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詹艾斌 《东南学术》2005,(2):144-149
新批判主义是邓晓芒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针对新保守主义文化思潮而提出的一种思想主张,其宗旨被归结为对五四精神的继承和超越.论文从新批判主义对五四精神与鲁迅的解读、对中国现实问题从而是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思考及其探寻与建立独立个体人格三个方面进行了反思.新批判主义以西方文化和经验为参照系的基本立场偏离了中国传统尤其是当下中国国情,这是一种不成熟的现代性态度,不能说它完全有利于当代中国文化全面而合理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根据现代化的要求进行改造。首先,中国文化中与封建社会相联系的部分必须抛弃;其次,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人性、做人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要根据现代化的发展进行新的诠释;再次,必须吸收西方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只有经过这样的改造,中国传统文化才能适应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关怀理念基于人的主体地位和独特价值,人文关怀源于人的精神生活的潜能及其需要,人们享受人文关怀与创造人文关怀是同一个过程。人文关怀至少可分为六个层次:生命关怀、生存关怀、权利关怀、道德关怀、终极关怀、自然环境关怀。人文关怀思想发源于西方,中国传统文化也饱含着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性维度,马克思主义把人类思想史上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高度。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应吸取先发现代化国家的经验教训,积极贯彻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基本精神,开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人文关怀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理想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共同富裕是重要的治国理念,是一种崇高社会理想和社会价值,具有物质和精神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富与民富相统一的内涵特征。传统文化的共同富裕思想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厚文化精神基础,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辩证扬弃传统文化的共同富裕理念,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时代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视域中传统儒家文化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化是西方文明的标志,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传统儒家文化在中国文化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伦理等诸多方面起着强大的精神支柱作用,形成传统的华夏民族精神,这是中国人民的社会文化地平线(视界)。现代中国人处于传统与现代双重思想的作用和影响下,在两难选之中进行文化的整合和重构,传统必须现代化,现代化又面临着许多负面问题,在这种尴尬的境地中,中国传统文化何去何从?本文试图从治国文化、理性精神和人的现代化来阐述当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建设中对传统儒家文化的扬弃和选择。  相似文献   

6.
郑婷 《兰州学刊》2004,(5):68-70
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可能性进行了考察 ,并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趋向是伦理精神的理性化、道德生活的制度化和德性精神的世俗化。并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在于有利于中国伦理精神的重构 ,为全球伦理的建构提供资源。  相似文献   

7.
"多元交互主义"方法是张东荪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也表现了他思维方式的根本特点."多元交互主义"是指将各方面因素及其关系全面考究、统筹兼顾,在诸因素的多元互动,互相作用,关联互动的有机关联系统整体中研究对象;在整体系统之多元交互关联的过程中研究对象.从而表现出思想方法的多元、系统、互动、历时性、生机、平衡、中和和综合的特点.这种思维方法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优秀遗产,如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中庸精神、大易精神的继承和现代化.本文对张东荪的"多元交互主义"方法的主要内容、基本特点、理论渊源和时代贡献,做一个扼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8.
傅济锋 《兰州学刊》2009,(8):31-32,35
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仍未完成的思想文化的现代化课题。如何推进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百余年来仍未解决。随着经济社会的现代化,中西古今各种思潮交错冲突日益加深,而且始终无法避开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精神的根基这一事实。因此,只有立足于传统文化现代化,推动传统文化所弘扬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在价值合理性基础上的双向转化,为现实社会安顿世道人心的价值体系,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提供有效的实现途径,这才是国学复兴的现实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杨阳 《齐鲁学刊》2000,1(2):74-80
近20年来,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一直存在着将文化作理念化处理的倾向,于是“文化精神”便成为一种脱离具体时空、无法还原为历史存在的“文化寓言”。文化史不等于思想史,真实的文化精神应首先展现在社会制度体系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首先必须从把握中国传统制度体系基本精神入手,中国传统社会意识形态与政治系统的“政教合一”的社会结构样式,决定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政治制度体制呈现出惊人的同质性,王权主义也就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而圣王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统形符号。  相似文献   

10.
吴钧 《齐鲁学刊》2008,(2):144-146
鲁迅是新文化运动中的"叛逆的勇士",但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无疑对鲁迅的精神世界和文学创作及翻译活动产生了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影响。鲁迅的"中间物"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鲁迅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开拓出一条使中国文化走向现代化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新浪漫剧就是现代派戏剧.本文认为,我国现代派戏剧在五四时期和20世纪80年代出现两次短暂热潮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文化现代化其实质是"全人格的觉醒"或人的本质精神的解放.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历程中,先后经历过两次思想启蒙运动,而现代派戏剧的两次热潮刚好与其相对应.由此可见,现代派戏剧的命运不仅与中国现代启蒙运动的命运密切相关,而且最终决定于整个中国文化及其现代化过程的性质与特征.反过来,我们也可以从新浪漫剧的兴衰中,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复杂历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过去的一百年,现代化作为民族求新求变的主要方式,它一直延续至今,因此也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界的基本命题。中国要走向世界,理所应当地要使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中国要实现现代化,理所应当地必须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这是当代中国伟大历史腾飞的逻辑必然。中国要实现现代化,文化必须先行,而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更为紧迫和必要。但探寻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历程漫长而艰难,本文认为:在传统文化现代转型中理性、科学、人道主义则是必然的目标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化与传统思想文化的关系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从文化研究的观点来看,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之一,便是传统思想文化,因此,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就有一个如何对待传统思想文化的问题。同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也有如何发挥作用和实现自身现代价值的问题。这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有的研究者认为,现代化必须以传统为基础,传统必须以现代化为目标。这个看法,对于现代化和传统思想文化的关系来说,大致也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4.
略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 《船山学刊》2004,(3):62-63,114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经历了盛衰变迁 ,但始终延续不绝 ,是世界文化史上延续时间最长、最具特色的文化之一。本文从刚健自强的基本精神、以德育代替宗教的优良传统、非凡的包容会通精神、天人和谐的科学理念、以人为本的人文传统、贵公贱私、报效祖国的自我牺牲精神和存大同、求小异的中庸主义思想等方面论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5.
文化的现代化不等于反传统,而是立足于那些活着的传统文化精神。从文化变迁理论看,传统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最持久的灵魂和根基,因此,现代化应该为"文化保守主义"留有一定的空间。20世纪初叶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合时宜与现代化的被误解同时并存,以至于形成了现代精神生活的物化困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必须首先激活并点燃那些活着的传统文化精神,这也是推动现代文化发展所应具有的民族自觉和民族自信。  相似文献   

16.
刘举  庞立生 《天府新论》2014,(2):133-139
文化的现代化不等于反传统,而是立足于那些活着的传统文化精神。从文化变迁理论看,传统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最持久的灵魂和根基,因此,现代化应该为“文化保守主义”留有一定的空间。20世纪初叶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合时宜与现代化的被误解同时并存,以至于形成了现代精神生活的物化困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必须首先激活并点燃那些活着的传统文化精神,这也是推动现代文化发展所应具有的民族自觉和民族自信。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抓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厘清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的必然联系,必须科学地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共同富裕是共建与共享相统一、物质富裕与精神满足相统一、尽力与量力相统一的富裕。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共同富裕需要充分汲取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思想精华和科学方法论,从经济高质量发展、兼顾效率与公平、推动文化繁荣昌盛、实现人民幸福美好生活、建设美丽中国五个层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推进我国的共同富裕事业向上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由于文化对于科学发展乃至对整个社会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因此它应当作为科学思想发展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加以考察。通过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关系的简单比较,可以看出科学文化是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核心的现代文化,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陈雅雯 《南方论刊》2023,(3):44-46+82
面对现代化浪潮,梁漱溟先生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并深刻反思了乡村建设运动兴起的原因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与不足。进而,梁先生提出以民族精神和礼俗乡约架构新乡村、以工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支撑乡村文化建设和以知识分子为主导激发农民的主体自觉等的乡村建设思想。就其思想体系而言,不仅展现出其以“文化复兴中国”的基本志向,同时也展现出个人的理性觉醒和团体的伦理情谊相统一的基本特质。最后,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丰富内涵对于新时代坚持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以系统思维统揽乡村振兴、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发挥新乡贤的引导作用等具有重要的启示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由武汉大学哲学系主办的“中国哲学的传统、现状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10月11日至14日在武汉举行.国内部分中西文化与哲学研究专家等60余人与会,就中国传统价值系统的现代转型、传统哲学与现代化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研讨.传统与新诠任何民族成功的现代化都必然而且主要是在本民族的思想资源的滋养下成功的,这样才不是无本无根的现代化.而要透析传统对现代化的本根意义.首先必须对传统文化与哲学的内在理路和内在精神进行客观准确的把握,并进一步在与世界文化的相比较相融摄中进行创造性的诠释和扬弃.在这次研讨会上,学者们或深入挖掘儒、释、道三大传统资源的丰富内蕴,或从明清学术思潮与近、现代文化思潮中寻找传统与现代化的接合点,或从西方哲学视角透视中国哲学的特质,针砭传统哲学的某些痼疾,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