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新问题探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表现出了新的特点.返乡农民工激增,自主创新,多途径实现转移,二代农民盲目求职,一代农民择业谨慎.影响农村富余劳动转移的因素有国际金融危机、新型工业化道路、国家富农政策,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影响.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流动的相关对策:加速制度改革、加快区域协作、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等以继续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5,(3):72-75
从实践来看,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已成为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重要举措,但由于地域、语言、习惯、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因素,制约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性摩擦依然存在,如何依据现实需要在制度上构建合理的法律支持,有效规划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路径,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新疆富余劳动力现状、特点、存在困境的梳理,对保障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法律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走现代大农业之路,进而也必须推动农村富余劳动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实现这种转移,必须在城镇切实实现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保障。这就必须完善法律救济机制,使农民工的劳动权利由“应然权利”变为“实然权利”;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消除农民工在城镇工作的后顾之忧;支持农民工组建工会,以自身的组织力量来维护劳动权益。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启示与制度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条件决定了以城镇化为目标、以城乡均等化为原则的政策思路.已有劳动力转移相关理论表明:制度变迁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效果密切相关.在今后的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应在制度完善上充分重视,促进其产生良性效应.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政策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城镇化战略和新农村建设等相关政策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在产业结构布局调整中坚持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城镇化战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在推进城镇化战略中进一步重视公共政策创新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同步解决好"减少农民"和"富裕农民"的问题,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支持和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解决好这些问题,明确政府责任至关重要.应进一步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责任,理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集权"与"放权"的关系,并重视政府的长效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6.
60年代中期 ,印度农村就业不足和贫困化问题已十分突出。尽管独立初期的十几年里 ,印度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缓解农村劳动力的过剩提供了一些就业机会 ,然而 ,这些机会越来越显得不足。一方面 ,随着印度的发展战略转向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工业 ,工业增长的就业贡献日益减少 ;另一方面农业经济普遍停滞 ,粮食短缺不仅制约工业的发展 ,进而使农村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的机会十分有限 ,而且还制约着农村地区就业机会的增加 ;再加上人口增长不受控制 ,劳动力队伍日益膨胀。不过在当时 ,粮食的严重短缺更是印度政府迫在眉睫的难题。在国际、国内形…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压力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加入WTO后,我国劳动力的国际转移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针对我国劳动力在国际流动中存在的渠道窄、规模小、层次低和转移可逆性以及缺乏有效管理等特点和问题,我国应在加快人才的国际流动、推动和加大合法移民的力度和规模以及进一步开拓国际劳务合作等方面做出努力,才能有效地缓解国内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以住宿餐饮业增长为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海琴 《浙江学刊》2012,(1):154-158
本文基于住宿餐饮业快速发展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双重背景下,研究我国住宿餐饮业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贡献。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事实,对比中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不同;接着基于生产函数,对比浙江与全国,分别得出劳动力和资本生产要素对产值的贡献模型;并测算出2014年,住宿餐饮业将吸纳430至522万人左右的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9.
徐亚荣 《社科纵横》2008,23(3):27-28
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出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经济社会大变革大发展时期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和阶段性特点的特殊社会群体.关注解决这一特殊群体问题,不仅关系到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而且影响着国家的发展远景和民族的未来.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的战略眼光,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去认识这一问题.农民进入城市工作,是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探索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城镇的途径和模式,正确引导推进这一历史潮流,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敏敏 《探求》2002,(4):59-61
本文分析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实际情况及其原因,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客观必然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对江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人口比重也较大,是我国第三大劳务输出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重视它,清楚它的现状,找到问题的制约因素,并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动,合理实现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以促进江西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2.
对农村小城镇发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的条件已渐成熟 ,农村城镇化是一个农民致富、工业进步、城市和第三产业发展的渐进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吴群 《求是学刊》2003,30(5):61-67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项重大决策创新。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关键是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实现城乡劳动力平等竞争;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效率;营造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制度环境,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转移。  相似文献   

14.
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压力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炜 《学术交流》2002,(6):69-71
加入WTO ,会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冲击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会更加严峻。只有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才能有更多的农民进得了城。也只有这样 ,才能提升我国的企业素质 ,提升我国的城镇素质。因此 ,提高农民素质 ,解决农民再就业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关键。而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又在于加大农村教育的力度 ,搞好农民教育。  相似文献   

15.
商华 《学术交流》2002,(2):80-82
发展小城镇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针对当前小城镇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采取积极措施,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抓住关键,发展经济;改革小城镇的管理体制,为小城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尊重规律,循序渐进,运用市场机制,搞好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16.
刘静  张瑛 《唐都学刊》2010,26(5):79-8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是工业化过程典型的表现方式,两者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简要论述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城市化的基本内容,通过分析相关的经典发展经济学理论,梳理一个清晰的纹路来说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城市集群之间的关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集群之间的互动关系是通过城市化这个媒介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贝克尔家庭经济学和时间配置理论可以证明,劳动剩余条件下的劳动供给并不是无限的。受制于家庭分工的约束,供给曲线呈特殊的阶梯形态:随劳动供给的增加,农业劳动力的保留工资不断提高,且幅度不断扩大。劳动供给对工资的反应是非连续的:只有当工资上升到新的保留工资水平时,劳动供给才会增加;否则,工资上涨并不能带来供给增长。与这种特殊的供给形态相对应,工资上涨的主要动力从农业收入转向工业劳动需求。内蒙、甘肃两省1,5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证明了上述判断。当劳动需求扩张时,由于工资的微调不能带动供给的微调,劳动力市场将长期难以出清。这提醒我们,当前农民工工资上涨与用工短缺并存现象很可能源于劳动剩余条件下的供给不足,并不必然意味着剩余劳动力枯竭,不能作为刘易斯拐点到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
苏霞 《唐都学刊》2005,21(4):66-69
“经营小城镇”就是把市场经济的经营意识、经营机制、经营主体、经营方式等引入小城镇建设,对小城镇范围内的社会经济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使小城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达到整体的协调一致。针对陕西省小城镇建设中缺乏规划、规模偏小、投资不足、管理低下等问题,应该高起点规划小城镇,将土地资产转化为资本,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创建小城镇品牌,树立城镇形象。  相似文献   

19.
2010-2030年我国劳动力供求的预测和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当前我国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缺口为研究问题的出发点,运用创新性研究方法,对未来20年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进行了大致的预测.经过测算,未来我国劳动力供求缺口达到10%以上的局面将会维持到2020年左右.针对这一状况,笔者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责是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缓解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扩大劳动力就业.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农村劳动力就业动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延庆县的五个村庄进行调查,发现农村劳动力就业动机可分为四种类型:收入导向型、工作导向型、家庭导向型和发展导向型。选择人力资本、家庭人口结构、家庭耕地占有、家庭年总收入、居住地区位五类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动机的因素,着重分析它们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动机影响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