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醒地认识中国人才竞争力的状况及其在全球竞争格局中的地位对于正处于转型中的中国至关重要。本文在梳理了对人力相关测度的既有研究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人才本体、人才环境、人才创富和人才创新的四维度人才国际竞争力理论模型,设计出一个具有操作性、可比较的人才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通过对58个主要国家1999—2006年的测度和比较分析发现:中国人才竞争力已处在世界中上游(2006年排名第25位),且上升趋势显著;中国人才的创富能力相对较强;但是人才创新、创业的环境相对较差。为此建议:中国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从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重点是要改善人才创新、创业及其生活的的人才环境。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中国经济逐步聚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利用200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检验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产业结构升级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对经济增长的回归系数为29.6317;中介效应分析显示,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总效应为11.4741,直接效应为11.5540;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呈现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东西部省份之间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差距正在逐渐收敛,但是中国经济增长还有较大的结构性红利空间;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对经济增长的回归系数明显大于政府财政支持和固定资产投资。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重塑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和科研机构对研发创新的积极性,提高研发效率和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推进产业结构特别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世界级先进水平的制造业集群。这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3.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数字贸易对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研究数字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数字贸易通过哪些途径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影响,从而为理顺数字贸易与中国产业结构转型之间关系提供可靠依据。本文基于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使用复杂中介效应模型方法,设定可测变量,分析了数字贸易在不同因素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间的中介效应,对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不但信息化水平,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和对外贸易占比能显著促进我国数字贸易,而且以上变量会通过数字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影响;数字贸易通过我国R&D强度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数字贸易通过人力资本提升我国R&D强度。因此,我国应大力提高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发挥数字贸易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三次产业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区域甚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样也是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过程增加就业和吸收社会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部门.在对产业综合竞争力认识的基础上,采用系统的分析方法,根据产业竞争力的原则,从产业发展的经济及产业结构竞争力、产业成长力、产业的科学文化竞争力、产业国际竞争力和产业生态环境竞争力等五个方面构建了芜湖市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并且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了安徽省其他15个城市产业竞争力指标对芜湖市的产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比较.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芜湖市的产业综合竞争力在省内的排名第二,位置靠前.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效率低、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未来芜湖市的产业发展应当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第一产业的科技含量;加大科技投入,扶植高新技术产业,促进芜湖市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5G技术试点建设成为提升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选取2005-2021年CEIC全球经济数据库中的292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时点DID模型评估5G技术试点建设对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发现5G技术试点建设能显著提升我国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技术创新是5G技术试点建设与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中介变量;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在5G技术试点建设对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5G技术试点建设政策对我国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在开通中欧班列的城市相对更大;5G技术试点建设对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的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因此,应制定财税政策,鼓励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产业升级,不断提升中欧班列开通对我国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我国在深刻分析国内国际形势下作出的伟大战略部署。本文构建了由人力资源发展水平维、人力资源发展环境维、人力资源开发能力维及人力资源贡献能力维组成的人力资源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42个国家进行排名,结果显示我国人力资源竞争力仅排在第33位。通过分析我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优势与劣势,提出我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要以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基础,以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为突破口,以利用人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作保证。以此作为基点,进而选择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的路径,对于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主动配额制"与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全球纺织品贸易已经进入“后配额时代”的大背景出发,说明我国政府对纺织品出口的“主动配额制”是由当前国际贸易大环境所决定的,同时也是我国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本文重点探讨了“主动配额制”对实现我国纺织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外贸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也有一定程度的背离。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初级产品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相对落后的国家会通过贸易保护来积极地实现产业结构转变和技术进步。在政策上 ,应该推动通用型技术进步 ;发展高技术产业 ;扩大一般贸易 ,对加工贸易实施升级战略 ,从而改变贸易条件 ,实现产业升级 ,提升我国外贸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从现代化研究视角构建产业结构水平的评价模型并对2000~2015年世界131个国家的产业结构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2015年,丹麦、美国等21个国家属于产业结构发达国家,韩国、葡萄牙等20个国家属于产业结构中等发达国家,巴西、中国等31个国家属于产业结构初等发达国家,尼日利亚等59个国家属于产业结构欠发达国家。2000-2015年期间,产业结构现代化国际地位升级国家有16个,降级国家有4个。产业结构发达国家的比例约为15%-17%,产业结构发展中国家的比例约为83%-85%。2015年中国的产业结构现代化指数为36,排在131个国家的第58位,处于产业结构发展中国家的中间水平。中国产业结构现代化指数与高收入国家平均值相比,绝对差距为63,相对差距约为1.8倍。农业增加值比例、知识产业就业比例和劳动生产率等单指标的国际差距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根据RCEP成员国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农产品进口和出口的贸易效率,实证分析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农业就业人员占比、行政村公路通达率等三个指标对进口和出口贸易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高不利于进口贸易效率的提升,但有利于出口贸易效率的提升;RCEP其他成员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高有利于进口贸易效率的提升,但不利于出口贸易效率的提升;中国和RCEP其他成员国农业就业人员占比高均不利于贸易效率的提升;行政村公路通达率高有利于进口贸易效率的提升,但不利于出口贸易效率的提升。按照贸易效率值的大小,可将RCEP其他成员国划分为饱和型、扩张型、发展型和冰山型四种类型。基于实证分析结果,为促进与RCEP其他成员国农产品贸易效率,我国应增强农产品贸易竞争力,降低农业就业人员占比,提升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日食品贸易相关数据表明,我国食品出口贸易虽然具有价格、质量和发展速度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但也存在观念落后、资源整合能力弱、认证体系不健全以及出口国越来越多的限制等不利因素,直接影响我国食品企业国际贸易竞争力的提高。必须从政府、行业和企业等不同层面,通过深化改革、调整政策、健全安全控制体系,完善信息情报系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加强自主创新、实施标准化生产,尽快提高我国食品企业的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使国际分工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阶段,资本、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配置和重组.<经济全球化与贸易发展研究>一书论述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如何培养新的具有持久竞争力的要素,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贸易结构转换,进而提高贸易效益,并彻底改变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和高阶理论,以2013—2019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引入企业创新为中介变量,研究了高管团队内部社会资本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第一,高管团队内部社会资本在任期、年龄和学历异质性三个维度上对企业创新均为正向影响;第二,任期、年龄和学历异质性对财务绩效均有正向影响;第三,企业创新在高管团队内部社会资本对财务绩效的影响路径中发挥中介作用。在更换企业创新、财务绩效指标和中介作用检测方法后,结果依然稳健。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应重视维护高管团队内部社会资本,完善人才培养,建立内部社会资本—企业创新—财务绩效的有效转化机制,并结合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战略加大企业创新投入,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使其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基于进出口数据的指标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进出口数据对我国服务贸易净出口指标、服务市场占有率指标、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服务贸易显示性优势指数的分析表明 ,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世界服务贸易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是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 ,在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大趋势下 ,发展中国家能否从中获利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政策。因此 ,必须采取适当措施发展我国服务业 ,提高服务贸易竞争力 ,这是维护我国服务产业安全的重要内容 ,是保证我国服务业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得以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国家近年来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然对城乡收入分配格局产生影响。基于2007—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创新强度、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科技创新的城乡二元结构”、技术进步偏向性、农产品需求刚性及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矛盾、“产业政策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居民收入结构差异等因素共同影响,提高创新投入强度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明显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因此,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应当在坚持创新发展、促进企业结构升级的前提下,确保城乡之间协调均衡发展,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和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提高农业人力资本投入和农产品收购价格,促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匹配,拓宽农业劳动者收入渠道,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消费升级影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机理,基于2005—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利用莫兰指数检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升级的空间自相关性,通过空间杜宾模型测度消费升级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影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表明,消费升级会显著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且区域间的空间外溢效应明显,但地区间的消费升级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别。对此,文章提出通过提高消费者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形成中高收入人群引领消费,促进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因地制宜地提高地区消费水平,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从而增强消费升级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06年中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及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加工贸易转型对企业劳动要素报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工贸易转型能够提升企业平均工资水平,且在加工贸易转型的次年尤为明显;技术进步效应、绩效提升效应及资源配置效应是加工贸易转型推动劳动要素报酬改善的传导机制。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产业、东部沿海地区、受政策调整政策冲击较大的加工贸易企业转型,能带来更为明显的劳动要素报酬改善效果。此外,加工贸易转型程度越大、技术创新质量越高的转型企业,越有助于促进劳动者报酬的提升。着眼于进一步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改善国内劳动要素报酬水平、加快贸易强国建设,应适当调整国内财税政策,引导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引导加工贸易企业融入国内生产循环;推动加工贸易企业技术创新,促进行业内劳动要素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8.
在WTO的自由贸易与资本流动的机制下 ,我国企业如何选择产业 ,确定全球生产运营的区位布局 ,开展全球运营与全球贸易 ,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在产业布局与产业选择等方面 ,台商全球运营的发展过程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我国目前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东南亚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 ,运营的效率和效益高度依赖于这些地区的政治和经济状况 ,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借鉴我国台湾地区全球运营的发展经验 ,加强全球运营的区域和产业选择研究 ,确定合理的主导区位和产业结构 ,应成为我国企业开展全球制造与运营 ,保障对外经济安全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9.
贸易开放、贸易增长和贸易平衡是衡量一国贸易状况及其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以转型国家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将它们划分为中东欧(CEE)和独联体(CIS)两个转型国家群体的基础上,集中论证贸易开放度的差异对不同国家集团贸易增长和贸易平衡的影响。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贸易开放对于转型国家的贸易增长具有积极作用,长期能够促进本国出口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带来贸易得益;但短期内则不利于转型国家的贸易平衡,它们需要为此承担一定的贸易赤字。  相似文献   

20.
近几十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消费和贸易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农业产业链延长,生产率显著提高,农产品供应更加丰富。但是,农业产业链仍面临农业研发能力不强、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大、灾害风险高、农产品加工产值低和农产品进口高度集中等诸多风险挑战,农业产业链韧性不足。为保障新时期粮食安全和加强农业强国建设,亟须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未来,应借鉴国际上注重农业生产多样化、农业风险管理和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经验,以“大食物观”发展理念,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竞争力,加强农业风险管控,拓宽食物来源和丰富供给品类,延伸农业产业链和增强价值链,优化国内生产和国外进口布局,倡导健康的膳食消费模式,从而全面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