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本主义的资本,具有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增加社会财富的功能,但却有拉大收入差距、造成贫富分化的作用。社会主义的资本,除了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增加社会财富的功能以外,更应该发挥增进全体人民福祉和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要创新所有制实现形式,构建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个人所有制,资本就既有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增加社会财富的功能,又有增进全体人民福祉和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作用。深化对社会主义资本理论的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资本作用,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内在需要商品生产与交换由物质生产部门拓展到非物质生产部门、资本由物质生产部门进入非物质生产部门(如服务和文化旅游体育产业等等),也就必然要求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区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程度提高,他们的需要由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化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内在需要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作出相应的调整。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所有制形式创新,有利于剩余劳动转化为必要劳动。超额剩余价值形成和归属问题的探索,为激发资本所有者增加和创新使用资本的积极性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商品交换不等价,复杂劳动不能简化为简单劳动,等量劳动不能获得等量收入,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协调,需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促进商品等价交换,缓和劳动者之间不够和谐的劳动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为需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劳动和资本、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不可避免,需要建立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制度安排,化解双方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生产条件、分配方式和结合方式明显区别于马克思所预言的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公有制。一方面,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劳动力个人所有制的结合构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公有制又存在于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市场环境中。这些特征决定了社会主义公有制采取公有资本形式的可能性。市场经济的改革将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国有经济在公司制改革中采取了国有股份资本形式;劳动者合作经济也在与市场经济的衔接处产生出集体资本。由于公有资本与私有资本的并存与混合,政治经济学需要范畴创新。文章利用资本的形式规定性与内容规定性的区分,解释了公有资本与私有资本的共性特征与根本区别,从理论上重新界定了涵盖公有资本与私有资本的资本一般范畴。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数字经济在促进数字生产力发展、催生数字生产资料共享方面与共同富裕有着紧密的逻辑契合,而从逻辑构想到现实生成,却遭遇数字技术过度资本化抑制财富创造活力、数字资本配置失衡加速贫富差距、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引发技术性失业的现实困境,亟须加以制度规制和教育引导,通过加强数字资本治理以厚植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构建数字化生产资料共享机制以夯实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推动数字技能培训全民化以增强共同富裕的智力支撑,加快推动共同富裕在数字经济赛道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6.
李松龄 《学术界》2022,(12):38-46
数据要素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商品属性和资本(资产)属性。数据要素作为公共产品,需要政府推进开放共享的数据平台建设。数据要素作为商品,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促进数据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数据要素作为资本(资产),需要建设数据资本化为所有者股份的制度安排,激发所有者的数据创新和供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数据要素使用者将数据要素应用于生产,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水平,降低个别价值,形成超额剩余价值,有利于激发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7.
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经济规模的变迁与基尼系数变化趋势的演变特征显示,我国公有制经济规模的逐渐缩小与基尼系数的日趋增大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是同时发生的,国有经济比重与基尼系数变量之间的负向协整影响系数也验证了公有制经济规模与贫富差距之间存在着负向的影响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生产资料私有为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广泛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资本所有者手中而非劳动者手中,导致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在高速壮大的同时,贫富差距拉大的现象也变得日益严重,即从商品的生产所有权转化为资本占有规律。占国民经济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可以通过缩小国民间财富占有的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因为公有制经济对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具有保障作用,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基尼系数逐渐攀升的问题,一是需要缩小国民之间财富占有的差距,二是要提高国民财富占有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8.
劳动力要成为资本,具有资本属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它在劳动过程中能够实现其价值及其价值增殖;二是它在劳动过程中实现的价值及其价值增殖必须为劳动力的所有者占有。资本主义私有制不能使劳动力成为资本;社会主义公有制也难以使劳动力成为资本,只有马克思指出的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才能使劳动力成为资本。劳动力具有资本属性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所有制改革需要以马克思指出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为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9.
对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思想,我国理论界进行了多年的争论.笔者认为,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是在否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所建立的联合起来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占有社会化生产资料的一种所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可以有国有、社会资本控股的混合经济、劳动者股份所有、合作经济、股份经济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10.
一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结构。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集体所有制经济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一种能适应各种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比较灵活的公有制形式。集体所有制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在一个集体企业内部,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上是平等的,集体企业的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因而主人翁的责任感比较强,生产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转轨经济中劳资双方冲突与矛盾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借助马克思关于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的一般理论,揭示出隐藏在资本总公式背后资本所有者与劳动力所有者的矛盾,继而结合博弈论的基本观点对其进行博弈分析,探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和谐稳定劳资关系的合理路径.整体而言,我国公有制条件下的劳资关系是较合理的,而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形态中隐藏了大量劳资矛盾,存在着劳资关系的不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资关系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实之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国有资产产权二重性的内涵是产权主体和产权客体都具有虚拟性和实在性的双重属性 ,外延包括国有资产所有权的二重性、劳动者资产所有权的二重性和国家职能的二重性。国有资产产权二重性的根源是受公法一元论支配的融行政权力和民事权利为一体的国家职能二重性 ,因而导致所有者缺位和经济低效益。转轨时期国有资产产权二重性的表现形态是资本非人格化 ,即所有者缺位表现为国有资产所有权主体 (“全民”)的虚拟性和劳动者资产所有权客体 (生产资料 )的虚拟性。规范公法和私法主体 ,把国家作为公权力和私权利合二为一的载体分离为公权力的载体国家和私权利的载体企业 ,把劳动者产权主体的实在性和国有资产产权客体的实在性结合起来 ,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 ,这就是解决所有者缺位或资本非人格化的根本途径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实现的最好形式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所有制问题,现在有四种观点:雨田同志认为是个人所有制;薛暮桥同志认为是部分个人所有制;蒋家俊同志认为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蒋学模同志认为只有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离的情况下,才存在劳动力所有制,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直接结合了,因而也就不发生劳动力所有制问题。这些观点都值得商榷。这里我提出第五种观点:(1)不存在劳动力所有制,社会主义制度下不存在,历史上也不存在;(2)对于劳动力来说,只存在它与生产资料如何结合,即劳动者在怎样的条件下,通过什么方式和为谁的利益而使用自己的劳动力问题;(3)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以及由此引起的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  相似文献   

14.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史进程中,需要通过分配制度的不断完善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新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既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又要发挥好按要素分配的作用,在分配制度不断完善中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贫富差距的大小、分配秩序的规范、分配规则的公正,直接关系着“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和实现。我们必须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坚持“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基本原则,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创新三次分配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收入分配之间的差距,激发广大劳动者和要素所有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更为丰富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在共建共享中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我国具有处理好三次分配的所有制基础和生产关系优势,必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增强初次分配中效率和公平的统一,加强再分配的调节性职能,提升第三次分配配套制度的保障性职能,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益慈善道路中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邱飒爽  涂金坤 《河北学刊》2008,28(3):133-136
根据《资本论》的剩余价值论,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首先要消灭资本主义只能由生产资料资本的所有者占有剩余价值的剥削制度,实行劳动者凭借自己的劳动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一样在扣除各项必要税费后,能按其对生产总资本投入的比例份额占有剩余劳动成果;其次要逐步消灭社会主义还存在的因劳动者的劳动力资本的大小不同和拥有的生产资本的多少不同而获取的剩余劳动成果差别悬殊这一"按资分配"的剥削残余。剩余价值论不仅揭示了剥削的秘密,而且指引了如何消灭剥削的方向,这是《资本论》的剩余价值论在当代的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一)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个人所有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前提Ⅰ劳动力所有制形式是由劳动者“生产能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劳动力个人所有制,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主体对客观存在着的劳动力的关系;进一步说,是在生产过程中作为主观生产要素的劳动力是否归其本体(个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第二阶段的总结性成果,在马克思经济学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共产党宣言>中的所有制思想进行了梳理和阐述,并结合马克思对于所有制问题的整体研究,说明了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思想是要建立劳动者的劳动力所有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的自由的全面的发展.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准确认识马克思的所有制思想,对于深化所有制改革,保障劳动者权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在范围、内容、特征、实现前提、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基础性分配制度的内部关系等方面均被赋予了新内涵。从理论逻辑来讲,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延展。新发展阶段要从高质量发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还权赋能三个角度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具体来讲,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数字经济,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发挥好以所有制、市场经济体制和收入分配制度为核心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共同富裕的保障作用;通过“还权赋能”发挥其推动共同富裕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9.
知识资本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知识成为资本,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需要一定的生产力条件。文章认为,知识资本化的生产力条件有生产力的物质条件、生产力的外部条件、生产力的内部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所有制结构与经济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在所有制问题上超阶段的认识和实践,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决定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是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重要条件。股份制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有效的资本组织形式。股份合作制是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相结合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形式,有利于劳动者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协调,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国有经济应从战略上调整布局。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应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