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我国企业信息化中存在的信息系统不合需求、信息资源利用不足、信息割裂等问题,提出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信息化建设和维护模式,并在运用信息化过程中,合理选择应用信息化的业务种类,处理好技术和管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认为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3个方面的主要问题:网络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和整合严重不足;信息服务体系中“最后一公里”问题尚未解决;农民信息素质有待提高。提出了政府主导下多元参与、推进“三网合一”工程、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和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要求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构建绿色化、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模式。物联网的技术应用与新型城镇化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在建设智慧城镇、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内涵,不断提高信息消费水平、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质化、缩小某些领域城乡差距、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需要而且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物联网技术应用可以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相互协调,并在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信息化的内涵、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信息化的内涵应包括农村生产经营、公共服务、政务管理、生活消费四个方面的信息化;当前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面临信息基础设施薄弱、信息资源缺乏开发整合、农民科技意识不高、信息意识淡薄、信息使用成本高及需求乏力等主要障碍,为加快我国农村信息化进程,提出了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创新投资方式、加强网络建设、加快人才培养、增强农民信息意识和信息使用能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世纪新阶段,信息化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重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在推进农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为加快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解决"三农"问题,我们应因地制宜,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政府在农业信息化中的主导作用;重视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的培养和利用,提高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水平;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利用农业信息的能力;强化网络的法律法规建设.  相似文献   

6.
根据当前农业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农业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如农业高职院校信息化缺乏整体规划,重建设、轻应用,以及信息化队伍建设不足等。并针对农业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特点,提出了农业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并构建了基于云计算的农业高职教育信息平台建设模型,该模型包括物理层、网络数据存储层、业务管理系统层、数据挖掘、分析与决策层和用户接入层共五个层次。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实践中高校信息化普遍面临着缺乏统一规划、信息缺乏有效共享、应用缺乏有效集成、用户缺乏统一的接口等问题。所以,应加强高校校务信息化建设的一体化进程。重庆邮电大学以校办公室为组织协调核心,以自主开发的“校务信息系统”为平台,在开展校务信息化建设一体化方面展开了实践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8.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在生产、流通等多项活动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建立信息网络系统和开展信息服务,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活动。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特别是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普及应用,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成效。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进程仍比较缓慢,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谈自己的认识。一、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  相似文献   

9.
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物流规划不切实际、统一的物流标准化建设进展缓慢、物流体系内存在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应通过发挥政府的主导地位、确立基于业务流程重组的发展战略、构建现代物流标准体系、构建协同物流信息平台等措施,提升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水平,以推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业信息化及农村信息服务工作日益受到重视,成效显著.但是,目前基础设施资源建设、传播渠道、服务水平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在政府统筹下,加大投入,建立通畅的现代网络和技术平台.培养信息意识和专业人才,将提高农村信息服务水平,推动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德州“两区同建”为中国城市化转型提供了范例。它启迪我们:新型城镇化应该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有效解决当前越来越难以忍受的“城市病”;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应该用足用好“小城镇、大战略”,促进“三农”现代化,缩小而不是扩大城乡和工农差距;新型城镇化应当考虑打破国家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从根本上化解日渐凸显的、由征地、拆迁等诱发的社会冲突;新型城镇化应当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乡政村治”格局的前提下,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制度配套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提出及其路径探索的不断深入,农村就地城镇化已成为理论和政策研究的热点。文章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就地城镇化的内涵,并通过对湖北省4个典型农村的调研,在分析其就地城镇化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若干建议:农村就地城镇化应有序推进;增强农村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农村就业的比较利益;建立合理的农村建设投融资机制;扩大镇级政府行政管理权限,探索建立资源"贡享对等"机制。  相似文献   

13.
文章依据2014—2020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构建了中国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并基于熵权法测算了2003—2015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新型城镇化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中国制造业集聚的空间交互效应,并在控制了对外出口、金融发展以及财政支出的情况下研究了制造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集聚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特征,表现出明显的"集聚俱乐部"现象。制造业集聚显著地推动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时其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在推动本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同时还能有力地带动周边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地方财政支出的增加有助于显著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并且地区之间财政行为存在空间互动,邻近地区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也能刺激本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时,对外出口和金融发展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但其空间溢出效应却不明显,并未对周边地区产生明显的影响。对此,建议应该以产业集聚区作为城市功能外溢的核心地区,不断完善集聚区相关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产城融合的良性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是历史的战略性选择。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催生政府强行征地欲求,加速农地数量的减少,加剧农地质量的下降。合理调整城镇化建设与农地保护之间的关系要求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必须统筹规划、集约用地,必须规范政府的供地行为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5.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养新型农民。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必须结合农业、农村、农民的具体情况,坚持物质利益原则、农民主体性原则、民主平等原则。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应该具体做到:加大农村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培养新型农民的带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宣教活动,倡导社会新风尚,提高新型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大力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提高新型农民的民主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6.
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是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手段。采用有序概率模型,以河南部分地区为调查对象,利用数据分析农村流通体系的各个指标对农民消费意愿及消费热情的影响。模型的计量分析表明,当前农民消费需求难以有效启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国农村流通体系的不完善,应高度重视我国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建设。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新型流通业态、健全农村物流系统、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农村的流通服务、构建农村信息服务平台等有效手段,最终促进农民消费。  相似文献   

17.
发展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目前一个重大的发展决策,而"新村庄"建设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和基础,也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首要路径,因此已经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新村庄建设"不等同于"新农村建设",更不能仅仅看作是"村容村貌"的改造,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适合人居为宗旨,并要在"村庄"自有特色的基础上,以城镇的生产生活水平为指向,走一条"城镇化"发展的道路,也即"新村庄的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中国农村教育现状:农村教育普及水平、教育质量、教育保障水平和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但这显然不能适应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在探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策略: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农村教育结构、做好农村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妥善解决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强化农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9.
城乡一体化:推进路径的战略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制度安排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保障,农业全程产业化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抓手,都市农业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纽带,原料性农业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举措,新型工业化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引擎,安居乐业的城镇化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平台,农地合理流转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杠杆,农村基层干部的执行力和积极性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传统城镇化带来农村社会结构失衡、“大城市病”等社会问题,影响了城乡协调发展。追求城乡一体、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推动了乡村生产要素集结发展,推进了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中,人口城镇化、农民市民化是核心。农村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有利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受区位优势等因素的影响,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由外延向内涵提升,人口回流趋势明显。在就近迁移、就地改造两个方面,安徽省形成了大城市扩容、中小城市产城一体化、中心集镇建设三种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