建设和宏观管理以外,我们必须进一步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竞争的本质特征。以对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新本质的认识,武装市场竞争主体,引导市场竞争逐步地向正当竞争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市场经济与社会价值观的相互关系入手,对人类社会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作了必要的分析,提出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四大特征:(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2)个人奉献的大小,是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的惟一标准;(3)“兼顾公平”是社会主义价值行为的根本原则;(4)“两个文明”一起抓是社会主义价值规范和价值运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等重要观点。并对我国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价值观念的变化和应采取的对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人才,人才培养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校要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办学体制转轨,正确处理各种关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6.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认为政治参与和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承的关系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 ,政治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是不同的 ,在现代社会 ,政治参与显得越来越重要。就目前我国的经济改革而言 ,市场经济对政治参与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也对政治参与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文章还对我国的政治参与问题做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任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都是交换价值理想化的表现,是调节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利益关系的杠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观除了具有这一普遍特征外,还表现出其他的特征,即既承认先富后富,又要求实现共同富裕;既承认合理经济利益,又提倡服务奉献的精神;既坚持平等,又允许某些方面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概念,它不具有社会制度属性.但其又必须依存服务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结合,还是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结合,是区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标志.作为两种不同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其主要区别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和市场主体不同;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相互关系不同;分配制度不同;宏观调控的力度和效果不同和社会生产的目的和目标不同.明确二者的区别,对于建立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受传统理论的影响,人们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起来,因此,把市场经济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剥离出来并揭示其一般规定性,就成为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逻辑起点。在这个基础上,对我国市场经济的特质即市场经济模式的“中国特色”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极具现实意义。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四个方面的特质,即公有财产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兼容、计划性市场经济、适度竞争的原则和社会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