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智能朝向自主进化“在起来”的过程,意味着存在的升级和超级智能对“此在”的存在性超越。人工智能具有存在性意义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在存在论研究的生存论转向中找到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存在论发展提供了当代人工智能新场域。人工智能“在起来”的过程,同时是显现人类智能存在性质的过程:智能是“关系的总和”,信息是基本关系,这一切都呈现出对于实在论和非实在论的超越致思。从根本上说,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都是关系体,所有形式的类人智能都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工智能通用化就是机器智能的类人化;存在性升级就是关系层次的升级。实体存在论是对感受性关系的僭越;生存存在论是对关系致思的预见;人工智能蕴含着从实体存在论到关系存在论发展的信息基础和具体机制。  相似文献   

2.
林峥 《南方论刊》2024,(2):12-14
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人类伦理带来了挑战,此时研究并发挥人类智能的优势尤为必要。自由意志为人类智能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人类意识的能动性、创造性、灵活性,人类智能的综合性、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人类情感的丰富性,是现阶段人工智能无法比拟的。人们应以开放、积极与理性的态度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进一步发挥人类智能的优势,实现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协同进化。  相似文献   

3.
面对人工智能功能体频繁迭代升级,唯有充分利用智能化时代的主体性堡垒,方能让人类自然教育智慧重振雄风。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教育处于“边缘上的生存”状态,算法化与人性化博弈、内缩化与外延化矛盾、去人化与超人化两难便是其集中体现。瞄准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功能定位,夯实人类原生教育的存在之基,是预防机器人教育底线破防、奇点突变的最后阵地。综合平衡工具性教育与本体性教育,立基本体性教育走“人—机”共强教育之路,是教育人工智能发展的应然走向。面向未来,教育人工智能发展应坚持人本原则,坚守增强智能的意旨,全力构筑自然智能教育与人工智能教育相得益彰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从进化心理学到心理基因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红 《学术论坛》2007,30(11):25-28
进化心理学认为,生物的心理素质、心理能力与生物机体同样经历着进化的历史过程.组织心理活动的功能模块的成长进化受遗传控制,揭开了研究心理组织性演化的序幕.生物学基因论的心理学类比、进化心理学的高层次提升,引导出心理学层次的自组织信息--心理基因.心理基因论主张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是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的两大信息系统;心理基因以先天基因为起点,通过不断整合外来信息和心理活动信息而形成,具有继承性、决定性、稳定性、变异性.计算机程序软件是心理基因的技术模拟,脑电渡的精密检测将有希望破解心理基因的密码.心理主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进一步实践探索,将有可能回答心理基因论与进化心理学关于生物性与社会性分歧的困惑.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人工智能专家雨果·德·加里斯预言:21世纪科技所产生的“高智机器”的智能将比人类智慧高出不止2倍或者10倍,而是万亿个万亿倍,那就是真正神一样的东西。在今日的地球上.尽管蚊子是经过几十亿年进化的极其复杂和不可思议的生物。但人类常常轻易地杀死它们,因为我们从来只把它们看成一种有害的生物。  相似文献   

6.
把握人类文明演进的机制,关键在于拥有什么样的自然观和人类观。自然的进化在本质上是物质形态的进化,人类的发展则是遵循着对自然物质层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认识与改造而不断深化和拓展的。人类物质生产发展史就是从自然生产向人类生产转变的历史,直到人类生产触及到自然的最深层秘密,能够"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应对目前的工业资源危机,必须开拓和建立资源深层型的新工业化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7.
在生物进化与人类进化之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人类的进化已日益集中反映在文化的进化上,从而使得它与生物之间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和方式动物适应环境的模式一般而言是一成不变的,适应环境的手段仅仅停留在祖先传给的体质范围内,而人类则会依靠不断改进和完善的技术来达到;生物进化是通过遗传物质的有规律的传递实现的,而在人的进化中后天的习得行为则变得愈发重要;"信息"是人类比生物进化中的结构和功能更能显示自身发展的重要东西;对于属人世界来说,既存在自然选择的客体中介,又存在社会选择的主体中介,在当今世界所普遍存在的"生态危机"和各种"人类危机"面前,我们更需要和谐的社会选择.  相似文献   

8.
人工生命的概念是美国克里斯·朗顿首先提出来的。按朗顿自己的话说 :“人工生命就是尽力像人工智能抓住和模仿神经心理学一样抓住和模仿进化。我不是要准确模仿爬行动物的进化 ,而是想在计算机上抓住进化的抽象模型 ,为此展开实验。”1 他的老师荷兰德解释道 :人工生命类似人工智能 ,区别仅在于 :人工生命是用计算机来模拟进化的基本生物机制和生命本身 ,而人工智能是用计算机来模拟思维过程 2 。  一、人工生命模拟的两个例子1 987年 9月经朗顿发起的首届人工生命国际研讨会在美国罗沙拉莫斯的召开 ,标志着人工生命作为一门真正的科学诞…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技术颠覆了人们对于时间——空间的习惯性认知以及所感知的物质世界的形式结构,制造了当代人的迷思。更高层次的人工智能被人类赋予意识、情感、意志等,具有相对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超越了工业化时代的物化逻辑,引发了人们对未来时代的超验性憧憬,逐步演变为社会的集体崇拜。这背后都是资本的设计。数字化技术“把现实搬进电脑”,突破了资本扩张过程中时间——空间的限制;人工智能“按智能改造现实”,推动生产资料的智能化和生产方式的重构。资本逻辑被遮蔽在数字化技术制造的迷思和人工智能宗教般的崇拜中,本质源于资本使作为中介的技术与目的发生直接联系,而自己则以超越的姿态实现了在场的目的,具体体现在资本所构建的“科学家—企业家—资本家”的分工协作中。  相似文献   

10.
徐和笙 《北方论丛》2003,(3):131-132
科学是一个过程,任何理论都不会是豆古真理,随着时间的发展都将被新的理论所突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也不例外。陶同的新著《进化中的宇宙》首次提出了“宇宙是在进化”这一科学观点,即是对进化论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强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是目前人工智能研究最主要的分类之一。在存在论层面,弱人工智能是人类生存的技术手段,而强人工智能则是如同其他生命一样,可在真实世界中生存的人工的智能生命。按照生命演化史上其他生命,特别是人类的进化模式,作为生命的人工智能的演变不应是奇点式突变,而应是渐进式进化。如果说弱人工智能的威胁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次新的技术威胁,那么人工智能生命的威胁则在于生命演化史上首次可能出现类人类和后人类生命,这改变了人类在生命演化史上的价值和意义。后人类生命的出现,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类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在人类视角和生命共同体视角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造成许多社会恐慌。西方主流观念将不断发展的人工智能视为毁灭人类的武器,但是中国科学家以及产业界人士对人工智能的看法却与西方有所不同。传统中国思想中谨慎乐观的思想观念,指导中国人更乐观和辩证地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与人类相比,人工智能尽管在运算的持续性、算法的推广性、记忆的准确性以及排除不相关因素的能力等方面有很大优势,但是在通用性、问题迁移、运算成本、逻辑思考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当前主流的深度学习在决策领域还存在巨大缺陷。人类虽然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去理解和记忆知识,但是人类思维的灵活性以及通用性恰恰弥补了其中的不足。因此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正是智能硬币的两个方面,互为条件且不可或缺。人类本身的独特性是机器无法替代的,但是人类却不应当将机器视为仆人,而是尊重机器智能,用善意来引导机器智能。  相似文献   

13.
我国智能经济的发展内生于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创造的智能化需求。与AI 1.0不同,新一代人工智能(AI 2.0)不再是简单用计算机模拟人的智能,而是基于网络空间发展的数据智能,即智能机器、人和网络相互融合的智能系统。智能经济是以数据和计算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新经济形态,包括人工智能的产业化和产业的智能化过程中创造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发展中创造出的数据生态优势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拥有数据生态优势的条件下,强烈的需求牵引、产学研协同创新、创新生态系统的高度开放性和核心产业部门与融合产业部门的融合发展,共同构成了中国智能经济发展的关键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一、社会完整性的系统论表述如果说生物的进化主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高等动物的进化又更偏重于是行为选择的结果的话,那么,人类与人类社会的进化,其中尤其后者,则主要是人类自身对环境中的信息不断作出选择的结果;这种对环境信息进行自由综合选择的特性又恰体现了人类区别于其它一切生物的独特的创造性。(以上观点可参阅拙作:《论信息》(见《中国社会科学》84年第4期)和《重述历史唯物主义》(见《青年论坛》85年第2、3两期)。基于上述观点,可以很自然地把人类社会看作是一个完整的文化信息生态自组织大系统,并可进一步把它划分为三个不可截然分立的子系统:1.实物资料生产系统;2.智能信息生产系统;3.权能信息生产系统。实物资料生产系统即广义的经济系统。它担负生产、流通社会中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商品物资的职能。处于这个系统中的人(如工人、农民、商人等等)面临选择的信息集合基本上以环境中非  相似文献   

15.
《东岳论丛》2017,(2):32-38
孙中山因应进化论的潮流思考平等博爱,提出人类进化应当遵循互助原则。博爱既受法国革命精神的驱动,也是对传统仁爱资源的吸取。互助包含了利益的互惠,也体现了亲社会行为的精神。博爱在中西古今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分,双方各有自己存在的理由。仁爱的恢复和发扬光大取决于它能否实行,必须在用中去见体。救世、救人、救国的性质皆为博爱,利他和博爱的思想孕育并促成了宗教慈善的事业,革命则是解决不平等问题的最后手段。将革命与博爱相关联,是孙中山博爱观的最大特点。与人群进化三时期相应的三种人之间可以相需互助,服务人人的"道德心"使得互助互爱成为最正常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个人与社会的本质具有内在统一性; 单从外在表现型的角度来看, 人类所独具的意识、语言和劳动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本质; 而意识、语言和劳动则是人类把握、利用、开发、创造和实现信息的活动; 人类的进化主要不是生物进化, 而是文化进化; 而文化进化又是“体内进化”和“体外进化”的协同进化; 能动地把握、利用、开发、创造和实现信息是人类社会的本质; 把握、利用、开发、创造和实现信息的间接化 (社会化 ) 程度是社会进化的尺度。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人工智能专家雨果·德·加里斯预言:21世纪科技所产生的"高智机器"的智能将比人类智慧高出不止2倍或者10倍,而是万亿个万亿倍,那就是真正神一样的东西.在今日的地球上,尽管蚊子是经过几十亿年进化的极其复杂和不可思议的生物,但人类常常轻易地杀死它们,因为我们从来只把它们看成一种有害的生物.  相似文献   

18.
《鞍山社会科学》2010,(1):27-27
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家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是指一夫一妻制构成的单元;广义的则泛指人类进化的不同阶段上的各种家庭利益集团即家族。从社会设置来说,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设置之一,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制度和群体形式。从功能来说,家庭是儿童社会化,供养老人,性满足,经济合作,普遍意义上人类亲密关系的基本单位。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技术进化主义者看来,人类是一种独特的“肉体+工具”结构的超生命物质形态,故人类的进化是一种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新型进化,这种新型进化既体现在人类肉体的器官进化上,更体现在人体之外以工具为主体的技术进化上.麦克卢汉的媒介延伸论本身就是西方技术进化论的一个重要组成和诠释,它为人们理解所谓的人类“体外进化”提供了一把钥匙.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视阈下,本文主要从进化论是延伸论的理论缘起、延伸论的进化思想和延伸论所揭示的媒介进化规律等三个方面,逐一对麦克卢汉的媒介延伸论进行分析透视.  相似文献   

20.
从对发展概念的科学理解上看,不能把发展理解为宇宙的一般特征。从宇宙无限性的假定出发,把宇宙自然演化过程中进化和退化的辩证运动理解为宇宙的本性似乎是更为确切的,而且这一理解对于确立科学发展观来说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进化"和"发展"是有区别的,"进化"在一般意义上是指物质形态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而发展则应被理解为有着自觉意识和价值取向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