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清代乾隆诗坛泰斗袁枚倡导性灵说诗论。性灵说诗论缺陷之一是不提诗反映社会人生,只倡言诗写个人之“性情遭遇”(《答沈大宗伯论诗书》),《小仓山房诗集》有大量这类性灵诗。但是在创作实践上,袁枚却有相当数量的借古喻今或揭露社会弊端的诗篇,其大部分可以纳入讽谕诗范畴。这就以实践补救了他理论上的偏颇。首先应该重视袁枚的咏史诗。他认为:“咏史有三体:一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怀抱,左太史《咏史》是也;一为隐括其事,而以咏叹出色……;一取对仗之巧……。”(《随园诗话》卷14)袁枚当然推崇第一体,借咏史而对社会人生发表看法,间接反映当代社会现  相似文献   

2.
肖砚凌 《天府新论》2012,(2):151-155
分析唐五代诗话目录可知,诗话作品的选录标准实为“唐五代诗论”.唐五代诗话不应等同于唐五代诗论,而应作为唐五代诗论的一种,与诗品、诗格、诗句图、论诗诗、诗序等其他诗论形式共同构建唐五代诗论.唐五代诗话作品选取标准应为“狭义诗话”,作品只应包含与北宋初期诗话内容、体例皆相近的唐人“本事类”作品及宋后创作的四部以诗话为名的作品:尤袤的《全唐诗话》,孙涛的《全唐诗话续编》,沈炳巽的《续唐诗话》,王士禛、郑方坤的《五代诗话》.  相似文献   

3.
<正> 历代人们对建安文学的评价是很高的,“建安风骨”已成为多少年来诗人创作要求达到的标的。钟嵘《诗品序》提出“建安风力”问题;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高度推崇了“建安风骨”;陈子昂《修竹篇诗序》叹惜“建安风骨”没有继续下来。 所谓“建安风骨”是什么呢?我认为它指的是建安文人用现实主义的笔触来写“意”(“意”指情思)这一点。历代文人主张吟诵诗歌必须以“意”为主。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诗贵写意。”王夫之《斋诗话》:“烟云水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袁枚《续诗品》:“意是主人辞如奴隶。”施闰章《蠖斋诗话》:  相似文献   

4.
《诗品》研究的重要成果——读《钟嵘诗品评论》王之望钟嵘的《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论专著,被尊为诗话之祖。它“思深而意远”,揭示了诗歌创作的一些重要规律,与其同时代的另一部“体大而虑周”、“笼罩群言”的文论巨著《文心雕龙》,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地位和...  相似文献   

5.
“情悟”是指审美主体的情感对审美活动具有决定性重要意义,情感的意向性对领悟、体验、审美、判断活动有直接影响。晚唐著名诗论家司空图在他的《诗品》中提出了“清悟”的命题,这可以说是他诗论的核心,也是他的主要审美方式。司空图诗论美学的基础来自禅宗的顿悟哲学。历来关于《诗品》的争议聚讼,其焦点也在一个“悟”字。由于《诗品》乃以诗论诗之作,对“情悟”之说语焉不详,更由于司空图采用了“比物取象,目击道存”的方式,致使人们难见其庐山真面目而多将其忽略。因此,对司空图的“隋悟”理论作一些探索,就是十分必要的了。  相似文献   

6.
《随园诗话》中的诗歌用典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枚《随园诗话》中多有对其诗歌用典观念的论述,主要包括用典非以多为贵,应避用僻典、对典故加以适当调度和锤炼以及用典不可太泥等几个方面.这些观念和袁枚所标举的“性灵说”诗论正相符合,而且也是针对当时诗坛上翁方纲的“以考据为诗”和浙派诗人的好用典故等风气而发的.  相似文献   

7.
曹旭教授用了八年多的时间,用新的方法,从注、撰、译、编等多方面的角度,对“百代诗话之祖”,中国第一部诗歌评论著作《诗品》,进行了“立体式”的研究,出版了《诗品集注》和《诗品研究》①两部著作,本文就其研究特点略作评说。一、“面向世界”和“集大成”《诗品》作为“诗话之伐山”(明毛晋语)、中国“诗话之源”(章学诚语),自问世以来,研究者代不乏其人。但真正的研究,应该是从清咸丰十年(1860)开雕的张锡瑜《钟记室诗平》三卷开始的。自1860年至本世纪末的一百多年间,中外学人写出的有关《诗品》的研究著作约…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诗论绝大多数是以诗话、诗评、书信、札记等“漫话”形式表达出来的。因而许多研究者认为它们虽然用只言片语发表了隽永可喜的意见,却不成体系。我们认为中国古代某些诗论是具有寓体系于漫话的特点的,本文试以王夫之诗论为例说明这个问题。一王夫之论诗的主要著作是《诗绎》、《夕堂永日绪论》、《南窗漫记》(以上三种合称《姜斋诗话》)和《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诗广传》。另外,在他某些诗词的序言里和不少哲学、史学著作中,也有涉及诗歌的言论。《姜斋诗话》与一般诗话体例相同,分条论诗、论人;《诗广传》是他读《诗经》的札记,涉及范围很广;三种评选中的评语皆因诗而发,互不相属;其他著作中论诗之处更是一鳞半爪,了无关涉。从现象上看,他的诗论不过是这些漫话的集合而已。  相似文献   

9.
我国文言《诗话》源自欧阳修是有道理的。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诗话》渊源是钟嵘的《诗品》却可商榷。《诗品》按他的说法是“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与《四库提要》说《诗品》的“第作者甲乙而朔厥师承”都不同于宋人《诗话》的本源。诗话记事以资闲谈,比较放纵、漫杂,旷逸。欧阳修自己在《诗话》自序中也说:“居士退居汝阳,而集以资闲谈也”重在漫谈,不拘定格。《四  相似文献   

10.
钟喇诗品》谈五言诗创作,说:“故诗有 春官》记载,“督檬”的职责如下:“掌播釜、祝、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 cj赋。”诗品》各 敌、垠、萧、管、弦,歌。讽诵诗、世奠系,鼓琴种版本,或作“故诗有六<肾’。其实,钟峪在 瑟;掌九德六诗之歌,以役大师。”这里,又一《序》的下文即说“弘斯_二义,酌而用之”。明说 次讲到“六诗”。可是,到了《毛诗序》,却径改是“三义”,上文怎么会说成“六义”呢?《诗“六诗”作“六义”云:“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品》明代刊本《夷门广砌、清刊本《砚本偶钞》二门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这均…  相似文献   

11.
钟嵘的《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学专著,也是我国诗学史上第一座丰碑。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诗话篇》中说:“《诗品》之于论诗,视《文心雕龙》之于论文,皆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这评价极为恰当。从表层看,《诗品》论述诗歌的基本观点是零乱的,但如果深入地加以研究,就会发现它含着相当完整的诗论体系。这个体系概而言之就是:以“吟咏情性”为核心,以生活感受为基础。以赋比兴为手段。以“风力”、“丹采”的高度统一为准  相似文献   

12.
<正> 姜夔的《白石道人诗说》(以下简称《诗说》),是一部颇多真知灼见、很富学术价值的诗论著作,在现存宋代的八十余种诗话中,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历代诗论家对这部《诗说》是极为重视的,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中,把它与《沧浪诗话》、《岁寒堂诗话》并誉为“鼎立”的“金绳宝筏”;鲍廷博又在《麓堂诗话》的跋语中,把它推许为与《沧浪诗话》、《麓堂诗话》“鼎峙骚坛”的“风雅指南”。此外,姜夔还写有两篇《白石道人诗集自序》,讲述自己从江西诗派脱化而出的经过和诗歌创作的甘苦,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和沈辰垣《历代诗余》中,亦辑有姜夔评论他人词作的意见,都是对其《诗说》的充实  相似文献   

13.
黄昌年 《船山学刊》2006,(1):108-110
在对严羽《沧浪诗话》的评论中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即认为严羽的诗论旨在“提倡复古”。这是很值得商讨的。我以为,《沧浪诗话》以禅喻诗,以悟论诗,推尊盛唐,以为师法,其主旨不在“提倡复古”,而在于反对江西诗派的流弊与提倡一种新的诗论标准。  相似文献   

14.
“诗追李昌谷”——曹雪芹诗风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追李昌谷”———曹雪芹诗风探论张之曹雪芹诗今存仅一联,无由论其全貌,便是其名著《红楼梦》中诗,也只能从某些方面间接窥探之。然其知友,诗人张宜泉和敦诚在其诗文中曾多次提及雪芹诗之某些特点,虽是只语片言,综观之也可识得曹诗之大体。兹笺释敦诚等人评论而...  相似文献   

15.
<正> 沈德潜的诗论,虽有“格调”、“性情”、“论法”诸端,然究其根本,则无不归于“温柔敦厚”。其《国朝诗别裁集》凡例云: 诗之为教,不外孔子教小子教伯鱼数言,而其立言一归于温柔敦厚,无古今一也。在《说诗啐语》中更认为: 温柔敦厚,斯为极则。对于沈氏极力强调的这一“诗教之本原”,历来非议者颇多,如稍后于沈氏的袁枚就曾提出针锋  相似文献   

16.
通检钟嵘《诗品》,“兴”字出现九处,而从诗学范围来谈的则有七处:“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斡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着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诗品序》)“嵘谓若人兴多才高,寓且辄书.内元乏思,外无遗物,其繁富,宜哉!”(《诗品》卷上)“其源出于王粲.其体华艳.兴  不奇。”(《诗品》卷中)“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  相似文献   

17.
一、“别材、别趣”说的开创性在众多的宋人诗话中,严羽的《沧浪诗话》(以下简称《诗话》不失为一部有特色的著作,具有开创性。它的开创性表现在要探讨诗与文“别”的内容。“别”指的就是诗歌的特性。《诗话》说:“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别材”之“材”是什么?《诗话》没有正面解释,但可以从它所反对的诗风来作推论。《诗话》说:  相似文献   

18.
“《诗》可以观”是孔子诗论中的重要命题。其内涵到底是什么?前人多有所论。如郑玄谓“观风俗之盛衰”,朱熹谓“考见得失”等,但大都以诗本义为据,义犹未尽。而《左传》提供的春秋用(诗》的社会思维场表明:孔子这一诗学命题所云之诗,还有不少甚至主要是以引诗论事和赋诗言志为背景的。所谓社会思维场,有类于某一观念产生的“背景”、“社会条件”,但又不尽相同。“场”本是物理学概念,《辞海》对“物理场”这样下定义:“物理场,即相互作用场”,“实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依靠有关的场来实现的。场本身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本…  相似文献   

19.
袁枚首先是诗论家,其主要功绩在于“性灵说”理论的建树;袁枚又是“作诗写性灵”(江藩)的诗人,创作实践丰富,有《小仓山房诗集》39卷传世,有道是:“数卷仓山集,先生道性灵,锦心罗万象,妙手通无形。”(《和希斋》)创作理论源于创作实践并指导创作实践,创作实践亦印证创作理论。袁枚的“性灵诗”与“性灵说”基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何谓“性灵说”,学术界尚有不同见解,我在《袁枚“性灵说”内涵新探》中曾作如下界说: “性灵说”的理论核心是从诗歌创作的主观条件的角度出发,强调创作主体必须有真情、个性、诗才三方面要素。在这三块理论基石上又生发出:创作构思需要灵感,艺术表现应具独创性并自然天成;作品内容以抒发真情实感、表现个性为主,感情所寄寓的艺术形象要灵活、新鲜、生动;诗歌作品以感发人心,使人产生美感为其主要艺术功能等主张。鉴于此,则须反对束缚性灵的“诗教”说及规唐模宋的拟古“格调说”,亦反对以学问代替性灵、堆砌典故的考据为诗之风气;但诗歌创作又不排除辅以学问与人工。要之,“性灵说”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诗论体系,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包括创作前提、创作过程,亦包括作品的要求、艺术的功能等。袁枚现存诗四千余首,并非皆符合其“性灵说”主张,因此不能认为都是“性灵诗”。我以为,所谓“性灵诗”应体现出“性灵说”对作品的美学追求:首先是抒写真情实感,表现诗人个性;其次构思新颖、感情所寄寓的艺术形象灵活、新鲜、生动,生趣盎然,显示诗人之“笔性灵”;再次,诗歌语言应自然通俗、表现手法以白描为主,不堆砌典故。上乘的性灵诗当然兼备上述各特色,但由于创作主体所抒写的感情性质的不同或所反映的审美对象的差异,每一首诗的特色也就有所侧重。一般来说,写人生感情的性灵诗真性情的特色更突出,写自然景物的性灵诗形象灵活生动、生趣盎然等特色尤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严羽与诗话风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沧浪诗话》将诗话从率性而发的玩物提升为封建时代文人实现自身价值的”立言”,诗话成了作者学养的告白和诗学理想的展示,提高了诗话的学术品位;《沧浪诗话》一改宋诗话讳言是非、以资闲谈的风貌,敢于臧否时弊、直面诗坛,凸现了诗话作为一种诗评文体的批评功能;《沧浪诗话》力图改变诗论的随意性,通过以禅喻诗,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诗学语言,这些都大大改变了诗话的旧观,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诗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