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从某种意义上说 ,五四文学是一种启蒙文学。显示了五四文学实绩的鲁迅即使在后期谈起自己为什么做小说 ,也仍说是抱着启蒙主义的目的。而鲁迅的先驱意义在于 ,早在留学日本的时候 ,他就怀抱着启蒙的思想 ,以文学改造国民的精神。这不但是他弃医从文的直接动因 ,而且也是他翻译外国小说、写作《摩罗诗力说》等论文的原动力。《摩罗诗力说》建立了这样一个启蒙结构 :作为精神界之战士的恶魔 ,对于“天帝”——可以理解为传统文化的权威以及维护这种权威的统治者 ,要敢于破坏反抗 ,对民众要进行彻底的启蒙。鲁迅五四时期的小说《呐喊》《彷徨》…  相似文献   

2.
易卜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外国作家。他的剧作在当时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斗争中,起了不小作用。但真正理解易卜生、正确评价易卜生、将易卜生思想中有价值的东西掘深、开阔并发扬光大的,却几乎只有鲁迅一人。一五四运动前十多年,当中国还处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日本留学的青年鲁迅,就已经向中国读者热情地介绍易卜生了,他是易卜生的最早的介绍者,在一九○七年所写的《文化偏至论》和《摩罗诗力说》两文中,介绍了易卜生和他的著名剧作《人民公敌》。鲁迅这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文学活动是从译介外国文学开始的。一九一八年从事小说等创作以后,译介外国文学一直仍是他的文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译介和创作好像一架飞机上的两个翅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鲁迅自己也多次表示:“我所取法的,大抵是外国作家。”[《致董永舒(1933年8月13日)》]因此,探讨鲁迅译介和借鉴外国文学的特点,不仅有益于加深我们对鲁迅的认识,而且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应当如何更好地吸收世界文化,也将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鲁迅研究会、吉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世界文学中的鲁迅”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6月14—19日在牡丹江镜泊湖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和台湾省以及韩国的鲁迅研究专家、学者5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世界文学中的鲁迅”这一议题,对鲁迅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世界文学对鲁迅的影响;海外的鲁迅研究状况进行了热烈地讨论,从而拓展了鲁迅研究新的领域.现将研讨情况作一综述:鲁迅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过去在对鲁迅与外国文学的关系研究中,只谈及外国文学对鲁迅的影响,很少谈到鲁迅对外国文学的影响.其实鲁迅在外国文学界也是有影响的.首先,鲁迅的作品已经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了解和承认,在美国文学界和评论界已公认鲁迅是世界性的伟大作家;在原苏联早在二十年代,盲诗人爱罗先珂评论鲁迅说;“鲁迅是属于作为人类明灯的作家之列……鲁迅是中国文学的骄傲,而且是世界文学的代表人物.”在三十年代,苏联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波列沃依也说:“在我们苏联和你们中国的新文学发源地屹立着两个巨人,这就是高尔基和鲁迅.”  相似文献   

5.
论茅盾早期介绍外国文学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现代文学巨匠茅盾,最早的文学活动是从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开始的。他在五四时期不仅成功地翻译了许多文学作品,而且就翻译介绍外国文学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见解。高瞻远瞩锐意创新五四文学革命确认必须通过介绍外国的进步文学,从中吸取养料,寻求借鉴,以取代中国的旧文学,创建新文学,激发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首先指出,新文学要以“今日庄严灿烂之欧洲”的民主主义文学为榜样。鲁迅则是一边译  相似文献   

6.
鲁迅与外语     
<正> 翻开《鲁迅全集》就可以看到,在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中,他的翻译作品象一颗璀灿的明珠,闪烁着绚丽夺目的光彩。鲁迅先生从青年时期即开始学习外语。终生坚持不懈,他不但精通日语、德语,还曾下苦功研究过英语、法语和俄语。他一生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地翻译过一百五十多篇(部)外国作品,涉及十四个国家的近百名作家,有诗歌、剧本、小说、故事、童话、论文。杂文及自然科学等多种体裁,  相似文献   

7.
鲁迅与契诃夫的作品和作风有若干相似。1944年郭沫若在《契诃夫在东方》一文中发表过这种见解。 1936年苏联《真理报》刊载的一篇文章写过:“外国的批评家以鲁迅先生的作风比之契诃夫的作风。”契诃夫的祖国的作家法捷耶夫同样说:“在同情并怜悯‘小人物’但同时又了解他的弱点的这一点,鲁迅与契诃夫是近似的。”  相似文献   

8.
历史的尘埃曾经封没过这样一位作家——他著译等身,门类齐全,新诗、短篇、中长篇、散文、杂文、话剧、翻译,给后人留下了一千万字的文学财富;他编辑经历长达三十八年,先后编辑过《新奉化》、《申报·自由谈》、《鲁迅风》、《文艺报》及印尼文的《民主日报》等十四种报刊,主编或编辑过四种丛书,并为第一套二十卷本《鲁迅全集》倾注全副心力;他还写有大量文艺评沦,著有我国在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最有影响的文学理论专著《文学读本》和《文学论稿》,并在文艺理论领域里提出过许多震慑人心的见解;他还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外交家、“大众情人”、印尼史学家。他就是堪与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为侪的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文学勇将王任叔(巴人)。  相似文献   

9.
竹内好的《鲁迅》是日本鲁迅研究界的奠基之作。他认为启蒙者鲁迅只是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从外部被解释的鲁迅,生成启蒙者鲁迅的是文学者鲁迅这个终极之场。竹内好追问文学者鲁迅形成的回心时刻,认为鲁迅在写作《狂人日记》之前的十年沉默期间,有一个获得文学自觉的时刻,这以后鲁迅坚持了文学者的基本立场,以此去直面各种话语环境。竹内好《鲁迅》开创了一种鲁迅研究范式,即不是单单注重鲁迅的思想文化意义,而更注重鲁迅本人的生命体验如何在他的文学活动中如熔岩得以赋型的研究。这对过于强调鲁迅的思想文化价值而忽视鲁迅的文学体验的中国学界,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五四开始的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要求基础上,受着近现代欧洲文学的影响而发展的。很多现代著名作家都是外国文学的积极学习者和介绍者,除一般借鉴外,不少人对某一外国作家产生了强烈共鸣,通过学习后者促进了自己艺术上的迅速成熟。正如果戈里之于鲁迅、惠特曼之于郭沫若、易卜生之于曹禺,巴金则认真吸取了屠格涅夫的创作经验。他说:“在所有中国作家中,我可能是最受西方文学影响的一个”,就重大影响而言,在俄国作家中首推屠格涅夫。  相似文献   

11.
1981年版《鲁迅全集》的编纂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语境,尤其在注释体例方面,以何种体例注释成为全集编纂的首要问题。1977年12月,鲁迅著作编辑室在林默涵的主持下向负责《鲁迅全集》编纂工作的胡乔木递交了一份请示报告,详细陈述了注释体例的原则要求,由此打开了全集编纂工作的新局面,奠定了1981年版《鲁迅全集》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份请示报告所呈现的内容,不仅细节性地呈现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社会历史语境的转变,也折射了以《鲁迅全集》为代表的中国现代作家全集编纂的基本范式,具有重要价值与特殊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鲁迅与日本文学的联系,不能说很密切;但总因为中日两国有着文化因缘,政治经济的纠葛也多,鲁迅本人又长年留学日本,而且是在日本发奋从事文学运动的,所以,比起别国的文学来,和日本文学的联系还是较多的。这主要是指与日本近代文学的联系。在日本近代文学中,比起明治文学来,与大正文学的联系显得更多一点。固然,在一九○七年前后,鲁迅喜读的是夏目漱石和森鸥外;但在五四以后,他更接近大正文学,而且和他能在思想上发生一定联系的,也是大正文学。  相似文献   

13.
张伯海先生     
张伯海先生,1932年生,祖籍山东掖县。1956年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在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师从刘伟溪教授进修中国现代文学。1958年起参加教学卜作,先后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史、现代作家作品研究等课。结合教学、科研丁作,曾撰写并发表评述鲁迅、翟秋白、曹高、叶紧等现代作家作品的论文多篇。1975年,配合刘洋溪、孙昌熙、韩长经教授注释鲁迅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此任务是国家规划出版的新版《鲁迅全集》的一部分。1976年被借调到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著作编辑室,参加新版《鲁迅全集》全自编注厂作,并承担全集第5卷编注等具体任…  相似文献   

14.
1 王统照的好友——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瞿世英说:在中国文学家中,最受泰戈尔影响的有二人,一位是冰心女士,再一位就是王统照,“他的思想受太谷尔(即泰戈尔)的影响很深”。王统照当时在座听了这番话,后来还将它加了按语,编入北京《文学旬刊》。可见,在唤醒王统照创作灵感的外国作家之中,泰戈尔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位置。泰戈尔是印度近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王统照对印度文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20年,他曾在《曙光》杂志上发表《印度诗人葛拜耳之略传与其诗之表象》的论文。不过,他  相似文献   

15.
鲁迅在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二十日《致杨霁云》的信中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太圣’,大可不必动手,然而言行不能一致.有时也胡诌几句,自省殊亦可笑。”(《鲁迅全集》第十二卷,第六一二页。) 鲁迅这段话中的“齐天太圣”一语,一九八一年版《鲁迅全集》对此语的注释是: “齐天太圣”原作“齐天大圣”,即孙悟空。孙悟空翻如来掌心的故事,见《西游记》第七回。这条注释说“齐天太圣”原作“齐天大圣”,认为是鲁迅写信时在“大”字上多写了一点,形成了笔误。其实不然。查鲁迅书信手稿,原信上写的确是“齐天太圣”,此四字并加有引号,清晰可辨,可见是鲁迅有意如此写的。  相似文献   

16.
鲁迅作为 2 0世纪最伟大的中国作家 ,无论是他的文学观念、批评实践还是艺术创作都打上了中外文化交融的烙印。鲁迅所受的外国文学的影响是多元的 ,但他主要接受的是俄国文学 ,在俄国文学中 ,契诃夫又是他“顶喜欢的作者”。① 鲁迅与契诃夫文学从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到美学追求都有着深刻的相通之处 ,契诃夫作品中所体现的“忧郁情怀”正是鲁迅在自身创作中注意借鉴并加以创造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忧郁情怀”自始至终充溢在《呐喊》、《彷徨》、《野草》之中 ,成为鲁迅作品中的基调。契诃夫成熟时期的作品 ,叙事元素都是日常事 ,却饱含…  相似文献   

17.
伟大作家鲁迅是日本现代著名小说家芥川龙之介最早的中译者,而芥川也许是日本作家里最早评论鲁迅的一个人。芥川却还不知道他评论的就是鲁迅。一九二三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鲁迅和周作人合译的《现代日本小说集》,其中收三十篇小说,鲁迅译十一篇。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罗生门》、《鼻子》,是鲁迅译的。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鲁迅又成为学界热门话题中的热门话题。其因导源某些人对鲁迅的挑战。首先,一群自称“是喝狼奶长大的”“新生代”作家在《北京文学》(1998年第10期)发表了由朱文发起并整理的《断裂:一份问卷和五十六份答卷》。在问及鲁迅时,韩东说:“鲁迅是一块老石头。”“他的反动性也不证自明。”朱文则狂傲地说:“让鲁迅到一边歇一歇吧。”这之后,葛红兵连续发表了《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写一份悼词》(《芙蓉》1999年第6期)和《为二十世纪中国文艺理论批评写一份悼词》(《芙蓉》2000年第1期)两篇文章,鲁迅成了他首…  相似文献   

19.
巴金曾经说过,"在中国,我属于这样一种作家,即从事翻译和创作的一种作家".他还说,"在所有中国作家之中,我可能是最受西方文学影响的一个".他的整个文学活动,既植根于中国社会生活的土壤,受到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潜移默化的熏陶,又向外国进步文化、文学吸取了丰富的思想和艺术养料.当然,巴金对外国文学的借鉴,是从"为我所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中国现当代文学承担着"讲述中国与对话世界"的使命,那么,近邻日本则是这一使命所诉诸的重要场域。在日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接受史上,最具标志性的作家是鲁迅和莫言,这两位作家衔接了中国文学在日本的一百年。他们最大的共同点是,作品被翻译的最多,也拥有着最广泛的读者群。研究从鲁迅到莫言中国现代文学留在日本这一特定域外的某种镜像,对理解以鲁迅留学日本时期的文学活动肇始的这百年中国文学乃至百年中国历史,其现代化发生与世界传播及接受,有着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