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式现代化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和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使命要求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化政治引领、筑牢共有精神家园、提供强大人才支撑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必须要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及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的基本方略作为根本要求和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2.
俞海  宁晓巍  姜现 《阅江学刊》2023,(4):59-66+17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认识的新突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抉择,是中国式现代化形成发展建设过程中在生态文明领域探索实践的具象化表达,充分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独特生态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是满足人民更多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现代化,是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化,是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自觉共治共建共享的现代化,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现代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需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的重大部署,从根本指引、重大逻辑、奋斗目标、战略要求、路径策略等方面深刻认识和把握,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坚持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经验,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依靠顽强斗争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成功开创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形成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历史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继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确把握伟大斗争的理论内涵,洞悉新时代伟大斗争新的历史特点,塑造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品格和能力本领。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征程中,必将伴随着更加艰巨复杂的斗争局势,因此必须继续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以敢于斗争的精神勇气,善于斗争的政治智慧,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4.
苏戎安 《探求》2008,(5):4-7
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的新高度体现在: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发展是社会主义的第一要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深化的新高度体现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好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深化的新高度首先体现在三大思想解放与思维创新,其次突出体现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提出关于当代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规律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其根本逻辑在于始终坚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即在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赓续发展,必须把握好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6.
陈侨予 《探求》2023,(6):14-20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此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夙愿和光荣梦想,也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在全球化发展中形成的世界性潮流。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未来五至十年的外交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新的战略部署和全面谋划,系统地回答了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外交、怎样办好新时代外交等重要问题,为我们全方位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本文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辩证统一关系,探寻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逻辑及在现代化新征程上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价值诉求,并将其贯穿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在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推进人的社会生活内涵的不断丰富,统筹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推进党的自身建设的现代化。我们党作为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作为国家政治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身建设必须伴随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而改革创新,始终做到与时俱进,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公民社会兴起的本质要求,是高新科技革命的迫切要求,是革除自身弊端的内在要求,是跻身国际社会的客观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推进党的建设的改革创新,通过加快理论和观念创新、推进体制和制度改革、突出机制和程序制约、促进载体和措施更新,进一步提高党的主体素质和改革党的领导体制、执政方式、运作机制,努力实现党的意识形态科学化、队伍素质时代化、运行机制民主化和执政方式法制化,不断推进党的自身建设现代化水平,始终保持反映时代特征的先进性,更好地肩负起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执政使命。  相似文献   

9.
孙宜芳 《探求》2024,(1):21-30
习近平关于“赶考”重要论述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政治基因、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学说的理论支撑、中国共产党人的“赶考”情结、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的逻辑基础上生成的,蕴含着“赶考”远未结束、确保长期执政、坚持人民至上的理论内涵,走好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由之路、坚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路径,以及坚定的历史自信、团结奋斗、守正创新、彻底的革命精神的实践品格,为中国共产党在“赶考”路上不断创造新的更大成就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关键指引。  相似文献   

10.
实现人类文明新形态与美好生活的有效衔接是党的二十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这“两大论断”本身存在内在衔接的逻辑关联:其生成逻辑同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遵循与创新发展的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追寻现代化百年探索的历史逻辑以及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现实逻辑;共同肯定了人的个体、群体与类主体地位,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与探索精神,彰显了关照人类前途命运的价值旨归。人类文明新形态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发展为纲领,通过搭建“五大文明”与美好生活的“五位一体”有效衔接路径,为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了理念向导、行动指南与评判标准,从而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擘画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施工图”,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重大问题.福建省委十届九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实际谋划布局落实举措,推进新时代新福建治理现代化.福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和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福建省《实施意见》,发挥独特优势,把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与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紧密结合起来,团结争取更多台湾同胞共同致力祖国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既是对强调以往奋斗目标的指引、实现目标的奋斗过程、奋斗取得的成果的总结,又紧密围绕团结奋斗作出明确的部署和要求,展现了奋斗图谱: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建设坚固的意识形态阵地,培养以奋斗精神为核心的精神风貌,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培养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动员人民的力量共同奋斗。识读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奋斗图谱,对于深刻理解和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萍  罗菊芳 《探求》2009,(4):35-39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写进代表大会报告,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列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范畴。基层自治制度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推进基层民主自治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培养公民意识、健全各种机制、扩大自治范围等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作为引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指针,写进了党章;十四大还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要学习、贯彻十四大精神,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在十四大提出的这两个重大指导方针问题上更新观念,实现两大根本观  相似文献   

16.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被列为新时代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之一。新时代十年,我们党从各位阶、各领域、各层面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形成集成集约和成熟定型的框架结构。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法治中国建设,特别是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的成就经验,形成彰显时代价值和内在特质的规律性认识。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从战略上安排部署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面向未来,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推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以更为科学、更加有效的实践理路和发展路径使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更有活力。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大最大的历史功绩,是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新的概括和全面阐发,进一步确定了这一伟大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十四大号召要坚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因此,我们学习领会十四大精神,最根本的是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完整准确地掌握这个理论的精神实质,并把它付诸实践,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科学概括,是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高扬了“以人为本”的价值旗帜,坚持了以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体现了发展的科学辩证法,反映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要求,为实现社会和谐指明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由此把国家治理现代化上升到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层面.我们党两次以中央全会决定...  相似文献   

20.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