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春萍 《殷都学刊》2012,(1):96-100
文章以传世战国文献与出土战国文献为语料,考察了疑问代词"谁"与"孰"的频率、询问功能与句法功能、时代性等问题。"谁"主要问人,"孰"人、物并询。战国早期,"谁"作主语较多;战国中晚期,"谁"作主语较少,主要作谓语、宾语、定语等,而"孰"主要作主语,这时"谁"、"孰"在句法成分上形成互补关系。出土文献中"谁"、"孰"的数量远远不及传世文献,但出土文献中"谁"、"孰"的语言面貌与传世文献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不定式(Infinitive)是—种非谓语形式,它有两种形式:带to不定式(To-Infinitive)和不带to的不定式(Bare Infinitive)。不定式能有进行式和完成式形式,也能有被动语态,但没有“时态”的特征,时间关系得借助于主句动词的“时态”的形式来表示。不定式是一种非限定形式,它可以充当种种句子成分,它可以用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宾语补足语等。一、不定式短语作主语不定式短语能直接置于句首作主语,例如:Tosee once is better than tO hear a hundredtimes,(百闻不如一见)  相似文献   

3.
采集英美文本中动名词用法的大量实例,运用语料语言学的方法,研究动名词的语义特征———“无界情景”和“有界情景”,很有意义。限于篇幅,重点分析以下5种类型:动名词主语与文章的体裁和主题,动名词与核心词,被修饰名词与介词+动名词短语,be+动名词表语,介词by +动名词短语作状语。  相似文献   

4.
“论元”和“配价成分”是句法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它们经常被混为一谈,实际上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论元包括可用论元和必用论元,而配价成分则是句子不可或缺的成分。只有名词性成分能充当论元,而名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副词短语、介词短语、动词短语和子句都可以做配价成分。论元是句子的主语或宾语,而配价则可能是主语、宾语、补语或状语。论元是动词所表达的动作或状态的参与者,配价成分在句子中充当的语义角色则包括施事、受事、经历者、受益者、工具、主题、目标和源头等。  相似文献   

5.
名词和定名短语充当谓语的句法功能存在差异:表判释关系的名词谓语句,表"判"义时,谓语一般为名词,表"释"义时,谓语多为定名短语;表存在关系的名词谓语句,表某空间存在某人/物/状态时,谓语除专有名词外,多为"数量名"定名短语,主语表时间、谓语表发生存在的状态/事件时,谓语多为名词;表说明关系的名词谓语句,谓语为定名短语更为常见。谓语"名词性成分+了"排斥作为顺序序列初始项或表相对恒定概念的名词,相应的"极性反义形容词/数量+名"类定名短语不受限;谓语为"副词+名词性成分(+了)"时,名词先受副词修饰再动核化时,可自由出现其中,"数量名"定名短语受排斥。  相似文献   

6.
李星辉 《云梦学刊》2008,29(6):133-136
涟源方言的处置句中有多项介词短语位于主语和述语之间.与表处王的介词短语同现的其他介词短语应该遵守语义次序规律,并受一定的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7.
谓词性成分作主语的体词谓语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现代汉语中谓词性成分作主语的体词谓语句进行了多方面考察,并就这类句子与体词性成分作主语的体词谓语句的异同进行了比较;文中也谈及汉语语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余东涛 《云梦学刊》2007,28(3):139-141
现代汉语中的时间词是表示时间的环境因子,通过隐喻时间词能够获得主体的地位,获得参与者的身份,能够在句中充当多种不同语义类型的主语,如施事主语、受事主语、断事主语和描事主语。  相似文献   

9.
兼语式通常概括的是句子主语后边的兼语短语做调语核心的这件类句式。在渭语部分,至少有两个谓词(前边的是动词,后面一个可以是形容词)起作用,后一个谓词与兼语发生主调关系而与全句主语不发生主谓关系。这一类句式,被称做兼语式。兼语式中最常见的一类是兼语句的谓语部分表示主语使兼语怎样或让兼语怎样。由于使今、劝阻类动词(如“使”“请”“派”“逼”“劝”“催”“选”“让”“要”“求”“留”“托”“动员”“命令”、“任命”、“要求”、“发动”、“阻止”、“推选”、“号召”、“教育”、“组织”、“追认”、“禁止”…  相似文献   

10.
在两种语体形谓句中,副词状语和介宾状语都存在差异.科技语体的副词较为单一,没有出现时间副词,且多为表示肯定性程度确定的副词.在介宾状语中,差异集中在"比"字状语和"对"字状语上.状语差异对形容词的语义指向产生影响,在"比"字状语且甲乙非同质条件下,文艺语体形容词的语义指向乙类,表示乙类是对甲类事物的衬托,甲乙是一种衬托关系;在"对"字状语条件下,科技语体形容词的语义还可以指向介宾短语中的谓词性成分,主语和谓词性成分是一种条件关系.  相似文献   

11.
汉语并列短语的词序研究既包括探寻汉语自身的词序规律,同时也融入了与英语并列短语词序原则的比较。对汉语并列短语的研究,学者们从最初研究汉语“并列”这一概念开始,逐步发展到对并列短语的外在标记和内部构成、句法功能以及最近几年对并列短语标记性和典型性的认知研究以及制约并列短语词序的因素方面的研究。制约汉语并列短语词序的因素包括语义、语音和认知、文化等几方面以及所涵盖的数条次原则。研究汉语并列短语词序制约因素常常离不开对汉英并列短语词序原则的探讨。汉语和英语并列短语排序的总体原则相似,大原则之下的次原则同多异少。目前的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因此,未来的定量研究尤其是基于语料库的研究,将更能观察到词序制约因素之间的互动,从而为对比词序制约因素在汉语和英语并列短语中的制约力强弱提供更好的描写与解释。  相似文献   

12.
关系分句的习得一直是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Keenan和Comrie通过大量的研究总结出了著名的"名词短语可及性层级"假设。对中国学生英语关系分句习得情况的调查,可以初步验证可及性层级假设在我国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性问题并探讨其原因。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从跨语言还是从历时的观点看,汉语都有不少与其他语言形态标记类同的语法成分。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寻找汉语句子的形式标记,并从篇章的角度分析这些形态标记与汉语句子之间的关系。汉语句子的判断同主语形式、主从关系、背景前景有密切的对应关系。主语省略的零形主语,可以出现在一个完整的句子之后,是句子判断的形式标记之一;而非省略零形主语,往往是小句的形式标记;状语多用于提供背景信息,处于一个句子的主句前面部分;连词连接不同的语义关系,揭示出主从不同的语义关系;主从关系,往往又同背景前景关系相对应;背景信息与从句相对应,而前景信息同主句相对应。文章认为汉语句子作为篇章语法的基本单位,不仅适合而且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英汉民族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汉民族具有整体性和主客体认同的思维方式,而英民族具有个体性、分析性、主客体分离和重逻辑实证的思维方式。英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在英汉语言中都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中作为连词和助词的"再说"是由近代汉语中的状中短语"再说"经由词汇化和语法化演变而来的。在元明清时期,短语"再说"经常分布在句首和句末两个位置,不同位置的"再说"分别发展出连词和助词的用法。这一语法化过程是由认知域投射、语用推理等多种因素导致的。早期的连词"再说"在使用频率上有一定的地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颜色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各种语言都会尽力去表达出颜色的千变万化.在英汉语中颜色词除了能表示颜色的本义之外,还具有许多其它引申的意义,众称"颜"外之意.英汉语中颜色词的象征意义有很大差别,但它们均可用颜色来表达情绪和健康状况,同时颜色词也具有一定的政治含义.  相似文献   

17.
王群 《齐鲁学刊》2006,(3):89-91
唐宋禅宗语言里“自后”、“自外”、“自余”一类词可以追溯到中古汉语。“自后”是由上古汉语以来的介词“自”组成的时间短语“自Y后(已后,而后)”在一定句法环境里省缩词化的结果;“自外”、“自余”缺乏相应的“自”字短语词化的历史语言基础,大约是受“自后”形成的类化影响而产生。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静态短语观下的短语结构系统进行评价,指出它的弊病;提出动态短语观,并从动态短语观出发,从短语的生成方式入手建立了新的短语系统。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句法信息的书读前后非分句语言识别和标注是现代汉语复句语料库建设工作的一部分.首先对文章的题目进行了阐释,接着论述了句法知识在中文信息处理中的作用,然后基于有关的句法信息制定了五条可程序化后供计算机执行的规则,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及分析.  相似文献   

20.
英语和汉语分属两种毫无亲缘关系的不同“家族”,但都是联合国规定的工作语言。汉语使用的人最多,但英语使用的范围最广。这种差异是因为语言的发展与演变总是和其民族、国家的兴衰结合在一起的。本文试图通过对两种语言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比较,简述英语的崛起、汉语相对滞后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