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译诗难,翻译中国诗词尤其难,因为诗词不仅具备一般文体的要素,还兼备意象和音韵等特色.译诗词时,既要忠实于原文的意美和形美,又要忠实于原文的音美.通过对陆游词<钗头凤>两种译文的对比,分析它们在内容意义的信实方面和语言形式、节奏、表达方面的长短,再现了汉语诗词英译中意美、音美和形美.  相似文献   

2.
妥协世俗,扩展生命以用世的现实自我与摆脱名教、回归生命本真的生命自我之间的矛盾、冲突是陶渊明《饮酒》诸诗中一系列意象的深层结构。在《栖栖失群鸟》等诗中,现实自我与生命自我表现为两种对立的精神状态与情绪,以鸟儿与松(菊、兰)的意象表现出来;在《有客常同止》等诗中,生命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冲突幻化为“一士”、“一夫”两个人物意象;在《结庐在人境》等诗中,生命自我摆脱战胜了现实自我,其澄明、宁静,自由欣悦的本真状态投射生成一系列浑然灵妙的诗歌意象,构成陶渊明诗审美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3.
以意象、诗情为题,从意象、创作手法、文化传统、创作目的、历史背景等方面对希尔达杜利特尔诗<山神>与毛泽东诗<十六字令三首>(其二)进行了比较与研究,旨在揭示中外诗人认知思维存在异同的原因及其在翻译研究及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黑暗中的鸫鸟>一诗为例,通过"细读法",对该诗诗歌意象和主旨进行分析、阐释,从而对哈代抒情诗的意象运用艺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再别康桥》艺术特色的层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现代诗歌中的精品.其齐整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及独具匠心的押韵使<再别康桥>在音乐性上达到了极高的成就.同时,其语言优美华丽、内涵丰富,并且富有歧义,使这首诗在意义单元层面上极富表现力.诗中拥有大量神奇的想象、精美的比喻、动人的意象,这也就最终构成了诗的象征意义一种执着却又茫然的追求以及可望而不可及的伤感与惆怅.全诗在声音、意义与象征三个层面都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布莱克诗《回音草坪》由意象群构织而成。第一诗节象征童年时代,第二诗节象征成年,第三诗节象征暮年。诗中诸多意象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三个时段日出、白日、落日分别象征人的童年、成年、暮年;诗的结构也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三个诗节恰恰象征人类成长过程中的三个时期。诗中儿童、母亲、老人象征整个人类;云雀、鸫鸟和小鸟象征整个动物界;春天象征大自然。一系列象征性的意象揭示了人类的生命规律,展现出诗人对生活、对自然、对人类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7.
“诗与远方”之所以成为人们的渴望,是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诗性是“人”突破有限,向往无限的一种超越性本能,诗意是人的诗性生命体验到的意义、价值和梦想。意象是诗意的载体,意象传播的实质是诗性传播。意象中包含的意境具有“合乎自然”“邻于理想”两个重要维度,在原则和目标上把握了传播的起点、结构和导向,有效控制了传播意图,更利...  相似文献   

8.
威廉斯强调美国"本土"特色的诗歌创作原则,反对艾略特旁征博引的书卷气很浓的诗风.<红色手推车>是他的意象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从内容、结构、形式三方面论述了<红色手推车>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风筝>一文对探寻鲁迅心理结构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风筝>隐含了鲁迅自我人格的分裂结构.作为叙述者的"我"与被叙述者的小兄弟实际上代表了自我的两个既对抗又互为依存层面前者是纠缠不脱的无意识层面即先验性的罪性存在的人格化呈示;后者则是被压抑、被摧残、被牺牲的孤独感和虚无感的展露,从中透射出鲁迅在自我生存困境中对个体存在意义的悲剧性体认.而贯穿本文的"风筝"意象为我们理解<风筝>拓展了一个新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10.
戴望舒的<雨巷>自问世以来,一直倍受文坛关注,戴望舒也因此名声大噪,被冠之以"雨巷诗人"的美名,对这位诗人的<雨巷>诗也是众口众词,褒贬不一.本文主要从诗情成因、意象选取、意境结构三方面来重新分析<雨巷>的缠绵悱恻的忧郁美,做出新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1.
诗论一直是朱光潜的心中主题.他认为诗的境界是"意象与情趣的契合".朱光潜论述诗境,对情趣与意象这两个相关的范畴作理论上的探讨,梳理出诗的境界与"情趣--意象"二元结构的关系以及朱光潜的境界创造理论与西方接受美学的相似关系.  相似文献   

12.
唐诗宋词中有不少的"红楼"诗词,这些诗词中的"红楼"意象内涵丰富,尤其"红楼"意象中鲜明而浓郁的悲情美与<红楼梦>凄迷的悲情意境有密切联系.可以说,曹雪芹是以个人的生命体验"介入"到了唐诗宋词的解读,自觉地将唐诗宋词中"红楼"意象所涵括的各种意态情志融入他的艺术创作之中,这更有助于形成<红楼梦>诗化的意境与风格.  相似文献   

13.
乡愁,是中国诗歌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余光中的<乡愁>就是其中最情深意长、婉转动人的一曲.从诗的特质方面来说,<乡愁>是自我与非我的情思契合,是时空的跨越,是心灵的现实化;从诗的形式方面来看,<乡愁>一表现为结构美,二表现为音乐美.因此,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可以说是诗的内容与形式的完美融合,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论冯延巳词"深美闳约"艺术风格的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美闳约"是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对冯延巳词的评语,但王先生本人及以后的引用者并没有详细分析这种艺术风格的构成.本文试图立足于冯词文本自身,结合词史之发展,从性别视角与意蕴空间,时间状态与生命体验,意象选择与意境拓展三个方面阐释冯延巳词"深美闳约"艺术风格的构成,并指出其在词史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比了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三组人物,两组意象,从人物刻画和意象安排两个角度讨论了对比技巧在莎剧<哈姆雷特>中的运用,并探讨了它对剧本主题揭示和深化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九日闲居.并序》是陶渊明唯一的一首吟咏到菊花的重阳诗,此诗在唐代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该文通过对《九日闲居》的分析,认为诗中"重阳"、"菊"等意象表达了陶渊明对寿考长年的渴求与企羡,而唐代诗人在接受陶渊明此诗的过程中,陶诗中那种企求长生的浓浓气息被逐渐消解掉了,代之而起的是另外的种种情感寄托和人生感受。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二:陶渊明诗中"菊"意象的开放性;佛教的兴盛与生命主题的消歇。陶诗"菊"意象的开放性使唐人对陶渊明重阳诗的接受背离本意成为可能,而佛教的勃兴与生命主题的消歇,使这种异变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7.
诗歌的结构,从其形态看,有两种不同的层次:一是外在的形式结构,一是内在的本质性结构。诗歌以表现情感为主旨。古人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其内在本质性结构是情感结构。 但情感本身并不是诗,从情感到诗有一个具体外化的过程,就是借语言文字为媒介,首先将审美情感物化为诗的意象,然后沿着情感活动的轨迹,对意象进行组合,以意象结构显现情感结构,传达情感。如果说情感结构是诗的深层结构,那么意象结构就是诗的表层结构。  相似文献   

18.
《诗经》意象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意象在观念内容上可以划分为原始兴象、比德意象和审美意象.这三种意象既代表了<诗经>意象在观念内容上的历时发展,也构成了<诗经>意象在观念内容方面的共时结构.<诗经>意象在艺术表现上可以划分为描述型、比喻型和象征型三大类.这三类意象鼎足而立,各自具有艺术表现的功能和特色,又密切配合,相辅相成地建构出一篇篇富于艺术表现力的诗作.  相似文献   

19.
别离诗是古典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离别家园外出谋生或游处的人生活动使别离诗的形式和内容非常丰富。本文研究了唐代别离诗中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认为柳、酒、月、水四种藉以表现别离主题的最常见的意象,是离别诗创作的四大要素。  相似文献   

20.
《山居》一诗中,朱英诞将中国古典意象与现代诗艺契合在一起。从内容上来看,诗歌古今意象发生碰撞,增添了古典意象的现代审美内涵;在意象运思方式上,诗人运用现代诗歌中注重暗示和隐喻的表达方式来组织传统意象,使诗歌笼罩着浓郁的象征主义色彩。朱英诞的诗歌有三种结构形式,这首诗采用了廊庑式结构,呈现出较完整的建筑之美。诗歌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在与自然对话的过程中,关于永恒与瞬间、无常与恒常的思考以及对真理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