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就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及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探讨中国式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从“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牢牢把握西藏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等方面认识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分析认为,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是筑牢民族团结、丰富中华文化、凸显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践行生态文明的过程;认为有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有科学理论指引、有特殊政策支持是推进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利条件;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强化组织建设、运用精准思维、坚持团结奋斗是推进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了这一思想的开放性、发展性。本文为了准确、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发展,运用了NLPIR软件对党的二十大报告高频词进行了语义智能分析,并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个维度进行了计量分析。这项分析表明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构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创新性地将这一理论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高度加以把握,形成了系统全面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肩负什么样的使命任务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认识的新飞跃。从历史探索看,中国式现代化在党的百年接续奋斗中达到认识的新高度;从理论创新看,中国式现代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开辟新境界;从实践变革看,中国式现代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引领党和国家建设的新目标;从世界意蕴看,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进步和各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新方案。新时代新征程,要从历史的深度、理论的厚度、实践的广度和世界的高度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认识的新飞跃,不断彰显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价值与世界历史意义,因而也必将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中国现代化的实践探索,源于中国新时代的改革和建设,源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变革。新变革、新矛盾、新时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前提,"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十四条基本方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战略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了现代化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复兴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是在中国共产党带领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吹响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号角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新的教育内容并提出了新的教育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学习理解,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努力在工作中加强贯彻落实,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极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6.
郭晏辰 《南方论刊》2023,(6):17-18+6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全民共同遵循的思想信仰,从2006年提出以来,即备受举国关注。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新时代,高扬党的二十大旗帜,迈向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我们面临着全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迫要求。本文分析新时代全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在正视当前存在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以其为新时代国家和社会治理、提升全民凝聚力、推动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内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是坚持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指导人民实现自身解放和指引人民改造外部世界的理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纵观党的理论探索史,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无不在理论上体现出鲜明的人民性特征,无不在实践中彰显出为人民造福的价值关怀。新时代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继续使党的理论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人民至上之要旨在于其理论本源、历史渊源、制度根源和力量泉源。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的理论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事物的本质是有层次的,其来自于全部社会生活的实践活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本质属性,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深刻、完整地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内涵的理论,阐明了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本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本质和最本质特征,坚持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指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本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本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本质,坚持构建以国家总体安全为基础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本质,从而构成“六位一体”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内涵的基本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其自身所固有的矛盾运动引起的,历史发展的阶段性是由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推移所决定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是我们党和国家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立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以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提出应当立足于问题导向,以系统论、整体论、协同论等辩证思维统筹协同推进绿色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形成,把维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持续性与重点展开对人民群众关切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有机结合起来。二十大报告中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进一步继承和深化了十八大以来党领导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为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提供了基础和前提,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2.
杨筱洁 《学术探索》2023,(8):149-156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现阶段的中心工作,必须主动及时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必须把二者内在联系和结合路径分析透彻,才能为之后教学计划和教育实践打下扎实基础;需从教学计划和教育实践两个方面重点强化,根据思政课各门课程的内容构成和目标任务,合理融入相关内容并设计安排;需要提升理论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和具体化、丰富高校思政课的理论教学实践构成,完善从设计到实践的完整路径。  相似文献   

13.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西藏在国家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建设中沐浴春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社会面貌日新月异。在长期实践中,西藏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西藏哲学社会科学界要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为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文化话语体系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崔禄春 《东岳论丛》2020,(8):143-149+192
任何科学理论都有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都有理论形成的起点。研究理论起点问题很重要,直接关系到理论研究的深度和认同。当前,思想理论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起点问题,观点不一。本文依据党的十九大报告、理论主题、时间界定,以及主要创立者习近平个人思想发展历程等因素,把党的十八大确立为该思想形成的理论起点。从陕北梁家河到河北正定,再到福建、浙江等习近平地方领导工作实践时期,是该思想形成确立的准备期或萌发期。  相似文献   

15.
人的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俄罗斯关于人的问题的研究与我国人的问题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指导思想、研究内容、理论性质、实现路径、历史命运的不同.这些差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充分体现.通过对比两国人的问题的不同,有助于我们揭示苏联解体的原因并从中汲取教训,有助于我们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6.
《东岳论丛》2018,(2):13-1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是顺应中国社会发展、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人类社会发展三大历史逻辑的结果。从中国社会发展逻辑来看,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一个同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不同的新时代,我国发展的目标、方法和战略都需要进行深刻调整,需要新的理论指导。二是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逻辑来看,世界社会主义面临着"从低谷到复苏"的历史节点,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结合的又一次飞跃。三是从人类社会发展逻辑来看,这一思想是对中国发展道路成功模式的总结,对人类社会下一步发展提供了启示和贡献,也超越了西方社会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1月6日,在中纪委6次会议上的讲话,我的理解,主要阐述了三大问题:其一,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战略高度,科学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形势,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贯彻党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指出“总结我们党自身建设包括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实践经验,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就是要始终把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作为全党的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只有把党章学习好、遵守好、贯彻好、维护好,才能确保我们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凝聚起全党同志的意志和力量为实现党的理想和目标而共同奋斗。”其二,是向全党发出了学习遵守贯彻和维护党章的号召。他指出‘要始终把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作为全党的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其三,向全党提出学习贯彻党章的要求和目的。他指出“要紧密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实践,紧密联系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现实需要,认真学习党章,自觉遵守党章,切实贯彻党章,坚决维护党章,努力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更好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国内各地差距凸现、激烈竞争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七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而不是国家某部分地区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而不是少数群体的旗帜。宁夏的实践不仅提供了认识问题的一个新维度,更是一个十分有力的诠释。  相似文献   

19.
20.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生成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相统一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党历届领导集体的人民观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党依靠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等各个阶段取得伟大成功是历史依据,习近平的个人实践经历是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