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我校政治组申请了市级课题《农村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教学法实践策略研究》,我于2013年12月申报了校级课题《初中思想品德问题式教学研究与实践》。这两年,我们边研究边实践边反思,以下就我们所做工作进行总结:
  一、进行了理论学习
  问题式教学模式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学、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提出来的,与杜威的“做中学”以及后来的发现式学习等思想有密切联系,同时,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思想,并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找到了更扎实的理论依据。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师设问为出发点,以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进而达到掌握新知识的目的的新式教学法。由于这一教学法的开放性,很适合现在正在进行的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改革,所以,逐步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认可。其精神和本质特征在于“学生由教师经常引入寻求有证据地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问题的办法的过程。由此他们就学会独立地获取知识,运用原先学过的东西和掌握从事创造性活动的经验”。其中心是“问题”,在“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的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与现实情境的结合,注重学生课堂的参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多年的探索中,我们认为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必须从观念和教育方式上进行新的研究与尝试。在“主体德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开拓性的改革与尝试。
  一、努力探索班级主体教育的管理模式
  现实的教育管理更多强化的是外在约束力,忽略了学生、班级内在活力的激发,特别是缺乏对班级纵向性、发展性的评价。在“教师与学生都是教育的主体”这个教育理念下,我们把以前“整齐划一”的德育目标变得人性化。我们提出:让老师、学生把握好教育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3.
一、“四环五学”新课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如下
  二、新课教学模式解读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本环节需3~5分钟)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是教学过程的关键。
  1、创设,课堂教学应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富有现实意义、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寇桐 《科学咨询》2007,(16):31-31
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教”既指“执教者”,也指执教者的“教法”;“学”既指学生,也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虽占主导地位,但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所占的主体地位更不容忽视。因为,离开了学生的学,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不成功的,更何况“教”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不教”。而且,教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而独立获取知识(即“学会学习”),是学生能力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焦点。我认为要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必须重视诵读训练。
  诵读能力包括朗读、默读、速读、背诵和记忆,是阅读能力中的一种重要能力。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时候,语文课文的学习往往用不着教师滔滔不绝的解释,而只需通过有效地组织诵读,便能使学生通过积极的“内化”去感知课文,体会文章的意境。诵读还有助于学生将课文中的语言,通过记忆吸收,成为一种语言“储备”,有效地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施给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带来了挑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的途径有哪些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丰富实践活动,促进综合性学习开展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倡“教育就是生活”,告诉我们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例如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办报纸、演课本剧、举办诗歌朗颂会,进行书法比赛等。这样的形式有利于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采取一定的方法,以达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目的。比如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并用肯定的态度去欣赏这些闪光点,让学生体验到作文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关于如何写好一篇作文,我们会教育学生:要学会观察生活,要增加阅读积累,要收集好词佳句……但是却忽略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求知欲,才能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会主动去观察,去阅读,去积累。学习如此,作文亦如此。所以,要想让学生写出一篇好文章,应该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学习是初中生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成长过程必须经历的一段历程,学习的好坏决定着学生未来发展的前景。而厌学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危险性的问题,是一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的原因,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基于这些,我们对在校学生厌学的原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希望借此能找到学生厌学的原因所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我校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的任务究竟是什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语文教学必须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必须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关于语言文字运用,叶圣陶先生在《关于语言文学分科的问题》一文中说:语文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学会正确地熟练地运用语言这个工具。张志公先生也说:语文教学肩负的任务不是单一的,但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言学习,是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不能喧宾夺主,热热闹闹搞了许多名堂,却没有把语言文字训练搞好。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不仅要理解语言内容,更要学习语言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一句话,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敏感度和表达力。语用,当是语文教学的“本然”,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专属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应紧扣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研究文本的表达方法,以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我在近年实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广泛学习,积极实践,对提高初中课堂教学质量有了许多新的体会和认识。
  一、教师要切实实现教学观念的现代化
  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关键。就目前而言,教学观念要转向现代化,必须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化”:第一、由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学”为中心。第二、由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化为以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良好的个性品质相结合。第三、由全班统一的教学目标转化为保底不封顶的分层教学目标。第四、由追求做题数量转化为提高做题质量。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对“问题解决”提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问题解决,首先得有问题。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是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突破口。目前,国内对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研究主要倾力于从心理干预的角度(如: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等方面。本文从数学知识点出发,倾力于教师的“引”,研究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现行的“课改”提倡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学习品质。教学中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比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现将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努力弄清初中数学学习分化的原因,寻找合适的教学决策
  ㈠造成分化的原因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3.
如何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又学会数学思想方法,一直是众多教师探究的重要课题。笔者也欣然参与其中进行了大量的有益探索并获得一定成效。
  一、强化渗透意识
  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还要达到领悟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提高数学素养的目的。”这既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新时期素质教育对每一位数学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学中,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领悟隐含于教材字里行间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一方面要明确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要有一个全新而强烈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李应文 《科学咨询》2007,(14):53-53
“主体教学”模式致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确立了学生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效。自“模式”提出以来,我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总结和交流经验,形成了一套能适用于现代英语课堂教学的“主体性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促进了学习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职教育教学必须以此为突破口,全面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使教育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培养出企业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课程模块项目化
  按照“能力本位”的教学要求,教育教学必须对课程进行“模块化”改革。根据当前学生的文化基础现状和培养目标,对现行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教材逐步进行全面的修订和编制,按知识模块重新进行编排。  相似文献   

16.
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国际教育界倡导的一种新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模式。国家教育部在2000年印发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中指出,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学生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  相似文献   

17.
什么样的课堂是卓越课堂?基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促进学生想学会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适合的目标为导引,以问题探究为主线,以评价激励为手段是其鲜明特色。创建“适合需要”的课堂,“学会学习”的课堂,“主动学习”的课堂是贯彻实施“自主发展性教育”思想和卓越课堂理念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本论文探讨了教材内外结合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是在调查我校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后,遵循教育理论的指导和教育政策的引领,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建构“教材内外结合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以及探究教材内外结合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一项实践探究。期望通过开展教材内外结合的丰富多彩的阅读教学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端正其阅读态度,让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策略,进而提高其阅读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并为打造学校阳光“卓越课堂”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19.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50周年之际,在一份《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的报告中,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列为教育的四大支柱。不久前,在“21世纪国际网络化教育论坛”上,桑新民教授曾深刻预言:近5—10年内,随着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教育将发生一场历史性的变革。这场变革将使教育模式从印刷时代走向信息时代。并由此提出了“信息素养”的概念。桑教授认为:“信息素养做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与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一起,是构成学生学会学习和知识创新的基础。”这种观点正成为各国教育目…  相似文献   

20.
实践活动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对学生的学习更是如此。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培养积极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合作态度。学生在主动探索活动中发现客观知识体系的逻辑结构,从而实现对知识深入的掌握,发展学生的能力。当前,我国的新课改正推动着学科教育朝着实践活动方向发展。
  新课改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而互助学习方式就是落实新课改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到获得知识的乐趣。下面是我对“互助学习方式”的认识和在教学运用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