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通过家族的没落衰亡来表现一个时代的变迁和兴衰,这不是福克纳的首创,更不是他的独特的艺术成就。《喧哗与骚动》这部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引起人们注目的是福克纳运用独特的叙事和心理表现手法。人们普遍认为福克纳“尝试各种多角度的手法,以增加作品的层次感和逼真感。他还运用时序颠倒、对位式结构、象征隐喻等等艺术手段,使得他的作品万花筒般繁复、杂乱,同时引人入胜。”①二十世纪的小说批评,最为显著的标志是对小说中的叙事因素的重视.在被认为是“二十世纪分析小说的经典之作”的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中,福斯特对区分故…  相似文献   

2.
和中国亿万热爱油画的人一样,笔者时常想追求一种个性的、原创的油画形式,但笔者知道,油画艺术早已是世界性的艺术,它不是欧洲人的专利,虽然,它的传统源于欧洲,空前绝后的艺术大师们,那个时代过去了,时空不同了,可是,对于他们的学习,绝不是口头的教条和书本知识,而是辛苦的实践。笔者把本次研究的对象锁定在15世纪欧洲大师波提切利的身上,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的体系,使中西绘画在关注点上有很多不同之处,当我们回顾波提切利的绘画艺术时,无论是圆润的线条、装饰性的色彩还是给我们所带来的那种含蓄和典雅的美,都与他那个时代的绘画艺术形式有所不同,但是这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却与我们东方传统审美韵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在西方绘画的联系和区别上都值得我们去了解他。  相似文献   

3.
侯希莲 《天府新论》2007,(Z1):198-199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冲破了中世纪的神学禁锢,开启了古希腊、古罗马的写实主义精神,赋予艺术作品以人文精神,即一反中世纪的以神为中心,强调以人为中心,赞美人,体现人的本性,给人以自然的展现。反映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最高峰的艺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菲尔将这一时期的主题人文精神充分的渗透于他们的作品中。  相似文献   

4.
首先将《哈姆雷特》这部作品置于欧洲文艺复兴这个广阔的大背景之下,探索这部作品所反映的思想解放运动给人与时代带来的冲击,以及其揭示的这场运动的正面作用及其负面影响,从"人"的存在、价值等人文、哲学问题的视角,考察这部戏剧的悲剧意义,并由此来挖掘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诞生两百多年来,广为流传,被公认为我国古典小说艺术成就的最高峰。也许是《红楼梦》夺目的光芒使人难洞悉它独有的色调,也许是对其社会内容探讨长时期的占主导地位削弱了对其艺术特色的追寻,对这部伟大作品创作特点的研究迄今还是很不够的。  相似文献   

6.
《猫的摇篮》与《冠军早餐》这两部作品,对于冯内古特研究具有独特的价值,因为在这两部作品中,冯内古特对自己的艺术美学观点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冯内古特自成体系的美学观,对他的文学创作,有着重的影响。拟结合这两部作品,从美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力图廓清冯内古特的艺术观。冯内古特对美学和艺术功用的思索,体现了他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和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7.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经历了一次"史学革命",拉.波普利尼埃尔以其前瞻性的和富有批判精神的史学理论,成为其中的佼佼者。他身体力行地进行着历史学实践:追溯历史本原、追寻历史真实、追求完美历史。研究波普利尼著作中展现出来的"高卢风格"、"客观历史"和"完美历史"等理念,有助于我们了解与认识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史学。  相似文献   

8.
《第二十幕》对既往家族小说的经验进行了大胆的整合,依然严格地以时间与因果关系来展开叙事,一端连通着宏大的民族精神和对传统的寻根,一端维系着对人性深度个体人生的命运和现代性的探求,对家族精神进行发掘的同时导向了对民族"进步"与"发展"的精神传统的重审以及对个体人生命运的探寻,具有了超越"新历史小说"家族题材所包含的文本价值和思想内涵.与《白鹿原》相比,《第二十幕》集中体现了家族精神所具有的变革与超越性.作者以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的双重尺度,对这种家族精神进行了双管齐下的张扬和批判.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呐喊》《彷徨》,是我国现代小说史上第一个高峰。这两个小说集,既有共同的特点,也有互异之处。从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判断,前者高于后者。但事物是复杂的,如果从作品某些方面所体现的思想深度和艺术的圆热程度而言,则《彷徨》较之《呐喊》又有新的发展。鲁迅是一位最善于发掘和揭示灵魂的艺术大师。以塑造典型形象,显示灵魂之深和提出重大社会问题见长,是《呐喊》也是《彷德》的特色。那么,《彷徨》究竟在哪些方面哪几点上,是鲁迅小说现实主义发展、深化的标志呢?下面,我们就集中阐述这一问题。如所周知,鲁迅从事文艺,原以改良国民精神为目的。早年在日本留学时,他就致力于国民性的研究,探讨中国国民性的病根,他认为兴国必先“立人”,改良国民精神。他首先寄希望于“先觉之士”的出现,而最终目的则是广大民众的觉醒。“五四”时期他写小说,“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作为现实主义者的鲁迅,并不在自己的小说中去创造理想中的“先觉之士”,他所写的仍是“老中国的儿女”,暴露的是“老  相似文献   

10.
一九四七年六月,闻一多先生遇害一周年即将来临的时候,他的老朋友,原国民党中央政府教育部次长顾一樵(毓琇)在《文艺复兴》第三卷第五期上发表了题为《怀故友闻一多先生》的悼念文章。作者不仅以沉痛的心情回忆了与闻一多早年在清华学校同学订交、一起赴美留学、学成回国在母校教书共事的友情,而且披露了抗日战争时期闻一多婉言谢绝顾一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戏曲空前繁荣的元明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的传唱千古的优秀戏曲作品。许多同一题材的作品被不同时代的剧作家赋予了新的涵义和时代精神,为中国古代戏曲的创作、演出开拓了新的局面。杂剧《张于湖误宿女真观》和传奇戏曲《玉簪记》就是同一题材、不同时期的戏曲作品。对比两剧的各个层面,可以从中领略古代戏曲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们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还和其他的众多戏曲作品共同铸就了我国古代戏曲的辉煌。  相似文献   

12.
《白衣女人》中的人物很多是患有疾病的,如劳拉的家族遗传病神经症,玛丽安所得的伤寒,珀西瓦尔的父亲天生是畸形等。疾病是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也成为某种现象的隐喻。在《白衣女人》中神经症是英国不健全的法律制度的隐喻,也是英国上层社会某些家族血液中流传的精神上和道德上的缺陷的隐喻。  相似文献   

13.
卡尔·雅斯培(1883—1969,又译雅斯贝尔斯)是德国最重要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之一,代表作有《哲学》(1932),《真理论》(1948)等。他的兴趣甚广,早年曾攻读医学,而后从事精神病理学和心理学研究,且一生都对艺术问题有浓厚兴趣,曾写过《斯特林和梵高》、《作为艺术家的达·芬奇》等艺术专论。他的悲剧理论在西方文论界也颇有影响。本文拟就他的悲剧理论做一简评。  相似文献   

14.
赵相云,朝鲜族,1947年2月29日生,吉林海龙人。北国书画社理事,中国神剑文学艺术学会学员,秦皇岛市美术协会会员。多年从事美术教学工作,曾任首钢长白机械厂子弟中学美术教师,首钢M工程美工设计师。现任秦皇岛市抚宁县南戴河富强里小区,专业从事油画创作。赵相云自幼酷爱绘画艺术,在多年的美术教学中,孜孜不倦于美术创作,其油画作品多次参加省、市级画展,并多次获奖,部分作品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他的油画《故乡的月》、《黄昏》.《童年》、《金秋》等十条幅作品被国外收藏家收藏,并收到国外美术弄的学术交流通知和个人…  相似文献   

15.
杨绍军 《学术探索》2006,11(6):114-119
抗日战争时期,在西南联大的沈从文创作了文学生涯中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长河》。沈从文在作品中综合了自己对于“边城”世界各方面的生活体验,又调动了各种艺术才能和叙事试验,写出了留在记忆里的湘西世界的独特的生活样式和社会演变;同时他还在作品中表现了历史与现实的“永恒与流变”、书写了美好的人性和对民族精神的思考。从中不难看出,《长河》的创作明显受到来自国外的影响,主要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和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剧作家,也是伟大的人文主义者.他的悲剧作品揭示了人文主义理想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冷酷客观现实产生的剧烈冲突.他弘扬人文主义精神,倡导人性的解放和自由,反对一切形式的封建桎梏,谴责资本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现代剧作家曹禺在他的创作生涯中,深受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他将反封建与个性解放作为自己作品的主题,将对人性的探索和关怀贯穿于每一部作品中,并且以莎士比亚式的诗化语言,抒发着人文主义的理想.  相似文献   

17.
浅析《兔子,跑吧》中的连锁隐喻和主题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琪 《东岳论丛》2003,24(1):140-142
二战后的美国文学作品中 ,众多作家着力表现“精神流浪”的美国人的形象。作品中的主人公以叛逆、逃跑行为对传统社会的种种道德规范提出置疑与反抗。约翰·厄普代克以现实主义作家特有的敏锐目光 ,聚焦于中产阶级的生活及生存状况 ,展现了美国丰裕社会中人们普遍的精神贫瘠、迷惘状态。《兔子 ,跑吧》创造了“兔子”哈里这个经典文学形象 ,作品中连锁隐喻的运用赋予了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 ,多个隐喻看似独立 ,实则关系密切 ,主题的表现和深化与高超的艺术技巧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2012,(11):251
汪晖,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所长。早年研究鲁迅,九十年代初期与友人共同创办《学人》丛刊,为当代中国的人文研究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平台。1996至2007年担任《读书》杂志执行主编,在他的主持下,《读书》发表一系列引领当代中国思想讨论的文章。1997年发表《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引发了中国思想领域的大争论,并由此被视为"新  相似文献   

19.
小说《老无所依》改编的同名电影看似一部简单的暴力凶杀片,实则是创造性地运用丰富的隐喻手段构建了一个思想内容远远超出镜头画面的认知世界,深刻透视了人性和社会现状,突出了作品“呼唤美国社会传统信仰和人性道德回归”的主题,达到了引发人们深度人文关怀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食草家族》是莫言的第二部家族系列小说。 与《红高粱家族》及其它作品相比,这是作者的又一部更富于现代哲学意蕴和艺术追求的作品。作者更为成功地运用天马行空、汪洋恣肆的艺术笔墨,在高密东北乡的凝重背景上,以食草家族各色人等的际遇兴衰、悲欢离合为线索,创造了一个深藏着人生之谜,浸透着作者对人生本原意义的探寻与思索的梦幻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