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6,(5):10-17
当代资本主义的核心矛盾是什么?对此,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从生态危机、消费社会、空间生产等多个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从统计数据分析这一独特视角出发,指出贫富分化在21世纪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并成为当代社会的主要问题。据此,他探究当代资本的内驱力,并力图寻找到解决当代贫富分化的有效途径。但是,皮凯蒂仍然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的范围内寻找解决方案,因而他的21世纪资本论无法超越马克思的资本理论,不过,他的一些想法对当代资本问题的分析无疑具有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辟杨墨”是孟子一生中的大举措,其根源主要在于“儒墨之是非”,而儒墨之“是非”又源于墨子对儒家的批评。从墨子“学儒者之业”到其另创墨家学派,其动力主要源于“仁爱”与“兼爱”的分歧;由“兼爱”而“天志”,又由“天志”而“法仪”而“节用”、“节葬”以至于“明鬼”,表现了墨家与儒家的全面对立。孟子“辟杨墨”就发生在这一背景下,但从“规矩”、“贵义”一直到“天志”,却处处都体现着孟子对墨家思想的继承与吸取;而孟子之所以不同于墨家,主要又在于其相互绝对意识与超越精神两种不同的思想谱系。在这一基础上,所谓“辟杨墨”实际上也就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并从更为现实的立场以及人之更为深远的关怀出发,对杨墨两家的一种双向继承、双向批判与双向扬弃。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4,(6):21-26
资本逻辑是资本不遗余力追逐利润以实现自我增值的运行逻辑,具有霸权性、抽象性和颠倒性等特征。资本逻辑的有效运行有赖于广阔的消费市场,因此资本需要消费主义为其呼唤和制造出人们强劲的消费欲望。正是在资本逻辑的巧妙谋划下,消费主义得以在现代社会大行其道,并成为支配人们的意识形态和生存方式。资本逻辑因此构成消费主义的深层根源和核心本质。超越消费主义,需要深入揭示消费主义的资本本质并祛除消费主义的迷雾,在全社会广泛倡导和践行消费正义的全新思想理念和价值原则,积极发挥政府在消费问题上的科学规范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4.
所谓资本逻辑实际上是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的内在统一,换言之,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逻辑和资本逻辑是同一生产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过程.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全面揭示了资本逻辑所具有的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系统阐述了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所遭遇到的社会和自然界限.资本逻辑内在地指向了资本的自我扬弃与内在超越,只有从马克思的资本逻辑出发,才能真正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内在危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资本逻辑是我们重新理解《资本论》哲学意义及其当代价值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始终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与现实场域,但马克思绝非是将劳动主体与资本主体进行机械的二元对立,而是经历了从生产过程中的劳动主体出发,在建立了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论之后,完成以资本逻辑为统摄来分析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的视角转换。通过对劳动、劳动能力与劳动力的区分,劳动力商品成为从劳动价值论到剩余价值论的理论中介。一方面,生产过程中的劳动主体在资本逻辑的总体分析框架下成为商品、生产商品、消费商品,在创造使用价值与失去交换价值的矛盾中逐渐消解;另一方面,因资本具有普遍趋势与特殊限制的内在矛盾,在资本逻辑的矛盾本质与内在界限中,劳动主体的历史性、生产性、实践性与革命性得以重建。  相似文献   

6.
“超越”作为哲学与宗教的重要问题,不仅是主客对立下的存在者化的概念,还是前存在者意义上的“超越活动”。“超越活动”是“超越的本源”,现代新儒家所谓的“内在超越”与“外在超越”均是“超越活动”的对象化,即人通过作为“超越活动”的“爱”与“思”而成为超验的存在者,而超凡存在者“天”的生成则与人的敬畏情感与形上追求相关。因此, “超越”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人的超越性问题。近年来,对于“超越”观念的讨论如此热烈,与“人本主义”背景下人的超越性问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尽管今天“内在超越”概念被接受和使用的范围并不限于“当代新儒家”或“当代新儒学” ,但是 ,把这一观念所代表的理路凸显出来并使之普遍化 ,却与当代新儒学特别是自熊十力到牟宗三这条发展线索关系甚大 ,而今天国际学坛此方面的讨论与争论 ,亦与牟宗三的哲学理路和观念系统最为相关。本文将尝试从语词概念的厘清切入来讨论所谓“超越”与“内在超越”的问题 ,首先追溯“内在超越”概念的提出及其所针对的问题 ;然后指出在西方思想的脉络中 ,康德与前康德之间在所谓“超越”内涵的限定上所发生的转折 ;再进而探讨在有关“超越”内涵的理解及“超越”与“内在”之关系的阐发上 ,牟宗三改造康德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客观要求与危机的重塑,使资本逻辑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互融,生态资本的形成正是资本逻辑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反映.生态资源的商品化是生态资源资本化的逻辑起点,生态资本在运动过程中具有资本运动的普遍性,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资本运动的不断扩张中,生态资本在生态资源不可逾越的硬性约束下会导致生态危机.生态危机不仅仅是经济危机,更是社会危机,生态资本逻辑的超越需要"否定之否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理论界关于“资本雇佣劳动”命题的几个论据进行了分析 ,认为“资本雇佣劳动”命题并不能很好地解释现实 ,已受到现实的质疑和挑战 ,“劳动雇佣资本”才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本文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 ,从人力资本的专有化和群体化、股东对股份公司态度和兴趣、社会制度原因及企业所有权等方面论证了“劳动雇佣资本”的可能性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彭彦华 《东岳论丛》2005,26(5):167-169
中西哲学同主张“精神超越”,但在理论形式上却有重大差异。其根源在于,其一,中西哲学对“形而上”的理解有重要的不同在西方哲学中是实体的形而上学;中国传统的形而上学则是境界的形而上学。其二,西方人把“天道”看作是外在于人的存在,从认识论的角度理解天道,目的在于把握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性;中国传统哲学是从价值论、主体论的角度理解天道,旨在以天道的必然性来证明人道的必然性,以天道的合理性来确定人道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生息资本”这一“最耀眼”的资本形态是透视资本主义生产内在本性的绝佳反射棱镜。从生息资本的时间嬗变逻辑来看,生息资本在不同时期呈现出高利贷资本、借贷资本、金融资本等形态,“资本直接结果实”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生息资本逐渐获得了合法地位。从生息资本的空间扩张逻辑来看,现代银行和信用制度的发展为生息资本的空间扩张提供了坚实的社会载体,全球的经济运行都被金融体系所架构,全部的资本形态都被金融资本所支配。作为金融资本的生息资本遵循脱离了生产过程的资本增殖的逻辑(G—G’),成为现代社会资本的主导形态和“最富有拜物教性质”的资本形式,马克思将其称为“资本的摩洛赫”。生息资本或金融资本植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表征了发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构成洞穿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内在本性的最佳切入点,同时也为探索超越“资本主义文明”之路提供了理论契机和现实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李剑 《兰州学刊》2008,1(2):11-13
在雅斯贝斯的生存哲学中,作为可能性的生存是自我选择和创造的,但它并不是自足的,而须以超越为终极依归。超越作为绝对的实在,扬弃了生存的自由选择,奠定了个体生存的自我确定性,也使生存拥有了时间中的永恒。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的艺术哲学所具有的本体论意义,由于其所述对象的感性形式而易为人所忽视;然而离开其内在的主体性原则,黑格尔艺术哲学的种种议论便失其所据。因此,澄清其本体论原则,尤其是通过对两种流俗的艺术哲学倾向的批判而达到黑格尔的基础,便成为理解黑格尔艺术哲学的必要前提。同时,黑格尔本体论内部同样包含着超越其自身的可能性,这一点尤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当代哲学所洞悉。  相似文献   

14.
昂格尔在批判传统社会理论之时试图超越其固有之困境:以社会共同体的普遍建立彻底解决和超越意识形态问题。这种困境中的超越必然遭遇超越中的困境,因为法律异化为政治统治与意识形态的工具是法自身资源稀缺性的必然结果,其物质根基在于社会资源配置状况,不改变现有的社会资源结构就无法触动意识形态的根本,故而必须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结构以确保超越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5.
西田认为除客观世界的逻辑之外还应有更深刻的主观世界的逻辑。为此他创立了“绝对无”的逻辑。西田为求得深藏于东方文化根底中的“见无形之形 ,闻无声之声之物”。因此 ,在无的逻辑之中 ,努力丢弃一切物的根底中所能见到之物 ,把一切物升入无的场所 ,进一步升入绝对无的场所之中 ,把物全部解消掉。西田认为 ,绝对无的世界是完全超越了我的概念、语言、思虑、知识的立场的神秘的直观世界 ,就是自由的睿智界  相似文献   

16.
政策“擦边球”现象的界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执行政策过程中 ,“擦边球”现象频出 ,本文对政策的“边”——界限进行理论说明 ,进而剖析“擦边球”的原因 ,提出对“擦边球”现象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拍摄乞讨儿童照片并在网络上曝光、传播,引发了一场以网络为平台打击拐卖儿童乞讨的行动。这项公益活动的产生有其必然因素,由于其突破了现有法律规制,出现了在相关问题上的法律困境,这种困境的出现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同时通过法律手段加以限制也成为必然,对这种法律困境的讨论和必要的法律限制已然成为关注的重点。这不仅是对相关权利人权利的保障,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18.
形而上学的超越就是关于存在者的本质之维和实存之维的追问;现象学以“回到事情本身”的姿态为自身开辟道路。现象学视域中的“超越”有这些取向:只有进行着的体验和其所构成者才能被视为真实的东西,由此可以回溯到原初的奠基者;“人”基于本己的有限性和可能性而作出本真的决断;就趋向于神圣物的人而言,他是超越自身和所有其他生物的存在者;其超越意味着对最高价值的仰承;人是那进行着超越活动的未知数。  相似文献   

19.
吴炫的《否定本体论》是个体之思的结果。本文在肯定谊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哲学超越的基础上,对其超越西方文化哲学理论的不彻底性提出了商榷性意见,同时在“否定如何可能”、“否定是否是一种理性活动”等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见解。  相似文献   

20.
顾海良 《学术界》2022,(10):5-14
马克思资本理论是以《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资本章”为思想历史逻辑和理论叙述逻辑起点的。“资本章”对资本理论的开创性探索,一是在资本理论“六分结构”和“三分结构”基础上所作的开创性探索,确定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结构的理论基础和学理依循;二是在“资本一般”和“许多资本”范畴及其关系为主线的资本理论“二分结构”探索基础上,形成了资本特性和资本行为规律研究的理论主题;三是在对资本理论“总体”关系及其特征所作的创造性探索基础上,揭示了资本关系内在的历史性、社会性和阶级性的基本规定。这三个方面的开创性探索为理解习近平关于中国新时代“加强新的时代条件下资本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理论研究”提供了多方面的深厚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