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背景阐述静态交通是由公共交通车辆为乘客上下车的停车、货运车辆为装卸货物的停车、小客车和自行车等在交通出行中的停车等行为构成的一个总的概念,各种停车场也是静态交通的组成部分。相对于主要研究城市中车辆行驶问题的动态交通而言,静态交通主要研究车辆的停放问题。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产业区域化布局,围绕城市核心区的通勤范围在部分典型城市地区已突破市域边界,出现“周通勤”“边界通勤”等非典型模式。基于当前我国“双碳”发展战略,依托轨道支撑区域化客运出行成为必然选择。该文从需求特征角度识别都市圈轨道客流空间分布特征及轨道乘客需求行为特征,提出面向都市圈空间尺度的轨道体系,并提出相关时效服务指标要求,为都市圈及市域的快速轨道规划布局、服务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曾丽群  单国彬  彭瑞林 《城市》2016,(12):29-33
笔者通过现场调研发现,北海市中心城区现状公共停车设施主要存在停车泊位构成不合理、 停车场利用不充分和缺乏有效管理3个方面的问题.结合北海市现状与城市发展规划,遵循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采用机动车保有量法、 用地生成率法和交通量生成法综合预测停车需求规模.根据停车需求预测,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从社会公共停车场类型划分与管理、 丰富停车设施形式、 完善停车管理政策与法规、 提高配建停车位标准、 加强停车诱导和大力推进公交发展等方面着手,制定一条适应地方特色的停车设施规划模式,同时为其他城市的停车规划提供辅助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停车设施需求与供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伟  滕夙宏  孙勇 《城市》2003,(6):30-32
“车辆有行必有停”是交通运行的基本规律。要发挥交通运输系统的最大潜能,就必须从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两方面同时入手,使其协调发展。停车需求与供应分析是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定停车设施布局、规模和制定停车管理制度的前提工作。一、影响城市停车需求的因素从以往的研究成果和停车调查的结果分析来看,城市停车需求是土地开发强度、使用性质、机动车保有量、停放成本、车辆出行水平以及交通政策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前两项是诱导停车需求的决定性因素。(一)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土地的总体利用是一个综合、复杂的概念,通常难…  相似文献   

5.
梁燕君 《城市》2007,(11):38-41
伴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静态交通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从天津市目前情况看,近几年机动车尤其是私人轿车的数量呈现突飞猛进的增长态势.与此同时,配套停车场的建设较为滞后,停车泊位严重不足,导致城市交通堵塞和停车困难,已成为制约天津市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城市人口、就业岗位的密度及分布是表征城市经济结构、区域活动强度最基础的指标,同时也是交通需求模型最重要的输入数据。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它与居民的出行特征息息相关。一般认为,人口、岗位密度越高,出行强度越大;人口就业、岗位混合程度越高,出行距离越短,采用公共交通出行的几率越大。为了在交通需求模型中模拟不同人群的出行特征,国外通常在经典的四阶段模型中加入市场细分的技术方法。市场  相似文献   

7.
大城市停车换乘系统总体发展相对滞后,与轨道交通和机动车发展水平不匹配。通过系统剖析P+R停车场在规划、建设、运营各层面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城市的先进经验,从城市和交通协调的角度出发对停车换乘系统发展理念进行了思考,从规建管全链条提出了发展优化建议,以促进城市停车换乘系统良性发展,优化城市出行结构。其中优化建议包括强化停车专项规划刚性指导,结合城市空间结构动态优化布局,用地选址要考虑换乘便利性,结合轨道站点综合开发建设,通过信息化建设和差别化保障换乘专用性。  相似文献   

8.
都市圈是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重要载体。作为国家层面第一个获批的都市圈规划,《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南京与各城市之间实现1小时通达。客观准确把握南京都市圈内部出行特征,有助于支撑都市圈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基于一般性统计数据、手机信令数据、高德地图API等多源数据,从中心城市与都市圈各市跨区域交通联系情况、都市圈内部出行特征、都市圈1、2、3小时圈覆盖范围及特征对南京都市圈内部出行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南京都市圈跨区域人口联系强度远低于市域内部出行,跨区域出行以东西向为主,毗邻地区出行主要分布于边界地区。南京都市圈1小时圈覆盖范围在21%左右,小时圈范围扩大主要依靠轨道交通发展。  相似文献   

9.
于晓萍  程建润 《城市》2011,(9):71-74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城市交通拥堵日趋严重,表面上看是因为城市发展过程中产业集聚吸引了人口在城市的集中,进而导致交通需求旺盛而造成交通拥堵。随着小汽车数量的不断增长,城市道路新建、扩建速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布雷斯悖论”表明,道路扩建并不能缓解交通拥堵,反而增加出行者的出行时间。  相似文献   

10.
城市交通系统由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组成。要解决好城市交通问题就必须从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两个方面同时入手,使其协调发展,才能发挥交通运输系统的最大潜能。 一、我国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现状 为了加强对全国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指导,1988年公安部、建设部曾联合颁发了《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和《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  相似文献   

11.
四、发达国家小轿车的发展与城市交通 发达国家的城市在上述轿车化中期阶段都曾饱受了非常严重的交通问题之苦: 1、城市交通越来越拥挤,交通阻塞异常严重,致使交通处于瘫痪状态。造成城市机制失灵,城市效益下降。 2、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构成比例降低,越来越多的私人小轿车出行和日益增加的交通流量,使得公共交通运营速度降低。运营费用增加,服务水平下降,从而产生恶性循环,使得公共交通在城市地区的客运地位下降。  相似文献   

12.
中山市是典型的中等规模珠三角组团型城市,为了探究其出行特征变化规律及研判未来发展趋势,首先纵向对比了过去十年中山市出行特征变化,并且横向对比了中山市与珠三角其他地区在城市形态和出行特征之间差异性。结果表明,中山市过去十年呈现出机动化出行、小汽车出行及跨镇街出行持续增长变化规律,现状居民出行特征呈现“五高一低”的特征。研判中山市未来呈现交通需求仍有较大增长、跨镇街出行显著增加、公共交通成为机动化出行主体之一、跨市出行联系进一步加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城市》1998,(2)
现代化城币的停车场之所以能成为城市交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其类型分不开的,尤其是和近代出现的新型停车场密切相关。 在现代化的城市中,停车场大约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街内停车场;二是离街停车场;三是新型停车场——驻车换乘设施;四是居民区停车场。下面分别加以叙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快速发展的近十多年也是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的十多年,与人口老龄化相关的社会问题不断出现。一方面老人的出行和社交需求被严重忽视,另一方面他们通过自发的非正式行为给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出行和社交环境创造条件,这种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正是当地城市的居民在特定的城市条件下衍生出的对城市生活的自适应,这种改变也是具有实时性和地域性的。我国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明显,同时山地城市因其地形的特殊性,日常生活方式及存在的问题就更加独特,这就需要以观察与调研为出发点,研究城市空间老年人非正式使用的真实情况,探究他们的需求,进而提高城市街道的包容性来满足老年人独立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孙博 《现代交际》2014,(4):46-46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衣食住行方面都比以往有了更高的需求,特别是在出行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城市中坐出租车是人们经常采用的出行方式。出租车具有方便、快捷、不用考虑停车等优点,而且出租车司机本身就是个"活地图",对城市的大街小巷了如指掌,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近年来,随着城市中的出租车数量不断增多,在出租车服务质量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投诉不断增加。如何提高出租车的服务质量,与城市不断发展的步伐相适应,日益成为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出租车档案管理方面着手研究,分析了档案管理中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陈龙 《交通与港航》2022,9(1):23-28
移动互联网带动各类"互联网+"的新经济业态蓬勃发展,"跑腿经济"也随之发展壮大,在后疫情时代,"跑腿经济"的服务场景、服务需求被进一步丰富和激发.移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服务平台的运作逻辑以及算法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跑腿小哥们的交通出行选择和出行特性,体现为即时多变性、高时效性、高频往复性、慢行倾向性.进而在交通出行特征上体现为交通属性向生产性出行转变,交通出行动态特征向高频、载物出行转变,交通出行静态特征向高潮汐、高周转停放转变,交通出行秩序特征向博弈性、寻优性转变.面对这些转变,融合与创新是适应和引导其未来发展的主要对策方向,新业态在既有综合交通体系中生根发芽需要融合思维,在已有的空间体系上嫁接生长需要有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17.
章希 《交通与港航》2009,23(1):52-54
出租汽车是城市交通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城市居民和来访的旅游者来说,出租汽车可以满足特定的出行需求。对于出租汽车行业的管理,世界上不同的城市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政策。出租汽车的营运也可以进入新的服务领域,例如出租汽车与公共汽车合作,使之成为常规公交服务的一种延伸,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出租汽车也可以开展按需供应的交通服务,以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共享单车由粗放竞争迈向有序发展过程中,精准把握其出行需求特征是至关重要的基础,共享单车庞大的数量、复杂多样的出行特征长期以来也是其运营和管理上的难点.该文基于GIS空间数据、共享单车实际运营和手机信令等多源数据,以上海市为例,对共享单车的出行特征、热点和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点、线、核的密度计算和分区分析方法.同时,针对共享单车出行强度高的典型地区,以中山公园—漕河泾开发区区域为例,创新出一种针对共享单车的运营-规划-政策的闭环反馈工作方法,将区域人口、岗位及交通供给与共享单车出行需求进行关联,为共享单车额度控制、非机动车停放设施布局和企业运营监管等提供可视化、定量化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共享单车运营管理层面的建议,以期更好地引导共享单车行业规范发展,为有需求的市民提供便捷有序的出行服务.  相似文献   

19.
服务业水平的高低是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管理主要是为满足乘客出行需求而提供安全、方便、迅速、经济的服务,以适应客运市场不断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停车需求也相应日益高涨,使得大型地下停车库能否提供便捷高效的停车服务,成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又一新课题。然而,目前国内大型地下停车库无卫星定位信号,选择能够满足该场景技术和成本需求的定位导航技术,成为提供便捷高效停车服务的关键之一。通过分析选择适宜大型地下停车库场景应用的室内定位技术,设计实现了一个大型地下停车库的定位导航系统,为今后该场景应用,进行了技术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