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代大儒饶宗颐不仅富于学而且精于艺。他着意于诗词歌赋,醉心于琴曲书画,常有独到之创作,多发醒人之言论。在其艺术观点的表达中往往隐含着理性的艺术诉求和艺术理想,艺术创作中亦蕴含着共同的艺术心灵。他认为“和”是中国艺术的核心思想,“太和”则是艺术心灵的极致境界。“和”的艺术理念引领着其艺术创作的求和之心、向和之路、成和之境,成为其艺术作品的内在理趣。  相似文献   

2.
丑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丑相依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有着独到生活感受的现代派作家,将丑引进艺术并进行大胆地表现,创造出了一系列以丑著称的艺术形象,在艺术世界里掀起了一场美与丑的变奏,也在人类文明史上开创出了一片奇异的视野。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丑,了解产生丑的历史必然性,有助于人们在面对现代派艺术时,能够理智地面对丑,从中提取出能够营养人生的东西来。  相似文献   

3.
“六艺之教”是中国古代教育内容的雏形,其中也包含着美育的内容。夏朝时就已形成了兵革教育与礼乐教育,到了商朝,进一步发展了“六艺之教”,至周代初年,则将礼乐教育与维系宗法社会的需要相结合,乐教与礼教互相配合,形成了中国古代美育与政治伦理密切联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5.
2000年2月底,德国艺术家帕尔德海姆的作品《世纪之轴》展示于江苏镇江。本文在赏析这次艺术活动的同时,对现代艺术的发展和演变作了简略的回顾。作者认为,对于现代社会而言,艺术已不是简单的反映和表现生活的手段。它既非模仿本能的体现,亦非单纯的情感交流,而是更多地表现出人对生存的世界和生命意义的一种追问。同时,现代艺术形式的丰富性也为当下艺术的创造提供了多样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生命美学的创始人和领军人潘知常从1991年的《生命美学》到2023年完成的“生命美学三书”(《信仰建构中的审美救赎》《走向生命美学》《我审美故我在》),构建起了“情本境界生命论”的美学思想及“审美何谓—审美为何”的研究体系。从他这四部著作(尤其是第三部)的“后记”进入潘知常的学术世界,探寻他由“生命”到“美学”的心路历程,期冀从一个独特的视角窥探他生命美学的“奥秘”。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与王维同为田园诗人,但他们写作和对待田园诗的心态却有较大的区别。陶任真适性,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其诗歌风格表现为拙朴自然。而王维则是以赏爱的态度去观照田园,具有极强的文人化倾向,其风格相应表现为秀美雅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