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特点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有高度的契合性,该课程混合式教学体现了灌输启发统一论、接受与态度改变论和素质素养要素论的要求。线上教学重在对“五观”“是什么”的灌输,线下教学重在对“五观”“为什么”的启发以及对“五观”情感的培育。通过混合式教学可使学生改变错误的态度,确立正确态度,接受“五观”并内化与其相应的意识,为提升运用“五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孟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学说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孟子是我国古代继孔子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他身处战国中期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以“正人心,息邪说,距盶行,放淫词”为己任,“讲道德,说仁义”,建立起别具特色的思想道德教育学说体系。这个体系以“性善论”为其思想基础、以在“民本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仁政”说为其主要内容,以“反省内求”为其入德之方,把孔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学说,推到了一个新高度,对我们民族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进步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对于幼儿教育实践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其“活教育”思想的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四个步骤的教学过程、十三条训育原则等很多思想都可以对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启示。基于此本文提出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真实中学习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4.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从第二代领导人到第三代领导人,都给予高度重视和深刻阐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为了防止“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发生,克服“主次论”、“虚实论”、“对立论”、“无用论”的错误观点,反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种种形式主义,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几个辩证关系,即正确认识和处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想道德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文化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5.
“一国社会主义”问题是国际共运史的一个悬案。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围绕与这一问题有关的四大主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同时发生”论与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是否对立;列宁是否提出“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标准问题;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论与斯大林模式的关系及评价。“一国社会主义”问题不仅关系到对马克思、列宁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解读,更关系到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根本理论问题的不同理解,深入研究“一国社会主义”问题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毛泽东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思想观点的比较 ,阐明了邓小平“改革动力论”是对毛泽东“矛盾动力论”的深化和拓展 ,将我们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问题,是学术界经常探讨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我们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建国初,在自然科学领域开展学术批判,许多科学理论受到哲学的“裁判”;文化大革命中,哲学“代替论”盛行,自然科学又遭受劫难。粉碎“四人帮”后,人们深切认识到哲学“裁判”科学、“代替”科学的错误,开始了对哲学与自然科学关系的重新认识。但从目前的讨论来看,仍然是哲学指导自然科学的哲学“指导论”占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是一个具有内在结构的科学体系,而“五形态论”与“三形态论”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则构成这一科学体系的“主构架”。目前学术界有不少人之所以对“三形态论”、特别是“五形态论”以及科学地划分历史发展阶段与全面、正确地把握社会形态演变规律之间的关系产生种种误解,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忽略了对“五形态论”与“三形态论”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的研究所致。本文试图从历史、理论、现实相统一的角度对这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旨在求教。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教书”与“育人”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目前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的“取代论”和“分工论”的偏颇,论证了“教书”与“育人”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统一,又有差异的两件事。教书不能取代“育人”,但又无法截然分开。两者是乳水交融、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本文还对教师怎样才能搞好“教书育人”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李衍柱 《东方论坛》2005,(4):27-30,41
当代中国进入了一个急剧的社会转型期。文艺学研究中出现了“终结论”、“取代论”、“过时论”、“边界论”等新的问题。认识到危机和问题的存在,是突破旧范式创立新范式的基础和前奏。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迎接文艺学范式的革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构筑思想道德防线是反腐倡廉、拒腐防变的重要基础。在思想道德防线建设中,要注意解决重“法治”轻“德治”的问题,解决忽视教育作用的问题,解决思想教育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其中,抓好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党政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测评内容与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德才兼备”是我们党选拔领导干部的一贯原则,进入新时期,选拔干部更加注重了对“德”的要求。但是,如何对思想道德素质进行测评一直是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瓶颈问题。本文在对以往研究总结的基础上,探讨了党政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测评的必要性、测评的基本内容和测评方法。最后,文章提出了党政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测评进一步发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戏曲理论中的“当行本色”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行本色”论与文学发展的正与变的关系问题密切相关。每一个时代的“当行本色”论总是针对自己时代的文艺命题而阐发的 ,所以对戏曲理论中的“当行本色”论的评估必须在中国文学发展史、戏曲发展史上展开  相似文献   

14.
理论界对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争论已久,观点多样,如“生产资料论”“消费资料论”“生活资料论”“个人财产论”“股份制论”等,但是很少专题考察“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前提条件.廓清它是“什么样社会”里对“什么样的个人”的重建,是解决此问题的必要逻辑前提.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立足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从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两个方面,对搞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律己修身”、“仁爱孝悌”、“尚群为公”、“崇尚节俭”等对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大有裨益;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身作则”、“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和“为仁由己”等则是我们搞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研究中,对二者进行比较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理论问题,因为这表现出中国共产党思想发展史的继承与发展。本文系统的阐述了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的理论进行了的异同分析,并从三个方面对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出现差异的原因作了辨析。  相似文献   

17.
就制约体育方向的“学科中心论”、“手段论”、“目的论”、“素质教育论”等中外体育观念进行异同比较 ,在比较中将体育改革定位于人的发展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指导思想 .在这一观念引导下 ,对传统知识观和现代知识观进行比较 ,阐述了体育知识、能力、素质内涵的新变化 :当代体育知识 ,不仅是力量 ,它首先是能力 ;身体素质内涵全面扩展 ,除了生理素质外 ,还应向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扩展  相似文献   

18.
就目前学界对“文化自觉”的内涵所持有的三种典型观点——“认知”论、“基因”论、“友思”论进行了剖析,阐述了由此而衍生出的两方面问题——挫伤民族自信心和创新力、制约我国文化事业发展,指出“文化自觉”是一个以本土文化为行为对象的系统,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实践,对其真谛应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代西方哲学不绝于耳的主体死亡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段德智教授新近出版了《主体生成论——对“主体死亡论”之超越》一书,提出了主体生成论与希望人学的观点。这是一部纯哲学的书。大凡谈及死亡的问题都有其宗教背景,但“主体”似乎是一个纯哲学的概念,本书在不同意义上使用“主体”、“意识”、“自我”、“个性”等哲学术语,又使用“我”、“我们”、“人”等日常术语,内容宏大广博,关系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20.
论道德的规范性与主体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学术研究史上,当物理学、化学还存在于哲学襁褓时,以道德为研究对象的伦理学就逐渐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但由于人们对道德问题的研究总是因所占材料不同或所站角度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以致对道德的本质属性问题至今仍存在着严重的分歧。这种分歧集中体现在“规范论”与“主体品性论”之争。实际上规范性与主体性是道德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两者的有机统一和有效结合才是道德本质得以充分体现的内在依据。“规范论”与“主体品性论”,各自强调一个方面而又忽视了另一个方面,这不仅背离道德释义的初衷,而且不利于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好道德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