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企业核心能力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真正动力,企业的共享知识则是打造其核心能力的关键.然而,许多知识都是以隐性形式存在的,它们一般存在于员工个体中,如何让这些有益的知识释放出来,使之成为共享知识,进而提升现有的核心能力,是现代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围绕着个体隐性知识、共享知识和企业核心能力的关系,从个体隐性知识的共享障碍、解决策略和循环创新等角度来研究企业核心能力提升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知识管理视角下的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体化、难以形式化沟通、难以与他人共享的知识.高校教师在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任务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隐性知识.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高校教师只有在与他人交流和共享隐性知识时,才能实现自身隐性知识的增值与创新,从而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为此,从教学与科研两大方面提出促进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几点策略,这对我国高校在知识经济时代全面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如何有效地挖掘、共享、使用知识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企业的知识资源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个部分,显性知识容易表达和传递,隐性知识则相对较难.构建知识地图可以有效地收集和整理企业的显性知识资源和隐性知识资源,使员工通过知识地图更方便地查找到所需要的资源和擅长该方面的专家.  相似文献   

4.
隐性知识共享:基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知识共享,特别是隐性知识共享的功能与地位日益增强。本文从人是知识创造和传播的内生力量入手,探讨了通过员工培训创新、人员配置创新、工作设计创新、激励模式创新和组织文化创新等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实现隐性知识共享的管理目标,提高组织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5.
组织创新视角下的隐性知识共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力量不是来自于保密的知识,而是来自于分享的知识”。由于自身的高度个人化以及意会性和难以模仿性,隐性知识已经成为了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和基础。为促进、激励隐性知识在组织内的共享与扩散,企业必须依靠人性化的管理,依靠企业管理理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6.
团队组织中知识共享的风险、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团队组织中进行知识共享,同样会因为网络效应、分散性、群体性和动态性而面临着隐性知识难传递、产生不满情绪、效率下降等风险。如果再考虑观念定位、外部竞争压力、团队成员的构成、知识共享的渠道和技术等因素,那么这些风险还很大。通过建立知识管理的信息化系统,通过实施法典编辑策略和人格化策略,可以实现企业知识在同代员工间以及不同代员工间的传递、使用和积累,从而可以有效地规避知识共享风险,形成跨时期团队知识的矩阵式发展范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知识之于人类的行动无比重要,人类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知识驱动的。从过往的历史看,知识可以分为许多类型。工业社会是一个崇尚理性知识的时代,理性知识在工业社会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也是令人赞叹的。然而,在风险社会及其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理性知识能否给予行动以强力支持则成了一个问题。风险社会及其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的行动者是以合作制组织的形式出现的,其合作行动仍然需要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但这种知识绝不是单纯的理性知识,而是在知识融合中生成的新型知识。它具有多种面相,同时包容了人的情感、道德等。人类已经走进了风险社会,在构想风险社会及其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合作行动模式时,需要得到什么样的知识支持,以及如何在知识的基础上开展行动,都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旅游产业集群包涵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良构知识与劣构知识,具有隐性特征、分散性特征和地域植根性特征,其广泛存在于个人、企业和产业集群之中.要依据旅游企业知识的搜寻与转移、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转换和知识在旅游产业集群主体中的转换过程,通过建立旅游产业集群知识共享平台、增加社会资本和构筑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旅游经济体制三个途径,以促进旅游产业集群的知识共享和创造,提升旅游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合作研发的过程就是一个合作知识创新的过程,知识共享是企业合作研发成功的关键.然而,知识共享过程的困境妨碍了合作企业间知识共享的顺利进行.文章借助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合作研发企业间知识共享的困境进行分析,寻求解决困境的对策,以促进合作研发企业间的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10.
在企业努力构建和保持竞争优势、有效管理和利用资源的过程中,隐性知识转移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强有力的催化剂.通过构建企业隐性知识转移的促进机制,提高企业内部隐性知识转移的效率,进而实现企业有效的知识管理,有益于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企业隐性知识转移是一个系统动态的过程.在具体实践应用中,企业应遵循隐性知识的特点及其转移规律,并采取相应措施来推动企业隐性知识的转移:创建开放的、创新的企业文化;构建有利于隐性知识转移的组织结构;建立正式的、非正式的,多样化的沟通渠道;健全与完善企业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1.
社会网络嵌入视角下企业间的知识学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普遍被认为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性资产并最终决定企业的竞争优势.而嵌入社会网络实现企业闻的知识学习,无疑是促进企业间知识交流、吸收、创新、扩散和共享的重要渠道.本文从企业间信息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移差异分析入手,阐述了社会网络嵌入视角下企业间的知识学习.  相似文献   

12.
在集群升级中,我国集群企业面临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而创新的本质是对知识和信息的获取与整合。集群中的企业能否获得这些知识资源,将是决定我国集群企业能否实现新一轮成长、集群能否成功进行升级的关键所在。分析表明,知识网络特征、企业吸收能力、企业的产业远景能力及集群知识网络的关系治理,是影响集群企业知识获取的关键因素。因此,构建一个基于网络与企业知识管理视角的企业知识获取分析框架,可为集群企业知识获取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突破口,因为隐性知识具有只可意会、不易转移的特点,产学研协同创新隐性知识共享成为了学者关注的重要内容。有必要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产学研协同创新隐性知识共享的概念、机制、过程以及影响因素等内容,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论文采用典型调查的方式,分析了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核心能力缺乏的现状,认为其关键原因在于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和企业外部知识)转化和共享不足造成的知识积累缓慢,并提出了针对企业实际明确中心、突出重点有效实施知识管理提升核心能力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条件下企业知识创新的优势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为企业知识的共享和创新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产业集群条件下企业知识共享和创新的机理可以用"融知--发酵"模型进行分析.集群内企业创新能否真正实现,依赖于集群内企业及政府管理部门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现代教学与学习的需要,本文提出了与传统隐性知识概念内涵不同的广义隐性知识概念,并对其成 因与所包含的结构内容进行了研究,指出其有助于知识管理的有效实施,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辨析、寻求发现隐性知识进行靶向跟踪教学与学习,改善教育理念、模式与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适用性和效果;还提出了隐性知识萃取与学习的步骤、途径与方法,提高隐性知识萃取与学习效果应开展的相关教学辅助活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隐性知识是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高校核心竞争办具有隐性知识属性。开发高校隐性知识,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应塑造教师问彼此信任的知识共享文化,建立科学合理的内在激励机制,构建并不断完善隐性知识管理体系等。  相似文献   

18.
知识管理是一种对知识资产化的先进管理手段,能够使知识充分的利用和共享,推动企业的前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决定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能否屹立不倒的关键因素.在此分析国内企业竞争情况,总结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竞争力的具体表现,也对知识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9.
知识是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由于大量掌握员工个人头脑中的个性化、经验化知识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经营效益具有关键作用,因此如何促进企业员工的知识共享已成为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的重心。企业以往的经验是借助先进的技术支持和领导卖力地推广来推动知识共享,但效果甚微。以此在深入分析现有知识管理策略缺陷的基础上,通过明确知识共享的关键要素,完善企业内部知识市场理论,提出知识市场建设策略,以最终提高企业知识共享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20.
知识管理的基点:知识管理与组织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管理的核心是通过对隐性知识的管理达到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造就一种积极学习,汲取知识,共享知识的环境,以培育、提高创造力.而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在长期适应外界环境、整合内部组织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相互依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组织文化对主动学习、知识共享、创新精神的培育具有重大的影响力,以组织文化为切入点,进行知识管理是一种科学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