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文章以新疆农村电商不同发展阶段的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新疆农村电商赋能乡村振兴的现状,并探讨不同阶段的农村电商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研究发现:第一,新疆农村电商发展迅速,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第二,在产生阶段,新疆农村电商快速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进而正向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如巴州尉犁县“电商+直播+文化+农产品销售”模式。第三,在成长阶段,新疆形成农村电商聚集,与区域经济相互影响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如喀什地区疏附县的“农村特色产业+互联网创新”模式。第四,在成熟阶段,新疆区域经济带动农村电商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如阿克苏市“电商+产业园+网红直播+旅游”模式。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农村电商是助力乡村振兴重要举措,对促进经济发展与实现共同富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以新疆农村电商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为研究对象,构建农村电商和乡村振兴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和障碍因子模型探究2014~2021年新疆农村电商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关系以及障碍因子。研究发现,新疆农村电商与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递增趋势,两系统耦合程度一直为高水平耦合,耦合协调度在0.2112~0.6469之间,目前已进入初级协调阶段,并呈现出直线递增趋势,主要障碍因子为乡村振兴系统转变为农村电商系统。  相似文献   

3.
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潜力已经形成共识,但作为外来力量如何与乡村在地主体建立稳定、有效、可持续的合作关系是现实中面临的重要挑战。通过在行动者网络理论和制度性集体行动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个综合分析框架,并以L社会组织为研究个案,能够细致刻画外源型社会组织构建乡村振兴合作网络的动态过程。研究发现:1)乡村振兴合作网络构建包括动力和控制两种机制,动力机制通过利益赋予提高合作意愿,促使合作行为产生,控制机制通过引入规则削弱合作风险,保障合作关系稳固。2)外源型社会组织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中采取了“问题识别—利益赋予—招募—风险分析—策略选择—动员”行为逻辑。3)在“动力—控制”双重机制下,外源型社会组织构建的新型乡村振兴合作网络呈现出“卷入—吸纳—团结—激活”的发展路径。这一案例研究不仅从理论角度丰富和发展了新内源发展的理念内涵,还在实践层面为提升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效能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农村电商产业的蓬勃发展,农村电商国际化转型的趋势日益明显,跨境电商逐渐成为农村实现脱贫致富的全新途径.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农村跨境电商平台的优化升级将积极助力"数字乡村振兴战略".本文以县域农村跨境电商发展现况为例,就地方县域农村电商英语普及机制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对县域农村电商从业者的调查问卷与访谈,并对数据进行S WTO分析发现,电商英语普及机制帮助打造县域农村电商国际名片,推进乡村跨境电商产业振兴,助力我国跨境电商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5.
刘义强  范静惠 《东南学术》2023,(4):92-104+247
伴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多元主体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逐渐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公共议程设置的动态转换机制研究成为焦点。通过“二阶多源流框架”对公共议程进行分析后发现,在生活与治理高度互嵌的基层场景中,公共议程设置目标的实现往往要经由二阶适应性转换。这种转换以一阶议程的推进基础及其经验教训为逻辑起点,以关键行动者的作用发挥、社会政治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经验共识的拓展迁移为前置要素,通过信任、学习与网络发展等关键机制,进而实现深层交汇的成熟“三流”。社区商居冲突治理典型案例的分析可以验证基层公共议程设置适应性转换的实现逻辑,进一步探讨公共议程设置转换的逻辑框架,提炼“中国之治”思路创新和环节优化之策。  相似文献   

6.
在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形势下,作为乡村“善治”的载体之一,公益组织在有效嵌入并助力乡村治理的实践中依然面临着巨大挑战。以公益组织助力乡村治理的实践为基础,跳出“国家-社会”关系的结构叙事,回归公益组织行为和过程分析,在新媒介赋权视角下构建“身份—策略—结果”的分析框架,并归纳公益组织实践中呈现的助力策略及其行动逻辑,可以发现:新媒介赋权策略选择主要是回应项目落地、助力达成过程中,公益组织在乡村治理场域社会关系网络中身份的动态变化;通过新媒介赋权信息、表达与行动,公益组织得以从无权的边缘观望者,成为获取认同和权力的骨干行动者,以及获取持续性影响力的隐性参与者;从赋权自我到赋权他者、从技术赋权到社会赋权是公益组织利用新媒体助力乡村治理策略的总体特征和逻辑。  相似文献   

7.
李伟嘉 《理论界》2020,(3):63-69
驻村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制度创新,对农村基层治理发挥重要作用,有效推动治理体系更加合理完善。乡村振兴背景下驻村制度的成效通过五个方面得以体现,即多元主体共治、提升治理水平、实现双重目的、加强根基保障、培育内生动力,驻村制度的实施助推乡村振兴。但也要注意驻村制度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容易形成权力博弈、村干部边缘化、依赖路径,消解农村自治,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因此,要通过双轨合作治理、明晰社会角色、加强农村自治等对策,推行乡村振兴的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以第一书记为代表的选派干部下乡驻村制度,是新时代国家权力嵌入乡村社会的表征。对西南地区L村第一书记驻村实践研究发现:将科层体系干部嵌入乡村治理,实现国家权力对乡村治理的有效介入,具有传承中国共产党领导乡村贫困治理的百年经验、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追求、推动治理有效保障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应然之策等多重价值意蕴。第一书记驻村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现实中,受到“国家-社会”双重场域的深度影响。第一书记要实现组织建设从嵌入到引领、精英培育从单一到多元、治理融合从离散到集聚、资源利用从碎片到整合的转变,把权力、制度优势转化为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技术优势,从而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9.
全面小康社会已经建成,中国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已然开启。乡村产业融合,是东北边疆朝鲜族聚居区实现产业兴旺进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选择。东北边疆朝鲜族聚居区乡村产业融合应当秉承“稳固一产、精致二产、做活三产”的思路,通过深度挖掘多种生产要素,培育乡村产业经营主体并打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服务支撑体系,逐步突破乡村产业融合的发展困境,为实现东北边疆朝鲜族聚居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发展之匙,以期利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促进东北边疆朝鲜族聚居区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0.
人才振兴是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的引领者和发展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本次调研主要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短板人才为目的,以欠发达地区粤西若干乡村为调研对象,以“培育新农人、发展新农业、建设新乡村、创造新生活”为着力点,开展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人才振兴的调研。通过深入访谈、调研、问卷分析等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探索乡村人才振兴的创新路径,解决人才引进的瓶颈,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发展。通过人才振兴,带动农村、农业、农民发展,全面推进粤西地区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织密城乡融合网络,统筹新型城乡融合关系,促进乡村的全面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逻辑。当前,在城乡融合视域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还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如:城乡产业融合配套不协调,乡村生态资源使用不当,人力资源短缺,缺乏优秀传统文化的润色以及乡村整体治理效能偏弱。鉴于此,要抓住乡村振兴的重点突出问题,通过健全科技转化的配套,加强乡村产业融合协调;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人居环境改善;加快基础公共服务建设,助力乡村人才集聚;提升乡风文明内涵,筑牢乡村文化根基;深化培育制度改革,优化乡村营商环境等路径助力乡村振兴,健全城乡融合的发展网络,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
新能源产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对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加强能源安全保障、助力新疆乡村振兴走好绿色低碳之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新疆风光新能源产业起步早、优势明显、风光电基地化规模化开发、打造风电和光伏完整产业链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分布式新能源产业与乡村振兴协调联动、融合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但目前,分布式电源建设政策机制尚需完善并落地;农村电网亟待提高分布式电源接入能力;“新能源+新农业”商业运营模式不成熟;农牧民参与新能源开发的认知和能力需加强。为促进新疆新能源产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从以下六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一是抓住“屋顶”机遇,推进乡村分布式光伏开发;二是发挥“天然”优势,推进乡村分散式风电开发;三是构建新型农村电网,服务分布式电源应接尽接;四是大力开发农村用电市场,就地就近消纳风光电;五是创新“新能源+新农业”模式,形成相互赋能;六是培育农村能源合作社,共建共享风电项目开发。  相似文献   

13.
村规民约是我国农村治理的重要规范,但在部分地区仍存在形式化和虚置化问题,未能从“上墙”走向“落地”。本文基于制度要素和制度嵌入理论,构建了整合式分析框架,对H村和X村两个案例进行比较,探究村规民约效力实现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是否具备相应的制度要素,并与外部社会网络相嵌合,是影响两村村规民约效力实现的重要因素。基于两村的案例比较为村规民约的效力实现提供了有益启示:地方政府和农村基层应当完善村规民约的制度要素和实施机制,并推动村规民约嵌入乡村社会网络,寻求乡村内生性力量的支持,形成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国乡村承载了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铺开为乡村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而发展红色旅游在激发乡村产业活力、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当前,红色旅游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存在产业融合力度不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多元主体联动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聚焦现实问题,通过强化融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挖掘文化内涵、凝聚多元主体等有力措施发展红色旅游,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电子商务嵌入到农村社会后,对农村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广泛且深刻的影响,同时对电商村的基层治理方式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基层政府如何调试治理方式以适应农村电商日新月异的发展需求,成为能否持续发挥农村电商推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进程等功能的关键所在。然而,基层政府治理电商村时在公共服务层面出现了一系列供给与需求非适应的表征。基层运作中存在的条块冲突凸显、地方精英截留电商资源、农民网商选择有限等问题导致了治理困境的持续复杂化。面对农村电商的治理困境,文章提出重新理顺基层政府权责关系、建构保护型的电商发展模式、改变制度设置等政策与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政策网络把公共政策过程理解为多元行动者复杂的互动博弈过程,它把政府之外的利益集团、民间组织和公民以及社会资本、文化网络、非正式关系等都纳入政策分析的框架内.政策网络从行动者之间的关系与结构的独特视角去审视和诠释政策过程,突破了多元主义和统合主义的个体单元分析方法,更好地反映和揭示了政策过程的实质.政策网络已经开始取代多元主义和统合主义以及其他传统政策过程模式,逐渐成为公共政策分析的新研究途径和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7.
治理有效是实现乡村振兴总体要求的重要维度之一,村民自治作为乡村治理的基础,村民自治有效程度影响到乡村的治理绩效。当前村民自治中面临着自治主体数量不足、自治规模不当、自治机制运行不良、自治要素条件不佳等多重困境,制约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进。应从理顺乡政村治关系、科学设置自治单元、培育壮大自治主体、重构乡村共同体、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的合一等方面完善农村治理结构,实现村民自治的转型和发展,提高乡村治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干部驻村是党领导基层治理的一种重要工作机制。基于“引领性—主体性”二元分析框架可以看出,驻村干部在既定时间内完成驻村任务的程度,取决于以朝夕相处为特征的陪伴式治理成效。若要实现陪伴式治理的理想成效,离不开驻村干部引领性和村民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以及二者整体合力的塑造。从陪伴式治理的驻村工作机制看,驻村干部只有借助融入机制、引导机制、参与机制以及培育机制,在完成自身从嵌入到融入转变的同时,充分激活和培育村民的主体性,才能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与此同时,驻村干部在陪伴引领村民开展乡村振兴的具体工作时,要始终注意自身的角色定位,是引导而不是主导,是参与而不是代替;要始终注意驻村工作的核心价值是激活内生发展而不是依靠外生增长。唯有如此,驻村干部才能更好助力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9.
何植民  蔡静 《学术界》2022,(7):134-144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推进,新乡贤作为一种新型治理力量在参与乡村治理的实践中助力乡村治理焕发新活力,在推进我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基于嵌入式治理的分析视角,新乡贤通过资本、政治、文化三维嵌入逻辑来重塑乡村治理格局,从而有效赋能乡村振兴。然而,在嵌入式格局中,多元力量动态博弈的掣肘使得新乡贤与乡村治理场域之间存在某些“脱嵌”风险,“悬浮化”状态的新乡贤在实践过程中容易陷入行动困境、主体困境和合作困境。基于嵌入式治理逻辑和“脱嵌”现实困境,可以尝试从协同共生单元、维系共生关系、形成共生意识和形塑共生场域四个层面整体性构建“乡村治理共生系统”的新发展图景,实现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从“嵌入”到“融入”的转型。通过新乡贤与乡村治理场域的融合共生,不断提升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从而形成新乡贤赋能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村庄共同体之困是当前农村治理面临的最大困境,把分散的农民重新凝聚在一个具有现代特征的村庄共同体中,完成农民从身份、利益到情感的回归,不仅是破解农村治理困境的关键,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所在。本文基于村庄共同体衰落的现实,试图从国家权力嵌入的角度,分析国家权力嵌入农村的历史经验和政治逻辑,明确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权力再嵌入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出国家权力在村庄共同体再建中扮演着价值引导者、制度供给者、利益调和者、服务提供者等多重角色,必须以法定渠道、民主对话姿态嵌入农村,不断提升国家的整合能力,以弥合农村治理的裂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