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论述孝道的典范之作的《孝经》,是儒家学派的扛鼎力作,其蕴含的义理亦体现为追求儒家理想道德人格范型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知""情""意"和"行"四个方面。其内容分别是:道德认知——《孝经》中的"孝为德本";道德情感——《孝经》中的"敬亲博爱";道德意志——《孝经》的中"扬名显亲";道德行为——《孝经》中的"不骄、不乱、不争"。  相似文献   

2.
曾艳 《船山学刊》2008,(3):207-209
儒家理想人格是“内圣外王”的君子型人格,为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所追求,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重视内省和践行的道德人格养成途径。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建构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4.
康宇 《学术探索》2008,(1):6-10
儒家道德学说具有一整套形式严谨、内容完备的理论建构,其以仁义道德的绝对价值为理论核心,形成了价值论;以德性与人性的相通为基础,形成了德性论;通过论证“德性所知”与“闻见之知”之间的关系,创造出知识论;通过论证人的本体实现,创造出目的论;为让人实现道德“自觉”,建构了教化论;为强调道德的合理性,建构了义务论。儒家道德理论的形成,为儒学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这也是儒家道德学说经历了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历次变迁后,仍能对国人产生巨大影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意识形态诸多领域中 ,文艺与道德的关系极其密切。不但是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尚对文艺产生明显影响 ,而且优秀的文艺还对一定社会的道德、理想建设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尤其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特型新时期 ,文艺更肩负着参与社会道德、理想变革与重建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人不仅有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而且有着道德存在的内容。正是人的道德存在,才是人的社会本质所在,对于理解人、认识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思想史上,思想家们对人的道德存在有许多宝贵的猜测,但是,明确认识和研究人的道德存在的理论成果并不多见。人的道德存在是通过人的道德直觉的方式而得以实现的。近代以来关于人的认识的哲学,基本上是基于人的精神存在的分析框架,它不适用于对道德存在的理解。对人的道德存在的认识,需要有全新的视角。认识人的道德存在,对于发现人的自我完善的途径,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理想人格是对人格模式的理想化设计 ,它是社会和个人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任何社会都需要有超越眼前功利境界的理想和人格追求 ,这是社会和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当前 ,我国社会发展中的腐败现象是对理想人格的一种背离。因此 ,借鉴儒家理想人格学说中的有益之处 ,对重建理想人格消除腐败现象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冯契先生是中国哲学史上对理想学说作了最全面、系统、深入研究的哲学家,而人生理想又是其理想学说的精华所在。在他看来,人生是人们以对人性与人道的真理性认识为根据而确立的人生目标和价值;正确认识自我,准确理解、处理好个人和他人、社会的关系是确立科学的人生理想的前提;在扬弃中国古代和近代人生理想学说的基础上,认定“平民化的自由人格”是当代中国人应当倡导和追求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隐忧"在当代中国社会引发出一些道德难题。功利与价值关系的矛盾,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失衡,公平与平等关系间的不协调以及国人道德观中出现的"异化",对社会经济发展与主体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依据儒家道德学说对"现代性隐忧"进行化解,存在较大可能性。但传统与现实间的张力又促使儒家道德学说必须进行体系重建。重新诠释道德范畴内涵,将"德得相通"原理与和谐社会建立相联系,在新的意义层面托举"内圣外王",显然是体系重建中一个较佳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作家要尽到自己的庄严职责,真正“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就应该在自己的创作中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就应该在自己的作品中努力贯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崇高精神,鞭挞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可以说,道德理想追求是精神文明建设中作家神圣职责的显性表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基督教关于恶的起源的追问为参照系,梳理儒家自先秦到明末关于恶的问题的主要观点,从中发现:儒家道德教化学说的一个根本特征是没有建立起为恶的行为负责的道德主体。这是儒家道德教化深刻的内在危机及其体系在明末陷入瘫痪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否定儒家道德是科学的和正确的。因为孔子和儒家的思想体系固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甚至包藏诉说不尽的真理和善;但是,它的基石和核心——义务论、利他主义和专制主义——却是谬误和负价值。所以,就孔子和儒家思想体系所包含的真与谬以及恶与善的净余额来说,无疑是极大的谬误和极大的负价值;因而就其整体来说,便是一种极端错误和极端有害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3.
儒家与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道德的根源问题,探讨了儒家伦理道德观的发展过程:从孔子的“孝悌———为仁之本”经孟子的“恻隐之心———仁之端”到宋明道学家的“万物一体”之“仁”,是一个逐步明确的以“万物一体”为道德的本体论根源的思想发展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突破以血缘亲情为中心的伦理道德观转向博爱精神的过程。但宋明道学一直到王阳明,都没有达到近代的人人平等享有基本权利的思想水平,关键在于儒家的“存天理,去人欲”的旧观念。作者主张把宋明道学的“万物一体”观与叶适、李贽、戴震的重功利、重情欲的思想结合起来,并参考西方近代的功利主义的道德观,建立一种新型的“万物一体”的伦理道德观,这种道德观既主张在维护人的生存基本权利面前人人平等,又承认差等之爱存在一定的空间。作者最后希望人皆能扩大“一体同类感”的范围和广度,为整个人类世界走向“和而不同”的大同局面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奠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4.
董志云  叶行军 《理论界》2007,1(2):169-170
从经济学和哲学的角度,来探析人之本质。从两个学科来看,其侧重点不同,前者为现实经济人,后者更多的是理想道德人。这两种对人之本质的认识,一个重现实模式,一个重理想模式;一个重反映必然,一个重反映自由;一个重事实判断,一个重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5.
水: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道德象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先秦儒家的理想人格是中国传统道德理想人格的思想渊源。他们推崇圣贤道德 ,追求君子理想、博施济众、安邦定国、修己安人、惠而不费 ,奠定了中国传统道德理想人格的基准。圣贤君子是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核心 ,也是其追求的最高理想。作为道德完美的典范 ,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最高层次是圣人。圣人是道德的理想者 ,不仅具有崇高的德行 ,而且把自己的德行践行到社会生活中去。对一般人而言 ,圣人的标准是很难达到的。这种理想人格的基本内容可以体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即仁爱精神、重义精神、厚德精神、自强精神以及献身精神。本文重点以水性喻征…  相似文献   

16.
儒家理想人格略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家哲学本身是人学,对天人关系的论述,对人性问题的揭示,对道德伦理的设定,其最终落脚点皆旨在解决理想人格的构建问题。儒家将理想人格区分为圣人、贤人、君子以及仁人、大丈夫、成人等不同的层次序列,并赋予每一种人格以不同的内涵。儒家与道家同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关于理想人格的设定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儒家理想人格实际上也是一种道德人格,道家理想人格则表现出了明显的非道德倾向;儒家理想人格是一种人伦人格,道家理想人格表现为一种非人伦人格;儒道理想人格皆具有自由的属性,但儒家理想人格是一种道德世界的自由人格,道家理想人格是一种自然世界的自由人格。  相似文献   

17.
舜帝--儒家道德理想的人格化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儒家心目中 ,舜帝是一个完美的“圣人” ,“修齐治平”在舜帝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舜帝成了儒家道德理想的人格化身。儒家通过这种“圣人”的再造 ,希图为后世塑造一个活生生的践履道德的楷模 ,树立一个可供后人效仿的践履道德之榜样。  相似文献   

18.
在孙犁的作家修养论中,"道德"是作家修养的第一要义,是作家的为文之道,以传统儒家文化伦理道德为核心;"理想"的两个层面——人文理想与政治理想——分别代表了对孙犁影响颇深的五四现代文化和革命文化对作家修养提出的要求,是作家创作的灵魂,与对作家的道德要求互为补充;"热诚"是作家创作的动力,是保证作家高尚修养能够提升作品格调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这一环节才能实现人格与文格的统一,达到孙犁所倡导的作家修养与文学创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陈玮 《学术探索》2014,(4):153-156
高校教育的主体是大学生,必须结合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现道德理想的构建。本文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对于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通过问卷调查及其开展教育活动的方式方法等方面阐述对大学生进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及其道德理想的构建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李育书 《理论界》2010,(5):78-79
功利主义伦理学家西季威克区分了四种直觉主义,并断言直觉主义在面对道德冲突时必须借助功利主义。本文以西季威克的分析框架,分析儒家道德特点及儒家道德冲突问题的解决方法,指出儒家道德不同于西方直觉主义之处以及儒家道德冲突的非功利主义解决方法,更加清晰凸显儒家道德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