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波 《社区》2008,(2):12-13
梁漱溟,“中国最后的儒家”。走完百年人生,学人无不称颂其“敢于犯颜直谏”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美德。当年,马歇尔、司徒雷登称梁漱溟为“中国的甘地”。从记述梁漱溟的资料中,记者只感觉他是一个冷面的儒者。在这尊严峻冷面“佛”的背后,究竟是怎样一副悲天悯人的胸怀,他还有无另一副面孔?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在研究邓演达思想时,极少关注他的知识分子观。知识分子观是邓演达的平民革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知识分子观主要是,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传统知识分子在官僚政治中的附属性与南京政府中知识分子的寄生性,强调革命的青年知识分子在平民革命和新社会建设中的特殊重要性,尤其是他最早也最系统地提出知识分子与农工相结合的思想。这些,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现实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辜鸿铭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著名学者辜鸿铭先生博学多识,精通中西文化,一生积极从事于中西文化交流活动;同时他又是一位具有民族自尊精神的知识分子,在洋人面前不卑不亢,据理力争,具有民族气节;他也敢于指斥时弊,对于象袁世凯等清朝重臣,甚至皇帝、太后,他都直言抨击。但是辜鸿铭也是近代史上典型的保守人物,反对变革,主张复古,庚子以后他激烈地反对“新政”,并为复辟清朝作了极大的努力。辜鸿铭的这种复杂而矛盾的特征,就是近代中国中西文化激烈撞击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历来十分重视和爱护我国知识分子,抗日战争时期也是如此。从毛泽东抗战期间的大量论著中清楚地得以证明:他高度重视发挥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没有革命知识分子,革命就不会胜利”;反复强调制定知识分子的正确政策,“知识分子的正确的政策,是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明确指出知识分子的成长道路,“和工农民众结合起来,到工农民众中去”.这些论述对我国深化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两大题材———农民题材和知识分子题材的开拓者。他描写的知识分子小说一篇一个境界,尤其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剖析达到了他的时代的最高哲学深度。他刻画了三代知识分子:清末下层知识分子、辛亥革命时期的知识分子和五四时代的知识分子。当五四时期的众多作家以感伤和自怜作为基点来描写知识分子的众生相时,鲁迅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自身的残缺和人格的分裂,并深邃地画出了“他的血和肉来”,其实这也是思想家的鲁迅的内心矛盾的艺术显现。能否寻找出实现知识分子自我人格的途径?鲁迅似乎并未找到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一贯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科学技术知识的载体的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只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才能使中国实现现代化。因此,他强调要做好知识分子工作,大胆提拔和重用知识分子,切实为知识分子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本文试图对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作一全面探析。  相似文献   

7.
作为官场知识分子,李济运是官员和知识分子二重身份的结合,具有二重人格。他一方面具有传统知识分子人格特征,不乏社会道德良知和现实批判精神;另一方面他又认同官场混世哲学,妥协于官场腐败和官场潜规则。官场现实对人性的扭曲腐蚀是造成李济运二重人格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赛义德心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是立足于世俗,但又超越世俗,为理想而奋斗的社会精英。知识分子应超越民族界限,代表人类正义,保持内心的流亡状态,以业余的态度对抗专业化,坚定无畏,敢于对强权说出真理。赛义德知识分子观警醒中国知识分子要焕发时代精神,大胆批判,积极入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林语堂对幽默的探讨与创建是对中国文化的一大贡献。他一方面把幽默放到话语产生与转换的结构域场中予以宏观阐释,另一方面又在自己的生活体验与创作的层面上展开对幽默的具体解读。冷静、超脱与睿智,这是他幽默的基础。超越于知识分子道德与名誉的功利欲求之外,这是他敢于幽默的原因。“两脚踏东西文化”,这是他幽默与众不同的地方。鲁迅与左翼文艺工作者对林语堂的幽默观及其《论语》的批判,有明显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10.
作为思想文化主要创造者的知识分子,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历史舞台上,扮演了"引领时代步伐先锋者的角色",李大钊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由传统的"士"转化成具有现代意识的知识分子,从"自由漂浮者"转变为"民众的先驱者"的思想历程,他对知识分子社会身份的思考、定位与前途道路的选择,在一代知识分子中,具有典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抗战爆发后,傅斯年参加了国民政府组织的国民参政会,并在其中热心活动。他积极提出议案,关注内政问题;敢于仗义执言,认真行使质询权;奔波于国共之间,为促成国共和谈积极努力。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民族危机面前对“书生何以报国”理想的认真实践。  相似文献   

12.
孟二冬是新时期优秀知识分子的典型,他的崇高精神可以概括为友善、博学、务实、奋进。孟二冬精神既具有改革开放历史潮流孕育出的时代特征.又具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优秀品格。文章从弘毅、志于道、淡泊、孔颜之乐等方面讨论孟二冬精神与传统士人的文化品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多余人"一词虽源于19世纪的俄国文坛,但它本身却具有超时空性和普世性。夏目漱石《从此以后》中的长井代助就是一个与俄国文学作品中的"多余人"有相似点,却又大有不同的"多余人"形象。代助是受过西方先进思想启蒙的"天赋的贵族",他对社会极度不满却不愿投入到改革社会的实践中去,只愿做个高蹈自守的旁观者。同时,他又敢于反叛日本传统的伦理和价值观念,积极追求自我精神的独立,追求"自然"的爱情,体现出知识分子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4.
一、十年内战时期服膺马列接受党的领导,提出联共反蒋主张他从小受革命思想的熏陶,所以在日本东京宏文师范学院学习期间,便敢于倡议那拉氏退朝,赞扬光绪皇帝支持戊戌变法。他因此被清政府驻日使官押送回国,但并未灰心,仍积极投入正在醖酿中的四川保路风潮。由于他反对清政府把民办的川汉铁路收归国有,遭到总督赵尔丰逮捕,接连两次被迫害,促使他更加坚定地参加了反对清王朝的辛亥革命。1991年,他在北京结识了林伯渠等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引起了思想上的飞跃。他曾以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在主政西南时期对知识分子问题进行了开创性探索。他充分认识到知识分子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西南的政权建立离不开知识分子;西南的经济建设离不开知识分子;西南的社会安定离不开知识分子。邓小平更明确提出了做好知识分子工作的策略方法:一是救济知识分子,提高知识分子地位和待遇;二是团结和争取知识分子,大胆使用知识分子;三是教育知识分子,开展思想改造运动。重温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的知识分子思想,对于当前和今后维护和巩固共产党执政基础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犀利的目光.冷峻的表情,雕刻般的鼻梁.以及敏锐的思维.富于挑战的个性,还有他对中国社会责任的胸襟.这一切都显示他是一位追求卓越的人,一位敢于面对风险和挑战的人.一位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他就是大众中国总裁兼CEO范安德。  相似文献   

17.
殷海光在对中国近现代历史深入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对中国的知识分子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他批判传统主义,引入自由主义,通过对传统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双重吸收和反思,寻找中国文化的出路的同时,也重新思考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资源,试图在知识和人格的基础上为现代知识分子建立其社会的立足点。尽管殷海光已经是20世纪的人物,但他对知识分子的这些论述,而今看来依然有其跨世纪的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内最尊重知识分子、最善于做知识分子工作、而又最受知识分子爱戴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是党的重要财富,可概括为十个字,即:尊重、理解、信任、依靠、爱护。这五个方面相互联系,密切结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19.
“多余人”一词虽源于19世纪的俄国文坛,但它本身却具有超时空性和普世性。夏目漱石《从此以后》中的长井代助就是一个与俄国文学作品中的“多余人”有相似点,却又大有不同的“多余人”形象。代助是受过西方先进思想启蒙的“天赋的贵族”,他对社会极度不满却不愿投入到改革社会的实践中去,只愿做个高蹈自守的旁观者。同时,他又敢于反叛日本传统的伦理和价值观念,积极追求自我精神的独立,追求“自然”的爱情,体现出知识分子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20.
王阳明──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阳明的启蒙思想产生于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明代中叶。其特点是:敢于批判“存天理去人欲”的传统思想;具有重视商业、人的个性解放与平等博爱的近代气息。但,他曾镇压农民起义,又遭到一些启蒙思想家的批判,所以,他不能得到启蒙思想家的桂冠,这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