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我们需要再度思考"人与人的关系"和"人的行动"这两个具有根本性的问题,然而,这两个问题的破题则指向了道德与理性的关系问题。工业社会所实现的是理性的片面发展,因为科学理性、技术理性、工具理性的发展而把实践理性排斥到了边缘,以至于出现了道德在社会建构和社会治理建构中缺失的问题。我们经常提到的工业社会也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社会,这个社会中几乎处处都存在着反伦理的问题,不仅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反伦理的行为,而且在学术研究中,甚至发明了诸如"社会资本"这样的反伦理概念。然而,20世纪后期以来,许多学者开始关注到了社会生活中道德作用潜滋暗长的状况,特别是在政治生活中,一些政治哲学家对道德需求、道德功能及其实际表现状况等进行了系统的思考。我们认为,关于道德与理性的关系需要在历史过程中去认识。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我们看到的是,人们将不再仅仅把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而是会自觉地建构道德生活形态。因而,理性与道德融合的境界也就到来的,以往关于理性与道德关系的所有讨论也都将失去意义。  相似文献   

2.
刑法学界并没有认真对待刑法解释限度之理论问题。对于刑法解释限度理论中关联概念的探讨和运用还仅仅停留在抽象性、模糊性的权利话语或道德话语层面,这在很大程度上消减了对刑法解释限度的论证力和合理性,同时也是导致刑法解释限度理论混乱的根本原因。鉴于此,为了深入地厘清解释限度不同理论之关系,有必要对解释限度理论之关联概念进行本源意义上之探究。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和社区伦理之间存在着结构性依赖和关联.丰富的社会资本是社区伦理建设有效实施的一个前提条件.就社区而言,社会资本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社区的伦理状况,社会资本的存量及分布状况意味着社区道德资源的多寡和道德水平的高低,这将影响到社区伦理建设的绩效.因此,通过对社会资本的测量,可以考量社区伦理建设可以利用的道德资源的状况,找出社会资本缺失的原因,为社区伦理建设提供针对性建议及实施重点.  相似文献   

4.
民族生态与国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形势有目共睹:中国崛起,英美迷失.不过,国内经济大潮把社会和文化远远抛在后面,市场俘虏了生产者乃至交易者,信仰和道德问题凸显,革命话语不再.人们或呼唤孔孟,或求助于民族主义,寻找社会整合之道,探讨国家安定之策.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性批判视域下,关于社会结构与功能的解释困境体现在对社会关系之本性的不同见解中,这呈现在交往与权力的对峙中,其焦点在于如何理解社会空间的动态平衡。随着“符号资本”概念在社会解释中的引入,这一动态特征的刻画便建基于话语实践的运行结构及其经济学转喻下的表征功能。在宏观场域阶层上,符号资本既是话语实践的基础,也是社会流动性的动力根源;在微观层面上,话语实践塑造了符号资本的自我关涉性,并将符号资本引向在现代社会场域中的伦理确认。基于此,“符号资本”的概念扩容导向一种实践经济逻辑的规范内涵,后者为走出交往与权力之间解释困局,应对当代渐趋复杂多元的现实状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发与实践动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十年来经济发展之快已经成为世界公认之事实。但是伴随着现代化的变迁,却出现了严重的伦理道德失范危机,与之相应的是整个社会的脱序状态,以不道德为道德、以无秩序为秩序、以无规则为规则的痞子文化有成为社会主流的趋势。 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中国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不可避免的阵痛。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是否会自然而然地重建道德和秩序?从学理和经验上来说并非如此顺理成章。文化价值和道德秩序的重建有其自身的内逻辑,就像它的失落一样,必须从其自身寻找问题。  相似文献   

7.
道德是而且必然会是投入到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资本;道德作为一种资本形态参与经济生活后,不会否认道德自身的目的性意义;"道德资本"在破解经济与道德"二元对立"观上具有独到的方法论意义.在现实中正视和承认道德的工具性功能,还道德"是"为一种资本形态之本来面目,对于经济的运行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道德资本"以人与人的关系为出发点,为局限于"物"的经济学理论研究指出了另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有益方向;它从道德源初的建构出发,对道德进行了解构分析,并重构了道德与利益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正视了人的利益追求;"道德资本"的逻辑与道德的资本逻辑并不等同,因此,它并不是以资本的逻辑来演绎道德,而是以人的道德来限制人展现在资本上的"唯利是图"的欲望追求.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强调个体自由,现代政治与社会生活和道德相对剥离,似乎儒家文化中关于社会组织的某些具体内容(如操作层面的“礼”)在现代社会已不再需要.但是,从孔子开始,经由孟子阐扬的儒家文化以其强大的审美感召力,其激励机制可以补充自由主义在道德哲学层面的某些局限,从而为塑造自由之精神、道德之人格提供动力与支持.儒家文化可以为当代社会提供在自由之上的道德空间和追求动力,因而是关于社会责任、民族前途、人类未来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0.
民间组织在现代公民社会中的道德整合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间组织与公民社会存在着内在一致性.公民社会的道德性和整合功能为民间组织的道德整合提供基础和依据.在现代公民社会中,民间组织道德整合功能的外在表现是扩大社会公益供给、弘扬职业主义精神、担负弱势群体救助、推进民主政治发展、创造社会资本、倡导生态环境保护等.其道德整合功能通过民间组织成员的规范、教化、引导、激励等方式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剥削阶级的道德与被剥削阶级的道德之间有没有内在联系?无产阶级的道德与历史上剥削阶级的道德之间是否也具有历史继承关系?这是一个老问题.六十年代我国学术界关于道德的阶级性和继承性问题的争论,从实质上说也就是这个问题.我认为,道德的阶级性,并不排除对立阶级道德的联系性;无产阶级的道德虽然主要是与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道德存在着历史继承关系,但是对于历史上剥削阶级的道德也并不是全盘否定和一概排斥,也有着一定的、不可忽视的历史继承关系.本文试图对这种关系谈一点浅见,以就教于各位  相似文献   

12.
将道德回归为一种资本,既弥补了传统“道德说教”之不足,也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学科融合发展的使然.道德资本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是人参与社会劳动过程中特殊劳动能力的价值再现,属于人力资本范畴.道德资本主要由声誉、品性、价值取向、文化修养和理性五大方面构成,区别于物质资本的特征主要有人身依附性、能动性、异质性、不稳定性、价值难以计量、生产消费二重性.道德资本市场的良性运作既依赖于个人、家庭、企业、国家等社会主体对道德资本的投资,也需各个社区群体、组织、国家等建立健全的道德市场机制,保证道德资本投资机制的良性运作.  相似文献   

13.
法要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控制,仅仅靠强制推行是不够的,国家强制力是法得以推行的外在根据,此外,法还必须有其内在根据,即道德合理性.只有建立“良法”之治,才能真正树立起民众对法律的信仰,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在致力于和谐社会构建的大背景下,法与道德的关系应该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资本本身并不是具有道德属性的社会实体,而只是被人们用来实现其目的的经济工具。资本的掌管者在处理资本增值对他人与社会的影响时所具有的道德属性,赋予资本运行过程之中,从而使资本被承载了道德属性。资本追求价值增殖的行为与结果既可能符合道德,也可能危害道德,这种道德上的结果取决于支配资本的人们的主观目的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否一致。谁对资本运行方式的支配权力越大,能够支配的社会资源越多,对社会上他人发挥的影响就越大,因而所负的道德责任也就越大,谁就越应当受到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制约。这是一条处理资本与道德关系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5.
道德伦理是美好生活之价值生态的重要元素.美好生活意味着人们对生活中共同价值的共通理解,既是每个人都能充分展示自由个性即全面发展的生活,也是遵守道德顺应伦理的生活.道德伦理是人们在生活中因道德而结成的一种正式伦理,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行为规范和伦理价值形态,以人们生活中的正当利益为基础.道德伦理在护卫美好生活时,以关系和乐协调、秩序共建同构、价值共享互通为基本理念,通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共处、人与社会和合共存、人的自我身心和解共益等原则得以具象化.美好生活的道德伦理原则需要人们付诸行为、诉诸践履,即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要求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人与人关系上要求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与人合作;在人与社会关系上要求社会尊重个人、个人融入社会;在人与自我身心关系上要求个体自尊自律.  相似文献   

16.
利益与道德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是伦理学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之一.在这个问题上理论有片面性,必然导致实践的偏差.在现实中存在的道德虚无论——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不惜牺牲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的长远发展,以及道德至上论——离开甚至损害物质文明建设去搞精神文明建设等就是证明.显然研究利益与道德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我们所进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那么,利益与道德内在关系如何呢?  相似文献   

17.
《资本论》探讨的死亡问题,实质上是一个作为历史科学的存在论—伦理学问题,它既属于又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死亡哲学.三卷本《资本论》主要通过关注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的积累、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与人的非正常死亡之间的关系,既从存在论角度揭示了人受资本逻辑宰制而死的事实,又从道德伦理角度对该事实进行了否定和谴责.但是,在否定之否定的意义上,《资本论》探讨的死亡是指资本主义本身的死亡,后者既需要对现代社会经济运动规律进行科学分析,又需要坚守和捍卫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并为之进行现实斗争.这种双重理论特质在《资本论》中上演双重变奏,表征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复杂性和辩证张力,它在最本源的意义上可以追溯到西方思想史的源头即"双希精神"那里.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化的时代特征及其伦理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成龙 《兰州学刊》2009,(1):127-129
从时代特征上看,网络文化是一种商业消费性文化、娱乐消遣性文化、媒介符号性文化和解构性文化,网络文化的时代特征表现着其所要传播的价值观念。从网络文化与道德的关系上看,网络文化包含道德价值取向,体现出一定的伦理价值意蕴。网络文化品性蕴含着新的时代精神气质,影响着社会道德氛围,决定着社会道德资源的增减,反映着社会道德变化趋势。道德力量制约着网络文化的传播和扩散,并对其进行纠错,使之更加符合人类发展的价值取向,也使人类社会道德能够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9.
诚信在现代话语系统中是一种个人德行或社会道德,但在朱熹的理学体系中则是两个不同的伦理范畴.朱熹通过诚与信的分疏,把诚纳入到天理论的哲学体系中,以诚为道德的形上本体,以信为诚体之用,作为人伦日用的理性法则.以体用的统合,把诚信之德的合理性确立在天道与人道的基础上,完成了天与人的合一和自然之理与人文之理的贯通,实现了本体世界与意义世界的联结,使人的生活世界在伦理的参与和干预下成为有意义的文化的世界,人由此获得了对自身有限性和世俗生活世界的超越.  相似文献   

20.
走向现代化、实现社会转型,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的深刻变革,也是伦理道德的深刻变革.着眼于社会伦理的演进,考察元道德问题,是实现伦理道德变革、重建新伦理的理论前提和必要条件.本文简答了三个元道德问题:道德是什么? 在总体上,人类的道德是不是进步发展的?判断道德进步与否的标准是什么?对此,必须从人类现实生活出发,不能仅仅强调道德的超现实、理想化的观念性质.立足现实社会伦理演进的客观形势,找出建道德的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