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在实践中产生的过度行政化问题体现为科层组织的碎片化、封闭性和高度等级化。公共行政学理论关注上述问题的破解路径,却忽视了执政党的作用。通过对上海市城市基层党建实践的案例研究发现,城市基层党建通过组织嵌入,整合基层政府部门,对碎片化问题进行调试;通过党建共同体机制嵌入,实现政府与组织化社会力量的合作治理;通过技术治理机制嵌入,形成扁平化治理网络,实现多主体合作治理。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使基层整体性治理得以形成,治理效率和合法性得到提升。然而,党建的作用也存在一定限度,如区职能部门派出机构的协同问题、社会力量的自主参与问题,以及技术治理加剧的基层工作负担及其诱发的形式主义问题等。 相似文献
3.
城市基层党建引领是实现社会有效治理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多次强调指出:做好城市工作,必须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城市工作格局。坚持城市基层党建引领,通过坚持以点带面、共建共联、激活红色细胞等创新形式开展党建工作,从而实现与社会治理的同频共振,克服城市基层党建在社会治理中的弱化、虚化和边缘化等问题,进而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5.
6.
7.
强化基层党建对于引领城市治理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结构功能主义AGIL模型的延伸和修正为透视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运行机理提供了新的解释视角,可以将其中的“模式维护”“适应”“整合”“目的达成”四项基本功能转化为“价值统一”“制度保障”“要素整合”“目的达成”四个维度,即构建VIEG四维模型。价值统一体现为坚持执政党的政治权威;制度保障体现为党组织的嵌入与赋权;要素整合体现为街镇与社区的分层整合,其中,街镇层面以行政整合与平台整合为主要路径,社区层面以网络整合与党员引领为主要路径;而目的达成体现为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这四个维度分别包含多种具体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9.
10.
社区重建中的基层治理转型——兼论中国农村社区建设的生成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地方政府充分利用社区组织平台,把乡镇基层和市直部门人员派驻社区,统一服务机构和标识,实现服务下移和重心下沉,为农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和"全程代理"服务.在政府与社区组织关系上,奉行互助、合作和双赢的理念,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方式合作提供公共服务.通过社区建设运动,促进了政府职能从管治到服务的转变,城乡公共服务的对接和一体化也将催生和引发政府行为方式的革命及基层治理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12.
13.
组织机制分析将组织行动者如何选择适恰的“机制”来实现特定的治理目标作为研究重点。援引这一分析方法,基于社区协商治理典型经验的考察发现,情境创设与规则导入构成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两种重要机制。一是组织行动者借助组织、问题、技术的情境创设机制使党组织在多层级议事组织体系中占据领导核心地位,将复杂的治理难题转化和提炼成公共性议题,并通过技术赋能使社区协商更为便捷、高效;二是组织行动者借助清单式、程序式、激励式规则导入机制对协商内容加以分类和确认,打造递进而闭环的协商流程,实现对行动者的广泛动员。这种运作机制背后蕴含了一种以制度调适和赋权手段界定组织行动的成员构成、权责边界和规则程序的“制度化”逻辑,为抑制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伪创新”提供了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14.
基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底座,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基本途径,包含了大量微妙的调适和平衡。基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将各种社会事实纳入数字治理体系,对社会事实进行定义、测量和计算等,提高了治理主体、对象、过程以及结果等维度的清晰度,但同时也更近距离地面对难以识别和穿透的屏障,面临大量难以消除的模糊地带。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清晰与模糊的张力,构成了当前数字化治理的基本矛盾,体现在基层治理的各层面各环节,构成了基层治理的条件或约束。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需要承认社会事实的内在模糊性,适度地推进社会事实的数字化转型,从而实现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治理,特别是要从不同的维度适应、调节和控制清晰与模糊的张力,提升数字化转型的治理效能,但也要克制数字加载的技术冲动,尽力维系和保留社会的自主性空间。 相似文献
15.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的主线,用西方治理理论来理解中国的基层社会治理难免错讹,"政党嵌入"理论分析不适用于中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治理逻辑而不是政党(党建)逻辑。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是一种互动关系,既取得了很大成效,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困境。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面对社会成员思想多元化的现实,"命令、灌输、统一"的传统党建工作方式越来越不适应。要以"大党建+基层治理"思路,引领和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治理,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基层治理不仅仅是简单地维护社会秩序,而是要把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贯彻到基层,是将党的领导和执政为民的理念融入到基层治理的全过程。为此,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党建引领的内容要向"功能引领"转变,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机制和方式。 相似文献
16.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独特优势,需要在克服社区治理问题的过程中转化为治理效能。集体行动与社区治理在实践上的耦合意味着理论上的适用性,尽管相对剥夺感、公共物品的需求以及社会意义的建构都可以成为集体行动的原动力,但它们不能直接导致集体行动的产生,还需要贯穿始终的社会动员。理性选择理论深入分析了集体行动的困境,认为其出路在于有效的激励与强制,制度主义则认为互信互惠的制度规范才是破解之道,但是良好制度的产生和实施又受制于社会资本的运营。只有执政党有资格、有能力、有意愿在整合社会资源的过程中,推进社会资本的积累和增值,进而推动各项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当前,基层党组织以组织力为基础的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就是要创新社区动员的内容和方式,在运营社会资本的基础上激发集体行动,制定和执行各项有利于社区发展的制度和措施,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18.
完善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治理体制机制,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湖南省某个中等发展状况的乡村为例,通过调研访谈,总结了该村党组织在政治引领、党员示范、平安乡村建设、网格化管理等方面取得的实践成效,同时指出该村党组织存在空心化趋势隐现、村级资源整合不足、乡土文化重塑乏力、上下级沟通桥梁意识淡薄等问题。未来可从吸纳多源人才、创新群众路线、发展特色产业、推广信息技术、整合多元文化、完善“三治”体系等方面着手,提升村党组织的治理效能,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数字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是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地方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实现路径是一项重要的政策议题。现有研究忽视了数字化转型中多要素路径组合的视角,对地方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实现方式研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以组织创新领域的TOE理论为基础,本文构建了地方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概念框架。进一步以我国省级行政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比较和数据统计的研究方法,探讨地方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我国省级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主要有三条路径——发展驱动路径、需求回应路径和竞争压力路径,这三种路径组态具有较强的稳健性。本文对地方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的路径研究,通过聚焦组织机构与信息技术的互动,深化了对治理数字化转型的理解。进一步推进治理数字化转型,需要重点加强新型信息技术工具的深度应用,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政府治理。 相似文献
20.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是当前我国政府改革的重要战略。通过资源下沉、赋权基层,解决基层政府行政执法中存在的推诿扯皮和碎片化等问题,提供更精细化的服务,提高基层政府的活力。北京市在加强基层治理的过程中探索性地提出"吹哨报到"改革举措。本文通过对北京三个街道的案例分析,建立了一个包括动力、压力、保障、协作、效能等5大系统的分析框架,描述并解释推动"吹哨报到"工作有效运转的动力机制。同时,基于访谈本文探析了该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必须通过将互评机制落实到位、加强网络治理等措施来提高其长效运行效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