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不懈探索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习近平同志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指出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这就为我们在新发展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指引。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既有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来源,即高质量发展是筑牢共同富裕实现前提的关键举措、助推共同富裕实现过程的现实需要、满足共同富裕实现要求的应有之义,也有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包容等发展质量不高、阻碍共同富裕实现的现实诉求。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就要针对当前发展质量不高的突出问题,坚持以共创为导向、以共生为准则、以共享为目的来提升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包容性,从而妥善解决城乡间、行业间和群体间发展差距过大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是党中央立足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基于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进一步坚定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凝聚全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作为欠发达地区,要在深刻理解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中把握好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直面经济体量不大、发展质量不高、城乡居民收入较低、基本公共服务不足和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诸多挑战和困难,充分发挥资源富集、地广人稀、优势特色产业基础雄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等比较优势,积极探索做大做好“蛋糕”、切好分好“蛋糕”的有效路径,在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3.
4.
城乡收入差距通过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经济结构转型,劳动力在产业间的自由流动受制于劳动力质量水平,而城乡收入差距透过人力资本投资影响全社会的劳动力质量。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和经济结构转型之间的传导机制是:城乡收入差距通过抑制经济中工业产出份额、提升服务业产出份额推动经济结构的“服务型”变迁,劳动力质量的提升促进劳动力从农业、工业部门流向服务业部门,进而通过服务业部门产出份额的上升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城乡收入差距也会导致贫困农村居民丧失扩大人力资本投资的能力,从而制约全社会劳动力质量的提升,使劳动力的“服务型”流动和经济结构转型受阻。但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对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存在显著非一致性。实现中国经济结构顺利转型需要将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有效提升全社会的劳动力质量,创新经济转型的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5.
车树林  王琼 《江海学刊》2023,(6):106-114+255-256
全国文明城市是目前国内反映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含金量最高的综合性荣誉称号,也是凝聚力量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基于全国文明城市评选这一准自然实验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文明城市创建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且这一政策效应在地理区位、市场潜能不同的城市中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文明城市创建政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环境规制效应、技术创新效应、人才集聚效应、交易成本效应四种机制路径实现。因此,应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评选表彰活动,重视不同城市间的统筹协调发展,深入疏通政策效应的传导渠道,实现城市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从而推进中国式城市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城乡及各地区、各群体间的协调均衡发展的富裕。城乡关系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影响。统筹城乡关系主要通过经济增长促进机制、整体利益分配格局优化机制、人的全面发展促进机制等因素影响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以新发展理念对城乡关系进行再调整,激活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提升发展成果共享程度,达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要实现共同富裕,就离不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让亿万农民共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果。乡村振兴战略与共同富裕的政策内涵和内在机理具备高度一致性,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背景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与方向,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与实践前提。但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乡村产业发展困难重重、乡村振兴内生发展动力不足、乡村社会“空心化”现象仍然显著。因此,应不断完善公共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完善农村政策保障,解决乡村“空心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由“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文章分析了数字化带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以2015 2019年全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熵值法测度了数字化与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实证检验了数字化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按照区域分组,实证检验了数字化在不同区域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异质性影响。结果显示:数字化能显著带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数字化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且在东部地区,带动效应更加明显,经过替换核心解释变量的测度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后,检验结果依然显著。  相似文献   

9.
孙国民  陈东 《学术论坛》2022,(1):112-123
共同富裕是反贫困的重要手段和目标,也是国内外学者关于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研究的内涵。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十四五”时期站在新起点上开启了共同富裕建设和示范区探索的新征程,这为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标注了“新方位”、锚定了“坐标点”、把准了“方向盘”、勾画了“路线图”、明确了“时空域”。共同富裕是一种相对均衡发展观,是社会福祉从非均衡向均衡迈进的动态过程,它的内容具有多维性,涵盖了缩小地区差距、缩小城乡差距、缩小收入差距、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打造精神文明高地、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等内容。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共同富裕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由社会主要矛盾、党的宗旨与执政理念以及新发展理念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所决定的。在当前共同富裕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特别是在国内外发展环境呈现新变局、新格局、新阶段和新治理等四个“新”的特殊时期,需要从物质基础、市场取向、底线发展、共建共享、公共安全、质量改善、发展公平、新型供给、锻长补短、梯度实现等方面构建共同富裕的发展逻辑,以高品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夯实共同富裕基础并高质量推动共同富裕建设。  相似文献   

10.
潘熙庆  杨德才 《江海学刊》2023,(5):157-163+256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作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企业家精神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全新动能与可行路径。基于1992—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家精神及其空间溢出效应能够显著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升共同富裕水平,其中,知识溢出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是企业家精神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为此,应加强企业家精神的激发和保护,推动企业家精神支撑环境建设,探索企业家精神驱动共同富裕的多维路径,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稳步实现。  相似文献   

11.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作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构成部分,民族地区共同富裕不仅事关边疆繁荣稳定,而且关乎民生福祉。从理论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地区共同富裕在内容、过程、动力维度具有高度契合的共通关系。然而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实现民族地区共同富裕仍面临相对贫困治理难度较大、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薄弱、生态环境治理短板亟需补齐等现实桎梏,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民生福祉的提升。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应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积极践行人民至上的发展思想,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缩小收入水平差距,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增进各族群众获得感,以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共享美好生态福祉,扎实推进民族地区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2.
从共同富裕角度分析人才谱系的演进逻辑和发展图景,为充实共同富裕问题研究和人才发展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平均主义共富观、先富带动后富观、统筹发展观到习近平共富观,我国人才谱系建设重点随之变迁,出现了“知识分子”“四化人才”“传统六支人才队伍”等具有时代烙印的词条。在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战略中,其高质量发展理念、扩中提低主线、城乡统筹发展原则和发展成果共享内涵奠定了以科技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乡村人才、社会事业人才为当期人才谱系建设重点的基本逻辑。但以上四类人才队伍建设还面临高层次科技创新力量不强,技能人才报酬缺乏竞争力,高净值农民群体规模不大,社会事业人才空间错配等问题,需通过资本提升路径、培育路径、激励制度路径、组合政策路径精准治理。  相似文献   

13.
推进共同富裕的核心是向更高质量和更高收入水平发展。在理论逻辑上,推进共同富裕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不仅与并联式现代化同频共振,还与人的全面发展高度统一。这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的目标指向。在实践基础上,完善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降低了共同富裕的机会成本;科学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完善了统筹、共享和共建机制,降低了共同富裕的社会成本;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均等化和一体化降低了共同富裕的私人成本。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在发展动力层面,要以强化创新投入、培育创新要素,优化创新支持制度,做大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在产业发展层面,要通过推动实体经济高端化、数字化与绿色化转型,强化社会创富能力;在区域发展层面,要打造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兼顾“公平效率”的空间战略布局,建设现代化城市群,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中国工业内部产业结构转型的动力机制对中国工业内部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1999-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加总得到了中国工业内部产业结构转型的省级面板数据,并从需求和供给两个层面研究分析了影响中国工业内部产业结构转型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并没有促进中国工业内部各细分产业向中高技术制造业转型,而资本深化也抑制了工业内部产业结构升级;中国工业内部产业结构转型主要归因于中高技术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国外需求,而后者的作用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的“一业带百业”效应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能够从微观、中观以及宏观层面全方位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基于2011年至2020年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相关数据,分别构建数字经济与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各地区数字经济以及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针对数字经济与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强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化以及强化数字文化金融支撑等方面,提出数字经济背景下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17.
18.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推动了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全面变革,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于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以及数字经济的热潮,工业社会逐渐向信息社会转型,不同经济主体在互联网接入和使用条件上的差异使得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的问题,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突出以及数字治理体制不够完善,诱致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妨碍了共同富裕整体目标的实现。因此,要将包容性发展与数字经济结合起来,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强调全体人民平等地享有美好生活的权利,坚决防止社会两极分化,确保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最终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其系统思维的着力点主要包括:统筹规划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缩小数字鸿沟;完善数字经济接入条件,促进弱势群体的数字平权;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相似文献   

19.
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领域4 206篇CSSCI期刊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系统呈现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样态、新兴热点及动态演进。研究表明: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经历了起航和繁荣两个发展阶段,研究热点汇聚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及重大原则三大方面,研究前沿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和世界意义;党的中心任务和国家战略部署是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前沿热点生成演进的主导性因素。未来应加强交流合作,开展中国式现代化交叉学科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加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现实问题衔接力度;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开启数字创新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机理研究;拓展国际视野,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影响及传播研究。  相似文献   

20.
邢恩泽 《天府新论》2015,(3):99-104
改革开放以来,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已是密不可分。而伴随着服务贸易的发展,技术的模仿、技术的引入以及技术外溢,也使得我国服务业的技术进步水平与服务贸易产生了紧密的联系。服务贸易的发展可以通过技术进步进而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其途径包括:(1)服务贸易可以促进技术进步,使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提高,人均收入也随之提高;(2)服务贸易带来的技术进步并非是完全中性的,有可能出现偏向性的技术进步,这会使不同部门对高人力资本的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导致高人力资本劳动力和低人力资本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差距拉大。可见,贸易开放能够通过非中性的技术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