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文化史研究经历了从传统史学时代、新史学时代和新文化史时代的发展过程.在传统史学时代由于政治军事史占主导地位,文化史研究被边缘化.新史学时代是文化史研究的繁荣时期,科学技术革命给文化史研究带来了转机.新文化史时代把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转向了社会文化的范畴,注重跨学科研究.虽然国内对西方文化史的研究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繁荣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滞后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在大众文化研究、对西方文化的基督教性、多元化和东、西方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等问题的认识上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由滕复、徐吉军、徐建春、卢敦基、叶建华、杨建华六位青年学者合作撰著的《浙江文化史》一书,终于在1992年6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建国以来第一部全面而系统阐述省域地方文化史的专著,它弥补了我国区域文化史和浙江地方文化史研究的空白,具有开创性意义。《浙江文化史》一书是浙江省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课题“浙江文化史研究”的成果终结。自1987年该课题被省社会科学规划办列入起,各课题组成员历经数年之艰苦努力,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并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了三十余篇的学术论文。在此基础上,于1991年底完成了《浙江文化史》一书的撰写工作。《浙江文化史》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阐述了浙江从古至近代的文化发展史。它  相似文献   

3.
民族文化史研究的重大突破──读《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华剑中华民族有其光辉灿烂的悠久文化,民族文化史的研究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以往民族文化史的研究多侧重于政治、军事、宗教、语言等方面,而对少数民族艺术史的研究则显得十分薄...  相似文献   

4.
日本文学史研究的新视角──读叶渭渠新著《日本古代文学思潮史》洪蓝在日本,研究日本文学史的专著很多,研究日本文学思潮史的专著则屈指可数。在我国日本文学研究界,发表过日本文学史专著有若干部,但日本文学思潮史研究专著,惟叶著《日本古代文学思潮史》(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5.
据苏联《历史问题》杂志1977年第8期报道,1977年4月26日,苏联科学院历史学部委员会讨论了"文化史研究"的问题.?.皮奥特罗夫斯基院士在会上作了题为《文化史问题研究的现状和远景》的报告.通讯院士?.基姆提出了有关苏联文化史研究的一些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6.
西方思想史研究方法的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什么是思想史,以及如何去研究思想史的问题.着重就西方思想史研究方法的演进作了勾勒.认为洛维乔易的观念史研究注重的是对经典文本的解读;剑桥学派将语境方法引入思想史研究,提出了历史的研究方法.新社会文化史的兴起为思想史的研究开拓了新的空间,思想史研究更多地与社会史结合在一起,即思想史研究的"社会史转向".这种转向并不表明思想史研究在衰落.新社会文化史的挑战开拓了思想史研究的新领域,更加丰富和发展了思想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戊戌与五四,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至关重要的两个时期,是中国近代化发展道路上两座里程碑。两者都涵纳了近代文化革命的基本精神和宗旨,昭示出近代中国思想启蒙的主线和脉络。因此,全面阐释戊戌思潮对五四思潮的影响,弄清两者的内在联系,不论是对深入认识戊戌思潮...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的日本近现代史研究领域,学者们对日本的政治史、外交史、经济史、文化史、中日关系史均给予了较多关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比之下,近现代日本社会史的研究略显不足。《日本近现代社会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一书的出版则改变了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文化史观及其所受西方史学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很重视对文化史的研究,并由此形成其文化史观。其文化史现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他借鉴西方史学思想的结果。在这方面对他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是西方19世纪后半叶以来的文化史现派以及19世纪以来的民族主义史学思想。他重视对国民全体史的研究,倡导从社会文化的全方位考察历史以及始终致力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整理发扬等,都同这种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实践的产物,文化史是实践史的异态存在。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和它的历史割裂开来,因而也就不能和它的文化史割裂开来。全盘否定一个民族的文化史,也就否定了这个民族的生存史,其结果,不是鼓吹倒退,就是主张全盘“外化”。而全盘接受外族文化,必然导致本民族的消亡。至于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则是民族独立基础上的选择吸收。这种交流有利于各族人民为人类进步而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治儒学史特别是儒学南传史的缘故,我对越南儒学和思想史甚为留意,也做了一些探讨研究。在此过程中,阅读过郑州大学越南研究所戴可来教授、于向东教授的一些论著,深感他们在越南史包括思想文化史的研究方面,功底深厚,用力甚勤,成果丰硕。他们的许多观点,颇有见地,使我深受启发,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12.
西方书籍史研究中的社会史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书籍史研究从20世纪中期起至今经历了一次社会史转向。这场范式转换运动是源于书籍史本身的社会史范式契合,在新史学思潮、心态史和其他学科的外史转向的影响下发生的。该社会史转向前后大致经历了年鉴派计量分析法、阅读史研究进路、深度描述理论和传播循环模式等一系列的范式变迁,并在西方掀起了新的中国书籍史研究热。西方书籍史的这一社会史转向也影响到中国书籍史和出版史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求是学刊》2017,(3):6-11
张锡勤是中国近代思想史家、中国伦理思想史家,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中国伦理道德史等领域成就斐然、贡献卓著。张锡勤及其团队对中国伦理道德史的研究开创了国内数个第一:出版了第一部中国近现代的断代伦理思想史、第一部中国道德名言选粹、第一部从孔子到毛泽东的中国伦理思想通史、第一部中国传统道德范畴史、第一部从中国伦理道德产生到"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产生的道德生活史,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西方新文化史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文化史的兴起是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历史学界一场重大的史学理论运动。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新文化史,是站在对已有的社会史理论基础的批判、修正的立场上展开的。在经历了文化转向后,新文化史学家对文化转向进行了反思。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历经数十年的发展,新文化史和传统的社会史有逐渐融合的趋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文化史的实质是向人文主义史学传统的回归。新文化史的未来将是对传统社会史的扬弃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美国历史学家娜塔莉·泽蒙·戴维斯不仅是16世纪法国史和早期近代社会文化史研究的权威,而且在妇女史领域也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力。她是较早提出社会性别(gender)概念的少数历史学家之一,并且在其众多的妇女史实证研究中不断地展开社会性别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张献忠 《求是学刊》2013,40(2):164-169
明中后期出版的商业化使其具备了大众传播的某些属性,引发了大众文化的兴起和传播,打破了两千多年来精英文化居于绝对霸权地位的一元化、单线性的文化生态模式,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与知识的下移,使明中后期形成了"主流文化"(以程朱理学为主体)、"非主流文化"(以启蒙思潮为主体)和"市民文化"三足鼎立、多元共存的文化生态格局,这无论在传播史还是在思想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这一切都印证了明代中后期的社会已经蕴含着近代的因子,昭示着明中后期已经开始了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北京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是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界有关北京史的学术史回顾和理论探讨,集中在文化史、城市史、区域史、社会史的范畴。与之相比,北京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则较少被纳入学术史讨论的范畴。在传统区域史研究视角下,其主要以通论性研究为主,涉及北京民族融合的历史、民族文化、民俗、饮食、医学等方面。满学作为专门之学,探讨了清代八旗制度与北京、满语文与北京话、北京地区多语种文献、清代京师文化与当代京味文化等问题,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新时代的满学研究应更好地关注首都,关注北京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从首都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挖掘丰富的多民族融合因素。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满学论坛(2023)聚焦“推动满学研究高质量发展繁荣发展首都哲学社会科学”主题,展现了满学领域对北京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50余年来日本社会思潮研究的基本轨迹加以概括性的说明。以日本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历史阶段性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为起点,将社会思潮的相关研究按不同阶段的历史特征进行归纳分析。述评主要以日本社会思想学界的研究史为核心展开。  由于社会思潮的概念及内容本身在日本学术界的模糊性,本项研究不论是在涵盖范围的针对性,还是在论述视角的逻辑性方面,均难免探索过程中的疏露偏颇,恳请同行批评指正。  一、和平民主主义(现代日本社会思潮的先声)  思想往往产生和传播于转型期的社会或大动荡的时代。…  相似文献   

19.
北京历史学会、北京史研究会和本刊编辑部,于今年七月八日共同约请了首都部分专家和理论工作者,就研究北京文化史的问题举行了首次学术讨论会。会上,大家竞相发言,各抒己见,气氛热烈而又和谐。本刊特将部分同志的发言摘要发表,以期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北京历史学会、北京史研究会和本刊编辑部,于今年七月八日共同约请了首都部分专家和理论工作者,就研究北京文化史的问题举行了首次学术讨论会。会上,大家竞相发言,各抒己见,气氛热烈而又和谐。本刊特将部分同志的发言摘要发表,以期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