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欣欣  马梅 《科学发展》2016,(12):85-89
上海自贸试验区未来应继续矢志不渝地贯彻国家"先行先试"要求,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完善配套环境建设,打造"风险可控的金融改革试验区",为金融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及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
上海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必须破解制度—技术约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可以借鉴中国经济特区建设经验,实施"金融特区"制度创新。这一制度创新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并对全国金融体制改革具有引领作用。上海金融特区可实施资本—金融项目管制改革、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国际化改革等试验,目标是人民币全面国际化,并成为除美元、欧元之外的第三种主要国际货币。不仅在国际贸易中广泛使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还要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同时,相应提出建设金融特区的技术可行性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杨晔 《科学发展》2014,(7):9-18
中国式"新金融"规模不断扩大,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经济增长与实体经济背离,也未能完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当前政策的出发点,不应仅出于控制金融风险而对"新金融"加以限制,更多的还是应考虑如何加大力度引导资金流向中小企业等实体经济。上海"新金融"政策定位,应借助"新金融"体系,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并以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转型为重点,以活跃和繁荣金融机构和中介服务体系为抓手,构建上海"新金融"鼓励政策。  相似文献   

4.
针对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大金融开放的需要,借鉴国外经验,上海自贸试验区内金融综合监管制度创新可以有两种备选方案:第一种是在完善现有的分业监管体制,在自贸试验区内建立以人民银行为主导的有一行三会、地方政府参与的金融监管协调委员会制度;第二种是在自贸试验区内建立单一的金融监管部门,统一行使对银行、证券和保险的监管权。  相似文献   

5.
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实施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利用自贸试验区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要用创新"对冲"创新的风险。无论是银行传统业务、银行支付和清算体系、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还是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和整个金融体系、国际货币制度都在持续进行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伴随着金融业发展的始终。试验区的金融创新要有长期的、可持续的创新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6.
当前,互联网金融软件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是行业标准尚未建立、信用和担保体系不健全、从业人员素养有待提高、法律会计监管体系不成熟、数据库体系不完善等。上海应在建设互联网金融软件基础设施的过程中,构建互联网金融信息生态体系、建立行业规范、建全数据库,以"互联网金融软件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来提高金融信息化水平、促上海"四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根据互联网时代金融中心建设的内涵和特征变化,上海加强金融中心建设应转变思路,创新金融发展理念.根据互联网时代金融的特点.引导金融机构从传统的业务模式扩展到互联网模式;引导和鼓励互联网企业跨界提供金融服务;探索并鼓励新型互联网金融业务与金融企业创新结合起来;鼓励和支持交易所及其他新型金融组织机构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发挥功能.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2014,(6):38-44
上海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困境。为了加快构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服务经济制度,上海亟需在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新一轮的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现"以点上的探索突破,带动面上的创新发展"。同时,为了深入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上海需强化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总体指导;建立全市层面的服务业综合改革的评价考核机制;完善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的申报和淘汰机制;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给予权限下放或政策倾斜;总结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创新经验,开展第二批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9.
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在长三角四城区启动以来,整体进展情况良好,服务业不断取得新进展。为实现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目标,国家层面应成立专门的服务业发展领导机构,加强对全国服务业发展的指导、组织和协调,为解决服务业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在服务业的关键领域率先在体制机制上实现突破,如扩大技术先进领域服务业税收优惠的范围,扶持更多的服务外包企业成为技术先进领域的服务企业,认定技术含量较高的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等高端服务企业为高科技服务业企业等;加大对"先行先试"的支持力度,通过复制和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模式,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实现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金融发展和创新的速度也在加快,金融服务日益复杂多样,也对税收提出了更复杂、更艰巨的技术和制度设计要求.深化金融税制改革,已成为当前金融领域创新改革的迫切要求,这也是促进上海自贸试验区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任新建 《科学发展》2016,(12):65-73
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创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的突破口与重点举措有:全面开展以自由贸易账户为基础的资本账户开放, 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先行先试;积极稳妥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利率定价机制;加快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加快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建设面向国际的金融基础设施和市场体系;加快金融业务和产品创新,推动人民币在岸离岸中心联动发展等.  相似文献   

12.
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内按照GPA规则开放政府采购市场,一方面可以扩大我国的对外开放,充实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内涵;另一方面也可发挥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的"制度试验田"作用,为我国加入GPA后按GPA规则实施政府采购积累经验。对照GPA规则,上海自贸区管理机构实施政府采购,首先必须解决以下问题:现行有关法律在上海自贸区范围内的适用、上海自贸区政府采购体制调整和制度建设、政府采购制度和采购信息公开、政府采购程序与管理、争议申述与解决制度建设及机构设置、对外开放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2013年,上海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总方针,进一步加大社会建设力度,社会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有力地支撑了城市创新转型和全球城市建设。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新一轮全面改革的大幕,展望2014年,上海经济增长仍将保持中速水平,社会改革和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与困难仍然较多。为此,迫切要求上海更加重视社会建设,既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又要强化社会治理,更要锐意改革,完善基本制度体系,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2011年,上海改革凸显"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等一系列基本特征,在政府行政改革、国企国资改革、金融制度改革、航运和贸易制度改革、城市管理、城乡统筹以及民生等领域都取得了积极成果,但也遇到改革进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有待突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展望2012年上海改革面临的形势及基本思路,并提出上海改革的十大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5.
The 1996 passage of welfare reform radically reshaped 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poverty management in the U.S. On the one hand, it brought about an end to welfare as an entitlement and imposed rigid time limits, work requirements, and a programmatic supply-sided focus on “job-readiness.” On the other hand, it permitted and promoted the expansion of faith-based organizations in the provision of social services. This ethnographic case study of a prominent faith-based job-readiness program--Jobs for Life--is situated at the underexplored nexus of these two trends. Drawing upon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in a Jobs for Life class,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class instructors and participants, and content analysis of organizational materials, this article documents the program’s use of biblical principles and teachings to expound on the moral irreproachability of work and to fabricate “employable” subjects who submit themselves to both God and the employer. At play is a project that we call the “righteous responsibilization” of the poor, a responsibilization achieved through religious salvation. The case of Jobs for Life, we argue, not only extends our understanding of “religious neoliberalism” (Hackworth 2012), revealing how it shapes the process of subjectification and practices of poverty management. It also remediates a tension at the heart of neoliberal ideology between its emphasis on individualistic entrepreneurialism and its demand for submission to the abstract, alien decrees of the market. In the religious neoliberal framework exemplified by Jobs for Life, deference to capital is recast as the first step toward the entrepreneurial achievement of individual salvation.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2013,(11):61-72
上海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内涵是通过教育活动国际化、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国际化、教学机构国际化以及国际维度与观念融入过程的国际化等途径,推动上海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吸引和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型人才,服务于上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上海教育国际化的配套政策要围绕优质教育资源的引入和输出展开:制定“引智”政策,以吸引优秀海外专家、学者,扩大开放现行科研体系,引入教育国际化高端资源;制定教学计划与课程国际化建设、“留学上海”系列服务、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国际化品牌项目”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服务体系信息化等政策。建立以政府各相关部门为主体的管理体系、以高校及其他办学机构为主体的教学体系及以企业、各类社会组织及市民为主体的社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成熟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历程证明,国际金融中心的成长必然伴随着当地产业结构的高端化。这反映了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要求,也是国际金融中心依托并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根本表现。然而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实践来看,二者本质上仍然处于一种外生联系下的多重不匹配状态,从而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彼此的制约。未来深化完善二者的良性互动机制,应成为上海实践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以及迈向全球城市目标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上海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根据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其内涵,上海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与“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形成符合上海城市全面转型发展要求的制度框架。上海全面深化改革应当围绕市场化、国际化和民生化的方向,将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作为主线,把重点放在符合国家要求,上海又有一定操作空间,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和发挥对全国示范引领作用的领域,能体现出上海城市发展的要求和特点,同时也为全国改革总体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