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迅 《东西南北》2008,(1):30-30
人生不在于拥有好牌,而在于打好你手中的牌。教授应邀去一个军事基地演讲,到机场迎接他的是一个名叫拉尔夫的士兵。在两人去取行李的途中,拉尔夫先后三次离开了教授:第一次是去帮一位老奶奶拎箱子,第二次是将两个小孩子举起来,让他们能看  相似文献   

2.
美国印地安那大学图书信息学院信息系统与信息学教授、计算机科学副教授、社会信息学研究中心主任罗布·克林 (RobKling)博士于 2 0 0 3年 5月 1 5日凌晨在美国溘然长逝 ,年仅 5 8岁。1 944年 8月 ,克林出生于新泽西北部 ,并在那里长大。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完成大学 (1 965年 )和研究生 (1 967、1 971年 )学业 ,专攻人工智能。从 1 966年到 1 971年 ,他在斯坦福研究所的人工智能中心工作。 1 970~ 1 973年 ,他在威斯康星 -麦迪逊大学计算机学院担任他人生中第一个教授职务。 1 973~ 1 996年 ,他在哥伦比亚警官学院工作 ,任研究生院教授。 1…  相似文献   

3.
常言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剧本是人们所不能选择的,惟一能做就是尽量去演好,演得自己感动自己,并坚持到最后。做社工,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尽管不能选择服务对象背景,也不能决定他们人生,但可以尊重他、倾听他、理解他、支持他,让他们的无奈人生在戏中体会美好和乐趣。  相似文献   

4.
在蓝承烈教授走过的人生旅途上 ,有 1 2年做法律的实务工作 ,1 8年从事法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名副其实的法坛学人。无论是从事教学、科研 ,还是从事法律的实务 ,他都大有作为 ,成就不凡 ,享有很高的社会威望。这从他 31岁担任县级法院院长的经历、累累的科研成果、众多的社会兼职 ,以及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等诸多荣誉中就可以得到印证。那么 ,是什么使他人生的每一阶段都风采卓然呢 ?1  蓝承烈 ,原名叫蓝士灵。 1 944年元旦出生于辽宁省复县横山乡一个普通的农家。 6岁时 ,父亲蓝维佳光荣入伍 ,成为一名志愿军战士。 7岁时 ,父亲在朝鲜战…  相似文献   

5.
王燕青 《东西南北》2012,(14):59-61
董礼平、金卫东是张铁生人生中的两个贵人。一个给了他爱情,成就了他的新生;一个给了他事业起点,成就了他的创富人生。  相似文献   

6.
张克锋 《社科纵横》2004,19(2):89-92
司马迁的情感世界包括两个相反相成的方面———冷与热。他热切希望建功立业、留名后世 ,他热情饱满地从事着本职工作 ,热烈地憧憬着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 ,热情地讴歌和赞美他神往的社会、政治和理想的圣君贤相、英雄、士人 ,即使在饱受屈辱的情况下 ,他也没有放弃对实现远大人生报负的信心和热情。同时 ,他一直用冷静、理智的态度观察着历史、现实、思考着历史、社会和人生 ,对待着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艰辛和屈辱。在面对人生的不幸、世态的炎凉、人性的弱点、政治的腐败时 ,他表现得异常冷峻 ,也时时透露出心底的一丝寒凉。火热的激情和冷峻的心态交织在一起 ,在失望中满含着希望 ,在悲凉中孕育着激情 ;在盛中看到了衰 ,在热烈中保持了冷静。这就是司马迁独特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7.
当月热读     
《青岛画报》2012,(3):66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陈坤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这是一本关于行走的书,人生的行走,演艺圈的行走,西藏的行走。在陈坤看来,用脚步去丈量脚下的土地,和用脚步去丈量人生,意义是一样的。陈坤将人生经历比作"行走",他说,人生如登山,脚步要平缓,有力。是每一个扎实的脚步将他历练成今天的陈坤。  相似文献   

8.
佐虓 《学术交流》2006,(6):142-144
陶渊明的诗文与高洁的人格在当时就为人们所称赞,这与他儒道杂糅的思想和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他的诗文为人们描述了一个令人神往的田园世界,他的人生与心路历程为后来者提供了借鉴,后代作家更是从他那里寻找到了精神上的力量。可以说,陶渊明为中国传统隐逸风气的形成开了先河。  相似文献   

9.
马永顺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 ,他把发展生产、建设国家作为人生的根本目标 ,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崇高价值追求 ,把心系人民、造福子孙作为人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集中体现了他一生坚定不移地实践“三个代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为全党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深入学习宣传马永顺的先进事迹 ,对动员广大党员更好地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 ,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家不论用第几人称写小说,都是写的作家对人生的丰富体验、深刻感觉和无止境的思考。也就是作家对人生的反思。 人生是一个广阔而深邃的世界,是一切人文科学永远也探索不尽的世界。它的色彩、它的波澜、它的神秘和它的变幻与意蕴,曾使众多文学巨匠怅叹自己力不从心。这也是为什么人多能面对高山大海产生种种哲学思考,很少能对人生说出一番透辟的见解。 小说家不论写的是什么故事,从广义上来说都带有传记性,至少印满了作家对人生反思的斑痕。海明威的小说传记色彩尤其强烈。他的那些故事和故事中的人物都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弗…  相似文献   

11.
人生在世,在做人与做事的交替中悄然成长。有的看重于做人,在平凡的一生中,展示出人格的伟大;有的倾向于做事,在漫长的人生中,尽显事业的辉煌。或许,做人与做事是生命中两个不可分割的因子。做人,是人生延伸的基础,做事,是这基础上构筑的美丽。前不久,我被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教授在二战时期的人格坚守所感动:纳粹上台后,教授因妻子的犹太人身份,遭到当局迫害,失去了工作,著作被禁止出版。其妻不想连累丈夫,要求教授放弃自己。当时,雅斯贝尔斯正面临被送往波兰集中营的危险,但他却坚定地对妻子说,我如果这样做了,我全部的哲学就失去了任何意义!  相似文献   

12.
简讯     
今年4月12日,印度国际大学校长、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在该校校庆大会上宣布授予本文作者巫白慧教授国际大学最高荣誉教授称号、名誉文学博士学位,表彰他在中印学术的长期研究中所作的贡献,特别是他在印度语言和哲学方面的成就。最近,印度驻华大使梅农在他的北京官邸举行隆重仪式,代表国际大学将最高荣誉学位证书授给他。巫白慧教授现在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所东方哲学研究室主任。巫白  相似文献   

13.
张保宁 《唐都学刊》2012,28(3):125-126
无论在中国文学史还是批评史上,陶渊明无疑都是一位值得反复称道和深入探究的重要人物。他的衰变的家世、他的桃花源式的人生理想、他的五官三休的经历、归隐后的农耕生活,以及他的有关与菊、与酒、与琴等的民间传说,特别是他留下的诗与文,历朝  相似文献   

14.
张军 《学术交流》2004,(8):160-162
奥尼尔的悲剧创作意识既源于他的悲剧人生观,同时也极具时代气息。他认为,悲剧这种艺术形式带给人们的不是悲观,而是对生活、对人的尊严及存在价值的肯定。因此,他的悲剧在揭露人生、反映疾苦的同时,总能给人奋进的力量,激励人们正视人生、感悟人生,从而慰藉心灵、净化灵魂。这正是奥尼尔悲剧所蕴涵的独特的情感效果与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优柔的执著     
我们经常听到别人讲起他自己的人生际遇。他们如数家珍般地历数自己人生中错过的部分,然后再用假如这个词语做为前缀,说明自己曾经应该有更好的命运,说明他错过的东西使得他没有成为最好的自己。我曾经听一个老人无数次地举出他人生中某个阶段被错过的例子,他似乎不会干别的了,历数自己无意间的错过成了他晚年生活的一部分。然后再叹息人生无常。我还听到过太多的人,反复地说别人如何善于使用计谋,从计谋中得到好处,然后使得无计谋的他成为生活的倒霉者。我发现正是这样的人,是说我最多的一种人。  相似文献   

16.
铃木敬夫教授在亚洲法领域的重要贡献是他建立了西方法文化和东方法文化相结合的法哲学理论.铃木敬夫教授奠定的亚洲仁学法理论的法哲学基础包括三方面内容:相对主义、宽容主义和尊严理念的三大基石.铃木敬夫教授一直在亚洲提倡废除死刑,可以说这是他倡导的亚洲仁学法理论的基本追求.他的亚洲仁学法理论的框架结构是以权力制约为主线的,包括以超实定法制约权力、以平等正义制约权力、以抵抗权制约权力、以仁爱理念制约权力、以良心自由制约权力等.铃木敬夫教授是潮汕新儒家的重要代表,是儒家倡导的典型的中庸之士、中和之士.学习铃木敬夫教授的儒家精神,就是要弘扬大学之道、要立大心、要形成忠于良心的亚洲新儒家的功夫,不断追求真理,成仁成圣,永无止境.  相似文献   

17.
<正> 1951年5月18日,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营建学系主任梁思成教授给中国科学院负责同志一封信,全文如下: 中国科学院负责同志: 燕京大学侯仁之教授研究历史地理多年,搜集资料极为丰富,关于北京近郊的历史地理研究尤深。在他的几篇论文中,充分地表现了他的渊博的学识,谨严的治学方法和正确的观点。他现兼任清华大学兼任教授。他在  相似文献   

18.
王红霞 《生存》2020,(8):0224-0224,0228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少年成名,以“学而优则仕”为目标,步入朝廷,踏进官场。但苏轼的仕途并不平坦,相反他在仕途中经历了许多不幸和打击。面对人生的不幸和严峻的挑战,面对一幕幕人生一幕幕的忧患,苏轼以其独特的睿智和豪放、通达的理念一一化解,随缘自适,随遇而安。在他的词作中处处体现出他达观,旷达,豪迈自信的人生观,展现出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9.
张锡勤教授在他的《中国传统道德举要·后记》中把自己的寓所“命名”为“双知双淑斋”,笔者为此曾求教于他,他解释说,“双知”即生活上知足、学业德业上知不足;“双淑”即淑身、淑世。可以说,“双知双淑”不仅是张锡勤教授深刻的生存体悟和理性结晶,也是他塑造自身...  相似文献   

20.
李奇茂教授是当代颇负盛名的中国画画家,他长期在台湾艺术院校执教并创作。他有深厚的文化修养、丰富的生活阅历和长期的艺术实践经验。他的水墨画扎根于民族传统,呼吸着时代的气息,表达对土地、对大众、对现实生活炽热的感情,有现代形式美感。他之所以钟情水墨画创作,是因为他认为水墨画是最通人性、最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