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坚持以人为本,是我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人学”的文学,怎样在人本社会中确立自己的创作走向、构筑自己的精神大厦?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有必要对“人本文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譬如中国人本文学的历史轮廓、人本社会和人本文学的关系、人本文学的当下生存景观、中西人本文学的比较、人本文学的美学特征等等进行理性梳理和深入探讨。时至今日,我们尚未看到关于这个话题的集中论述和阐释。基于此,我们特开辟“人本文学发展笔谈”专栏,刊发一组短小精悍而又富有创见的文章,以期引起学界同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坚持以人为本,是我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人学”的文学,怎样在人本社会中确立自己的创作走向、构筑自己的精神大厦?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有必要对“人本文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譬如中国人本文学的历史轮廓、人本社会和人本文学的关系、人本文学的当下生存景观、中西人本文学的比较、人本文学的美学特征等等进行理性梳理和深入探讨。时至今日,我们尚未看到关于这个话题的集中论述和阐释。基于此,我们特开辟“人本文学发展笔谈”专栏,刊发一组短小精悍而又富有创见的文章,以期引起学界同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坚持以人为本,是我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人学”的文学,怎样在人本社会中确立自己的创作走向、构筑自己的精神大厦?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有必要对“人本文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譬如中国人本文学的历史轮廓、人本社会和人本文学的关系、人本文学的当下生存景观、中西人本文学的比较、人本文学的美学特征等等进行理性梳理和深入探讨。时至今日,我们尚未看到关于这个话题的集中论述和阐释。基于此,我们特开辟“人本文学发展笔谈”专栏,刊发一组短小精悍而又富有创见的文章,以期引起学界同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坚持以人为本,是我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人学”的文学,怎样在人本社会中确立自己的创作走向、构筑自己的精神大厦?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有必要对“人本文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譬如中国人本文学的历史轮廓、人本社会和人本文学的关系、人本文学的当下生存景观、中西人本文学的比较、人本文学的美学特征等等进行理性梳理和深入探讨。时至今日,我们尚未看到关于这个话题的集中论述和阐释。基于此,我们特开辟“人本文学发展笔谈”专栏,刊发一组短小精悍而又富有创见的文章,以期引起学界同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坚持以人为本,是我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人学”的文学,怎样在人本社会中确立自己的创作走向、构筑自己的精神大厦?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有必要对“人本文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譬如中国人本文学的历史轮廓、人本社会和人本文学的关系、人本文学的当下生存景观、中西人本文学的比较、人本文学的美学特征等等进行理性梳理和深入探讨。时至今日,我们尚未看到关于这个话题的集中论述和阐释。基于此,我们特开辟“人本文学发展笔谈”专栏,刊发一组短小精悍而又富有创见的文章,以期引起学界同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研读周作人《人的文学》、《自己的园地》和《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可以看出他一贯坚持的自然人性、个体自由、艺术独立等人本文学思想。周作人把文学分为“人的”和“非人的”、“为艺术的”和“为人生的”、“即兴的”和“赋得的”,再通过比较、选择、整合,构建一种理想的合乎人性的文学样式。  相似文献   

7.
儒学人本思想肇始于西周 ,成熟于春秋 ,战国时期达到一个新高度 ,汉唐走向低谷 ,宋初儒学人本思想开始复苏 ,欧阳修把天命天理归之于人和事 ,是宋代儒学人本思想复苏的根本标志。在“人与神”、“人与天”的关系问题上 ,欧阳修把人视为天地万物之本 ,重构儒学“人本思想”。他的史学、文学以及荐拔人才等文论观都贯穿和渗透着儒学人本思想  相似文献   

8.
马相武教授的《短信文学的文化意义》夸大了短信文学的社会文化意义,离学理和事实甚远。假如我们看不到文学降低高度所潜藏的弊端,以为“文学能够降低自己的门槛”就任其降低门槛,甚至还鼓吹“文学需要降低自己的门槛”,那就很有可能得不偿失了。一方面,我们必须注意到潜藏于新技术背后的商业力量;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竭力避免走入“技术万能论”的心理误区。倘若把“文学本身”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代”寄托在“新技术和新载体”上,那么,虽然不能说完全是梦想,但仍不免让人感到有些悲哀。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文学社会地位的百年大循环,不仅使我们看到了文学从社会文化中心的淡出。而且有助于我们走出“雅”与“俗”的解读误区,让文学自觉地以蓬勃发展的大众文化为参照,并在变革的年代中确立自己的形象定位。  相似文献   

10.
论加拿大文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北美的加拿大,地大物博、总面积占世界第二位,它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七个资本主义强国之一。然而,在我国出版的几部“外国文学史”、“欧美文学史”中几乎找不到加拿大的章节,甚至连加拿大著名的作家和作品都不曾提到。加拿大有没有自己的文学?加拿大文学的特征是什么?加拿大文学和社会、经济、文化、种族、地理、风俗等关系如何?本文想就这些问题进行探索,以便我们加深对文学的本体、文学发展道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生存哲学通过对实践的解读,揭示了现实的人是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理想社会的终极目标。人本法律观作为一个尊重和保障人权,实现法律服务于整个社会和全体人民的理论体系,是法律价值论、本质论、方法论的有机统一。西方人本法律观表现出一定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而人本法律观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并超越西方人本法律观。人本法律观要求我们在法律实践中应当确立人本立法观、人本执法观和人本司法观。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为社会思潮的一种反映,从“反思文学”中孕育出“人本文学”思潮之后,“现代主义”因素也随着人们对社会——人的大系统思考逐渐成为一部分前卫作家的主体意识,他们竭力探求西方“现代派”表现方法的途径,着力模仿“现代派”表现技巧。到1985 年,一大批堪称“现代派”的作品一一问世,形成了自新文学运动以来的第三次冲击波。  相似文献   

13.
在温州这个以服装、皮鞋、眼镜、打火机生产闻名的地方,却蹦出一家令国内外同行都刮目相看的轴承生产企业——人本集团,而且它做了一件我国上千家轴承厂几十年没做到的事,生产出了“动起来更安静”的高精度、低噪音的优质轴承,其产品不仅替代进口,而且远销国际市场。这一切与人本“当家人”张童生的“企业文化”是分不开的。他说:“温州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精心地打造着自己的企业文化,各有特色,各有成就。”翻开人本集团文化建设的历史长卷,我们可能会充分了解人本企业的成长历程,而透过那些潜含其中的深扣温州人文与地域色彩的文化元素,或许能洞悉温州民企的竞争力所在。像一座“学校”,更像一个温暖的“家”人本,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本”,这是人本集团的核心企业理念。这里所指的人,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企业服务、供销的对象,也就是客户,顾客;二是指企业人。前者是指以顾客的满意为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崇高目标,我们要为社会提供精品,创造满意的服务,后者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资源。在这一核心企业理念的指导下,集团形成了具有人本特色的企业文化,提出了并落实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口号:“人本是  相似文献   

14.
从文化的角度来考察和研究文学,我们似乎并不陌生,传统的社会批评方法就是如此。但是,我们在久已习惯“文学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这一理论程式后,往往只把文学之外的种种特征,诸如环境、气质、出身等方面作为认知文学的一种基本手段和方式,“走出文学”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重新“走进文学”。相反,那种真正能从本质的高度去阐释和发现文学文化之间神奇网络关系的研究,却并不多见。其原因主要是文化的涵盖大大超越了文学的相对单纯住,它涉及到自然、生理、科技、习惯等各个社会领域,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把握起来…  相似文献   

15.
文学是人学,更是思维深层的艺术呈现。从原始思维、前逻辑思维及思维母体来论证思维的“模糊状态”与“文学是人学”旗帜下的文学的本质一致性。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派文学的史性演绎中论证文学向本体及人本的趋近性。文学的皈依在现代派文学中获得了可能。  相似文献   

16.
杜书瀛 《南都学坛》2006,26(1):55-62
“电信技术王国时代”,由于“全球化”、“电子社区”的出现以及人的感受方式和情感方式的变化,传统文学存在的前提和共生条件也随之改变,文学艺术和文艺理论遭受巨大冲击。由此,国内外一些理论家认为文学将走向终结,文学的时代将不复存在,有人干脆说文学将消亡。目前国内学界就此展开激烈争论。我认为文学不会消亡。文学不死的理由在于它固有的人文本性和人文价值。文学是关于人类生存本质的艺术。文学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点是其“内视性”,它为我们创造出一个内视化的世界———阅读会逼迫我们去建构起内视的对象,使心灵“观看”到的一切充分内化于我们的精神世界与情感世界,从而使我们更为积极主动地同时也更为深入地领悟文学意象的内涵和意义。因此,文学总是能使我们达到更为深刻的历史深度和人性深度。无论图像社会怎样扩张,也不能取代文学、取消文学。文学超越了感性空间的束缚,在纯时间性的内视世界中开拓着完全属于它自己的审美疆域。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的中国文学在众声喧哗之中似乎逐渐凸现了自己的“主潮” ,这就是对于作为文学存在的语境———思想史与社会文化史的关注。但这样的倾向是不是也可能出现离开文学文本的弊端 ?这也是许多学界同人正在热烈讨论的问题 ,为此 ,本刊特地约请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李怡教授为我们主持了一组“笔谈” ,希望在一个强调“文学之外”的时代重新唤起人们对于文本、文体这些“文学之内”事物的兴趣。我们相信 ,正是多种倾向的同时存在 ,才最终构成了文学研究在总体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的中国文学在众声喧哗之中似乎逐渐凸现了自己的“主潮” ,这就是对于作为文学存在的语境———思想史与社会文化史的关注。但这样的倾向是不是也可能出现离开文学文本的弊端 ?这也是许多学界同人正在热烈讨论的问题 ,为此 ,本刊特地约请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李怡教授为我们主持了一组“笔谈” ,希望在一个强调“文学之外”的时代重新唤起人们对于文本、文体这些“文学之内”事物的兴趣。我们相信 ,正是多种倾向的同时存在 ,才最终构成了文学研究在总体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的中国文学在众声喧哗之中似乎逐渐凸现了自己的“主潮” ,这就是对于作为文学存在的语境———思想史与社会文化史的关注。但这样的倾向是不是也可能出现离开文学文本的弊端 ?这也是许多学界同人正在热烈讨论的问题 ,为此 ,本刊特地约请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李怡教授为我们主持了一组“笔谈” ,希望在一个强调“文学之外”的时代重新唤起人们对于文本、文体这些“文学之内”事物的兴趣。我们相信 ,正是多种倾向的同时存在 ,才最终构成了文学研究在总体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的中国文学在众声喧哗之中似乎逐渐凸现了自己的“主潮” ,这就是对于作为文学存在的语境———思想史与社会文化史的关注。但这样的倾向是不是也可能出现离开文学文本的弊端 ?这也是许多学界同人正在热烈讨论的问题 ,为此 ,本刊特地约请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李怡教授为我们主持了一组“笔谈” ,希望在一个强调“文学之外”的时代重新唤起人们对于文本、文体这些“文学之内”事物的兴趣。我们相信 ,正是多种倾向的同时存在 ,才最终构成了文学研究在总体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