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智芹 《青海社会科学》2013,(3):146-150,156
中国当代文学在海外的传播是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研究领域。从方法论上来讲,将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借鉴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从求同研究到求异探索等,都是有效的尝试。而如何从资料整理走向带有问题意识的深入分析,警惕海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译介中的东方主义心态和意识形态因素,使海外、国内的研究形成有效的对话,清醒、理性而不是过于乐观地认识中国当代文学在海外传播的现状,是目前研究中和以后研究时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东岳论丛》2019,(6):115-125
陈季同可谓是"现代东学西渐第一人",由其"世界的文学"认知而来的"世界视野"与"双向翻译",是陈季同文化、文学传播意识的重要构成,并内蕴"翻译—重塑—宣传"的海外传播逻辑与思路。这应该是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国文学海外传播较早的自觉表述。在新的时代语境下,陈季同的传播意识及其身体力行,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代启示:自古以来在"东学西渐"中,中国人的对外文化传播意识始终是匮乏的,但对此的自觉省察与反思,并不是始于新近,而是"晚清"。这个时间点的历史位移意味着,当破门而入的"西学东渐"如火如荼的时候,以陈季同为代表的具有丰富海外经验的中国人,正在用所在国的语言努力地向世人讲好中国故事,身体力行地让中华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企业开始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实施“走出去”战略过程中,如何利用海外华商网络,达到实施“走出去”战略与海外华商网络功能的有效结合?本文分析了当代海外华商网络的内涵和特征,提出了利用华商网络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西藏当代文学以其与众不同的区域文化为基调,汲取多方文学资源,创作出了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品。70多年来,西藏当代文学在题材、主题、视角、立场、风格、语言等诸多方面都呈现出独特性,使其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多种面向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构成,这不仅对西藏当代文学本身意义深远,对中国文学版图的重构和中国文学多样化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西藏当代文学教程》在历史与文类的双重线索中展现西藏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征,较为全面系统地梳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西藏当代文学的成就。教程结构清晰、通俗易懂,不仅为初学西藏当代文学者提供了便捷,更为西藏当代文学研究和传播开拓了途径,也为中国区域文学和多民族文学教育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5.
李培 《学术探索》2022,(11):119-128
新中国成立以来,越剧艺术海外传播发生了从国家意识形态内容的宣传到“跨文化”与“转文化”并行传播样态的转变。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前后传播现状及其成因、海外的接受情况及其存在问题的探索,在综观中国当代戏曲艺术的传播状态的基础上,揭示出中国当代戏曲艺术海外传播的主流趋势与表现、目的与策略的变化及成因、对海外产生的双重影响、积累的宝贵经验及目前尚存在的问题等。从而,为新时代中国戏曲艺术海外传播或者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和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已然成为国家战略和时代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然而,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以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为使命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在西方世界的译介和传播可谓是步履蹒跚,困难重重。造成中国文学作品在西方世界接受度不高和传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面临着诸多机遇和困难,本文从旅法华侨传播中国梅花桩(拳)武术文化的案例分析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有效传播,可以依靠体验式文化形式来跨越观念等障碍,依靠回归中国文化传统师承方式及稳定的组织阵地来支撑,并需要通过文化源地的感性信息来提升效果,而这其中的核心作用力量是华侨师傅.  相似文献   

8.
莫言作品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始于1988年,迄今为止,其作品已被译为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发行。著名翻译家葛浩文、陈安娜、藤井省三、吉田富夫、尚德兰、诺埃·杜特莱等对其作品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莫言小说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海外影响力,究其原因,得益于莫言小说创作中的世界因素,他将中国传统写实和外国魔幻主义的表现手法融为一体,艺术地展现出中国本土文化的复杂内涵,其标志性的莫氏风格成为广大海外读者了解现代中国的一面镜子;特有的民族性与真实性的融合,使其成为海外读者透视中国人心灵的一把钥匙;独特的语言魅力以及小说被改编成多部知名电影后引发的再阅读,也为莫言小说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无疑提升了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坛中的影响与地位。  相似文献   

9.
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在世界舞台上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战略部署,必然要求中华文化高质量地走出去。所谓高质量走出去,一是要有自觉明确清晰的文化主权意识,二是要依托健全的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的核心门类走出去,即以承载文化内容与价值的文化服务贸易比重的提高为着力点,在全球化舞台上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并在文化位态的提升中使之成为表征流行时尚的“中国风”,使中华文化的思想精髓成为全球治理走向善治的思想资源和创意创新的策源激发地。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需要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中践行对中国海外文化利益的维护和拓展。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历史的新方位,中华文化走出去要以体系化思维和整体性观念为引导,以健全的文化产业体系为支撑力量,有效维护中国海外文化利益,在世界舞台上全方位地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京剧在海外的有效传播是当代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战略。自京剧从1919年在海外传播以来,已有近百年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并产生了重要影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既体现了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课题组进行了英语翻译对京剧在海外传播的有效性实证考察,提出了促进中国京剧在海外传播和跨文化交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是中国为参与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提出的中国方案。绿色发展理念是在气候危机严峻、全球环境治理体系转型时期驱动“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走深走实的重要依托。然而,在地缘政治格局重塑与国际传播语境嬗变的背景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理念的国际传播情势也面临挑战。而许多有代表性的国际组织、海外媒体、海外学界、国际智库等不同类型的传播主体,通过权威性、大众化、学理性、专业化等不同特点的传播方式,对“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模式、意蕴进行阐发,推动了国际社会对这一理念的认知与认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绿色发展理念的海外宣传工作必须统筹国内与国外两路资源,充分调动海外传播主体的积极性,发挥海外传播资源的优势,推动构建内外联动的全方位、多层次、持续化的中国理念海外传播体系,从而增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理念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与吸引力。  相似文献   

12.
以YouTube、Facebook、Twitter为代表的新型社交媒体对国际传播范式和文化传播方式带来深度渗透和冲击,成为许多国家高度重视和积极利用的传播新领域,显现出在全球传播中的显著效应与战略价值。当前,中国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中的文化走出去和文化软实力建设亟待加强和提高,文章以YouTube具有一定传播热度的视频为对象,对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现状、效应与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YouTube语境下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文化走出去,已然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表现形式,中国文学应当自觉承载其历史使命。但百年中国文学,特别是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却面临着严峻挑战。应对挑战,不可盲目,需建立在完备的认知之中。从现有有关百年中国文学的文学史书写来看,何为本土(中国)?何为海外?是一个不得不面对,却依然没有解决完备的历史遗留问题。在以"重写文学史""20世纪中国文学"为主体的文学认知与实践中,时间意义的探寻可谓是其核心主旨,但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时代语境历史性地要求百年中国文学需要空间转向,在"时间的中国"的基础上,建构一个"空间的中国"。在这个新的认知体系的建构中,"华侨华人文学"将为此提供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学史视角,在"文化中国"的全球化场域中,将有效沟通本土与海外。一旦"中国文学"的空间内涵有所规定,"华侨华人文学"与之的关系有所厘清,那么百年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五个方面(5W),就将比原有的仅仅是时间内涵的"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有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发展之路,扩大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鉴于此,通过分析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现状,指出中国文化走出去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取得了斐然成绩,但仍存在诸如文化产品附加值低,缺少文化内涵和创意;文化“走出去”缺少文化共鸣的基础;文化“走出去”缺少品牌战略意识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可从技术、文化产品和服务、传播者、受众等四个方面探讨影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破解路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辽宁省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企业实力的增强,辽宁省将会有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拓展海外工程承包是实现辽宁省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辽宁省海外工程承包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拓展辽宁省海外工程承包市场的对策建议,对拓展辽宁省海外工程承包市场,加速实现辽宁省企业"走出去"战略,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逊佳 《东岳论丛》2019,40(10):149-156
书评人作为文学系统中重要的标准塑造者与舆论引导者,对于译本在目标语文学文化中的传播与经典化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其小说英译本受到了西方书评人及时、广泛、持续的关注;与此同时,书评亦成为新旧译本经典之争的角力场。文学经典的轮替既有客观原因,也可能受到包括书评人在内各种主体的操控。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今天,中国文学译著的出版者、编者、译者以及翻译研究者应充分认识文学系统的复杂性与文学评论的重要性,积极跟踪优秀译本在海外评论界的接受情况,为其在世界文学中的经典化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7.
西藏对外传播在中国对外传播战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是国家对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央到西藏地方一直都十分重视西藏的对外传播工作。和平解放70年来,西藏对外传播工作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形成了特色鲜明、成效卓著的西藏对外传播“实践范本”,积累了宝贵经验和理念。本文在全面梳理和平解放70年来西藏对外传播实践历程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西藏对外传播的成功理念,以期为未来的西藏对外传播实践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刘堃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9):108-114
王安忆是中国新时期为数不多的在海内外都享有广泛盛誉的女作家。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译介她的文学作品,至今已成为对她作品翻译数量最多、研究范围最广的国家。因此,美国的王安忆译介研究,可视为海外对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接受和影响的坐标。研究者们以王安忆译介到美国初期作品的寻根意识为发端,逐步向她后续作品中的地域书写研究推进,并在纵深挖掘中又贯穿着女性主义研究,探析西方文学场域对她作品的接受因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提供一定的典型性意义与关照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泉 《天府新论》2007,4(2):136-140
在新世纪初中国文学的西藏书写中,以裘山山、马丽华、杨志军、范稳为代表的汉族作家,自觉地关注生活在那里的一切生命,表现出强烈的生存意识,从中体现出人文精神的关怀。而以平措扎西为代表的藏族作家的西藏书写,则融入了更多的民族文化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20.
民俗传播不仅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来透视西藏节庆民俗传播。文章认为西藏节庆民俗涉及所有的传播类型;西藏节庆民俗的独特性在于深受宗教影响,成为艺术传播的载体,在传承中变异;西藏节庆民俗传播的影响因素有原始宗教、苯教和藏传佛教、大众传播媒介、现代化和商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