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价值目标、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价值标准、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价值诉求。以上内容归结到一点,就是人民至上。透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至上的价值向度,有助于我们党更加自觉地坚持人民立场,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而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出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相似文献   

2.
人民是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人民至上”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作为治国理政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价值表述,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基础上,融汇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根植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人民至上”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遵循的一条逻辑主线。“人民至上”逻辑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点,分析了党和人民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互促共进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根据世情国情,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调整共同富裕的战略部署,“人民至上”的实践价值愈加凸显。对“全体人民”的深层关照和全面解析,对美好生活内涵的深度开发,都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至上”价值逻辑的科学认知和时代拓展。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9,(7):189-19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九大又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定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个基本方略之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原则和组成部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源的传承和发展;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之民本思想的扬弃和超越;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时代内涵;厚植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社会基础。深刻理解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不仅是全面把握和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要求,而且对加快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事业,助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观是新时代党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新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观生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的论述,植根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熔铸于新时代党对“初心”的践行和教育规律的探索;其思想内涵包括以满足人民需求为目标的教育发展观、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的教育强国观和以解决人类教育发展问题为己任的教育责任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意蕴,能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提供思想指导,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为世界教育事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我们对这个理论体系亟须深刻理解和深入研究,要坚持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坚实的经济制度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属性。坚持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在促进共同富裕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让人民群众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概括了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性指导意义的10条历史经验。其中将“坚持人民至上”置于重要位置,突显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价值取向与立场原则。从“人民至上”视角出发探讨法治龙江建设,着重厘清“人民至上”理念指导下法治龙江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7.
“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宝贵经验之一,深刻阐明了我们党的价值追求、动力来源、奋斗目标和评判标准,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坚持人民至上”的历史经验,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出发,站稳人民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全社会共享发展,坚持由人民来评判工作成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夯实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江山论”为代表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原创性话语表达,不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观点、丰富了人民主体论的新时代内涵、彰显了“伟大梦想”的人民价值取向,还阐明了“初心”与“中心”的内在联系。通过对人民至上立场、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方法的阐发,为解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相关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实现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阐述式、融合式和推动式创新,为丰富和发展我们党的执政话语体系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9.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之一。党的人民至上观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百年来,党的人民至上观的话语体系与理论内涵不断丰富发展,形成了人民至上观的发展谱系;在新征程上,秉承党的人民至上观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支撑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坚持人民至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满足了唯物史观的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体现了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坚持人民至上的乡村振兴战略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发展成果由农民群众共享,最终实现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1.
促进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 ,应着力提高认识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贯彻“双百方针” ,把握好主攻方向 ,深化体制改革 ,壮大社科队伍 ,加强和改善党对社科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人民至上”价值理念蕴含生态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责任四个维度,承载“确保人民生活更可持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引领人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增强人民共同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的人民至上根本立场。应以此为指引,通过强化宣传教育、坚持“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方式、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夯实生态文明主体责任等举措,切实将“人民至上”价值理念落实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中。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写就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篇。“以人民为中心”是党推动文化建设的鲜明立场和工作导向,是贯穿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价值核心。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维度具有四重内涵,即全局观引领下坚持人民至上的文化价值、谱系化视野中紧紧依靠人民的文化原则、整体性探索下不断造福人民的文化发展目标、体系性构建中牢牢植根人民的群众路线。在文化实践领域,最主要和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党领导下的人民文化实践。人民文化实践是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成就,在增进各族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方面都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从历史的深沉视野中客观地发掘“人”的历史发展规律,在塑造“人民”概念的过程中,对“人”的本质予以理论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人的形象”进行部分吸收与主动转化,在奠定“人民”主体性的同时,赋予“人民”以身份属性与集体属性,最终形成马克思主义之“人民”概念。马克思主义人民观通过“人的本质”揭示了“权利”的本源和主体,即“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中国化的理论产物,是结合中国的现实实践并突出关怀“人民”的重要思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现实要求,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理论的实践反馈。中国的人民之权利建构应以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为依托,以人民的利益为重要依归,确立生存权与发展权的价值先导性地位,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治理体系,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利话语体系,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彻底实践“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五项重大原则。“五大原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由谁领导”“走什么道路”“坚持什么立场”“活力来自哪里”“保持什么精神风貌”等基本问题的系统明确回答。深刻认识“五大原则”,对于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卢卫林 《学术论坛》2013,36(1):54-57
中共十八大胜利召开,继续强化了宗旨意识,再一次彰显了"人本"情怀。考察中国共产党91年来所创造的发展传奇,不断取得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始终奉行"人民至上"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理念,也是中国共产党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奔向美好未来的"法宝"。"人民至上"是对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的最高境界的解读。"人民至上"这一理念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切诞于人民、一切师从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尊重人民、一切亲近人民、一切为了人民。  相似文献   

17.
《四川社科界》2008,(1):22-23
2008年是我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省社科联也将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省社科联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思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努力推进社科研究、学术活动、社科普及发展.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为“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丁青  包庆云 《兰州学刊》2004,(4):67-67,281
坚持党的先进性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 ,党的先进性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谛和精髓。坚持党的先进性要求我们党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不断推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 ,才能最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坚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已经成为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党是一个极为重视理论的党 ,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因此 ,坚持党的先进性 ,必须使全党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不断…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价值观是党关于自身政治属性、阶级立场和服务对象等在价值观念上的集中阐释,具有特定的内在构成。具体来说,在价值内涵上,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监督和人民共享;在理论特征上,党的“人民至上”价值观日益彰显出人民性与党性相统一、建构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理论品质;在实践要求上,党长期坚持着以人民群众为核心的服务导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执政策略及自我革命的执政精神。  相似文献   

20.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历史经验,只有全面把握这一历史经验的整体逻辑,才能更好地看清楚过去我们党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党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百年奋斗优良传统的概括和新时代继续坚守的价值宣言,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政治基础。党的领导地位为坚持人民至上提供根本保证,尊重人民主体为其提供价值遵循,实行群众路线为其提供路径支撑,勇于自我革命为其提供动力支持,实现共同富裕则明确其目标指引,它们共同揭示了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内在机理。新时代党面临各种风险挑战和紧迫任务,坚持人民至上必须以自我革命推进党的建设,确保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必须重民意集民智聚民力,紧贴人民主体价值主线;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促进人民至上落地落实;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