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数据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资产和战略资源。数据安全与国家安全和国家主权息息相关。完善数据安全立法已经迫在眉睫。但是,检视我国现有数据安全相关法律制度,我们不难发现,我国数据安全立法进程、立法渊源、立法理念、立法效果都与维护我国数据安全和国家安全的现实需要存在明显的差距。为更好地发挥数据安全法在维护国家安全中的积极作用,应当在我国的数据安全立法中,进一步突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立法指导思想地位,确立数据主权不可侵犯原则,认清数据应用发展与国家安全的辩证关系,构建科学完整的数据安全法治体系,助推我国的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边境地区城镇体系建设对推进区域城镇化进程、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边疆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内蒙古边境地区城镇体系建设存在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口岸城镇辐射带动能力不足、区域城镇空间布局松散等问题,导致边境地区人口大量流失,不利于边境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因此,需要制定有利于边境地区城镇体系建设的制度、调整边境地区的城镇布局、推进边境口岸城镇提质增效、促进边境地区城镇与腹地之间的要素流动,加快边境地区城镇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薛珊珊 《理论界》2015,(3):35-39
总体国家安全观涉及到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其中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维护国家生产安全和发展安全的重要的精神基础和情感纽带。先进军事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军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而且对统一中华民族的思想意志,凝聚中华民族的智慧力量产生着巨大的精神影响。必须从战略高度、政治高度、使命高度,充分发挥先进军事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精神盾牌和精神防线的重要功能,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供根本的政治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巨大的精神凝聚。  相似文献   

4.
孙泽文 《南方论刊》2022,(9):25-26+79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经济安全是基础,经济安全与多层次安全相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当前,中国的经济安全现状仍然严峻,防范重大经济风险,必须从防范金融风险、贸易风险、能源风险、财政风险、文化风险以及社会风险等方面入手。为了能有效应对可能的风险与挑战,中国必须构建起强有力的经济安全体系,坚持“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产业升级,构筑可靠的金融安全体系,从而在发展中重视安全,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相似文献   

5.
张丽 《理论界》2014,(9):23-26
国际国内安全形势复杂多变,安全治理问题成为国家安全战略重要内容,针对国际安全格局提出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完善安全决策机制,成为当代严峻的课题。既需要具体的措施安排,更需要战略性的、总体的指导理念。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在目前国际国内安全形势和格局下中国对安全治理理念的概括,反映国际安全理论研究的创新思想,对外明确提出中国在国际安全体系中的主张,对内引领中国国家安全决策机制总体运行,充分体现了中国安全观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6.
总体国家安全观根据社会需求应时而出并不断发展完善,能够科学有效地指导国家安全实践。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精神内核的安全刑法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辩证性与现实性。安全刑法理念的实现是时代课题,域内外的刑法立法都已表现出安全刑法理念的立法具象,这不仅具有合宪性依据,而且有利于实现刑罚的综合预防目的和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事实上,安全刑法与自由刑法并非根本对立,二者具有统一性。为平衡刑法的安全与自由价值,应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从安全刑法的三重面向和安全刑法的扩张与收缩两方面实现安全刑法的科学架构,进而为当前安全刑法领域的热点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实现自由理想与现实安全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不仅是一种关于国家安全的理论、思想和学说,也是一种国家安全实践。这一国家安全实践形态开辟与创建了20世纪人类社会国家安全发展道路,改写了人类文明安全发展史。它所推进的国际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塑造了20世纪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思想的历史性特征和当代中国国家安全的本质属性。总体国家安全观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国家安全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思想的历史总结与发展。文化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家文化安全既被国际文化安全所塑造,也在参与塑造国际文化安全体系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在维护国家安全中,塑造是更高层次、更具前瞻性的维护。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在推动全球安全中塑造中国国家安全和文化安全新格局,由此推进和实现全球文化安全,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是对《共产党宣言》中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社会安全前景的全新阐释,是在全人类安全事业中实现《共产党宣言》的精神,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道路的伟大历史实践。  相似文献   

8.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期中国地缘战略的思想依据。地缘战略是利用地缘关系及其作用法则来谋取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方略。地缘战略是实现国家安全的一种途径和手段,同时也是促进国家利益的得力工具。研究地缘战略问题,对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现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保障,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现实途径。总体国家安全观战略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安全基本规律的把握,能有效应对国家安全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挑战。地铁安全是城市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面临的传统威胁与新兴风险相互交织、偶发性节点破坏与系统性危机并存的复杂形势凸显,有必要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战略角度来指导地铁公共交通安全反恐怖工作,努力提升城市交通应对风险的能力。通过总结国内外反恐怖斗争形势,归纳总体国家安全观战略下健全地铁反恐怖安全必要性,分析地铁恐怖主义犯罪手段、特点与危害性原因,进而提出地铁反恐怖对策研究,努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以提高地铁反恐怖主义犯罪应急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现代生物技术风险是总体国家安全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现代生物技术风险治理提供了价值目标与方法论前提。现代生物技术带来国家层面的风险主要有生物产业依赖、社会伦理失衡、生态破坏、军事威胁等。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发达国家对现代生物技术的垄断、现代生物技术滥用、生态风险监管不到位、西方国家谋求生物技术霸权等方面。针对其风险,应从大力发展现代生物产业、构建现代生物技术使用伦理审查制度、完善现代生物技术风险治理体系、建设生物战剂综合防御体系等方面构建治理及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11.
交叉学科门类的设置为国家安全学成为一级学科、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国家安全学已然具备作为一级学科的合法性基础,凸显了内容特色化、范围多元化、培养精英化等学科特点。新时代国家安全学立足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既筑牢了国际安全领域学科研究与教育教学的根基,又满足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国家安全学的高质量发展,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需要以史思辨、转变学科建设思维,以理促行、遵循学科成长规律,以才应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最终实现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算法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指令。以算法技术为支撑的网络社交平台,既是私主体,也具有一定的公共性,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关键场域。在微观层面,算法的非中性作用催生“信息茧房”;在中观层面,算法权力负效应侵蚀社会利益;在宏观层面,算法安全与国家安全之间强关联。然而,传统网络社交平台算法治理模式存在滞后性、碎片化和有限性的局限,网络社交平台民意的算法反馈环节仍需要改进,整合多元民意的算法能力待提升,网络社交平台算法未能有效解决非理性的参与。为此,需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从理念、技术与执行三个层面完善网络社交平台算法治理体系。具体包括秉持敏捷治理理念,加强算法治理的双向性沟通;运用多重治理工具,优化算法以统筹多元化发声;合理划分责任边界,增强算法治理制度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13.
安全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当今社会发展和人的幸福的首要价值性标尺。人民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国家安全领域的发展,生成逻辑严密,内容丰富。新时代,人民安全仍面临风险和挑战,同时人民对安全的需求日益增长。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行动指南,统筹国内与海外,以国家安全为保障,以发展民生为基础,以平安中国建设为抓手,以保护海外利益为载体,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安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对平台经济的规制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平台经济是前沿科技和创新商业模式的集合,与大国竞争密切相关.从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看,平台经济在国家安全方面是价值与风险共存.但平台经济发展对国家安全的价值未能得到充分探讨,平台经济发展带来的复合安全问题也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当前应进一步优化平台经济的规制路径.  相似文献   

15.
16.
国家文化安全是一个系统性、宏观性、非独立存在的动态体系概念,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文化安全领域的集中体现,其中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文化安全的核心。新时代,随着以AI(人工智能)与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的革新与应用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家文化安全面临着文化理论创新不足、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失范与化解西方文化侵蚀乏力等多重挑战。基于此,我国应从国家安全宏观战略规划的高度,发挥理论与实践的同频共振效应,构建"内外联动""攻守兼备"的国家文化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甘士艳 《南方论刊》2023,(9):78-79+82
从总体国家安全观和警察职能的角度出发,对警务语言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从语言功能的角度对涉外警务语言进行定义,从涉外警务现场执法语言使用、涉外警务法律语言形成,公安涉外语言宣传、跨文化警务双语沟通和公安涉外应急语言服务这五个方面对其内容进行梳理,最后从涉外警务语言对提升涉外警务人员的语言服务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制定和实施语言教育规划和政策、维护中国人民的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维护中国警察形象和国家形象这四个方面探索涉外警务语言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