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构想的提出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决策的实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及其法律制度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本文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立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试图对我国如何建立健全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做一些探索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差异性的客观存在,会对国家和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立法产生重要的制度影响.对此文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3.
李秋萍 《理论界》2012,(3):69-71
行政调查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重要环节,是确认行政相对人接受给付资格的前提。我国最低生活保障行政调查中存在调查主体专业性低、调查手段不力、调查程序不健全、调查监督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功能的正常发挥。应从主体、方式、程序和监督四个方面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行政调查的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与法治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最低生活保障被称之为社会保障政策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其实施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公民福利权。如果保障对象认定出现偏差,不仅削弱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效力,也会造成福利权的旁落和滥用。为此,要正确彰显公民的福利权、回归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基本目标、明确和落实低保对象认定中的责任并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避免低保对象认定的偏差,确保公民福利权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5.
关于健全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溥之 《河北学刊》2007,27(4):68-70
本文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角,分析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该着重在保障对象、保障标准、资金来源、保障手段和配套政策等五个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稳定社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我国在推行这项制度和实现"应保尽保"的工作中,产生了一些问题,这严重制约着城市"低保"作用的真正发挥。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根据本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进程 ,主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手段 ,将农民纳入“国家保障” ,率先在全国以地方立法形式颁布实施了《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办法》。这一政府法令的颁布既是浙江的一次重要的法制建设实践 ,也包含着重要的政治、民生与公共福利意义。虽然 ,受限于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保障能力还比较有限 ,但它对进一步推动浙江的城乡一体化进程 ,增进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 ,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白小平 《兰州学刊》2014,(3):158-164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经济社会二元体例,导致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区域差异、城乡差异特征鲜明,且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设计、救助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进而影响社会救助立法整体定位与结构功能发挥。社会救助立法应着重结构功能定位,与慈善救助法分野互补,明确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职责划分,科学且分层界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将专项救助与临时救助整合为临时困难救助,规范居民收入、财产确认措施和救助程序,确保生存型社会救助立法与适用完善,使其充分发挥"最后一道社会安全保障网"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社会科学论坛》2008,(4):203-206
本文针对石家庄市在全面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难点,进行了大量调研,提出了全面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和实施对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某些地区最低生活保障附加优惠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最低生活保障似乎逐渐从一种单纯维持生活困难居民最低生活水平的手段向一种可以享受多种优惠与福利政策的身份标签转变,即最低生活保障"身份化".这一现象是由宏观、制度及人为等多方因素共同造就的,在实施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对其进行制度化、科学化的定位及安排将是今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领导重视,措施得力。低保基础工作扎实有效。自199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和民政部门紧密结合鞍山老工业基地的实际情况,按照总体规划,先行试点,分步实施,巩固发展,重在制度建设的工作思路,努力工作,基本建立了全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体系。去年鞍山市被省政府命名为城市低保规范化管理优胜市。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残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情况及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了分析,指出现行保障标准偏低,忽视了对残疾人的特别扶助,尚未完成从剩余型到发展型的转变.针对现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测算方法研究、建立主动调整机制、实现保障对象的有效分类管理和动态管理、设立残疾人专项津贴、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制度,使社会救助制度由单一性向综合性转化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模型创新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本功能是保障农村居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兼顾维护社会稳定和调节收入差距的扩展功能.保障标准的高低决定了保障范围的大小和制度实施的效果(张祖平,2007).为解决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层次低、覆盖范围窄等问题,本文提出结合弹性理论的ELSE模型测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创新思路.实证研究表明,通过该方法得到的测算值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预测力.文章在阐述了弹性理论的实际应用的基础之上,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保障标准及其相关指标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三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石家庄市在全面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难点,进行了大量调研,提出了全面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根据对黑龙江省弱势群体生活现状进行的调查,不难看出他们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很低,社会认同感减弱,子女教育问题严重。对弱势群体形成原因进行的分析表明,贫困不仅有个人原因,失业、物价上涨、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社会因素也使弱势群体规模在不断扩大。作为反贫困的社会政策,黑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基层反映最为棘手的就是收入调查。就目前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较为可行的办法就是加强社会收入的透明度和进行“软性鉴别”。  相似文献   

17.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低生活保障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政策选择,带有浓厚的伦理色彩.当前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中存在着社会保障权弱化、中央财政支出不公平、社会服务缺失的突出问题;其原因是政府价值取向的偏离、基层干群公民权利意识淡薄.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加大政府支出力度,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基本法的建设,完善农村社保的制度建设和监督.  相似文献   

18.
建立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关系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加快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设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城市贫困人门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差额救助的新型社会救济制度,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解决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和社会稳定方面起了较大作用。随着保障对象的逐年扩大和保障标准的提高,三条保障线变为两条保障线的逐步落实,它对财政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研究既能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又能减轻财政支出压力的途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我市*低生活保障的现状我市从1996年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全市累计发放保障金439万元,救济人数近5000人。随着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  相似文献   

20.
自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要求至2005年11月底,河北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实施。几年来,农村低保覆盖面不断扩大,低保标准不断提高。本文分析了河北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完善这一制度、如何使真正困难的农户受益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