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县级融媒体发展正式提上议程以来,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纷纷开始建设,目前,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已在基本完成了基础建设与运营的基础建设的1.0时代,迈向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2.0时代。新阶段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立足现状,认清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从体制机制、人才建设、内容生产、平台运营等方面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助力县级融媒体中心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  相似文献   

3.
李开元 《南方论刊》2022,(9):80-82+108
县级融媒体中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在舆论宣传引导、信息共享、助农服务等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目前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创新发展乏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不足、内生发展动力较弱等问题。对此,本文尝试从乡村振兴视域下,针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如何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发挥其优势与作用,借乡村振兴反哺三农政策之机,促进其自身传播发展进行路径探讨。  相似文献   

4.
方启雄 《中州学刊》2022,(8):168-172
从机构重组、平台搭建、技术驱动的“打基础”建设,到资源整合、服务拓展、基层治理的“上台阶”发展,县级融媒体中心逐步实现从井喷式增长到提质增效的转变。近年来,河南把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持续改革创新,打造了县级融媒体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河南样板。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还需要加强统筹谋划、推动深度融合、增强政民互动、创新人才支撑等,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葛明驷 《中州学刊》2022,(10):166-172
媒介化治理亦即治理的媒介化,是媒介化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体现为一种媒介技术和制度化与社会治理体系互构的过程,其实质是媒介提供并控制治理资源配置。作为乡村媒介化治理的新阶段和基础设施,县级融媒体创新乡村媒介化治理的逻辑主要表现在公共空间生产、制度性力量供给以及基础设施化三个层面。循此逻辑,面对当前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大力发展乡村“新基建”、提升乡村社会媒介化进程,加快县级融媒体平台的用户和文化建设,创新县级融媒体内容生产、构建乡村新媒介公共空间,是县级融媒体发挥媒介化治理作用和功能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动荡了整个传播领域,并且由于新媒体自身存在着众多优点,很快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大众的推崇和青睐.对于新闻产品质量来说,新闻编辑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为此,在复杂和变化的媒体格局之下,新闻编辑要提升自我职业能力,从而保证融媒体中心的大力发展.基于此,笔者针对融媒体中心新闻编辑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  相似文献   

7.
何志武 《中州学刊》2022,(10):158-165+2
县级融媒体的角色定位、关联逻辑及行动方式,是其参与乡村治理时必须厘清的核心问题。县级融媒体参与乡村治理属于“服务型参与”,它不仅是乡村治理的多元主体之一,还是动员和组织其他主体结成治理共同体的特殊主体;连接县域内一切要素的超越媒体属性使得县级融媒体具备了参与乡村治理的多重能力。县级融媒体参与乡村治理的路径包括:融媒体+信息服务,建设乡村“数据库”和智能化乡村治理系统;融媒体+政务服务,重建基层,搭建多元主体“公共话语场”;融媒体+商务服务,实现乡村与市场高效对接,拓展乡村振兴的行动空间;融媒体+生活服务,增加县级融媒体的用户黏性,增强乡村居民的地方认同。  相似文献   

8.
媒介对社会治理的参与由来已久,当前融媒体以工具形式作用于社会治理活动中,使社会对象成为一种治理对象而具有了可治理性。基于西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特殊性,县级融媒体中心集信息传递、公共服务和风险控制功能于一身,有利于推进社会治理的协同化、精细化和科学化,从而达到媒介发展与治理目标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11.
陈洪友 《中州学刊》2024,(1):169-176
当前我国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化、信息化社会转型的进程中出现了城乡信息分化的现象,其中新媒体突飞猛进带来的媒介分化、信息全领域全流程广泛使用带来的信息应用分化以及由此导致的城乡社会分化表现突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从物质条件和信息传播渠道等方面为城乡信息分化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基本保障,从战略层面统筹了城乡信息传播的一张网建设。县级融媒体在解决城乡信息分化问题时,可以通过延展媒介供应链缩小媒介分化、拓宽县级融媒体公共服务链缩小信息服务分化、增强自媒体关系链弥合信息的社会分化等三条路径,促进城乡信息化同步发展和县域内的信息资源平衡。  相似文献   

12.
科学构建绿色治理体系并确保其有效运行,是县级政府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有效回应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正确选择。县级政府绿色治理体系,是指县级政府主导下多元治理主体实施绿色治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要素与要素关系总和。县级政府绿色治理体系主要由县级政府绿色治理环境、绿色治理主体、绿色治理客体、绿色治理行为和绿色治理质量等要素,按照“治理所处环境—谁来治理—治理什么—如何治理—治理效果如何—治理所处环境”的逻辑关系构成。在内外动力作用下,县级政府绿色治理体系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遵循权力运行、平等交换、沟通合作、理性行为等逻辑,通过输入、互动、调节、输出、反馈等运行机制来提高运行质量并实现其良性运作。  相似文献   

13.
智媒体技术为各种传播形态的信息提供了“全连接”的技术支撑,人类社会自此从有信息传播边界的传统媒体时代的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的社会生活场域,进入到信息传播边界消逝后的全连接世界。在互联网场域,信息从人际传播到群体传播再到大众传播,为此从媒介环境学角度提出“融传播”概念,分析智能媒体时代熟人社交的失控,无边界控制的赛博空间对人的多元身份确认的困惑,智媒技术对人的“监控”等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诸多影响,并反思拟真世界中的人际沟通。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进入新阶段。总结梳理研究状况,对于深化关于国家治理规律的认识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学术界主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历程与实现路径、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创新发展等视角,研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意义;从中外治理差异性、制度论、本质论、价值论、目的论等角度,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从国家治理的要素、结构和功能以及全面深化改革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点、增强制度自信与完善制度体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价值观建设等角度,研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今后,推进国家治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应重点深化国家治理理念、治理制度、治理方法、治理格局以及群众参与国家治理、提高国家治理成效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三大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它是由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各个领域的治理体制构成的一个整体结构。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意味着国家治理的基本制度符合时代潮流,现代化的治理必定是公共治理和善治。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但还有许多不足,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要改进这些不足,需要以定型和强体为主线、以统筹和协调重大关系为前提、以法治和核心价值观为依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社会治理体系是一套系统化的制度体系,包含了社会治理的价值目标体系、结构体系、功能体系、运行体系和工具体系等。社会治理体系的各个构成要素也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社会治理,影响社会治理的运行和效能。在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和创新中,要坚守社会治理的价值理念,并以此指导社会治理的运行和操作,实现社会治理的高效运转和目标的达成,同时在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实践中,完善和更新社会治理理念,用先进的治理理念指导社会治理实践。  相似文献   

17.
在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融媒体形态实质上是不同媒介形态聚合关系形成的媒介系统,系统范式的研究就是梳理系统内要素"关系"的过程,不断嵌入媒介环境中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媒介资源的关系赋形、关系赋权和关系赋能。关系嵌入下的融媒体形态逐渐具有了平台组织的属性。随着关系的不断聚合,关系本身开始呈现数据化态势,以大数据为特征的融媒体生态环境逐渐开始生成。  相似文献   

18.
政治社会学与人类学等学科的学术资源为县级政治研究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在此基础上,要将对于县级政治的研究放到国家、社会与市场的三方互动中。由此,作为我国行政体系中最基本的层次和最完整的经济单元,县级政治研究对当今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国家治理体系以法治为基础,国家治理能力以法治为保障,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法治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以宪法和法律法规为规则载体的法治体系作为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国家制度协调运行的保证。法治所体现的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价值导向,是国家治理体系发展所必须依存的规则。法治本身所特有的组织管理、规范校正、惩戒救济、激励引导功能可以协调平衡不同治理主体的思想观念、利益取向等方面的差异和冲突,借助合法性和权威性的引导,整体性地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作为法治建设和法学研究中新的时代性重大课题,对国家治理法治化的探讨需要在社会转型与制度改革的动态背景下进行,并牢牢把握国家、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这一核心研究对象。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法治化的进程中,应认识到法治建设是一个包含价值基础、目标、基石、路径、方案等要素的逻辑严密、体系严谨、宏大的国家建设系统工程。完整的国家治理法治化的体系建构应当包含价值体系、关系体系、实施体系和评估体系。对国家治理法治化体系中各个具体要素的研究,则必须要以理解当前国家治理现状和治理难题为出发点,结合中国的独特语境和时代背景,在多个路径和多个层面上作综合分析,寻找实现国家治理法治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