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基伟 《科学发展》2012,(11):90-99
上海土地资源增量空间有限,其中用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的用地更为有限。工业用地是上海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主要载体,进行土地二次开发,盘活存量土地,是破解土地资源瓶颈、促进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广泛收集以往上海工业用地二次开发成效、措施与案例的基础上,梳理出三种主要实施路径:优化定位、产能提升和增资技改,从政府、企业和园区管理者三种角度对二次开发难点进行剖析。最后从加强研究、创新政策和完善机制角度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包括编制专项规划、更新规划理念、完善收储和供应制度、健全管制制度、建立管理机构、利用经济手段促进盘活等。  相似文献   

2.
促进郊区工业园区二次开发,加快园区转型发展,是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要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加强对二次开发重要性认识。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前提下,按照全面探索、逐步推进、封闭运行、结果可控原则,结合城乡统筹、产业转型、环境整治,通过产业用地二次开发,创新土地利用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4.
上海存量工业用地二次开发,面临原产权人共同利益没有绑定、政府土地收储资金无法平衡、基层缺乏明确政策操作路径、外部主体参与路径尚不清晰等问题。建议进行分类施策:针对具备转型意愿和能力的国有企业、头部大型企业等,加强政策支持力度;针对有意愿配合但转型能力不足的原权利主体,提供多样政策通道,明确操作路径;针对有专业能力的外部主体,理顺体制机制,有效引导参与。  相似文献   

5.
陈基伟 《科学发展》2013,(3):101-111
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较好地发挥了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但由于工业项目的产业性、带动性和科技性等特点,这种单一供地方式不完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快速调整升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面临的城市问题也是富有挑战性的。随着上海城市功能的转型,中心城区工业用地逐步退出,或保留转向都市产业和创意产业,或整体拆除重建,不断改变着城市的空间结构。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上海中心城区工业用地多元化的退出路径,从政府、市场、社会三个层面分析工业用地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7.
成都、德阳、绵阳是成渝经济区"双核五带"空间布局中一条重要经济发展带。三地发展条件相似、经济联系紧密,但受自然、区域、经济、社会等因素影响,发展又各不相同、各具特色。特别是作为发展的重要基础,三地土地资源利用的区域性、有  相似文献   

8.
杨帆 《科学发展》2016,(5):54-59
工业用地更新是当前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大城市地区工业用地存在着规模结构偏大、空间布局混乱、低效使用、政策干预成效有限等突出问题,是盘活存量、挖掘土地资源潜力的主要对象.目前工业用地更新面临理论困境和实践困境,需要在理论框架、技术方法和实践应用等方面实现突破;还要建立城乡统筹的视角和经济绩效、社会绩效、空间绩效综合评价的考察方法.  相似文献   

9.
城市土地资源是城市发展无法替代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和载体,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大力推进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于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复合开发利用可依托市场机制来发挥资源配置作用,未来土地复合利用需要加强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底线管控职能,加强原土地权利人、企业的多方参与,围绕涵盖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土地“大复合”利用方向,并朝着品质优越的城市环境、丰富活力的公共空间、绿色低碳的生态系统三者“相生相长”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1.
发展机器人产业对上海意义重大,上海机器人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战略定位须着眼于上海的转型发展和自身的基础。为此,应加强战略引导和资源整合,制定上海机器人产业与技术整体规划和路线图;加强需求的政策引导,发挥本土市场的拉动作用,促进机器人在各领域的应用;吸引大型企业参加应用开发,培育龙头企业;支持中小型企业加速发展,在细分市场形成竞争优势;完善机器人产业园区,提高政策优惠力度;协调整合产、学、研、用和跨学科资源,建立以企业为中枢的研发体系,以促进产业集聚和创新行业。  相似文献   

12.
杨华 《科学发展》2013,(5):28-32,23
当前,浦东集体建设用地低效、闲置和浪费现象比较普遍,资产价值尚未真正体现,尤其是乡镇工业用地聚集度低,布局分散,点多规模小,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低;工业产出率不高,厂房、场地闲置严重。通过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实施土地二次开发,可以有效利用存量用地,盘活土地资源。要通过确权登记发证,进一步理清产权界限,避免产权主体虚置与权能重叠;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确保农民利益;加快相关财政体制衔接.保障流转工作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3.
在上海未来发展中,能源、土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供给约束已经成为影响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特别是有限的土地供给成为上海"十二五"时期发展的重要瓶颈。清醒地认识土地资源约束的影响,通过优化土地空间配置和促进土地循环利用来破解土地资源困境,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前提,对上海"十二五"规划编制和上海2020年中长期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2014,(2):84-94
上海要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在农村承包地流转方面:要加强引导,规范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加强扶持,构建完整的政策制度体系;制定规则,形成机制保障。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方面:要真正实施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同地、同价、同权";要正确处理集体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关系;要制定郊区集体建设用地的各类标准,控制用地总量;要制定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配套政策;要建立完善的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清除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障碍。在农村宅基地置换、退出方面:要建立农民宅基地分配、使用、置换、流转、收回政策体系;要采取限制措施,严控宅基地的新增趋势;要采取滚动发展模式,解决宅基地置换资金缺口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城中村”作为城市化的一种特有现象,已逐渐演化为影响城市品质和居住品质的巨大障碍,同时制约着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在上海市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日益膨胀、中心城区土地资源供应越来越少的背景下,“城中村”所贮存土地的战略重要性越加明显。上海可通过健全现有土地储备制度、完善土地出让办法、完善安置补偿政策、加大规划政策支持力度等举措,全面推进“城中村”改造。  相似文献   

16.
胡彬  胡晶 《科学发展》2016,(5):23-30
产业发展中的就业承载能力,不仅受到劳动力供求规模与结构的影响,而且还随着产业升级的演进而不断发生变化.反向观之,就业承载能力的现实约束,亦构成了产业升级的驱动因素.作为上海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的主线,创新转型的战略导向将加深技术进步对就业增长的影响,为此,应打破行业间要素流动的壁垒,为就业增长创造劳动力要素流入的市场环境,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同时加强劳动力职业培训,细化对人才的激励机制,改善创业环境和创新生态,提升整体就业质量,形成能够适应产业链整合与价值链升级需求的劳动力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17.
李宝媛  武明伟  杨明  刘雅 《职业时空》2012,(2):128-129,134
土地整理和利用是新民居建设中的重要工作点,对新民居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河北省廊坊市新民居建设中土地整理利用工作开展调查,分析当前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如何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切实推进新民居建设。  相似文献   

18.
建设用地减量化的根本目的是推进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通过限制用地类型来控制城市的无序蔓延,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实现城市的精明增长.上海已进入城市“逆生长”和有机更新阶段,推进建设用地减量化,将倒逼城市的发展转型.建设用地减量化将成为上海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