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求是学刊》2013,(6):5-10
近代俄罗斯哲学是俄罗斯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融"之果。考察西方哲学对近代俄罗斯哲学的影响,能为我们认识和评价当代俄罗斯哲学提供启迪。西方哲学对近代俄罗斯哲学的影响,既体现为俄罗斯学界对其哲学产生时间的界定,也体现在斯拉夫派与西方派的大争论中。法国启蒙哲学的政治思想和唯理论、德国古典哲学的唯心主义和价值理念,通过影响社会上层和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成为唤醒近代俄罗斯哲学苏醒的号角和促进其诞生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于1994年9月出版了魏义霞副教授著的《中国近代哲学的宏观透视》(以下简称《透视》),这是一本研究中国近代哲学具有新见的力著,该书的出版将对中国近代哲学这一领域的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近代哲学一直是中国哲学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近年虽然出现了一批有关这方面研究的优秀成果,但是这些论文和专著大都是对某个人物思想的具体研究,宏观性的综论不多.《透视》一书在全面论述中国近代哲学方面作出了第一次尝试,它打破了研究中国近代哲学只限于具体人物的思想界限,从整体上对中国近代哲学作宏观把握…  相似文献   

3.
章忠民 《求是学刊》2001,28(5):38-44
在社会历史的巨变中 ,西方哲学从近代哲学到现代哲学的发展经历了重大的转型。近代哲学因其固有的神学—形而上学—逻各斯中心论性质 ,不仅与当代社会发生了严重冲突 ,更是陷入逻各斯中心主义、基础主义、本质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困境而难以自拔 ,这在现代哲学的视界中便被冠以“传统形而上学”而遭到严厉的批判、解构。西方哲学的发展由意识哲学、认识型哲学转向语言哲学、实践型哲学 ,从而使得哲学由抽象的逻辑概念的阴影王国、思辨的精神世界朝向事物本身 ,返回到生活世界。对西方哲学的转型问题的正确理解和把握 ,不仅是我们深入研究西方哲学的重要前提 ,还可为西方哲学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4.
近代哲学表面看来是"认识论转向"之后产生的意识哲学,但无论转向,还是意识哲学,都无法真正说清近代世界观的本质,反而需要以真理的内在性为前提。真理的内在性在近代表现为两个主要特征:追求确定性和主体性控制。而这两个主要特征的实质则是近代人抛弃了高于人之上的秩序,只允许被人承认的秩序存在。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的自由观开启并规定了西方传统哲学中自由的两个路向:一个是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唯智主义的自由路向,一个是希腊晚期反知识论的自由路向。古希腊自由观的问题是本体的自由没能建立。中世纪基督教的自由走的是第二个路向,它试图把自由植根于信仰之上,但却出现了自主性自由与接受性自由的悖论。近代康德前的哲学家走的仍然是知识论的路向,它否定了把自由建基于信仰之上的可能性,但这种自由仍然不具有普遍性,因为普通人很难拥有自由。康德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变知识论的路向为反知识论的路向,把自由引入道德领域,但由于其哲学的二分性,其自由仍具有消极性。黑格尔克服了康德的二元哲学,建立了积极的自由。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6,(11):86-90
从古希腊哲学到近代哲学是理性主义蜕变的过程,理性蜕变的实证化、抽象化、体系化促使自己走向了反面,即工具理性。后现代哲学对理性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对理性主义的中心化以及宏大叙事采取了拒斥。梳理古希腊哲学到近代哲学的蜕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理解理性主义的发展,更好地理解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中心思想,更有助于理解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  相似文献   

7.
牛顿力学与中国近代哲学中的自然科学情结魏义霞牛顿力学的诞生,不仅对物理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使西方近代哲学烙上了深深的机械力学的痕迹。几个世纪过去了,牛顿力学再一次以其浓重的哲学内蕴引起了中国近代哲学家的关注和兴趣。被中国近代思想家所极力推崇和狂热...  相似文献   

8.
研究中国近代哲学的人,都能领略到中国近代哲学中所蕴藏的回肠荡气的主体特征。主体性不仅是中国近代哲学启蒙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作为中国近代哲学的基本特征,正是主体性划定了中国近代哲学与古代哲学的理论分野。一、古代哲学扼杀、混灭了主体意识中国古代哲学是封建社会思想意识的集中体现,这决定了它必然要扼杀和混灭主体意识,牺牲个人的权利和个性来维护至等无上的皇权及大一统的局面。1.本体论上推崇元气、天理、同心为宇宙本原,用整体吞噬和湮没了个体。在古代思想家看来,越是抽象、混饨的本体越具有包容性,它自身越没有规…  相似文献   

9.
欧洲近代政治哲学的兴起与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孟伟 《求是学刊》2006,33(3):19-22
(一)启蒙运动时期英法政治哲学的产生可以把欧洲近代政治哲学的兴起理解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产物,也可以把启蒙运动本身理解为近代政治哲学的兴起。因为,启蒙运动所面对的两个最主要的、最直接的对象,一个是神权,一个是王权,它们分别构成了对人的思想禁锢和政治束缚。因此,近代欧洲政治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神学—政治问题。而这个问题也恰恰是启蒙运动所要解决的问题。启蒙运动呼唤的理性精神推进了人们对政治问题的思考,在怀疑、批判神学政治的同时探索新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原则。在欧洲近代政治哲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自然权利”问题可以说是…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中国近代的“古今、中西”之争是“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时代中心问题在政治思想领域的反映,它制约着哲学的演变。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通过“古今、中西”的相互作用,中国近代哲学论争主要在四个方面展开,即历史观(以及一般发展观)问题,认识论上的知行问题,逻辑和方法论问题,关于人的自由和如何培养理想人格问题。在这四个问题上,中国近代哲学都有新的成就。本文认为,恩格斯和列宁所揭示的西方近代哲学的发展规律也适用于中国,但中国又有很大的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革命实践(包括中国优秀传统)相结合,使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标志着中西哲学在中国土地上开始合流,统一的世界哲学史开始了。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开端。  相似文献   

11.
作为近代(1840─1919)中国人民(以资产阶级为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政治宣言和精神依托,中国近代哲学必须独树一帜,最大限度地克服中国古代哲学的惰性、奴性和陈腐性,营造新的哲学构架和价值体系。这使中国近代哲学显示了与古代哲学的对立和差异,带有鲜明和浓重的转型特征。自从盘古开天地到鸦片战争,中国大地上虽然屡经改朝换代,更名改姓,但始终是中国人支撑政权。这是一部中华民族自身发展的历史,中国人始终是中国的主人。鸦片战争急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把近代的中国推进了半殖民地的屈辱深渊。亡国灭种的危险强烈…  相似文献   

12.
印度近代哲学发端于18世纪末,它与古代哲学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但又不仅仅是古代哲学自身单独演化出的形态;它受到近代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但也不完全是这种冲击造成的体系。从根本上说,印度近代哲学是印度从沦为英国殖民地到取得民族独立这近二百年间社会经济、政治变迁的产物。一、印度近代哲学的产生 1、西方文化的传入欧洲人发现通往印度的海路是在15世纪末。最先来到印度的是葡萄牙人。随后,荷兰人、英国人、丹麦人、法国人、奥地利人等相继而至。他们来印度的最初动机是发展欧洲大陆与印度的贸易或进行探险。但当他们觉察到展示在面前的是一个处于涣散和没落状态的帝国  相似文献   

13.
源于知识论的抽象主体主义使近代西方哲学无法真正摆脱主客体二元对立的困境。对现实生活的考察则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因而促成了西方哲学向现代的转折。通过对生活世界现象学的个案比较式研究,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对该理论进行的检讨和批判,本文分析了这一转折的内涵、意义和局限。  相似文献   

14.
政治个人主义是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主流传统,其理论基础由霍布斯和洛克奠定,其核心主张是强调对个体人格的尊重、对个性自我实现的赞美和对个人合法权利的保护。马克思极其重视个人的价值,就此而言,马克思与近代政治个人主义具有一致性。但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解与近代政治个人主义完全不同,马克思关注的个人是现实中的个人即作为人类解放目标的无产者;马克思认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是最终目的,但个人只有在集体中通过"自由的联合"才能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谭嗣同由于相对主义的思维方式和强调感官的局限而陷入不可知论 ,严复则由于感觉主义和推崇经验、实证而走向不可知论。这使两人对不可知论的理解及其理论归宿大相径庭。但是 ,作为近代哲学的一部分 ,谭嗣同和严复的不可知论同样具有突破古代哲学的思维定式、肯定人的主体力量和贬低肉体、膜拜灵魂的共同导向。这是近代哲学区别于古代哲学的精神风韵 ,也是二人不可知论的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佛教文化事业的迅速发展,汉藏佛学和中外佛学的沟通和交流,唯识思想的广泛流行,都对中国近代哲学思想发生一定影响。佛学思想,在近代曾被一些思想家、革命家用来作为思想武器,并受到一些哲学家、学者们的重视。一些重要的文科大学都曾开讲佛学,佛学还被写进了一些哲学史著作。佛家因明的逻辑思想和佛学精致的名相分析,对整理中国传统思想有极大的帮助。近代学者在佛学研究中取得的可喜成就:有的糅合儒佛思想,用儒学改造佛学,从而建立起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有的则把佛学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用新的方法对佛学进行整理、研究,攀登了近代佛学研究的高峰。这一切,都丰富了中国近代哲学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唯心论哲学的主要倾向和基调是主观唯心论,而尤为推崇人的情感和意志;但在探讨人的社会属性和伦理关系时,中国近代唯心论又推崇永恒的灵魂和抽象的博爱精神,从而呈现出客观唯心论倾向。中国近代唯心论哲学之所以庞杂、矛盾,主要是由于其酝酿的时间短促、且为现实斗争的需要所制约的缘故。因此,它虽然在社会变革中曾起过某种积极的作用,但却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应该说是中国人民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思想理论方面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哲学与自然科学基本处于分离状态,而近代一些重要哲学家则热衷于把西方自然科学原理和概念引入到自己的哲学体系和思想中来,从而使中国哲学的表述方式、思维模式和概念范畴表现出了新的特征。但从根本上说,中国近代思想家并没有彻底完成哲学变革的历史重任,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西方自然科学的借鉴和运用还存在许多缺陷,因而还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论江南农村市镇的近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灿 《浙江学刊》2004,(5):96-103
进入近代以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近代城市和交通的兴起,农村经济的变化,江南农村市镇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机遇,走上了曲折转型的道路.一方面,由传统的乡村经济中心向近代工商业城镇发展;另一方面,在社会领域上也出现部分近代特征.同时,不同类型的市镇的具体情况又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江南市镇并未超越传统形态,而是处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呈现出经济上的"半截子"近代化和社会上的"二元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中日近代新学“人”范畴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新学是中国资产阶级的哲学运动,也是中国近代哲学的主流。它的实质是反对封建,开启蒙昧。它的表现是抨击封建专制,宣传“天赋人权”;反对封建礼教,提倡“人性平等”;揭露封建愚昧,鼓吹“开启民智”;批判封建体制,实践“三民主义”。其中,“天赋人权”是从人道主义出发,对人的本质的阐述;“人性平等”是从伦理道德出发,对人的尊严的赞美;开启民智是从人类文明出发,对人的德智的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